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勇 周明進
(貴州省羅甸縣農業農村局 550100)
隨著當前畜牧業“供給側改革”的逐步深化,要確保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穩定動物疫病綜合防控,提供安全優質的動物和動物產品,這些都對動物和動物產品的監管和運輸構成了嚴峻的考驗。筆者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分析了非法運輸動物和動物產品的原因,并提出相關建議供參考。
目前,動物衛生監管機構采取“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工作模式進行動物衛生監管,全縣畜牧技術干部在編88 人(縣級43 人,鄉鎮45 人),在崗32 人(縣級23 人,鄉鎮9 人)。但在人員嚴重不足情況下,2020 年全縣完成豬、牛、羊、禽產地檢疫217.6669 萬頭(只、羽),屠宰檢疫豬肉2376.219t,牛肉310.589t,禽肉305.912t。隨著動物和動物產品監管條例的細化,使得現有動物衛生監管機構缺乏或沒有對動物和動物產品進行專業監管管理,或是動物和動物產品調運監管隊伍專業化程度低、年齡結構老化、人才短缺,營運資金不足,硬件設施不完善。
首先,機構改革后,在人、財、權下放各鄉鎮,部分鄉鎮未能引起重視,還存在動物防疫工作是業務主管部門的工作思想。在工作時只做一般性號召,沒有監督,沒有檢查,甚至沒有詢問,導致部分農村畜禽強制性免疫規劃難以全面實施,疫情防控密度不達標。其次,權限下放后承接被動、落實效果差。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行地方各級政府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的指導意見》(中辦發〔2015〕 21號)和貴州省委辦公廳、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貴州省推進政府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黔黨辦發〔2015〕 12 號)文件精神,屬于行政許可的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已按要求下放到鄉鎮,并已經通過《羅甸縣人民政府關于公布縣直部門(單位)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的公告〔2016〕 4 號》 進行公示。而權限下放后,部分鄉鎮對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工作重視不夠,導致未經檢疫的動物及產品上市銷售。
動物產品調運場所冷鏈、加工運輸的儲存條件和位置不規范。動物產品調運場所在鬧市地區,冷鏈加工條件簡陋,防疫設施不達標或無防疫設施。動物調運經營場所集中在城鎮,沒有隔離防疫帶,沒有消毒室,沒有防疫措施,沒有綜合防疫能力。
(1)監管、執法部門人員少、缺乏經費,縣級農業綜合執法部門編制32 人,在編16 人,在崗11 人,鄉鎮沒有設立農業綜合執法部門,打擊違法違規調運動物及動物產品的力度受到嚴重影響;近年來,動物及動物產品調運頻繁,販運人有時選擇晚上違法違規調運,調運地點分散、偏遠,阻礙了監管執法的成效。(2)聯合執法制度不健全,部門之間聯合執法少。各部門主要圍繞本部門的總體工作部署開展監管執法工作,未真正形成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
部門間協調不順暢,監管不全面,打擊力度不夠。肉類流通市場的監管涉及相關部門的相關法律法規,2020 年羅甸縣事業單位進行機構改革后,部門在本行業的監管職能職責上界定不清晰,存在交叉履行職責和工作責任壓不實、執法與監管銜接不緊密等情況。根據《農業農村部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畜禽屠宰檢驗檢疫和畜禽產品進入市場或者生產加工企業后監管工作的意見》(農醫發〔2015〕 18 號)文件規定,按照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分段管理要求,地方各級畜牧獸醫部門負責強化畜禽屠宰檢驗檢疫,嚴格畜禽產品準出管理。各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加強畜禽產品市場準入管理,負責切實加強對畜禽產品進入市場和生產加工企業后的監督管理。因此,對上市銷售的畜禽產品無檢疫檢驗憑證的情況,主要按照畜禽產品市場準入管理,逐步促使從事畜禽產品經營者通過合法正規渠道購進畜禽產品。
(1)鞏固問責制??h鄉政府要進一步明確責任,建立各級動物防疫責任制,實行多層次監督問責。同時,加強重大動物疫病監管,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
(2)建立健全相關機制,建立新型防疫機制,完善防疫措施。不僅要把重點放在春季和秋季的常規防控工作上,更要進行重點防疫與日常補欄補防相結合。
(3)建立防疫檔案制度。全縣所有的畜禽防疫工作都要進行登記,挨家挨戶,并由防疫人員和畜禽主人簽字。豬、牛、羊應當貼上耳牌,發放免疫證書。做到免疫檔案、免疫證書和免疫耳標三統一。
(4)建立健全重大動物疫病應急預案。
(1)將疫情防控資金納入縣鄉預算,根據疫情防控需要保障疫苗、設備、防疫設施購置資金。同時,要將防疫工作的實際績效與防疫人員的工資掛鉤,保障防疫經費和動物防疫人員的薪酬等。
(2)有計劃地對基層防疫人員進行培訓,使其掌握疫苗保存和使用的預防措施和疫情情況。
按照《國務院關于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若干問題》 要求,由于動物防疫政策有力,技術要求高,連續性強,需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風,全面的技術,高素質的團隊。鄉鎮人民政府要從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大局出發,按照理順關系、加強執法、規范服務、建立聯動、有序運行的原則建立動物防疫體系;以有利于疫情防控,發展畜牧業,增加農民收入為基礎,合理布局,完善隊伍建設。要從根本上解決動物防疫機構不完善、基層人員不足的問題,建立一支穩定的動物防疫隊伍。
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合理規劃建設牲畜定點屠宰點。肉食品的安全涉及千家萬戶,涉及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各鄉鎮對肉食品安全供給要有足夠的認識,高度重視本轄區內依法設置牲畜定點屠宰點。各鄉鎮必須依法合理布局建設一個牲畜定點屠宰點,以滿足本轄區肉產品的供給,在城鎮化規劃建設的同時,盡快將本轄區內的牲畜定點屠宰點建設納入政府重要工作議事日程,與城鎮化同規劃、同部署、同建設,逐步為規范和打擊各鄉鎮私屠亂宰違法行為提供基礎前提保障,為上市銷售的畜禽肉品實施屠宰同步檢疫提供前置條件。
(1)建立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執法檢查聯動機制。組織縣、市監察、公安、農業、城管等有關部門進一步明確和落實有關部門職責,嚴格問責,加強配合,密切配合,共同承擔維護肉類食品安全的責任。要嚴重打擊私屠濫宰和制售病害肉等違法行為,發現私屠濫宰、偽造、假冒的屠宰證明或標志,依法予以取締,沒收屠宰畜產品、工具設備和非法收入,嚴厲懲處犯罪分子。找出堵漏源頭,堵漏洞,調查個人屠宰業重點領域,消除肉類食品安全隱患。
(2)突出重點環節。一方面,以源頭“供給”管理為重點,按照國家和省的相關法律法規,從畜禽養殖、生產、流通及養殖場管理軟件和硬件建設的實際要求出發,樹立屠宰場和畜禽市場的良好形象,規范管理,保證監管水平。另一方面,集中在“需要”的主體,所有縣內的學校食堂和酒店餐廳要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買、不加工問題畜禽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