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利
(遼寧省阜新市清河門區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 123006)
畜禽規模化養殖給養殖戶帶來豐厚收益同時,養殖場糞污處理難度大,我國每年由畜牧養殖造成的糞污總量約40 億t,糞污治理不當不僅會讓水體變黑變臭,土壤功能受損,每年畜牧業排放化學需氧量超千萬噸,對我國大氣環境和人類健康產生巨大危害。科學合理的治療畜禽養殖糞污是一件利國利民的長遠好事,也可以變廢為寶,促進農牧循環可持續發展。
畜禽糞污富含未被徹底消化的飼料、微生物、有機物、碳氫化合物和有毒有害物,糞污直接排放到水源中,水體生化、化學需氧量升高,水中固體懸浮物和硝酸根離子含量增加,當水體自凈能力低于糞污破壞能力時,水質會逐漸惡化,并隨著糞污有機物在水體中的分解和降解反應給水體提供營養物質,刺激水生植物自身和繁殖,大量消耗水體氧氣,水中生物因溶氧量降低出現死亡,水體隨著糞污有機物的腐敗出現水體變臭,水質發黑等富氧化問題,甚至徹底破壞水體生機。
畜禽養殖中產生的氨氣、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會破壞大氣,除此之外,粉塵、病原微生物和糞便分解后的臭氧化物也會污染大氣環境,尤其是畜禽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甲烷可破壞臭氧層,加劇地球溫室效應。畜牧養殖業排放的甲烷氣體量對全球氣溫變暖的貢獻率最高,約占15%。
畜禽糞污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到土壤環境中,少量糞便可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當糞污排放量超過土壤承受力和自凈能力時,不僅會滋生有毒有害物質,還會破壞土壤結構,降低土壤肥力,無法為植物和農作物生長提供物質基礎。另一方面,隨著獸藥濫用,糞污中含有的抗生素也會影響農作物生長,危害食用者健康。
由于畜禽糞便中含有許多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蟲蟲卵、細菌或病毒微生物等,這些病原微生物若對外界環境的耐受力較強,不僅可以在土壤、水體中大量繁殖滋生,也可通過消化道途徑感染動物,還有可能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類健康。
由于我國法律宣傳和普及力度不足,許多養殖戶對《動物防疫法》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 等法律法規了解不全面,養殖戶在建廠和規劃方面不能很好地滿足糞污高效治理要求。另一方面,有關部門缺乏對畜禽養殖場的監管,對畜禽糞污治理的危害性宣傳不到位,不利于開展畜禽糞污綜合治理工作。同時,畜禽養殖場和農業種植業供需脫節,沒有很好地進行糞污資源化利用,或供應數量和種植業需求量不符,不僅無法為農作物生產提供養分,還會破壞農田土壤[1]。
許多畜禽散養戶片面追求養殖效益,畜禽圈舍由農戶家或農田建房改造,沒有設置相應的糞污處理區域,甚至私自將糞污排放至周邊農田,造成農田金屬元素和獸藥超標,破壞土壤環境,同時部分養殖戶處理后的水未達到排放標準直接排放,破壞了生態環境。另外,有些農戶雖然意識到糞污資源化利用可提高糞污治理效率,但由于設備老舊或資金不足,且缺乏相應的技術,導致糞污治理難度大。
畜禽養殖從盈利速率看是一種微利且容易受到市場和動物疫情疫病影響的行業,所以畜禽養殖風險較大。畜禽養殖糞污伴隨養殖全過程,且隨著養殖規模增加而增大,糞污處理難度也會相應增加,一般養殖場在建廠時會購買相應的糞污處理設備,但機械隨著使用會有很大的耗損,可能無法滿足現有糞污處理需求,或養殖場受市場波動的影響,近期盈利低甚至虧損,養殖場運轉糞污處理設施費用較高,一旦停止運行會積攢有毒有害物質,進而威脅養殖場和周邊環境衛生。
政府有關部門和工作人員大力宣傳《環境保護法》 和《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定期組織養殖戶參加糞污治理和科學利用教育活動,提高養殖戶環保意識。同時對養殖場距離最短的居民區進行畜禽糞污科學處理宣傳,通過電視、政府官網、居民群微信短文推送等方式提高居民的環保和監督意識,鼓勵居民對養殖戶私自排放未經處理的糞污行為進行舉報,有關部門必須核實并進行立案調查,對正確舉報的居民給予物質或精神獎勵,最大限度地引導基層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到糞污治理和環保活動中,營造一個良好的糞污治理環境氛圍。
(1)各個鄉鎮應統籌畜牧業整體發展,考慮當地環境承受能力,結合個區域經濟發展情況規定適養區、限養區和禁養區,不同區域采用不同的管理制度,加強抽查和監督力度,對禁養區內原有的養殖場需停辦、拆除和搬遷處理,限養區不再新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并對已有養殖場畜禽糞污設施進行排查,整頓不符合要求的養殖場,保障排污達標,進一步規范適養區畜禽糞污存儲收集和處理設施的建設,提高糞污處理效率,且適養區也要提高新建畜禽養殖場門檻,場區建設和布局必須經過畜牧管理部門和環保部門審批后建廠。(2)政府有關部門和工作人員加大摸查力度,清楚各區域養殖情況,明晰養殖場數量、規模和散養戶情況,向養殖戶尤其是散養戶詳細講解畜禽糞污治理不當的危害性,引導養殖戶積極、正確處理和利用畜禽糞污,真正落實主體責任[2]。對于區內中小型養殖場可引導其與規模化養殖場或龍頭企業合作,擴大養殖規模,推動畜禽養殖集約化生產和發展。
各區域畜牧獸醫局加大資金投入,對養殖場糞污處理進行財政扶持,同時定期組織畜牧獸醫局技術人員深入各養殖場進行畜禽糞污處理工作,有關技術人員按照因戶施策、分類治理的原則為不同養殖場提供適合的糞污治理和資源化利用方案,以現場講解的方式推廣和普及畜禽糞污治理技術,確保各養殖場糞污處理達標。
綜上所述,畜牧業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為社會大眾提供豐富多樣的動物食品,但與此同時,畜禽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污也破壞生態環境,給人類健康帶來較大的威脅,如果治理不合理,不僅加劇環境惡化,還可能造成更大的社會公共衛生安全問題。在今后的治理中,政府及有關單位需要加強宣傳和引導,為養殖戶樹立正確的糞污治理觀念,加大養殖場糞污處理補貼,提高糞污資源化利用效率,促進畜牧業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