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城關小學 竇玉琴
勞動教育作為新階段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近來受到廣泛關注。但在勞動教育過程中存在側重勞動知識傳授、忽視勞動情感和觀念培養等問題,急需采取相應策略進行教育改革和創新,以落實勞動教育的教學目標。
現階段推行的素質教育十分重視中小學的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作為重點內容,在此影響下,各地所實施的勞動教育有了很大進展,但仍存在不少問題,例如勞動教育功利化、未能認識到勞動教育的真切內涵、勞動流于形式等,因此學生并不能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主動勞動意識嚴重匱乏,同時家庭、學校和社會并未對學生進行勞動素質的聯合教育,導致教學效果低下。
近些年來,雖然勞動教育如火如荼地在小學教育中施行著,但很多活動浮于表面,真正觸及勞動教育本質的活動比較少,再加上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更加容易混淆勞動教育與勞動的概念,認識不到真正的勞動教育的意義。在教師和家長的錯誤觀念引領下,小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認識逐漸片面化,過度追求體力勞動,將“勞動教育”和“勞動”混為一談,忽略了勞動教育的本質,并未在勞動教育中提升自己,勞動教育所要達到的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責任意識及溝通交流能力等目標并未實現,如此勞動教育效果甚微。學生在片面追求勞動過程的同時,并沒有獲得幸福感和成就感,只是被動、機械地重復性勞動。部分家長、教師也過于追求成績和分數,忽略了學生的內心需要,埋沒了勞動教育中蘊涵的獨特育人價值,最終并未實現學生勞動素質的提升。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父母對孩子的溺愛情況也越來越多,同時家長的教育觀念發生改變,因此學生對勞動產生觀念偏差,以往“勞動最光榮”的觀念也在不斷退化,部分學生對勞動嗤之以鼻。由此來看,部分家長對學生的教育觀念給勞動教育帶來挑戰,學生的主動勞動意識缺乏,長此以往將不利于勞動素質教育的推行。
家庭、學校和社會作為施行勞動素質教育的三個關鍵主體,在現階段未做到對學生的聯合培養,因此導致勞動教育效果不能最大化。家庭一方的局限在于勞動形式有限,僅限于家庭勞動;學校在施行勞動素質教育時,過于注重傳授勞動知識,勞動教育流于形式,學生被動完成勞動過程;同時學校未與校外部門聯合,不能做到有效協調與校外勞動部門和勞動基地之間的合作,因此學生缺乏社會勞動實踐。
從基礎教育、中等教育再引申到高等教育,整個過程是自然銜接的,但是教育脫節的情況愈來愈嚴重。教育功利化使部分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受到的教育只是一味地追求分數和排名,忽略了學生本身的認知和發展需求,學生對自身價值和社會發展認知淺顯。現階段的勞動教育需要持續地貫徹和施行,才能對學生的認知產生積極的影響,在他們進入大學和社會時提供動力,減少浮躁和不如意,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從國家發展角度來看,通過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國家建設具有長遠的現實意義。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與行皆離不開強健的體魄,有了強健的體魄,才能保證學生在生活中充滿活力。在當今社會,各種各樣的電子設備充斥著學生的生活,勞動教育早已被電子產品替代,學生對勞動教育的理解狹隘,認為是指體力勞動,而忽視了勞動教育中蘊涵的獨特育人價值。促進小學生勞動素質的提升可以增強學生體魄,有助于學生鍛煉體能,因此勞動教育要實實在在地在小學生中推行,教師要切實將勞育發展放在同德智體美同樣的位置上,促進學生的全方面發展,為國家培養綜合型高素質人才。
提升小學生的勞動素質有助于樹立學生正確的幸福觀念,讓他們在勞動中創造價值,奮斗出美好生活。人是社會型動物,需要不斷地在群體中勞動以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因此教師要積極探索和實踐正確的勞動教育推行方式,引導小學生廣泛參與勞動教育,提升幸福感。此外,學生要結合自身行為特點不斷嘗試不同形式的勞動,尋找能真正使人開心的一項或多項勞動,實現創造性勞動,獲得豐富的幸福體驗。
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為了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必須讓學生從小樹立勞動最光榮的理念,培養學生形成艱苦奮斗的勞動品質,提升學生的精神品質,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同時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理念,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積極擔負起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在勞動的過程中實現自身價值,以先進勞動模范為榜樣,不斷提升個人價值,并為社會創造價值,且從中獲得榮譽感、認同感和幸福感。
現在社會人們的生產勞動行為不再以簡單的體力勞動為主,而更加注重勞動中的創造性過程。勞動教育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勞動素質,在勞動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創造能力,鍛煉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漸發展成為新世紀所需要的創造性人才。一個人若是不思進取,不增強自己的創造能力,則會逐漸被機器取代,核心競爭力降低。因此小學生的勞動教育至關重要,這是融入社會生活的途徑之一。在勞動中重要的不是簡單的可被替代的勞動動作,重要的是在勞動中認識、了解和不斷自我進化、創新的過程。施行勞動教育能促進學生勞動素質的提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滿足國家發展對創造性人才的需求。
在施行勞動教育時,要設計符合小學生心理發展認知的勞動課程,避免形式化和分數論,讓學生享受整個勞動過程。學生需要在勞動中具有成就感,并能通過勞動提升學生的溝通和協調能力,在合作交流中提升自身的勞動魅力。在勞動中,教師同樣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要求,根據不同勞動培養的能力設置不通過的勞動要求,促進學生逐漸形成自我勞動意識,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比如,打掃教室衛生是為學生提供一個舒適整潔的學習環境,種植勞動可以使學生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獲得成就感等。
