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丕森 劉鳳暖
(山東省沂南縣畜牧發展促進中心 276300)
在畜牧養殖工作中,為了降低動物發病概率,防止動物出現疫病,飼養人員經常會在動物飼料中添加一些抗生素,導致動物體內存在獸藥殘留,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影響。在養殖過程中,經常會對動物圈舍進行消毒、殺菌,在藥物選擇過程中,如果配比不合理,也會造成一定的獸藥殘留污染。
在畜牧養殖中還有可能對大氣造成污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畜牧產品需求不斷增多,在實際養殖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有害氣體。如動物消化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和氨氣,這些氣體排入空氣會造成大氣污染。另外,動物糞便長期暴露在空氣中也會對空氣造成污染[1]。
動物在飼養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糞便,這些糞便中含有氮元素、磷元素,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對水源造成影響,使水資源富營養化,導致水中氧氣含量降低,最終導致水生動物死亡。糞便長期堆積還會滲入地下,造成地下水資源污染,對周圍居民的飲水安全造成不利影響。
在畜牧養殖中還會產生大量垃圾,這些垃圾不及時處理,會對土地資源造成污染。動物糞便也會對土壤環境造成影響,產生一些寄生蟲,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我國當前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對企業、城市居民生活方面較為重視,而對畜牧養殖業有所忽視,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在畜牧養殖業中,對環境保護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可以遵循,懲治力度不夠,從而無法有效的遏制環境污染。當前,畜牧養殖規模不斷擴大,造成的環境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只有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提高執行力度,才能更好地規范養殖業,加強對環境的保護。
在畜牧養殖業中,飼養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不強,沒有認識到畜牧養殖對環境造成的破壞,不重視對糞便的清理,對圈舍的維護。很多養殖人員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不重視對環境保護方面的投入,而環境保護機制也不夠健全,導致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畜牧養殖業的規模、規范性、科學性都不夠,養殖設施老化,養殖環境不科學,設備污染嚴重等問題頻頻發生[2]。不僅如此,還有很多小規模養殖戶的衛生條件更是不能得到規范,在糞污處理、養殖設施等硬件設施不夠齊全,不能將動物糞便進行加工再利用,對環境造成比較大的污染。
當前,還有很多養殖戶對動物無害化處理不夠重視,對病死禽畜尸體隨意亂扔,導致動物疫病的傳播,造成環境污染。無害化處理不到位不僅是法律意識淡薄,也是對無害化處理知識的缺乏,不了解隨意亂扔可造成的后果,也沒有先進的無害化處理設備,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持。
我國地大物博,很多養殖戶處于偏遠的農村地區,經濟條件落后,環境保護意識薄弱,對環境污染防護工作及治理不夠重視,環境保護方面的技術和設施比較缺乏。
3.1.1 降低氮磷元素的排放
一方面,在畜牧生產過程中可以在飼料中加入氨基酸,這樣可以平衡畜禽所需蛋白質,減少禽畜氮氣排放量。如在生豬養殖過程中通過降低日糧中蛋白含量可以降低豬糞中的氮含量,從而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另外,在飼料中加入賴氨酸和蛋氨酸等可有效減少蛋白質的含量,從而使糞便中的氮排量減少。另一方面,可以在飼料中加入植酸酶,提高有機磷的利用率,使動物糞便中磷含量減少,從而降低動物糞便對環境的污染[3]。
3.1.2 降低微量元素的排放
在畜牧養殖過程中,添加有機微量元素可以提高微量元素添加量,進而減少糞便中微量元素含量,降低環境污染。
3.2.1 微生態制劑的應用
在畜牧養殖中,可以應用微生態制劑來提高動物腸道蠕動功能,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使動物盡量少的排放臭氣,有效抑制腸道中的大腸桿菌,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通過微生態制劑的應用可以對養殖場周圍的環境進行改變,如在動物飼料中加入一些糞腸球桿菌或雙歧桿菌等生態制劑,有效降低動物尿液和糞便中有害氣體的排放,凈化圈舍環境,保護生態環境。
