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第一中學 張紅斌
高中地理的學習與語數外等學科同等重要,如果學生不能提起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就不能很好地提高地理成績。學生學習過程中,興趣所起的主導作用是不可忽視的,這個觀點得到了蘇聯教育學家巴班斯基的承認。而利用翻轉課堂來開展高中地理教學設計,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顯著引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還能讓學生更高效地理解知識點。
解決當下教學中的問題,并對新生代人才培養的方式進行改革,是當下教育深入發展的客觀要求。傳統教學中教師受應試教育的約束和教學經驗的局限,在進行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和核心素養的培養,使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學僅僅停留在表面上,而沒有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而翻轉課堂的出現,則對教師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層面的指導。
翻轉課堂是在當下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催生出的一種高效創新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以主動發現學習為主,通過探究來獲取知識,這是傳統教學課堂所無法比擬的。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是認真地聽課,互動的形式是非常少的,尤其是這種需要學生自主學習,然后再提問的形式。由此將角色互換和教學模式進行變革。教師可以不再浪費上課的時間來講解信息,但這部分信息要求學生們在課后進行主動復習,他們能夠看互動視頻講座,還可以在網站上和別的同學交流,也可以在其他時間去查找需要的學習材料。教師們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每個人互動。在課后,學生自己規劃所學內容、掌握教學節奏、風格以及呈現知識點的方法,而教師們則利用它與混合式教學、探究性練習、為了使教學過程變得更加靈活、主動,也使學生的參與性更強。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比講授知識點本身更關鍵,訓練學生深入了解地理學科特點的能力。
不同于傳統機械化和封閉式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通過創建相對而言更為真實的場景,讓學生進行沉浸式體驗,從而順理成章地引出教學的內容。仿真性作為翻轉課堂教學的一種突出特征,一方面能夠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將注意力放在教學的具體內容上;另一方面能夠通過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導他們對場景產生好奇,從而主動的針對特定場景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思考和研究,從理解走向掌握,最終實現靈活運用。
生活性是翻轉課堂教學最根本的特征。翻轉課堂教學中創設的環境,絕大多數都來源于生活。教師通過將生活化的場景與教材的知識進行鏈接,能夠降低學生對學習的排斥心理,創設出一個輕松的、生活化的氛圍,利用場景的熟悉感,引起學生對知識學習的熟悉感,從而能夠利用生活現實中常見的問題來引出新的教學內容。
平等性,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開展的一個重要前提。教師通過把學生和自身放置在一個平等的位置,創造師生雙方之間進行平等交流的機會,能夠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增強雙方的情感聯系,便于教師能夠給予學生及時的幫助和引導,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升。
為了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的潮流和新生代生活環境的變化,滿足新時期學生的學習習慣、拓展學生知識體系、提升學生情感體驗,教育事業也做出了新改變和新嘗試。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作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手段,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深化對地理內容的了解,在潛移默化的實踐過程中,滲透對學生自主性和能動性的培養,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得到地理思維的發展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索能力,是高中階段學生學科素養培養的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地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將以生為本理念作為指導教學活動的理論基礎,在教學的過程中給予學生充足的探究機會,讓學生在氛圍的感染下能夠得到積極性和學習熱情的有效調動,在探究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對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還能夠收獲良好的學習體驗。
1.通過利用微課讓學生理解難點,疑點
對于剛剛接觸地理這一學科的高中生來說,地理這一學科的知識點存在著讓人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如果只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則只能在短期內提高成績,這無非是拔苗助長。因為這種學習方法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學生只能記住內容而不能充分地理解內容,所以學生也不會對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而微課這種教輔方法,最大的優點是把教學內容視頻化或音頻化,使其增加趣味性和新穎性,利用電子設備的所展現出的直觀圖像來刺激學生的感官發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更好地學習知識點,并且對地理知識逐步產生濃厚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中國的地勢與地形》時,可以根據課本知識,設計出一個包含我國地勢的階梯狀分布特征和各階梯的特征的視頻,從而使學生更加充分地理解這一課程的主要知識點,并且把這一視頻發到班級群里,讓學生在課下時間也能自己鞏固知識點,寓教于樂。
2.利用微課來引導學生的樂學情緒
興趣是學生能夠好好學習的一大重點。而在現在的一些教學視頻中來看,教師們總是急于把所有的知識點一股腦的塞進微課視頻里,而不是善于剪輯視頻,使微課視頻看起來更加生動、形象,更加抓人眼球。這樣做出來的微課視頻的效果并不能很好的幫助學生們提升對高中地理的學習興趣。這一問題也是當今高中地理的教學之中非常嚴重的問題。而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教師可以開闊一下大腦的思維,比如在視頻的剪輯和創作過程中,教師可以讓班上的同學一同協助你剪輯和創作視頻,在課下,也可以觀摩別人制作的高中地理微課,并且學習別人視頻中可參考的剪輯技術,運用到自己的微課當中去,這樣做的優點是不僅能夠讓自己制作的微課飽含知識點,還能使學生更好地發展濃厚的學習興趣。
3.提高學生參與熱情
