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明
(山東省臨朐縣畜牧業發展中心 262600)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也隨之提升。牛肉作為市場上需求量較高的一種食物,既能滿足人體所需營養又不擔心會發胖,所以養殖戶越來越多,養殖水平也受到廣泛關注。如何做好肉牛生長過程中的防疫工作已成為肉牛養殖不可避免的問題。
主要發生在冬季,通常因為飼養不當而導致,冬季肉牛缺乏運動,飼喂大量粗纖維飼料或含有泥沙的飼料,外加飲水不足,大量飼料停留在牛胃里難以消化,時間久了導致牛胃失去消化功能,從而患上百葉干病?;疾∪馀6啾憩F為空口咀嚼,體溫升高,喜臥倒、少站立。呼吸加快最后衰竭而亡。
顧名思義,牛蹄腐爛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傳染疾病。主要原因有飼料中鈣、磷不平衡、牛棚不清潔、多潮濕陰冷環境、牛蹄長時間泡在水中,外加水中的草木、石子等因素使得牛蹄組織遭到破壞。多表現為喜爬臥,走路跛腳明顯,嚴重時牛蹄紅腫明顯,蹄上覆蓋明顯壞死物。
牛異食癖是由環境、內分泌等因素產生的一種常見疾病。通常發生在早春和冬季,當肉牛出現消化不良、隨后啃食一些污水、泥土、塑料等現象時需要引起注意。一般認為,異食癖是由代謝功能紊亂或飼養方式不當引起,但牛異食癖的原因很多,應根據情況進一步分析。
首先在引進肉牛時,對引進的肉牛要做好檢查工作。在正規渠道購買肉牛,同時附有檢疫證明。一定要做好病牛檢驗工作,防止病牛把疾病帶到牛群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只有從根源上引進健康肉牛,才能在接下來的飼養中做好基本工作。既能減少牛群不必要的損失,也能獲得優質牛肉。
其次,在肉牛運輸過程中,也要注意運輸環境。由于途中未知因素太多,運輸空間狹小密閉等原因,牛的本身保護程度較差。一旦出現傷口可能會導致破傷風等問題,會加速肉牛染病率,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肉牛死亡率。
最后,保證飼養環境,購買肉牛后一定進行消毒和驅蟲工作,在進入牛棚后建議養殖前期每一頭肉牛單獨分開一段時間,確認沒有問題后可集中飼養。要有通風情況好、水源干凈充足的生活環境。保證遮住毒辣的太陽和低檔刺骨的冷風,還要定期給肉牛洗澡,保證牛體干燥,避免出現皮膚病和寄生蟲,才能有助于肉牛健康生長。
提高預防肉牛疾病的方法很多,還需要養殖者加強對自身的要求,盡量避免?;疾。龅健霸绨l現、早治療”,避免病菌二次傳播[1]。如山東省萊州市某養殖場在養殖肉牛時采用圈養方式,其飼料都是人工提供,有效避免了放養時誤食有毒的果子或噴灑農藥的莊稼,有效保護肉牛的飲食安全。
在飼養過程中,牛舍日常消毒工作必不可少,通過日常消毒可以為肉牛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控制病菌生長。消毒工作包括日常消毒、季節性消毒、特定消毒。首先日常消毒包括牛舍地面、食槽、牛圈等地,簡單地進行沖刷后噴灑消毒水,注意多讓肉牛進行運動,多曬太陽,提高自身免疫力。其次是季節性消毒,四季更替時多易發疾病。如夏季蚊蟲多易攜帶細菌,所以要進行消毒,避免因季節變化引發肉牛生病。最后是特定消毒,在日常飼養中可能有一些肉牛會生病,所以要單獨進行消毒工作。將病牛單獨隔離,進行有針對性的消殺工作,防止疾病進一步擴散。在進行消毒工作時還要注意消毒藥劑的配比,不可過少或過多。還可以用特定消毒劑消毒牛身,避免生長寄生蟲。
