事機作而不能應,非智也;勢機動而不能制,非賢也;情機發而不能行,非勇也。善將者,必因機而立勝。(《諸葛亮集·文集·將苑》)
【釋義】有利時機已經出現卻不能采取相應措施,是缺乏智慧;有利態勢已經出現卻不能克敵制勝,是沒有才能;有利情況出現卻不能果斷行動,是不夠勇敢。作為一名優秀將領,必須善于利用有利的戰機去奪取勝利。
夫定國之術,在于強兵足食。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三國志·武帝紀》注引《魏書》)
【釋義】安定國家的辦法,在于壯大軍隊和備足糧食。秦國以重視農耕而兼并了天下,漢武帝通過屯田而鞏固了西域,這些都是前代的良好模式。
三軍以將為主,主衰則軍無奮意。(《三國志·荀攸傳》)
【釋義】三軍以將帥為主心骨,如果主心骨斗志喪失,軍隊就會喪失奮勇作戰的意志。
用兵上神,戰貴其速。(《衛公兵法輯本·將務兵謀》)
【釋義】用兵崇尚神秘莫測,打仗貴在速戰速決。
若兵無先備,則不應猝;猝不應,則失于機;失于機,則后于事;后于事,則不制勝而軍覆矣。(《衛公兵法輯本·將務兵謀》)
【釋義】如果軍隊事先沒有充分準備,就不能應對突發事變;不能應對突發事變,就會貽誤戰機;貽誤戰機,就會被動挨打;被動挨打,就不僅不能取勝,反會遭到覆滅。
孫子所謂“形人而我無形”,此乃奇正之極致。(《唐李問對》卷上)
【釋義】孫子所說的“使敵人暴露行跡而我方不露行跡”,這是奇正之術的運用達到了最高境界。
凡將,正而無奇,則守將也;奇而無正,則斗將也;奇正皆得,國之輔也。(《唐李問對》卷上)
【釋義】作為將領,用兵有正兵無奇兵,那是只知墨守成規的將領;有奇兵無正兵,那是只知上陣搏斗的將領;既能用正兵又能用奇兵,才是能輔佐國家的優秀將領。
夫太上用計謀,其次用人事,其下用戰伐。(《太白陰經·術有陰謀篇》)
【釋義】用兵打仗最高明的做法是運用計謀,其次是通過外交手段,最下是進行武力攻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