要實現勞動教育作用在素質教育中的充分發揮,家、校和學生首先要改變對勞動教育的態度,充分重視勞動素質教育,為勞動教育效果最大化創造首要條件。學校要積極承擔起為學生提供良好勞動教育平臺的責任,從教育教學的內容設計、課程時間安排、教學環境和條件配置等多個角度出發,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學校要充分認識到除升學率之外對學生更重要的東西,勞動教育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學校和教師應身先士卒,積極為學生的勞育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從家庭角度來說,家長要積極和學校聯合培養,協助學校和教師為學生創造有利的勞動條件。學生應積極地參與勞動,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勞動體驗感,用心感受整個勞動過程,逐步提高自身的勞動綜合素養。
勞動教育的系統設計不僅體現在勞動理念和素質內涵的系統性上,還體現在教育方式、內容和具體知識點的系統性安排上。勞動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需要和德智體美結合發展,教師通過對勞動教育的不斷優化和安排,促進學生通過具體、明確和鮮活的勞動實踐獲得真切、直接的勞動體驗,從而逐漸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立足于獨特明確的勞動觀點,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最終具備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動手創新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實現品行、體能和知識等方面的綜合發展。
勞動教育安排的有機性體現在多個方面,最終是為學生的勞動素質的提高服務的。首先,針對不同年齡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不同歷史、地區和發展水平的勞動教育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地有機安排學生的勞動教育。其次,勞動教育方法和多種教育方式的有機結合,如家校社三方結合,課內課外結合等,能有效促進勞動教育效果最大化。
教育行政部門和相關教育媒體應盡快達成勞動教育全方位合作,對學生的勞動教育形成合力,大力促進學生的勞動素質提升。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管理者,教育行政部門應從教學政策和方針、教學內容引導以及相關的獎懲制度上大力推行勞動教育,對勞動教育效果優良的教學單位給予及時的表揚和獎勵,在行政范圍內設置教學模范,鞏固教學成果,擴大勞動教育影響力。相關教育媒體應將部分目光轉向勞動素質良好的學生,利用自身影響力,在媒體受眾中建立正面的勞動教育影響,為勞動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提供自身的力量。
提升小學生的勞動素質根本在于促進學生形成主動勞動理念,擺脫被動勞動的無趣性。因此教師在教育中可以借助多種立體豐富的手機小程序激發學生的勞動積極性,利用小學生喜歡接觸電子設備的行為特點促進勞動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生生活。
以“開心勞動”為例,此款應用程序以闖關游戲為主,不同的關卡對應不同的闖關任務,且只有在上一關卡完成時才可進入下一關卡,實現升級。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成就感,同時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勞動的意義,在關卡升級的成就感中體會勞動的快樂,形成一種正向激勵。該應用程序設計了“簡單生長”“社會服務勞動”“勞動科普劇”等項目,不同項目圍繞的主題不同,學生獲得的游戲體驗感也完全不同,增加了學生的勞動興趣。在“簡單生長”這個項目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喜好選擇性種植水果、蔬菜等植物,在種植中有兩種方式獲得培植樹苗需要的水滴。方法一:學生需要回答蔬菜、水果的相關外形、周期和生長變化等特點;方法二:學生需要寫“觀察日記”,該日記主要是對水果和蔬菜的階段性特征進行描繪和刻畫,寫出自己對生長的感悟,總結植物的生長特點并預測之后的生長情況等。以上兩種方式促進學生了解植物、水果和蔬菜的生長發展過程,掌握相關的勞動知識,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的生產生活中,做到線上線下聯合培養,全方位提升小學生的勞動素質。
勞動實踐是勞動教育的基礎,在學生參與勞動的過程中教師要負起責任,對學生提供相應的教學指導,促進學生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形成自身對實踐勞動的認識和感知,勞動素質全面提升,實踐性和教育性充分結合。要達到此目的,必須做到“兩個保證”和“四個到位”:
兩個保證:第一,學校和教師要保證勞動必備的各項因素齊全,即勞動場地、物質基礎和勞動條件。學校可以多加聯合校辦工廠、種植基地等具備勞動條件的單位,帶領學生積極參與活動。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因陋就簡,就地取材,讓學生在校園內尋找勞動場地,參與學校的建設。第二,全員參與勞動是提高學生勞動素質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師要保證所有學生的參與率,提高學生參與勞動實踐的興趣,促使學生從勞動中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四個到位:第一,教學形式組織到位,在勞動實踐中,宜采取小組活動的形式進行勞動教學。第二,操作要求明確到位,對小學生來說,明確操作要求很重要,除此之外還要明確操作步驟、勞動質量和環境保護等。第三,分類指導具體到位,教師要因材施教,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勞動要求,并進行相應指導。第四,著眼于發展要啟發到位,勞動教育要著眼于學生勞動素質的提高,并啟發學生展開想象進行創造性勞動。
教師及時對學生的勞動進行鼓勵評價是全面推進勞動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年齡和特點進行評價,可以包括勞動態度、勞動表現、勞動知識的掌握和應用等方面。同時評價也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圍繞自我評價、組內互評和教師總評的評價方式,綜合多方面評價學生的勞動過程,發揮評價的積極功能,促進學生的勞動素質發展。
綜上所述,提高小學生的勞動素質仍然是很重要的一個教育課題。家、校和社會多個方面應對小學生聯合教育,社會各界應將教育重點轉向教學設施、教育內容和辦學模式等方面,激發學生的勞動興趣,不斷改革創新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勞動素質的提升,為國家發展培養綜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