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雄
(云南省紅河州畜牧技術推廣站 661199)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紅河州聚力打造云南省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示范區優質畜禽供給基地,闖出一條特色引領、數字賦能、種養循環、品牌帶動、產品流通的畜牧業高質量發展道路。
“十三五”以來,紅河州畜牧業圍繞規模、優質、高效、生態的目標,突出生豬、家禽、禽蛋、肉牛等主導優勢畜種,著力打造全國一流外向型優勢畜產品供給基地,全面推動高原特色現代畜牧業高質量跨越發展,邁出了從畜牧大州向畜牧強州跨越的新步伐,助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的作用更加凸顯。2020 年,全州生豬存欄290 萬頭,牛存欄102.35 萬頭,家禽存欄3083.68 萬羽,羊存欄115.59 萬只,生豬出欄331.4 萬頭,肉牛出欄36.77 萬頭,家禽出欄5811.65 萬羽,肉羊出欄95.12 萬只。肉類總產量55.22 萬t,禽蛋產量9.21 萬t,奶類產量7.65 萬t。實現畜牧業產值241.9 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41.64%。全州肉雞出欄、種禽繁育、畜禽遺傳資源居全省第一,肉類總產、生豬出欄、蛋雞存欄、禽蛋產量居全省第二,奶類產量、肉牛出欄居全省第三。全州有年出欄50萬頭以上的生豬外調大縣5 個,備案登記畜禽規模養殖場1897個,國家級肉羊核心育種場1 個,創建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49 個(其中國家級14 個、省級35 個,居全省第3 位),州級以上畜牧龍頭企業44 家(其中國家級1 家、省級13 家、州級30 家)。
(1)實驗室功能完備。建成和完善了綜合實驗室、飼草分析室、生豬實驗室、家禽孵化脫溫室,為專業技術人員提供了良好的平臺;(2)隊伍力量較強。先后引進有工作經驗的碩士研究生4 人、本科生1 人,本單位有省委聯系專家1 人、州管專家1 人,農業推廣研究員1 人、高級畜牧師12 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專業技術人員3 人、本科以上學歷專業技術人員12人,從學歷結構上為全州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3)產業體系健全。站內設有云南省生豬產業體系紅河試驗站、禽蛋體系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體系紅河試驗站;(4)數字化服務能力強。建成了全省農業系統首家畜牧業數據化服務平臺,實現了畜牧業數據化平臺——物聯網——智慧養殖一體化,成功開啟了畜禽養殖機器人時代,畜牧業數據化信息化步伐不斷加快;(5)技術培訓能力強。根據新時代畜牧業發展的新形勢、新職能、新情況,圍繞主導產業,突出重點難點,對州縣鄉三級畜牧技術人員和規模養殖戶開展畜牧業新技術、新知識教育培訓。
(1)養殖用地難、融資難和環保要求高、養殖成本高、疫病風險高、市場風險高的“兩難”“四高”制約因素未得到根本緩解,養殖比較效益較低;(2)畜牧科技隊伍力量不足,縣鄉兩級技術人員嚴重不足,專業素質較低,全州鄉鎮畜牧獸醫站在職人員從2012 年的673 人減少到目前的528 人,每站平均不足3 人,少數鄉鎮僅有1 人;(3)畜產品深加工能力不足,全州州級以上畜牧龍頭企業僅有44 家,畜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輻射帶動力弱、產品檔次低、缺乏市場競爭力,畜產品仍以活畜外銷為主,畜牧產業化經營程度低。能體現本地特色、能打響品牌的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影響力弱;(4)現有畜牧獸醫機構職能與打造云南省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示范區千億級優質畜禽供給基地要求不相適應,對新發展階段畜牧獸醫領域前沿新技術、新課題試驗、示范研究能力不足。
聚力打造具有紅河高原特色的云南省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示范區千億級優質畜禽供給基地。(1)抓生豬生產,建成云南省第2 大外向型優質肉豬生產基地;(2)抓肉牛生產,建成全國最大的純良種肉牛繁育中心、粵港澳大灣區最大肉牛供應基地和營銷中心;(3)抓禽蛋生產,建成西南地區最大良種禽生產基地和云南省最大的家禽及禽蛋生產基地;(4)抓肉羊生產,建成云南省重要優質肉羊生產基地;五是抓奶源生產,建成云南省第2 大優質奶源生產基地。
