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實驗中學 王景芝
在當前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師不僅要為學生講授理論知識,同時還應該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生活化教學理念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不僅可以促使教師從學生日常生活的視角出發,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生活化情境,幫助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感知與體驗化學的實用價值,同時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最終實現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傳統模式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活動,比較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限制,導致一些實驗內容不能順利進行。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由于一些專業化的名詞較難,因此學生對化學產生了一定的距離感,無法深刻地認識到化學與我們生產、生活之間存在的必然聯系。在這樣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學理念就得到了廣大化學教師的青睞。在這一理念下,化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有了更多的思路,同時將化學知識帶到了學生實際生活中。
在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觀念開始轉變,其將以全新的引導者角色出現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在自由、輕松的生活化氛圍下,學生不僅可以敞開心扉同教師進行交流與溝通,同時也會主動向教師進行提問,解決自己在化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在這一過程中,師生間的關系也會變得更加緊密,教師通過科學有效的引導,逐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為初中生學習質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礎,對初中生化學能力的培養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初中化學知識較為復雜,很多學生在進行學習時總是難以將思維轉到生活應用中去,導致其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難以得到切實提升。在生活化教學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開發課堂情境,以視頻播放的形式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通過形象化的方式展示化學知識,將復雜的化學知識簡化,使一些復雜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將生活化教學理論引進到化學課堂上,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還能夠為教師所開展的教學工作提供極大的便利,對化學教學實效性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圖像等進行生活情境的展示,借此引導學生對化學知識展開深入的探索和理解,使學生從中體會到化學的樂趣所在,并從中得知在何時何地的生活情景中,可以用到化學知識和解決方法,使其深入感受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達到強化學生化學應用意識的目的。在生活情境的創建中,為了提高教學內容和學生思維的貼合度,教師會更加注重學生在知識探索中的主導性。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自主性也可以得到無限的增加,在引導學生交流和探究的過程中,其邏輯思維、實踐能力、分析意識、化學思維和創新能力都能夠得以發展,有效促進了初中生化學綜合素養的整體提升。
教學實踐中要貫徹“從生活走向化學”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熟悉的自然現象、生活現象開始引導學生逐漸深化認識,使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用初中生易于接受的方式,為其揭示化學世界的奧秘,從而有效激發學生探究自然與生活的熱情和興趣。整個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中,兼顧知識教學與能力培養。
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的,他們對化學現象產生明確的印象,并積累了一定量的感性認識和數據,之后發現有待探索的問題,完成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構建初中化學課堂時,恰當運用生活情境可以喚起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持久的熱情,從而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教師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學生學”,始終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引導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效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和學習優勢。生活情境應脫胎于學生生活實踐,保持生動性與針對性,避免生活事例與學生實際生活脫鉤,使生活化素材的應用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確保能夠達到優化學生學習過程的目的。
化學的實踐環節,對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來說不可或缺,其關乎著學生能否理解相關的化學現象、能否正確認知相關原理,是學生化學素養提升的重要教育板塊。然而,受教學時間、安全等因素限制,很多實驗都無法在課堂中進行呈現,教師只能通過言語講解或者板書設計等方式來進行實驗講述和實驗復述,這也使學生因無法觀摩實驗內容,而出現認知偏差或認知錯誤等情況,很容易給后續教學埋下負面隱患。
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初中化學教學中仍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教師教學觀念較為陳舊和單一,即便已經更新了教學理念,卻并未與教學行動有效結合起來。其中便存在一部分化學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知識時,未能做到嚴格意義上的切合實際,因此造成學生興趣的部分喪失。部分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仍舊無法擺脫固式思維的限制,自認為傳統方式教學比較省力,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會受到傳統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的束縛,從而使初中化學教學方案比較死板、教學計劃比較老套等。另外,還有的教師并未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也未細致地觀察學生的具體學情,在授課內容的選擇上也過于單一化。比如,部分初中化學教師往往選擇完全依照教材中的內容為學生傳授知識,這不僅不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同時也會導致學生的視野變得非常狹窄,無法實現化學知識系統性的構建,最終無法取得預期的教學成效,以上多種情況多是由于初中化學教師教學觀念陳舊導致的。
