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玲
城市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場所,當你攜妻帶子穿梭在鱗次櫛比的樓宇間,行走在如織的街道上,漫步在綠茵如毯的河道旁,耳畔飄來廣場上時而悠揚、時而明快的歌聲,一眼望去和諧的曲調中人們跳著休閑的舞蹈……這一切,無不讓人為海西這座高原小城的安逸所動容!在幸福中飽含著深情回望歲月,曾經山下瀚海八百里,八百里瀚海無人煙的那個悠久的海西早已悄然改變了她赤地千里的容貌!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設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幸福。這就要求我們要讓人民來為城市建設的成效打分,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感的高低衡量了一座城市建設的好壞,這就要求城市建設工作一定要扎扎實實創造出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享受得到的幸福。
“十三五”以來,隨著城市發展日新月異之大變局的到來,海西州對住建部門的職能要求早已不是單一的城市建設,而是如何完善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讓老百姓的生活更美好,這也是海西住建人不斷地追索和使命。從吸引人眼球的地標性建筑、商業綜合項目,到農牧民危舊房改造、高原美麗鄉村建設,再到城鎮生活水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海西州住建工作可謂是延伸到城鄉的各個角落!也正是有了他們的努力,海西的城鄉面貌越扮越靚。
過去的農牧區房屋亂建、棚圈亂搭、柴草亂堆、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危房靠泥抹等問題,一直是困擾村民的難解之痛。“十三五”以來,海西州住建局廣泛征求意見,梳理出農牧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對癥下藥制定突出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可行性實施方案,重點解決農牧民群眾看病難、上學難、行路難等生活難題。前不久記者來到位于海西州德令哈市柯魯柯鎮的平原村,看到:平坦寬敞的道路兩旁是整齊劃一的農家小院,太陽能路燈錯落有致地一字排開,灰白色的圍墻上色彩鮮艷的墻體手繪在綠樹掩映下格外搶眼……走在該村的鄉間小路上,處處都能感受到美麗鄉村文明發展的濃郁氣息。據了解,在海西州住建局等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平原村實施了危舊房改造、新建大門、文化墻、道路硬化亮化、高標準農田渠道灌溉、電網改造等項目,如今的平原村貼上了“高原美麗鄉村”的標簽,老村莊有了新氣象。
平原村是海西州“十三五”以來實施“高原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自2016年起,海西州對所轄39個行政村累計投入各類資金2.83億元實施“高原美麗鄉村”建設項目,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在此基礎上,海西州住建局因地制宜以特色產業為支撐,規劃建設了一批以美麗鄉村為基礎的特色小鎮,豐富了“高原美麗鄉村”建設內涵。
“讓最困難群眾先享受,讓最危險房屋先解決。”是海西住建工作人員的殷切希望。為有效解決全州困難群眾居住問題,海西州住建局指定專人負責、細化方案、突出重點,在城鎮棚戶區改造和農牧民危舊房改造工作中不斷加碼。“十三五”以來,海西對全州建設農牧民危舊房改造4393套,爭取專項資金10982.5萬元,農牧民群眾住房得到有效改善,進一步為農牧民群眾創造了安居樂業、和諧幸福的良好環境。同時,對全州城鎮棚戶區改造累計開工16061套,完成13804套,入住12349套。爭取到中央省級專項資金4.75億元,完成投資39.94億元。同時,對全州老舊小區改造項目72個15220戶,完成44個7668戶,完成投資1.74億元,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中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標任務。
人們都希望所生活的城市鳥語花香、道路暢通、空氣清新、美麗宜居。市政配套和市容環境的優化,直接關系城市形象,體現城市的品位和綜合管理水平。海西州住建局按照州委、州政府總要求,堅持“三分建、七分管”的管理理念,全面推行網格化、精細化管理。從加強市容市貌環境整治、市政設施管理、違法建筑管理、巡查和監督管理以及環境整治等方面入手,不斷建立和完善城市建設管理體系。制定了交通、市政、市容、市場、治安、環衛等行業管理細則,有效解決了一大批城市管理的老大難問題,有效地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通過組建州級城市管理執法機構,整合市政公用、市容環衛、園林綠化等相關職能,構建“城管+”模式,建立并推行城警聯動工作機制,積極推進智慧城管建設,踐行“721”工作法實現“管理型城管”向“服務型城管”轉變,實行“掌上城管”構建精細化管理機制,逐步完善城鎮綜合服務功能等一系列舉措,使海西這座小城鎮的承載能力日益增強,人民群眾的生活幸福指數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