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春麗 孫曉燕 劉向明
(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畜牧業發展服務中心 266200)
小麥是我國第三大主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9 年全國小麥產量為13359 萬t,比2018 年增加1.6%。將小麥作為一種能量飼料用于畜牧業,能突破飼料資源開發利用的限制,促進我國畜牧業對飼料資源的利用。小麥所含的抗營養因子比玉米高,其中阿拉伯木聚糖是最主要的抗營養因子,阿拉伯木聚糖能增加腸道中的食糜黏度,腸道中的營養物質不利于動物腸道消化酶的消化和吸收。在畜牧生產中,常通過添加木聚糖酶降低小麥抗營養因子,提高動物對營養素的消化吸收。從小麥的營養價值、在豬生產中的應用等方面對我國小麥營養價值及作用進行闡述,以期為我國小麥資源在豬生產中的應用提供指導。
小麥作為我國第三大主糧,其產量每年約為13000 萬t。小麥含有的營養物質與玉米相當,有些營養物質比玉米高,因此,小麥可以替代飼糧中的玉米作為能量的主要來源。根據中國飼料成分及營養價值表(2019 年第30 版)顯示[1],小麥的干物質、粗蛋白質、粗脂肪、粗纖維、粗灰分、鈣和總磷的含量分別為88%、13.4%、1.7%、1.9%、1.9%、0.17%和0.41%。其中小麥粗蛋白質含量比玉米粗蛋白質含量高出5.4%左右,在飼糧中使用小麥替代玉米可以節省豆粕使用量,這樣既可以減少畜牧業對玉米的依賴,還可以降低畜牧業中豆粕的使用量,從而降低飼料成本。在豬對飼料消化能利用方面,玉米的豬消化能為14.27MJ/kg,小麥為14.18MJ/kg,因此,在消化能方面,小麥的消化能和玉米也較為接近。影響小麥在豬生產上應用的最關鍵因素是小麥抗營養因子。小麥最主要的抗營養因子是阿拉伯木聚糖。阿拉伯木聚糖能增加豬腸道中食糜的黏性,減少腸道食糜與消化酶的接觸面積,降低豬對小麥的利用率。由于腸道食糜黏性增加,腸道中有害微生物會大大增加,不利于腸道健康。此外,阿拉伯木聚糖還能直接與消化道中的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結合,降低消化酶活性。在畜牧業中,常常會在小麥-豆粕型飼糧中添加木聚糖酶,降低阿拉伯木聚糖的活性,從而提高動物對飼料的利用率。
如果完全依賴玉米作為主要能量來源,當原料價格上漲時,日糧配方的選擇非常少,因此,必須探索替代的能量來源,如小麥,以保持生產的競爭力和可持續性。玉米和小麥的化學成分分析表明,他們之間的差異在可接受范圍內。除亮氨酸和丙氨酸外,小麥中所有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玉米。小麥中必需氨基酸的預期可得性大于玉米,這表明日糧中使用小麥時需要補充的氨基酸比使用玉米少。因此,在以小麥為基礎的日糧中加入結晶賴氨酸、蛋氨酸和蘇氨酸比玉米少,以滿足配方中豬的必需氨基酸需求。
且小麥作為動物飼料原料優于高粱,可以提取更多的營養物質。基于高粱日糧被消耗的程度明顯高于基于小麥日糧。有研究表明,高粱日糧支持的ADG 和ADFI 明顯高于小麥日糧,分別為5.8%和13.3%。相反,與高粱日糧相比,小麥日糧產生了更高的飼料轉化效率,表明高粱中的能量利用效率低于小麥中的能量。小麥的飼料轉化效率提高可能是由于采食量減少和營養物質消化率提高造成的。小麥取代高粱時注意到的氮和能量消化率提高,可通過糞便能量和氮的排泄量減少來證明。總的來說,用小麥為基礎日糧飼喂豬,比用玉米或高粱為基礎的日糧飼喂豬,其能量和氮的利用率更高。
據報道,在豬日糧中小麥可能是最有前途的玉米替代品,而不會對豬的生長性能產生負面影響。與玉米相比,小麥并沒有降低豬的飼料消耗量,這表明用小麥完全或部分替代玉米對生長豬日糧的適口性沒有不良影響。以玉米為基礎的日糧飼喂生長豬,其ADG 沒有明顯差異。因為日糧是按照標準回腸可消化氨基酸和凈能來平衡的,所以沒有觀察到對豬生長性能的負面影響。在使用凈能和標準回腸可消化氨基酸配制日糧時,可向生長豬提供高達734g/kg 的小麥作為玉米的完全替代品,而不影響生長性能。僅考慮ADG 和ADFI,用小麥替代玉米不會對生長豬產生不利影響。
小麥的非淀粉多糖(NSP) 含量比玉米高50%,這會減少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使整體飲食不易消化。外源性糖酶通常被添加到豬日糧中,以增加高纖維成分的營養消化率。外源酶如木聚糖酶和-葡聚糖酶被添加到飼料中以分解部分NSP。但糖酶在豬日糧中的益處是可變的。
研究表明,小麥可替代第2、3 階段仔豬日糧中的玉米,并獲得相似結果。小麥比玉米具有更高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更易消化的磷。小麥型飼糧豆粕和無機磷的使用較少,這些成分的成本通常高于玉米。小麥取代玉米時,觀察到N 和P 消化率提高,可能是由于限制性氨基酸含量更高,且生物利用度更高。進一步的觀察表明,隨著小麥數量的增加,營養物質消化率也增加,ADG 的二次響應在日糧中用大約40%的玉米替代小麥時達到峰值。
盡管小麥中含有阿拉伯木聚糖這一抗營養因子,但小麥由于其營養成分較高,在豬生產中仍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王利等[2]研究了在小麥基礎飼糧中添加木聚糖酶對生長豬生長性能、血清生化指標及腸道微生物菌群的影響,結果表明,在小麥基礎飼糧中添加木聚糖酶可顯著提高生長豬的平均日增重,顯著提高生長豬的采食量和營養物質表觀利用率,飼糧中添加木聚糖酶還顯著提高了生長豬血清中葡萄糖、三碘甲腺原氨酸和四碘甲腺原氨酸含量,改善豬腸道內營養物質的表觀利用率。胡向東等[3]研究了小麥替代玉米飼糧添加木聚糖酶對生長豬生長性能、結腸菌群和氮排放的影響,研究發現,直接使用小麥替代玉米降低了生長豬的平均日增重,顯著提高了料重比,但在飼糧中添加小麥并添加木聚糖酶的飼喂效果和直接飼喂玉米的飼喂效果相當,且與玉米相比,添加小麥和木聚糖酶能顯著提高生長豬結腸中乳酸桿菌的數量,顯著降低大腸桿菌和梭菌的數量,提高了腸道中有益微生物的增殖,抑制了有害微生物的數量,最后胡向東等得出結論,使用小麥替代玉米時,最佳替代量為40,且添加200U/kg 的木聚糖酶可以得到最佳的飼喂效果。
小麥作為一種飼料資源具有非常豐富的營養價值,但含有阿拉伯木聚糖,所以在使用時需要加入木聚糖酶,以減少阿拉木聚糖對豬的不良影響。本文從小麥的營養價值、抗營養因子及小麥在豬生產中的應用等方面闡述小麥的作用,以期為我國養豬業的合理利用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