雖然多數化學教師已經充分意識到開展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性,有些學校并未投入充裕的資金來購入化學實驗藥品、建立所學場地以及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等,使化學實驗教學進程受阻。但是還有的多化學校已經有完善的試驗條件,但是教師會以化學實驗藥品不足、場地不專業等理由來拒絕開展化學實驗教學活動,或者是以理論教學課時緊張為由,來縮減實踐教學課程。對以上原因進行分析研究可知,這些問題大多是教師對化學實驗教學認知不全面、不深刻導致的,在“做實驗不如講試驗”這一錯誤觀念的影響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很難順利開展,而化學實驗室與各種先進設備也成了應付學校檢查的擺設,無法發揮其功能價值。與此同時,由于缺乏試驗教學活動,很多學生的好奇心很難得到滿足,從而無形中降低了學生參與化學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初中化學教師要認識到導致學生化學成績得不到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弱。可以說,絕大多數的化學知識都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加以實踐與驗證而得來的,而化學知識的最終表現形式也是由具體的技術與物質所構成。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通常會選擇將大量的時間用在對化學理論知識的講授上,導致學生的化學應用能力一直處在偏弱的狀態。而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師生都承擔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學生學習任務繁重,而教師的教學密度較大,整個教學節奏較快,并未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和自由的空間來進行實踐訓練,所以很多學生很難在繁重任務的背景下熟悉化學課程特點,適應化學教學進度。還有一些化學教師習慣于布置課后作業來完成鞏固實踐的教學任務,使化學課堂教學與實踐練習嚴重脫節,阻礙了初中化學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在初三之前的學習生活中,學生是接觸不到化學學科的。因此,在學生對化學學科理解尚呈現一張白紙的狀態時,如何描繪好一幅化學的美麗畫卷,顯得尤為重要,將對學生之后學習更深層次的化學知識產生很大的影響。生活情境對于學生課堂歸屬感的提升有明顯效果,基于生活化的教學對學生興趣的提升也有很多好處。
以“性質活潑的氧氣”這一化學知識為例,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工作時,可以脫離以往直接為學生講授化學原理知識的方式,而是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播放一些趣味性的影像資料,比如2022年北京冬奧會火炬的傳遞、火箭的升空視頻以及蛟龍號在深海中潛游等。在學生觀看完這些影像視頻后,教師可以順勢向他們進行提問:“大家剛才看到的視頻,都與氧氣這一化學元素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可以說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氧氣。那么同學們對于氧氣的了解有多少呢?”在學生們完成思考之后,教師便可以順勢導入今天要學習的課程。如此一來,學生就會被以上內容和畫面吸引,并引發探究興趣,他們會對氧氣的性質進行思考,并且帶著問題投入本節課的學習中,這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切實提升教學實效性。又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時,教師可以打開一瓶雪碧,讓學生看到產生的二氧化碳可以讓蠟燭熄滅,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在講授常見的金屬材料的時候,也可以在課上播放平昌冬奧會北京八分鐘表演片段,從熊貓大木偶引入金屬材料,習題設計上也可以選取與奧運會有關的素材。
生活中有著豐富的化學現象,且比枯燥的課本更有教育意義。在學生表現出厭倦、效率低下的情況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離開座椅、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初中的學生視野還不夠寬闊,掌握的科學知識還不夠充足,因此很容易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現象產生興趣,此時教師可順勢將化學代入進去,讓學生親自領略化學之美,全方位、多維度地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比如,在學習“酸堿鹽”這部分內容,教師可以結合大單元教學理念,以“廚房中的化學”為切入點,讓學生走進廚房,利用食醋、純堿、雞蛋殼等進行實驗探究。在探究復分解反應的時候,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個真實的“松花蛋”道具,然后向學生介紹松花蛋的制作過程,最后引導學生學習復分解反應。
又如,在講授“常見的化學反應—燃燒”的實驗部分內容時,教師可結合微課技術來講燃燒條件實驗。如可以給學生播放一段錄像,錄像上是神州系列載人飛船搭載著我國第一批空間站駐扎人員上天的畫面,讓學生在觀看火箭點火的一瞬間以及升空階段的場景,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對“燃燒”“火”的認知。在學生對生活情境進行回顧之后,讓學生們評價一下“火”的好壞。在學生觀摩完之后,教師還可指引學生通過步驟分析、內容總結等方式,來激發他們對燃燒的本質與燃燒條件的探索興趣。另外,在講解“氣體的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時,引入燒開水的例子,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水燒開后會咕嚕咕嚕冒氣泡,進而分析出氣體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
初中化學教師在授課時盡量不要拘泥于課堂之間,可親自率領學生離開教室,進入自然社會,通過讓學生考察、體驗,再結合自身能力和知識進行分析、研究,并解決遇到的問題。如此一來,學生不僅能鍛煉實踐應用技能,還能拓寬自己的視野,對智力的發展、實踐運用能力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幫助。
以“環境污染的防治”為例,化學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對身邊發生的環境污染問題進行探究,并且對導致環境污染的原因進行分析,然后再讓學生結合自己所掌握的化學知識,提出改善環境問題的具體措施。另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化學環境污染問題進行記錄,并且制作成調查報告,繼而讓學生收集問題、解決問題、應用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此之前,教師可結合學生對化學基礎知識的理解程度和學習主動性,將基礎和學習情緒較高的學生劃分到學優生當中去,反之則劃分到后進生群體中,兩種學習程度之間的學生就是大部分的普通學生。接著,將其分為不同性質的化學探究小隊,讓每個小組間都有共性,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對問題進行綜合性分析,并且達成“以優帶弱、互幫互助”的合作目標。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也會更加透徹,最終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化學知識框架體系的構建。
綜上所述,生活化元素拓寬了初中化學教師的教學思路。教師借助生活化的元素,可以適當地降低化學實驗的難度,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同時,也使教學過程處在相對愉悅的氛圍下。同時,還可以借助化學中的相關知識,帶領學生了解環境污染中涉及的化學內容,激發學生探索解決環境污染的途徑,提升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此外,將生活化教學理念融入初中化學課堂中,可以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使學生靈活運用所學過的化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為此,教師要為學生創建更多的生活化教學方案,提升他們探究化學知識的欲望,最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化學核心素養,實現長遠的進步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