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拴寶 雷明月
(作者單位:西藏廣播電視臺)
經濟水平的提升,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5G技術的應用給廣電媒體傳播帶來了較大的挑戰。對此,廣電媒體應結合實際情況,創新傳播方式,有效融入,實現創新發展。
5G指的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屬于2G、3G、4G網絡通信技術的延伸,在全球得到大范圍的使用。相較4G技術,5G技術具備多方面優勢,它可以大規模地連接部署設備,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網絡傳輸速率更高,5G網傳輸速率遠遠高于4G網絡,在高清、4 K、8 K的視聽節目中,為用戶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二是低延時特點,部分場景中可以接受微秒級甚至秒級的延時,但自動駕駛與遠程醫療領域無法接受較高延時,而5G技術對極限寬帶延時的最低要求為1 ms,甚至更低,可以更好地滿足使用需求。三是網絡容量大,5G的基站體積更小,可以實現大規模天線陣列部署,天線數量更多,可以發送與接收更多用戶信號,十倍甚至數十倍地提升了移動網絡的容量。可以說,5G技術具備多方面的優勢,可以給人們帶來更為優質的生活體驗,開啟物聯網新時代,促進各個行業高速發展。且5G技術還可以與人工智能、云計算及大數據等技術充分融合,實現領域協同發展,迎來全新的信息通信時代[1]。
一方面是缺乏專業人才。5G時代,廣播電視行業缺乏兼并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才,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方面,無法發揮5G技術在廣電傳媒中的作用。同時,5G技術人員主要服務于大型運營商機構,很少涉及廣電媒體,以致出現人才缺口問題,廣電若不重視人才的培養力度,將會缺乏人才競爭力,處于不利的發展位置。另一方面是媒體競爭更為嚴重。一是紙質媒體開始轉型。隨著人們的信息獲取渠道得以拓展,紙媒也在加快轉型,積極開拓新媒體社交平臺進行網絡直播,給廣電媒體帶來了競爭壓力。二是自媒體的廣泛發展。5G時代,自媒體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突破了傳統媒體的束縛,創新了媒體運作方法,可以根據大眾需求制作文字、圖片、影視方面的內容,操作流暢,受到人們的喜愛。三是行業自媒體開始發展。5G時代,視頻運營成本降低,各個行業開始發展自身的自媒體,如學校、醫院、社保、公安等均組建了自己的自媒體運營隊伍,發布自帶流量的內容,吸引了部分觀眾,分流了廣電媒體的流量[2]。
3.1.1 實時報道新聞活動
實時報道新聞活動時,可以引入5G技術,包括直播互動、云采編、回傳采訪的高清視頻等;制作節目時也可以引入云平臺技術,保證視頻畫質的清晰度與流暢度,為用戶提供優質4K視頻服務;同時,5G技術也可被應用至新聞活動現場,高度集成演播方案,接入IP信號、HDMI信號,實時進行導播切換、圖文包裝。
3.1.2 視頻直播大型活動
首先是“5G+4K”視頻直播。對于大型活動分會場拍攝的4K實時信號,技術人員利用5G技術回傳至全媒體新聞中心應用機房,兼并為分會場導播機房回傳拍攝的演播室信號,為用戶提供清晰的4K視頻直播。直播期間需要使用4K編碼器、4K攝像機等,在“端到端”的云管協同組網與直播過程中合理引入5G技術,將視頻利用5G前置終端設備編碼上傳至本地5G網絡系統,并向全媒體新聞中心進行直播分發,利用5G技術為用戶推送4K視頻。其次是“5G+VR”視頻直播。為了確保清晰展現大型活動現場,技術人員可合理設置飛貓機位、中央固定機位、搖臂機位等多個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拍攝機位,將核心網、5G基站、直播現場利用5G技術連接,為導播切換臺回傳拍攝信息。而為了獲得高質量畫面,實現現場機位的實時切換,現場導播可引入VR預覽機位,并增加特效,實現全景拍攝,制作畫面超高清的VR視頻,確保觀眾能夠在手機軟件、VR頭顯、電腦端頁面實時觀看。再次是視頻直播體育賽事活動。可將多機位4K攝像機架設于賽事直播現場,全景拍攝比賽流程,經過4K轉播壓縮為4K視頻IP流,通過網絡覆蓋設備實時上傳至臺內。臺內利用導播切換的直播IP網絡覆蓋5G室內宏站,實時下行傳輸至CDN流媒體服務器,由用戶機頂盒解調4K視頻IP流,在4K電視機展示。或者是在直播馬拉松賽事時引入“5G+VR”技術,同時為實時傳回全景比賽視頻,技術人員應在馬拉松賽道覆蓋5G網絡,設置多路VR機位,精細化包裝制作,同步直播賽道實時報道信息。
