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旺
(貴州省威寧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553100)
近年來,隨著養殖業的迅速發展,養殖方式也從零星的散養模式逐漸變為規模化養殖,但在這種規模化養殖過程中,由于養殖密度增加,養殖技術不完善,導致疫病頻發。因此,規模化養雞的防治策略成為人們重點關注的問題。
在建設規模化養雞場的過程中,做好防疫工作是預防疫病爆發的重要措施。首先,雞舍選址和設計問題,在養雞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垃圾、氣味,所以要避免選擇與學校、工廠等距離過近的場所。另外,也要盡量遠離一些家畜屠宰場,選址一般要選擇地勢平坦且高、水源充足、背風的地方。對養殖場內的設計包括育成場、種雞場、孵化場等地,每個設施場地要分開設計,距離保持在300m 以上。其次,飼養管理問題,因規模化養雞會面臨著不同時期生長的雞,所以,要嚴格把控雞舍溫度、光照時間等,孵化場對溫度要求極其嚴格,要嚴格把控。同時,要做好消毒工作,定時通風,保持雞場環境,減少疫病爆發。最后,免疫工作,選擇合適的疫苗,定時進行接種,重視雞群檢疫工作,加強監測疫病,對接受疫苗無效的雞應重新注射,為防控疫病提供依據[1]。以上從雞舍選址、設計問題、飼養管理、免疫工作幾方面進行總結。
目前,小規模養雞場較多,該類養殖場大多位于農村,養殖戶大多對養殖認識不足,對疫病不了解,而且投入的資金有限,重視度不足,導致養殖條件不符合養殖標準,規模化明顯不足。在養殖過程中,養殖環境惡劣,飼養密度較大,而養殖戶缺乏認知,沒有對其進行消毒,對溫度、濕度也沒有明確調節,長期不進行通風,導致病原、細菌極易在雞舍堆積,引起疫病。另外,養殖戶缺乏防疫意識,在養雞場出現疫病時,沒有及時進行防控,導致疫病大規模爆發也是重要的原因。
在進行規模化養雞時,必須合理選擇雞舍,從根源上避免疾病的爆發。但部分養殖場在選址時沒有按照相關要求進行選址,將其靠近學校、工廠、城鎮附近,增大了雞群發生疫病的概率。一方面,這些地區沒有足夠的耕地,無法將雞糞進行分解,長時間下來,糞便中的細菌會隨著溫度的提高在空氣中堆積,不僅造成空氣污染,還影響雞的健康成長。另一方面,城鎮附近人員密集,環境相較于其他地區更為嘈雜,易引起雞群應激反應,導致雞群免疫力下降,易發生疫病。
在規模化養殖場中,飼養管理工作是防止疫病發生的最主要原因,但由于養殖人員對養殖工作認識不到位,缺少飼養管理意識,只注重雞的產蛋量及育肥情況,在其飲食中加入大量抗生素,忽視雞群疫病預防工作,導致雞群極易出現疫病變異情況。另外,在飼養過程中,部分養殖人員對雞舍內的污染物不能及時處理,導致食物與糞便混合,也易增加疫病發生的可能性。
首先,在規模化養雞場選址時,為避免雞群發生應激反應,選址必須遠離繁華地區,減少人員接觸,避免病菌發生交叉傳播,從根源上減少疫病的發生。其次,選址的地勢要平坦且高,水源充足,水質無污染,符合養殖標準,保證雞舍內通風良好。最后,養殖場糞便處理區要與養殖場分離,減少細菌繁殖[2]。
進行規模化養殖時,要嚴格把控衛生管理情況,針對進出雞群和人員要做好消毒工作,嚴禁把病原體帶入飼養場。在進行養殖工作前,工作人員要做到全副武裝,洗手、戴口罩帽子,穿好防護服,工作結束后,工作服禁止帶出雞舍。對于進入雞舍的一切用品、工具都要進行消毒,針對外來人員除必要情況禁止入內,如必須進入一定要進行消毒,采取好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引起疫病的原因。雞舍內部也要定時消毒,尤其是食槽、飲水器每日要進行清洗、消毒。
飼養管理是防控疫病最主要的環節。首先,夏季由于天氣炎熱、雞舍內部憋悶,易滋生疫病,必須做好防暑與降溫工作,做到勤通風,利于空氣流通,防曬可以利用遮陽網,有效解決高溫、暴曬問題。其次,因冬季寒冷,必須做好保暖工作,在保暖過程中要注意溫度的保持,不要忽高忽低,過高引起憋悶,過低起不到御寒作用,反而增加疾病的發生。最后,為促進雞群快速生長,營養飼料必不可少,根據不同雞群的生長條件,合理配制飼料,為預防疾病的發生,提高雞群抵抗。
為及時有效的預防疫病的發生,針對有傳染性的疫病,必須做好疫情處置。通過觀察雞群健康狀況,發現情況差的雞應及時進行治療,如治療效果不好應及時進行淘汰;發現有疫病的情況及時進行隔離,從源頭上避免疫病的傳播;如發現傳染性強的疫病,立即對雞場進行消毒隔離,因疫病原因引起死亡的雞及時做無公害處理,對于被污染或可疑污染的雞舍及所用用具進行徹底消毒。
規模化養雞疫病防治最重要的措施是做好免疫接種工作。正確、合理的對雞群進行免疫接種,不僅增加其抵抗力,還能有效保護雞群免受疫病的侵襲。針對疫苗的選擇,要選擇正當渠道的疫苗,并結合當地疫病規律和流行特點,以及雞群的生長情況制作出一套科學的免疫程序。如針對雛雞一般在13~15日齡接種雞新城疫Ⅱ系疫苗,接種方式為滴鼻或滴眼。另外,刺種也是有效的辦法,將雞疫痘疫苗刺在雞的翼部。對該疫苗進行接種時,要嚴密注意觀察是否成功,刺種后5d 左右如果出現紅腫、丘疹,說明穿刺成功,如無癥狀則代表刺種失敗,準備二次接種。針對留種雞,一般選用的疫苗是W 系疫苗或Ⅱ系疫苗,接種時間為6~7 周齡,采用的方法依舊可以用滴眼法[3]。
針對規模化養殖場的防疫工作,投入品的應用可以從3 方面完善。(1)對飲用水的管理,對雞群每天必用的水,許多養殖人員都會忽視,對水的選擇,應選擇無污染,遠離排污池的水源,確定水源后及時檢測,選用致病微生物在合理范圍內。(2)飼料及添加劑的管理,飼料是促進雞群生長發育的基礎,選擇合適的飼料,首先看其質量,有相對固定的渠道,對一些可能存在農藥殘留要進行質檢。其次,購進的飼料或添加劑要了解含量、成分。最后,科學配比,保證營養。(3)獸藥或飼料藥物,養殖人員為防止疫病的發生,在選取藥物預防時,要嚴禁使用國家規定的禁用品,與養殖場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進行免疫,總之,對雞群投入品的管理應在相關部門的監管下使用,以此保證雞群的健康、安全。
綜上所述,要想做好規模化養殖場的防疫工作,必須搞好衛生管理,加強飼養方式,做好疫苗接種工作,正確處理疫病的發生及對投入品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疫病的發生,減少養殖戶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