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才
(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畜牧獸醫站 816199)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我國也加大了畜牧養殖業的扶持力度,在推動畜牧養殖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疫病防治工作也引發了人們的密切關注。特別是在牛羊養殖過程中,布魯氏桿菌病發病率較高,一旦出現感染情況會反復發作,并對當地人們健康生活和地區經濟發展帶來極大影響。迫切需要加強牛羊布魯氏桿菌病研究工作,并在準確把握發病機理和危害后,采用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和治療,不僅可以降低疫病對牛羊養殖帶來的影響,還能促進我國養殖業獲得更好的發展[1]。鑒于此,對牛羊布魯氏桿菌病的危害及防控進行探討。
牛羊布魯氏桿菌病主要是由布魯氏菌病引起,對該菌傳帶培養后呈短小桿狀,且菌體無鞭毛,無法形成芽孢,而毒力菌株會有菲薄的夾膜。對牛羊布魯氏桿菌病的發病機理進行概括,主要是病菌從牛羊皮膚或黏膜進入體內,并隨著淋巴液被吞噬細胞吞噬,在這過程中,如果吞噬細胞沒有將病菌殺滅,細菌就會快速在胞內生長繁殖,并成為局部原發病灶,在細菌大量繁殖導致吞噬細胞破裂后,大量細菌會進入血液循環中,并帶到牛羊全身,進而形成多發性病灶,一旦病灶釋放細菌超過吞噬細胞的能力時,牛羊機體免疫功能也會發生紊亂,并在反復慢性感染中損傷組織[2]。
牛羊感染布魯氏桿菌病后,懷胎牛羊會出現流產狀況,且在母羊懷胎3 個月前不會有特別明顯的癥狀,通常會在母羊懷胎4 個月后開始發揮作用,并從厭食、體溫升高等癥狀逐漸過渡為不愿站立、攝入食物減少和突發流產。針對未妊娠的羊,在感染該項疫病后,通常會出現關節炎、乳房炎等問題,公羊感染癥狀多表現為睪丸炎、關節炎、滑液囊炎等。而妊娠期間的母牛感染布魯氏桿菌病后,會在懷胎5~7 個月后流產,并在流產前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乳房腫脹、大顆紅色結節等癥狀,即便是母牛產下胎牛,其存活率也非常低,而公牛感染疫病后多會出現睪丸炎、附睪炎、不育等狀況[3]。
在深化牛羊布魯氏桿菌病危害性和防控重要性認識后,在實際牛羊養殖行動中才能真正體現出來,因此,要高度重視牛羊布魯氏桿菌病宣傳教育工作,并在提高牛羊養殖戶疫病預防意識中實現布魯氏桿菌病的有效防控。實踐中,可以結合所在地區牛羊養殖實際情況,構建專門工作小組,全權負責牛羊布魯氏桿菌病宣傳和防治工作,實際操作中也要聯系實際做好相關工作規劃,在明確工作人員需要承擔職責的同時完善權責和崗位制度,以防止出現職權責任模糊情況,同時,深入到牛羊養殖戶群體中,大力開展布魯氏桿菌病宣傳教育活動,幫助養殖戶更加全面細致的了解這一疫病特點和危害,并在實際牛羊養殖中加強該項疫病防控觀念,針對出現的牛羊感染情況及時進行診斷、防控和治療,避免造成更大的影響。
特別是在牛羊規?;B殖過程中,一旦出現基礎設施不完善情況,也會對牛羊正常養殖和疫病防控帶來極大影響。因此,在建立牛羊養殖場時,需要深入實地,對場地地形、土壤、水源、周圍環境等進行細致考察,并在確定選擇場地符合牛羊養殖相關條件后建立規范化的牛羊養殖場。在實際操作中,要對養殖場和生產區門口建立消毒池、消毒室等防疫消毒設施引起高度重視,并且保證生活區和養殖區有效分離,涉及的消毒清理工作也要落實到位,在為牛羊健康養殖創造良好條件的同時,布魯氏桿菌病發病率也會明顯降低[4]。
防疫檢疫在防控牛羊布魯氏桿菌病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牛羊養殖過程中,養殖戶要盡量做到自繁自養,并做好防疫檢疫工作,從根源上杜絕布魯氏桿菌病感染,除了要對牛羊接種布魯氏菌活疫苗(M5 株或M5-90 株)、布魯氏菌(A19 品系或S19 品系)外,還要在春秋季節建立集中免疫系統,實踐中最好先對牛羊進行檢查后再開展免疫工作,不僅可以及時排查出陽性牛羊,還能取得較好的預防布魯氏桿菌病效果。針對引進的牛羊,需要嚴格遵照相關規程開展檢疫工作,操作中可以開辟單獨區域對引進牛羊進行飼養,待觀測2 個月后再進行檢測,當每只牛羊檢測均達到相關標準后,再將其置入到其他牛羊群中,而對于發現的患病牛羊,需要采取隔離、捕殺等措施進行處理,處理時最好采用無害化方式,接觸過病畜的飼養員也要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以防止出現病菌大面積感染。
在牛羊養殖過程中做好飼養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實現布魯氏桿菌病的有效防控。具體措施有:(1)定期消毒,在牛羊養殖過程中要關注消毒工作,涉及的區域主要有養殖區、圈舍、飼料槽等,可以采用漂白粉、石灰乳、熏蒸消毒等方法進行定期消毒,保證各環節消毒任務落實到位;(2)清理舍內,針對牛羊舍內存在的糞污,每天都要進行清理和打掃,在保證舍內清潔和衛生的同時,病原微生物也會明顯減少;(3)科學飼養,根據牛羊實際生長狀況,對養殖飼料進行科學配比,在達到牛羊正常生長需求的同時,進一步增強牛羊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防控疫病[4,5]。
針對已出現的牛羊布魯氏桿菌病感染情況,需要對感染牛羊進行有效隔離,然后根據牛羊實際癥狀表現情況給予針對性治療。常見藥物治療方式有:(1)根據牛羊體型使用50~200mg 氯霉素配合維生素B 注射液2ml,每日肌內注射1 次,連續3d,可以改善牛羊感染癥狀,使其機體功能得到有效恢復;(2)使用益母草、黃芪、白術、熟地、當歸、川芎、連翹和白芍中藥方劑進行治療,各方劑劑量需根據感染牛羊實際狀況仔細斟酌,待搗碎草藥以后用溫水進行沖服,在母牛感染中應用效果較好;(3)孕期感染疫病的牛羊可以聯合肌肉注射黃體酮(10~100mg)和中藥制劑進行治療,若感染牛羊有流產現象,還要使用0.1%高錳酸鉀溶液,對患病牛羊子宮進行清洗,同時配合中藥治療[5]。
本文對牛羊布魯氏桿菌病危害及防控進行分析和總結,布魯氏桿菌病在牛羊群體中較為常見,一旦牛羊感染上這項疫病,容易出現食欲減退、精神萎靡、關節炎、乳腺炎、睪丸炎等狀況,對牛羊健康生長帶來極大影響,并且布魯氏桿菌病傳染性較強,若不加強控制,帶來的影響也會進一步擴大。因此,要加強了解牛羊布魯氏桿菌病危害性,通過做好提高疫病認識、完善基礎設施、加強防疫檢疫、重視飼養管理和科學方式治療工作,進一步降低布魯氏桿菌病發病率,并推動牛羊養殖業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