傳統階段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往往過于重視理論性知識的講授,在教學中嚴格按照書本教材編排的內容和順序進行教學,忽視了高中階段學生活躍、靈動的思維模式,導致學生長期在這樣枯燥乏味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對地理學習產生厭倦,甚至排斥的情緒,不利于學生后續的地理思維拓展和知識運用。因此,教師要認識到重理論輕實踐教學意識的局限性,立足于當前高中階段學生思維的模式和學習習慣,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吸引學生融入教師的教學課堂中來,加深學生的學習意向和參與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能否利用南極冰山解決沙特阿拉伯的缺水問題》的時候,學生對于沙特阿拉伯的地理氣候等條件可能無法產生恰當的聯想,由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形象化的優勢,讓學生以視頻觀看的方式對教材中具有距離感的理論知識進行理解和學習,讓學生的注意力能夠集中到知識課堂上。教師需要在教學環境中重視對學生情感體驗、聯想思維和學習熱情的調動,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帶領下,對相關知識產生基本的理解和認知,這樣才能為學生對問題的解決提供更多的參考,而且這個問題的認知是結合這氣候、氣壓帶風帶運動對洋流的決定等多個因素的考察,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探究思維水平。
1.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探究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判斷能力和感知能力,在自我意識覺醒的情況下,逐漸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因此,對于高中階段的地理探究教學,教師需要教材內涵,結合科學且適宜當代高中生學習習慣的教學方式,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興趣,讓學生的學科素養、知識運用和實踐的能力能夠得到同步發展和提升。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以營造和諧活躍氛圍、構建融洽師生關系為基礎,讓學生能夠參與進來,讓學生的地理思維得到調動和發展。
例如,在學習《地球運動》的時候,由于地球的運動對于我們來說只能通過現象觀察,而非實際的演進,因此可通過對模型的運用來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通過對經緯儀和地球儀的使用讓學生能夠在模擬地球自轉過程中去認識地球自轉而帶來的自然現象。教師可以借助自然教學資源,比如在天氣好的時候,借助自然光來模擬地球自轉過程中的晝夜情況;在天氣不好的時候,可以以光照的方式來進行自轉的模擬。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讓學生能夠在認知問題的過程中收獲到更多的能力。
2.聯系生活實際,組織學生實踐
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學,本質上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積累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在開展高中地理內容教學的時候,需要將生活中的地理元素和教材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生活中常見的具體事物,引導學生做好地理知識的遷移,讓學生能夠在知識學習后,在實踐中對知識進行靈活運用,以拓展實踐的范圍。比如,在學習《天氣與氣候》內容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們布置一個任務,讓他們通過對當地的氣候條件和降水情況進行一段時間的記錄,然后結合記錄的情況和所學的知識,制作出相應的氣候變化模型圖,以學生和教師能夠直觀的通過模型來了解當地的降水情況和氣候特點。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通過開展地理課外活動,能夠讓他們將理論與實踐做到完美的融合,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讓他們獲得學習的成就感,以激勵自己更好地學習。以社會實踐鍛煉學生的能力,能夠在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給予學生想象和創造的空間,讓學生們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實現地理思維的發散和綜合能力的提升。
1.提升學生的識圖讀圖能力
高中地理的學習對學生讀圖能力要求極高,只有具備良好的識圖能力,才能深入分析高中地理中的知識內容以及知識重點。一旦缺乏識圖能力,則不能理解地理知識中的地區結構以及經緯度等信息,也不能一些盛行風向以及氣候特征等地理知識。因此,教師需要培養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識圖能力,進一步提升高中地理教學的效率。首先教學生如何認識圖像,然后讓學生認識各種類型的圖像以及其作用,在教學中將各種圖像滲透至教學內容中,使學生明確其圖像的作用和用途,進而提升讀圖能力和讀圖意識。
2.培養學生的讀圖意識
地理的學習離不開對圖像的運用,課堂學習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綜合素養,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時將讀圖意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滲透給學生是提升高中階段地理教學實效性的有效舉措。讓學生在看到文字時便能想到圖像和圖表,并在圖中找到學習的地理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地圖,并理解地圖中涵蓋的地理知識特點以及分布規律等知識點,在教學中積極發揮圖像的作用和優勢,把地理文字內容與圖形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圖文并茂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其教學知識點以及教學難點。而地理教學中的圖通常包含地形分布圖、剖面圖和地理景觀圖以及地理分布線圖等等,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相同種類的圖形進行綜合和分類,使學生能夠深入掌握各種類型的圖形,進而久之就會掌握讀圖的技巧和能力,進而能夠做到看見文字就聯想到圖像,看見圖像就能分析出其中蘊含的地理知識。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形成讀圖能力的過程中要重視引導學生分析和辨別圖像能力,深入理解教材中的圖像并有效滲透給學生,使學生養成讀圖意識和讀圖能力。
3.充分利用實踐與理論結合教學的作用
目前,高中教育在新高考背景的改革之下,應該通過對于課堂教學的創新來發展學生的多元化能力,為此。高中教師面臨很大工作挑戰和工作壓力。為了更好地落實國家教育部推行的教育目標,高中地理教師需要積極采用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的教育手段,以讀圖識圖能力的提升作為突破口來提高高中課堂地理教學的實效性。為了使學生掌握繪圖能力以及對地理圖像的分析和辨別能力,需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例如讓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繪圖練習,或是組織地理知識競賽等。
21世紀教育改革的成果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謂是解決了當前教育所處的尷尬境地。翻轉課堂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學生意識到“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翻轉課堂本質是提供給學生適恰資源,給學生自學提供條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引進信息技術的優勢來進行地理的靈活教學,能夠讓高中的地理內容得到完善、地理的學習得到升華,從而讓學生能夠在現代技術的輔助教學下,得到地理素養的形成和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