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仁智 陳昶
(1,湖北省潛江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 433100;2,湖北省潛江市浩口鎮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 433116)
球蟲病是養雞生產過程中的常見病,具有發病率高、流行廣泛的特點,每年給養禽業都會帶來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1]。該病在飼養管理水平低和環境衛生條件差的雞場尤其頻發,特別是地養模式飼養的土雞和肉雜雞。為了幫助大家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更加科學地預防本病,下面主要以防治措施為話題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球蟲是原蟲的一種,主要寄生在細胞內,寄生后可利用胞內營養物質自我繁殖,對腸黏膜造成破壞。球蟲種類較多,國內已經報道的至少有9 種,包括柔嫩艾美爾球蟲、毒害艾美爾球蟲、巨型艾美爾球蟲、堆型艾美爾球蟲、和緩艾美爾球蟲、早熟艾美爾球蟲、布氏艾美爾球蟲、哈氏艾美耳球蟲和變位艾美爾球蟲等。這些球蟲可感染不同動物,如雞、豬、牛、羊、鴨、鵝、家兔以及大多數的野生動物等。不同球蟲的致病力和雞日齡、感染數量、藥物使用情況等有關,雛雞、青年雞是球蟲感染的主要群體,性成熟后的雞也能感染,但大多為隱性經過,不表現癥狀。柔嫩艾美爾球蟲和毒害艾美爾球蟲是雞的兩種主要球蟲種類,二者在球蟲病的總占比能達到90%以上。柔嫩艾美爾球蟲主要寄居在雞盲腸部位,又稱為盲腸球蟲。毒害艾美爾球蟲主要寄居在雞小腸部位,又稱為小腸球蟲。值得一提的是,球蟲病爆發時,很多情況下在腸道中分離到的球蟲不止一種,以混合感染居多。
球蟲一生的宿主只有一個,其繁殖不需要中間宿主的參與,主要通過消化道途徑傳播。病雞和隱性感染雞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感染后的蟲體主要集中在腸腔,繁殖的后代卵囊通過糞便排出體外,在體外完成孢子化過程后轉變為孢子化卵囊,便具備了感染力,一旦被健康雞食入就會傳播新的宿主。飲水、飼料、雞舍地面是重要的污染媒介,如果受到球蟲卵囊的污染就可能導致群體爆發。球蟲經消化道感染后主要寄居在腸黏膜上皮細胞中,通過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的方式產生新一代卵囊,這些卵囊進入腸腔中和腸道內容物混合,最終以糞便為載體被排入環境中。剛排出的卵囊不具有感染力,需要在體外適宜條件下完成孢子化后才能感染新的宿主。健康雞食入孢子化卵囊到排出新一代卵囊需要5~6d 的時間,一個卵囊在雞體內進行分裂生殖和有性生殖后最終能產生數十萬個子代卵囊,對臨床生產危害巨大。目前,很多專家學者認為只要有養雞的地方都有球蟲存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講有些夸張,但也足見球蟲對養雞生產的嚴重威脅。