3.2.1 “5G+4K”視頻制播
大型演唱會現場需要大量的超高清攝像,此時可以引入“5G+4K”的視頻制播技術,在現場部署移動邊緣計算服務器系統,使觀眾可以訪問平臺內容,高效率享受多播分發與實時共享服務,實現線上線下互動。
3.2.2 “5G+VR”視頻直播
VR技術可以為用戶提供虛擬的沉浸式全景視頻體驗,采集與連接多個攝像頭,將平面視頻轉變為立體視頻,以流媒體形式播放。或者是利用計算機技術模擬制作環境圖形,生成三維動態視景,實時交互。為了將信息實時傳回至視頻制播業務平臺,技術人員應將多機位攝像頭設置于體育賽事現場,完成VR全景視頻的定點與移動采集工作。在制作“5G+VR”視頻時,平面圖像采集工作由VR攝像機完成全方位的拍攝并合理拼接,引入圖像拼接服務器縫合為球形畫面,以保證視頻的還原效果。之后技術人員開展監看工作時,可增加虛擬元素與情景特效,選擇角度最佳的畫面制作成完整的VR全景視頻。
3.2.3 “5G+AR”影像制播
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技術可以有機集成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在真實世界應用虛擬世界的信息,為用戶提供超越現實的視覺體驗。用戶客戶端、邊緣云服務器、5G核心網等均屬于“5G+AR”影像制播框架的組成內容,其中AR人像由客戶端采集,高清AR影像數據利用5G技術傳輸,云服務器完成渲染工作。通過網絡切片技術,5G核心網絡可以適配AR多樣化業務場景,保證網絡控制功能,實現按需組網。之后可以在5G邊緣云下沉遠端場景渲染業務層內容,并在單個5G基站或多個5G基站的匯聚節點部署服務器,渲染本地AR影像。
3.3.1 應用平臺架構
利用邊緣云、網絡切片和5G等技術,構建智慧媒體技術體系,收錄、編碼、存儲、調度媒體數據,完成精準傳播與移動采編等工作,保證媒體業務的超高清化、智能化、移動化發展。具體來說,一是采集層,包括互動導播臺、互動服務器等5G業務終端,采編4K超高清視頻內容。二是網絡層,引入了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等技術,滿足不同媒體用戶的采編需求。三是平臺層,綜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與5G技術,具備智能編輯、智能審核、智能編目等功能,能夠科學完成云端融合調度、云端播控管理、智能語音轉寫等工作,對外提供多種形態的業務模式,確保用戶使用標準接入與自助服務界面。四是應用層,可以應用至媒體行業的不同場景,智能化、自動化發布與傳播媒體信息。五是統一服務對象,將5G技術延伸至報網媒體及新媒體等行業。
3.3.2 應用場景
一是“5G+4K”視頻直播連線,利用5G網絡系統實現直播4K超高清視頻,實時采集素材并回傳。同時,還可以利用5G技術連接4K攝像機,移動化采集運輸超高清視頻內容,并通過CDN直接傳輸至用戶,為用戶回傳超高清視頻。二是設置“5G+4K”超高清互動演播室,連接5G背包與4K攝像機,通過5G網絡實時傳輸采訪現場的高清畫面,跨地點、多機位、低時延地直播采訪和賽事,并回傳信號,實現遠程調度。三是“5G+VR”制播,引入邊緣計算、云端計算、終端引擎等平臺,利用5G技術,上傳制播內容,實現VR媒資管理。四是智能化、移動化的管理與編輯媒資內容,利用5G技術,IP化傳輸高帶寬、大容量的4K超高清視頻內容,交互臺外采編與臺內生產。五是利用5G技術,融合云計算與邊緣計算,將在終端設備中進行的計算轉移至網絡邊緣,降低終端設備硬件成本,高效傳輸視頻內容[2]。
3.4.1 應用平臺架構
