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品祥
(湖北省仙桃市畜牧技術推廣站 433000)
針對現階段畜牧養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許多地區建立畜牧養殖培訓場所,推動畜牧養殖業健康、長久發展。但在實際運行中,由于許多機構并不規范,且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設施不夠完善,進而導致養殖戶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只有對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加以改進與調整,才能將畜牧養殖技術培訓工作落實到位。
當前形勢下我國畜牧技術培訓機構普及率有所提升,但缺乏專業師資人員,因此,在具體技術培訓中不能發揮關鍵作用。此外,基層畜牧技術培訓人員雖然經驗豐富,實踐操作能力強,但對新技術、新設備等理解不足,導致現代畜牧養殖中出現的新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而新畜牧技術培訓人員雖然對新技術、新設備接受能力較強,但由于經驗有限,因此,解決問題能力較差,且該類技術人員理論知識水平較高,需要通過實踐才能促進其全面發展。由此可見,我國現代畜牧技術培訓擁有較為完善的培訓系統,但并沒有發揮其最大使用價值,并且師資力量還需進一步加強[1]。
其次,現代畜牧技術培訓雖然組織模式較為豐富,但屬于集體培訓形式,只是簡單地對新設備、新技術等進行整體介紹,并不能解決實際養殖過程中出現的個性化問題。這就導致在畜牧技術培訓中,養殖戶雖然能學到一些知識,但流于表面,難以解決實際問題。
最后,在實際畜牧養殖技術培訓過程中,資金等問題也是制約其發展的關鍵因素,受資金限制,缺乏現代培訓設備,導致培訓效率較低,培訓效果差。但現代畜牧技術設備需要龐大的資金,由于缺乏資金購買設備,養殖戶無法見到設備的具體優勢。不僅如此,受資金不足限制,現代畜牧技術培訓課程開展較少。由于免費培訓情況下養殖戶積極性并不高,因此,如果收取養殖戶費用,將會導致培訓工作開展更加困難。
加強現代畜牧養殖技術培訓,對推動畜牧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只有建立健全的培訓機制,加大培訓經費投入力度,豐富培訓內容,擴大培訓隊伍,才能全面提升畜牧業經濟效益。
只有相關部門領導人員認識到加強畜牧養殖技術培訓的重要性,才能從宏觀角度出發,采取相應措施,支持各項內容開展,進而增加資金投入力度,購進先進培訓器材,提高培訓效率與質量[2]。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還應聘請專業技術推廣員,為養殖戶提供技術幫助。此外,應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廣播、電視、新媒體等形式加強政策宣傳,并采用市場引導、利益驅動等形式,使養殖戶了解現代畜牧養殖的經驗、技術、典型案例等。同時技術人員還可與養殖戶面對面交流,為其講解加強技術培訓的必要性,鼓勵與引導其參與到培訓中來。不僅如此,還應充分發揮村干部帶頭作用,使其能引領養殖戶積極參與培訓,提高知識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為推動技術培訓工作,可成立由專業技術人員構成的現代畜牧業培訓工作小組。該小組主要的工作內容是進行統籌規劃,接受各種培訓委托,同時將其作為各項工作開展的基礎,進而制定培訓計劃、內容。此外,該小組還需要合理安排人員,采用集中上課與實地現場培訓相結合的形式對養殖戶進行分類指導。與此同時,要求專家親臨現場對養殖戶進行指導,使養殖戶了解新理念、新方法及新知識。最后,抽調優秀業務骨干人員,加強知識培訓。
在實際培訓工作中,應加強相關體制建設,將責任落實到位。主要領導人員應對技術培訓工作予以高度重視,而分管領導則需要注重具體落實情況,并對其中的細節進行管理,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協同工作,確保技術培訓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此外,還應擴大培訓對象范圍,每個養殖戶家庭中,至少有一個人參與培訓工作。采用分類培訓模式,將學習積極性高、主動接受培訓的人員分為一組,使其先富起來,進而帶動全體養殖戶采用先進技術,走向富裕。在培訓內容方面,應立足實際,遵循實用、實效原則,同時堅持市場導向,根據地區畜牧業產業布局對養殖戶進行針對性的技術培訓,使畜牧業發展與市場經濟相適應。此外,培訓形式也應不斷創新,可創建村、鄉鎮、縣城三級養殖戶素質培訓網絡,并采用短期與長期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白天與夜間相結合等模式。而專家還可將現場操作與授課相結合,通過多種方式,使農民能學到真正的知識與技術。不僅如此,培訓管理工作應一切從嚴,落實目標考核管理制度,避免整體工作流于形式,進而提升培訓質量與效果[3]。
相關部門應加強技術培訓資金投入力度,政府根據資金情況進行統籌規劃,建立與市場機制相適應的投入體制,為養殖戶技術培訓工作提供資金保障?;诖耍B充分調動殖戶積極性,并能主動參與技術培訓,了解相關知識,提高畜牧養殖經濟效益。
在培訓工作開始前,相關人員需要了解當地養殖戶情況,清楚其在畜牧養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制定符合養殖戶需求的培訓計劃。開展具體培訓工作應與生產需求相適應,同時革新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方式,轉變培訓規模,靈活變動培訓時間,以培訓目標為根據,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方案,確保技術培訓工作具有時效性與針對性。此外,還應完善機制,采用多種手段進行教學。根據養殖戶特點與差異,堅持培養農村實用人才,開展相關培訓活動。
近些年,畜牧業養殖規模逐漸擴大,因此,在生產中遇到的問題也隨之增多。政府等相關部門可邀請專家長期入駐養畜牧養殖企業,及時解決在養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而推動畜牧養殖業健康、長遠、穩定發展。通過專家指導,養殖技術得到普及,且農民知識水平有所提升,有利于新技術的推廣應用[4]。
在建立長效技術培訓機制方面,政府應作為投資主體,畜牧部門、獸醫局等應為實施主體,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為組織者。此外,還應加強培訓師資隊伍建設,提高養殖技術培訓效率與質量。這就要求畜牧獸醫局應對專業性較高人才進行培訓,使其符合師資標準,并通過考核等形式,篩選出優秀技術骨干,構成畜牧養殖技術培訓隊伍。此外,還應加強養殖戶技術培訓考核,建立獎勵機制。
總而言之,只有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使畜牧養殖業培訓現狀得到改善,為畜牧業良好發展提供保障。因此,相關部門應站在全局的角度,增加資金投入,更新培訓設備,提高師資力量,改進培訓方式,幫助養殖戶解決具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擴大新技術普及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