溫暖潮濕的環境有利于球蟲卵囊完成孢子化過程,故本病在春季晚期、夏季及早秋季節發病最多,臨床報道的病例也多集中在每年的4~10 月份,南方梅雨季節期間雞群感染率明顯提升。飼養密度越大,本病流行的越快,相應病死率也越高。在飼養方式上,地養雞發病率顯著高于籠養雞,這是由于地養衛生不好打理,而籠養雞充分利用了空間,糞便與雞相對分離,發病較少。本病傳播鏈中,野鳥、昆蟲、塵埃粒子以及場內員工的走動能起到機械性擴散蟲卵的作用。幼齡雞由于腸道發育不全,腸道微生態還未完全建立,對球蟲抵抗力弱,是本病發生的主要群體,尤其是20~40 日齡間的雞,感染后癥狀較重。幾乎所有品種的雞不分雌雄都能感染,成年雞感染后多為隱性帶毒者,死亡率較低,未死亡者可成為本病主要傳染源。
盡管球蟲種類較多,感染后臨床癥狀和發病程度稍有差別,但大體基本相似。根據病程的長短本病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兩種。
急性型以2 月齡以內的雛雞最為多見,疾病初期表現精神萎靡,采食量下降或完全廢絕,羽毛松亂無光澤,畏寒怕冷,容易扎堆,而扎堆后密度變大,更加速了疾病的傳播。糞便稀薄,黏度增大,常污染肛門周圍羽毛,如果為柔嫩艾美爾球蟲感染,糞便中會帶有血液和脫落的盲腸黏膜[2]。隨著疾病的發展,病雞運動失調,兩翅下垂,獨臥一角,食欲停滯,喜飲水,嗉囊中充滿液體,可視黏膜及雞冠、肉髯等部位發白,最后表現神經癥狀而死亡。
慢性型主要發生于青年雞和性成熟雞,通常呈慢性帶毒狀態,具體臨床癥狀不明顯,基本無死亡或死亡率非常低。由于蟲卵在腸道中的破壞作用,感染雞生長發育不良,體重低于同日齡的健康雞,產蛋雞可見產蛋率下降,平均蛋重減輕,蛋殼質量差,破殼蛋、軟殼蛋、沙皮蛋、血斑蛋、畸形蛋等比例升高。慢性型病程較長,能拖延數周甚至數月,對養殖場的隱性損失非常大。
柔嫩艾美爾球蟲感染者主要見到盲腸的病變,可見整體盲腸腫大,體積為正常的2~5 倍,呈棕紅色或暗紅色,質地堅實,腸壁前期腫脹,后期因脫落而變薄。腸內容物充滿血液或血凝塊,發病時間久的腸內容物為堅硬的固塊,又稱“腸芯”,主要成分為脫落的腸黏膜、血液、壞死物、飼料及黏液等,味道惡臭。若為毒害艾美爾球蟲感染,可見病變部位集中在空腸和回腸段,腸壁顯著增厚,剖開后可見黏膜為麩皮樣或干酪樣病變,漿膜表面能見到灰白色的小斑點,腸黏膜潮紅或顯黃白色,嚴重的腸壁表面有出血斑。除了腸道病變外,病雞機體消瘦,雞冠、肉髯發白,整體貧血,嗉囊、肌胃、腺胃中充滿液體。
預防本病需提升雞場環境衛生管理水平,加強傳染源的管控,定期進行藥物程序性預防,規模化雞場還可利用球蟲疫苗免疫預防。
本病主要發生于環境衛生差的雞場,原因是環境衛生差時,卵囊很容易以塵土、垃圾等為載體進行機械性擴散,而加強雞場的環境衛生管理能顯著降低發病率。雞場無論是場內環境還是舍內環境,每天至少打掃一次,有本病流行的地區需打掃兩次以上。清掃的垃圾集中處理。病死雞尸體需通過深埋或焚燒的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禁止飼喂犬、貓等動物。運輸車輛進場時輪胎上的塵土需要徹底沖洗,外來人員進場前也應將鞋底清理干凈,或帶上鞋套進場,進入雞舍時還需更換舍內專用膠鞋。遇到下雨季節需及時排出場內積水,防止蟲卵通過水流而大面積擴散,雨停之后加強場內垃圾清理及地面消毒。
病雞和隱性感染雞是最主要傳染源,另外,有些雞經治療康復后,其體內仍會帶毒一段時間,也是不可忽略的傳染源。雞群中發現病雞后,第一時間將該雞群統一隔離,地面糞便及時清理并轉運至遠離養殖區的地方堆肥發酵,通過發酵過程產生的生物熱將蟲卵殺滅。污染的地面用2%火堿徹底噴灑消毒,之后再撒一層生石灰粉,一則利于吸收地面潮氣,使殘留的蟲卵囊失去孢子化環境,二則吸潮后的生石灰顯堿性,利于對蟲卵的殺滅。隔離的病雞群及時投放藥物治療,直至完全康復。雞場在引雛時一定把好引種關,杜絕從本病流行嚴重的雞場引雛。