機體抗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機體對多種致命原的抵抗能力,抗體較高的母牛在妊娠階段和哺乳階段能將自身抗體傳遞給犢牛,犢牛能被動獲得免疫[2]。
被動免疫能讓牛犢得到天然的保護屏障,防止外界疾病進入牛犢體內。養殖人員也要對肉牛抗體水平有所了解,在日常疫苗接種時結合肉牛體內抗體的存留情況,采取相應的接種措施,及時調整肉牛體內的抗體水平,保證肉牛體內的抗體和再次接種的疫苗不發生沖突。在肉牛疫病防治過程中,肉牛體內的抗體水平不容忽視,接種疫苗時一定對母體抗體因素加以考慮,選擇正確的疫苗接種,保證接種時間、品種。提高肉牛生長過程中的存活率。另外,在疫病治療過程中也要注意科學選擇藥物,明確藥物對疫病的產生作用,避免使用藥物和肉牛體內抗體產生沖突情況,結合肉牛疾病類型,并進行針對性治療。
疫苗接種可有效防止肉牛疾病的產生,如預防口蹄疫牛O型滅活疫苗可以用于各年齡周期的黃牛預防接種;而牛出血性敗血病氫氧化鋁菌苗可用于牛巴氏桿菌病,可在春秋季節預防接種,懷孕期的牛不宜使用。
原來的流行性疾病雖然已得到良好控制,但在近幾年的養殖過程中,新型傳染疾病層出不窮、十分復雜,給肉牛病疫診斷和治療工作帶來很大難度。養殖肉牛很容易受到地域和環境影響,各傳染病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明確傳染性疾病類型是開展疫病防治的前提。首先,基層地區獸醫站應加強對各種肉牛疾病的認知和調查,確保在疾病發生時能及時判斷肉牛所患的是哪種疾病,明確病毒性疾病、寄生蟲疾病或細菌性疾病,運用當前手段加以診斷和治療。其次,飼養員需要對肉牛的疾病類型有相應認識。肉牛疾病種類相對較多。因此,可以通過接種疫苗的方法降低疾病的發生概率。但疫苗難以抵抗所有的病原體,此時應對疾病情況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使用多種疫苗,從而降低疾病發生概率[3]。
在肉牛養殖過程中,養殖管理不當是造成各種傳染病的主要原因,所以在進行養殖中,結合具體養殖場管理水平,以養殖場養殖環境為根據,合理飼養、科學管理。肉牛感染疾病的概率會隨著管理環境而改變,沒有完整的養殖方案,生產環境下降會讓肉牛染病概率的增加。一方面,合理確定養殖密度,減少牛群間的生活密度,避免疾病爆發時因密度大而難以控制。及時清理牛舍產生的污染物,避免廢物堆積產生有毒有害氣體,使養殖環境發生改變。另一方面,牛舍看管人員的養殖管理技術也有待提高。做好牛群看管工作,養殖人員必須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能及時識別肉牛狀態,對牛舍溫度濕度的感知能力都要有所了解。養殖肉牛是一個持續性工作,肉牛養殖人員的專業素質極大程度上影響了肉牛生長情況和健康情況。
對當前肉牛疾病防治的關鍵點在于嚴格把控各個環節,不能出任何差錯。政府部門可以加強對基層養殖戶的重視,在飼養方面和預防疾病方面提出建議和幫助。還要加強飼養人員的專業能力,進行肉牛疾病認知培訓。疾病治療工作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來進行,確保每個養殖戶都能得到正確有效的疾病防治工作。加大對肉牛疾病宣傳力度,保證飼養環節不出差錯,從根本上杜絕疾病的產生。
隨著養殖業的不斷擴大,國家對食品安全的把控越來越嚴格。肉牛的疾病治療問題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何抓住疾病防治中的關鍵點,還需要養殖者繼續探索和改進,保證人們吃上更安全健康的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