3.2.2 添加絲蘭屬提取物
添加絲蘭屬提取物可以鎖住氮元素,弱化動物尿液中的臭味,減少動物糞便中的氨氣濃度,對環境保護和改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養雞場中通過絲蘭屬提取物可以有效降低養雞場中氮的濃度,減少臭味。這種物質還有助于提高消化能力,使飼料中的營養成分充分吸收,降低尿素分解,減少氨氣濃度,保護生態環境。
3.2.3 沸石的應用
在畜牧養殖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臭味,應用沸石可以有效除臭。沸石具有非常強的靜電吸附能力,在牲畜圈舍中播撒沸石,或者將沸石添加在動物飼料中,可以有效降低氨氣濃度。不僅如此,沸石對硫化物也有非常強的吸附作用,可以減少有害物質和有害氣體。
3.3.1 物理修復
在畜牧養殖工作中,動物糞便中還會排出重金屬物質,可以采用物理修復方法進行消除,其中土壤淋洗法是一種常用的方法,將土壤中的重金屬可以轉移到土壤液中,采用結合沉淀的方法對重金屬進行處理,有效的保護環境和生態。一般采用硫酸、硝酸、鹽酸等減少土壤中銅的含量。另外,可以通過堆肥有效降低金屬的活性,減少金屬對農作物和土壤造成的污染。通過自然堆肥可以有效降低微生物的危害和污染,如雞糞在經過2~3 個月的堆肥后,可以減少大腸桿菌的含量,達到排放標準。還可以采用好氧堆肥或厭氧消化的方式,消減抗生素的作用,減少抗生素對微生物種群的影響[4]。
3.3.2 生物修復
在畜牧養殖中,對環境污染問題可以采用生物修復,主要包含微生物修復模式及植物修復模式。微生物修復主要通過藍細菌和菌根真菌等生物,對重金屬進行吸收,使其可以沉淀,從而降低重金屬的毒害。植物修復是利用植物系統的根系,使重金屬可以轉移,這樣可以減少重金屬的污染,使得土壤污染可以得到修復。當前已出現了很多植物修復方法,對土壤污染治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利用鴨拓草可以吸收土壤中的銅,從而達到修復土壤的目的。
在畜牧養殖業中,飼料中含有的銅元素和鋅元素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應引起養殖戶的注意,對飼料中的添加物進行明確規范,提出嚴格的標準,對銅和鋅的含量進行限制。我國也相繼出臺了銅和鋅的最高限量標準,從而減少畜牧生產中銅和鋅的使用,防止造成生態環境的污染,還要限定鉀離子和氯離子的含量。在有機肥行業中,國家對各種物質元素的含量進行明確規定,做出最高值的限量,規范飼料生產可以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如果將牲畜糞便作為有機肥,應重視其中重金屬含量可能會超標,對土壤和農作物造成污染,因此,應不斷完善有機肥微量元素限量標準,促進我國養殖業的發展。
3.5.1 完善畜牧業相關法律法規
當前,我國畜牧業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經營水平不斷提高,相匹配的相關法律法規也需要不斷完善,這樣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因此,應推廣畜牧養殖新技術,積極采購先進的設備,對獸藥、飼料、圈舍衛生等方面進行嚴格管理,使得養殖過程中可以保護好生態環境。針對當前畜牧養殖過程中出現的環境污染問題,應明確對待,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對環境污染問題進行全面治理。
3.5.2 科學選擇,規范管理
在畜牧養殖過程中,選擇合適的養殖場所和養殖環境非常重要,也決定了對周圍環境造成的污染程度。因此,在經營過程中,應提高對畜牧養殖生產的認識,認識到畜牧養殖不僅是要提高經濟效益,還要關注周邊生態環境。養殖場選址要遠離人口密集區域,避免對周圍環境和居民造成影響。另外,應選擇魚塘、林地及農田周圍,這樣可以滿足生態養殖需求,為畜牧生產廢棄物處理提供有利條件。
3.5.3 落實畜牧生產中的衛生管理問題
在畜牧養殖工作中,很多環境污染問題都是由于衛生管理不到位引起的。因此,應加強對畜牧養殖生產過程中的衛生管理問題,做好各環節的衛生管理,提高動物生存環境。飼養人員應做好衛生管理方案,對重點區域進行合理管理,在飼料制作和搭配方面應科學合理,對動物糞便要及時清理,采取科學的方法降低氨氣排放,減少臭味,防止環境污染。飼料的選擇、堆放和管理應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防止造成浪費。圈舍衛生應定期進行清潔、消毒,科學合理的安排,保持圈舍通風和干燥,利用好除臭劑和消毒劑,保持動物衛生和健康。
總之,在畜牧養殖過程中,應重視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應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有效預防和治理。養殖人員應認識到畜牧養殖對環境的影響,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科學的方法,加強監督管理,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可以加大對環境的質量,降低對周邊環境和居民造成的影響,促進畜牧養殖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