藥物程序性預防是依據球蟲的發病特點及易感日齡制定的藥物針對性預防的方法措施。一般本病在雞20 日齡之后會高發,故建議18~20 日齡提前進行全群普防。雞育雛期后會進入青年期,青年期上籠前再針對本場實際情況普防一次。養殖衛生條件差的蛋雞場,建議產蛋前再投一次藥,防止進入產蛋期后感染球蟲而面臨用藥麻煩,筆者推薦100~115 日齡間普防一次即可??晒┻x擇的抗球蟲藥物種類較多,如地克珠利、磺胺氯吡嗪鈉、磺胺喹噁啉鈉、癸氧喹酯、常山酮、妥曲珠利等。每次用藥不宜超過3 天,預防的藥物劑量參考治療量的一半即可。
球蟲疫苗制作工藝已經成熟,標準明確,且商品化疫苗產品已經投放市場多年,是規?;u場防控本病的較好選擇。球蟲疫苗以口服方式免疫,是利用球蟲間的排他性原理,通過免疫對機體無害的弱毒株來抵抗強毒株的感染。球蟲疫苗免疫期間需注意不可使用抗球蟲藥物,因表面上二者都是防控球蟲的,但由于疫苗為活蟲株,若二者聯合使用疫苗蟲株會被藥物殺滅,而藥物也會因為疫苗毒株的消耗而藥效下降。
對球蟲有殺滅作用的藥物是治療本病的最佳選擇[3]。臨床以磺胺氯吡嗪鈉、磺胺喹惡啉鈉、地克珠利、妥曲珠利、氨丙啉、尼卡巴嗪、癸氧喹酯、常山酮等使用最多。由于球蟲主要集中在腸腔中,故必須通過口服用藥才能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對于家禽來講,口服用藥以集中飲水的方式居多,因球蟲病易導致采食量下降,拌料給藥容易引發用藥不均勻,加上拌料使用無法集中給藥,在用藥操作中也不如飲水方便,故建議大家以飲水方式用藥。
除了化學藥物外,中藥也可用于本病的治療,中藥具有毒副作用小,不產生藥物殘留,不影響食品安全等優勢。按照每100kg 體重雞,取柴胡20g、青蒿20g、仙鶴草40g、常山20g、地榆20g、苦參20g、生地黃20g、車前草40g 的劑量,將上述藥材混合均勻后粉碎,用文火煎煮30~40min,之后藥液通過飲水給藥,藥渣拌入料中采食,每日用藥一次,連續使用5~7d即可收到理想效果。也可取白術15g、茯苓15g、豬苓15g、桂枝15g、澤瀉15g、桃仁25g、生大黃25g、地鱉蟲25g、白僵蠶50g,共同研磨成細末后拌料飼喂,雛雞按照0.5g/只,成年雞按照3.0g/只的劑量,每天用藥2 次,連續使用3~5d 即可康復。中藥因具有無藥殘的特點,尤其適用于臨出欄的肉雞及進入產蛋期的蛋雞群的治療。
球蟲病是養雞生產過程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雖然通過藥物能夠起到較好的治療作用,但筆者還是建議以預防為主。因球蟲為胞內寄生蟲,感染后對腸黏膜損傷很大,很多雞場通過用藥治療雖然降低了病死率,但雞腸黏膜已經出現了損傷,完全修復可能需要2~4 周的時間,期間雞會出現生產性能不佳,生長發育緩慢,飼料浪費嚴重的現象,對養殖場來講是一種隱性損失,這也是為何發過本病的雞場管理難度大,經濟效益差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球蟲病臨床發病廣泛,但針對該病基本每個養殖場都可以制定適宜的防控方案,近些年我國未曾表現出大規模的流行,希望養殖者不要放松警惕,在高溫高濕的季節加強管理,將球蟲感染率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