聚力構建畜牧業數據化服務平臺——物聯網——智慧養殖一體化,實現畜禽養殖可視化、智慧化,提高信息化、數字化水平。(1)抓服務平臺功能研發,形成畜禽養殖一張圖、畜產品圖成功進入一部手機游云南;(2)抓畜禽規模養殖場物聯網建設,實現畜禽養殖可視化,提升養殖企業及產品知名度;(3)抓智慧養殖系統建設,加快養殖智能化管理水平和養殖效益;(4)抓數字賦能,堅持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推進紅河州畜牧業數據化服務平臺建設,提升數字化服務畜牧業發展的能力,積極爭取國家畜牧業數字化創新基地項目,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基礎設施和數字化融合發展,提升畜禽養殖智慧化管理水平和養殖效益。
聚力構建種養循環綠色生態發展的良好養殖格局,實現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質量效益型現代畜牧業。(1)抓標準化建設,全面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進程,不斷提高畜禽養殖水平;(2)抓整縣推進,積極爭取實施存欄生豬10 萬頭以上非畜牧大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從根本上解決畜禽養殖污染問題;(3)抓技術創新,全面實施種養結合項目;(4)抓加快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全面推進專業化集中處理,支持無害化處理收集、轉運、處理各個環節生物安全水平;(5)抓飼草資源開發利用,大力推廣青貯、氨化、微貯等利用技術,促進農作物秸稈、農副產物、加工副產物等飼料化利用,變廢為寶,實現畜牧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共贏;引導糧—經二元種植結構向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轉變,發展優質牧草種植,推進生態牧業發展。
聚力推動畜牧業品牌建設,打造一批帶動能力強、叫得響的紅河畜牧品牌,提升紅河畜禽產品的辯識度和影響力。(1)抓畜牧產業基地建設,打造一批高質量的專供基、直供基地;(2)抓龍頭企業培育,培育一批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抓畜禽標準化養殖示范場創建,提升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4)抓畜牧業區域公用品牌,加快畜牧業品牌建設步伐;(5)抓地方畜禽品種保護,打造地方畜禽遺傳資源重點品種品牌。
聚力推動畜禽產品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構建畜牧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1)抓生豬屠宰加工,引進和培育精深加工企業,形成以金鑼項目為核心的產業生態鏈,采取“規模養殖、集中屠宰、品牌經營、冷鏈運輸、冰鮮上市”模式,加快生豬屠宰精深加工業發展;(2)抓家禽屠加工,建成以彌勒溫氏家禽屠宰及深加工為核心、各縣市家禽集中屠宰場為點的家禽屠加工業;(3)抓肉牛屠宰精深加工業,依托上海鵬欣集團蒙自年屠宰加工30 萬頭肉牛項目及冷鏈倉儲物流,著力打造中國南方最完整的肉牛全產業鏈;(4)抓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鼓勵支持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建設一批產后預冷、貯藏保鮮、分級包裝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力爭成為云南省畜產品加工新高地;(5)抓飼料加工業,建成紅河綜保區云天化全球農產品供應鏈加工項目年產100 萬t 飼料廠建設,建成溫氏公司蒙自雨過鋪街道大物流園區年產30 萬t、建水工業園區年產25 萬t、彌勒新哨年產25 萬t 的3 個飼料廠,啟動正邦、雙胞胎、鵬欣等重點項目配套飼料廠建設,力爭新增飼料產能200 萬t 以上;(6)抓市場流通,積極培育各類市場營銷主體,支持龍頭企業、畜牧專業合作社、農民經紀人和各類營銷組織按照現代流通業要求,發展產銷直掛、連鎖經營和互聯網+等流通營銷方式,搞活市場流通;(7)抓牧旅結合,因地制宜打造一批集生態觀光、畜牧業生產作業體驗的家庭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