一是終端層系統,主要接入計算機和AR終端設備,具備視頻監控終端、視頻對講終端、視頻直播終端等。二是網絡層,為了本地化處理視頻信息,精準識別身份,控制流量,應合理應用邊緣云與網絡切片技術。三是平臺層,可以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視頻服務,包括視頻調度平臺、視頻直播平臺和視頻監控平臺等。四是產品與解決方案層,用戶可以借助此觀看5G視頻。五是應用層,為用戶提供超高清會議、直播等基礎視頻服務。
3.4.2 應用場景
一是“云平臺+5G”超高清視頻會議,支持超高清視頻會議,具備會議錄播、會議管理、共享文檔資料、傳輸文件、應急指揮等功能,支持平板、電腦、手機等終端平臺。二是“云平臺+5G”超高清視頻監控,提供采集視頻、存儲信息等監控服務,在景區、道路等公共場所安裝監控終端,可集中回傳至監控中心屏幕,提供智慧互聯的城市監控服務,且能經過CDN節點直播分發監控視頻,實現在線觀看景區與實時查詢交通流量的服務。三是5G監控視頻智能分析技術,在城市管理、交通、公共安全等領域引入人臉抓拍、客流統計、車牌識別等4K超高清視頻智能分析技術,可實時分析數據,提取特征,并與黑白名單庫中的信息進行對比,完成超高清視頻數據的多角度采集。四是“云平臺+5G”超高清視頻直播,可在體育賽事、文藝匯演、大型活動等直播場景中引入5G直播終端技術,提供多角度、多畫面的超高清直播畫面,利用5G邊緣計算技術與直播平臺AI視頻處理能力,能夠實時云拼接VR圖像[3-4]。
5G時代,媒體人應改變以往的傳播觀念,基于大眾需求建設自媒體等營銷平臺,靈活應對市場變化。一是形成用戶思維,核心考量用戶的需求,引導用戶參與互動。廣電媒體應利用算法技術精準分發用戶,收集分析用戶的興趣愛好與消費習慣,定制個性化內容,通過流程再造與運營調整,形成匹配用戶訴求的內容生產分發模式。二是形成平臺思維,集中海量用戶,建立多元化的服務體系。如央視網通過手機客戶端與社交媒體等視頻傳播平臺,為用戶傳輸新聞消息,實現了等級制和垂直化重構,吸引了大量用戶。三是迭代思維,不斷創新,在不改變用戶使用習慣的基礎上,通過改版、重組、置換場景等方法,持續優化媒體產品,為用戶提供優良體驗,增強黏性。
為了保證廣電內容傳播的影響力,廣電媒體應合理利用品牌優勢,發展新的傳播渠道,如網絡電視、網站、手機電視、IPTV等,以取得更好的市場效益。與此同時,還可以根據市場規律發揮新媒體運營優勢,在拓展發展空間的同時創造更多的經濟收益。
5G時代,整體傳媒格局發生較大變化,廣電媒體應抓住機遇積極轉型,重新定位經營與管理思路。一是應改變媒體生產模式,注重用戶與市場需求,調整廣電媒體內容的生產流程,打通雙平臺。如湖南廣電便構建了“湖南衛視+芒果TV”的模式,形成傳統電視、OTT電視、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的全媒體布局。二是進行分類管理,分開宣傳職能與經營職能,其中事業集團擔負非經濟傳播服務功能,產業集團進行市場決策,增強實力,最終實現產業與媒體事業相輔相成的發展格局。三是應創新廣電媒體商業模式,構建完善的廣電生態系統,融合互聯網、電信以及媒體平臺。比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華為、騰訊公司建立首個5G新媒體平臺。其中產業上游強化開發與經營內容產品版權資源,創造更大的盈利空間;產業下游打造“廣電+游戲或廣電+電商模式”聚集用戶,并建立專門社群來拓展產業鏈[5]。
5G時代,廣電媒體需要兼具創新能力、經營能力、技術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在掌握專業背景知識的前提下,還要了解傳媒市場的運行規律,創新設計與生產全媒體內容。對此,廣電機構與技術人員應掌握5G時代高清化、虛擬化、視頻化的發展走向,通過技能培訓、戰略引領等方式搭建專門的5G傳播生態技能結構系統,引導技術人才掌握多元化的知識與技能,提高職業素養。同時,還可以通過大賽選拔人才,提供豐厚獎金,吸引各名校的專業技術團隊,或者搭建雙通道管理模式,創新人才協同機制,起用新人,給予發聲平臺,鼓勵青年人創新節目設計思路,優化升級內容,擁有更多的發展與上升空間。
5G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以往的網絡體系,廣電媒體作為社會的主流媒體,為實現媒體融合,應正確面對當前的各種挑戰,挖掘不同的媒體傳播途徑,找準突破口,掌握主動權,以推動廣電媒體行業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