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祥偉
(山東省沂水縣畜牧發展促進中心 276400)
非洲豬瘟作為當前致病性較高的疾病之一,一旦生豬患病會因內部組織出現嚴重出血而發生死亡。雖然非洲豬瘟流行于歐洲、非洲、南美等地區,國內現階段受此疫病的影響較小,但相關部門也必須給予高度重視,避免因非洲豬瘟疫病的發生影響到我國生豬養殖產業的發展。
經過長期的實踐研究發現,ASF 潛伏期一般為5~19d,疫情嚴重時,生豬在感染后的2~10d 會發生死亡。如果根據臨床表現劃分,此類疫病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1)最急性。生豬在感染后沒有表現出任何征兆便突然死亡。(2)急性。此種類型的疫病具有死亡率高的特點,生豬在感染后會出現食欲變差,體溫始終在40~42℃左右,表現出呼吸急促,且眼、鼻等部位出現黏性分泌物,如果是懷孕母豬患病,則會出現流產情況[1]。(3)亞急性。這種類型的疫病雖然致死率較低,但由于其發病時間較長,如果治療不及時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4)慢性。生豬患病后出現逐漸消瘦、發育遲緩、呼吸困難及局部皮膚出現潰瘍和壞死的情況,養殖人員發現后應立即采取應對措施予以解決,才能將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內[2]。
非洲豬瘟爆發后,病死豬剖檢過程中病死豬體內大多存在出血性滲出液、脾臟腫大、顏色暗紅、易碎且表面出血點明顯等特點。
對非洲豬瘟臨床癥狀、流行特征、病死豬的解剖結果進行分析,雖然有助于研究人員初步判斷生豬病情,但最終確診還需經過實驗室的進一步診斷。目前,常見的非洲豬瘟疫病ASF診斷法主要有熒光定量PCR、直接免疫熒光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等幾種。由于不同的檢測技術在實際應用時的準確性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為了保證疫病診斷的準確性,操作人員應根據非洲豬瘟的發病情況同時采用兩種以上的檢測方法進行疫病檢測和驗證[3]。
由于使用泔水飼養生豬與飼料飼養方式相比具有投資成本較低的特點,因此,大多數規模較小的養殖戶都采取泔水養殖。但泔水在沒有經過熟化處理的情況下會滋生大量病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豬群感染非洲豬瘟的幾率。相關研究發現,截止到目前,我國各地區爆發的非洲豬瘟疫病絕大多數都是因為養殖戶使用了處理不到位的泔水。再加上此類疫病的發生地主要集中在城鄉結合區域,具有爆發集中的特點。
血漿蛋白粉就是利用噴霧干燥的生產工藝,以動物血漿為主要原料生產的蛋白質飼料。一般情況下,這種蛋白質飼料主要用于規模化養殖場早期斷奶的仔豬飼養過程中。由于這種蛋白質飼料對加工技術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所以,不同生產廠家生產的產品在質量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如果此類蛋白質飼料在檢疫過程中發現非洲豬瘟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則說明飼料中出現了嚴重的疾病傳播安全隱患。
生豬長距離、跨區域調運是導致非洲豬瘟疫病出現大面積、跨地位傳播問題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我國內蒙古、河南等地發生的非洲豬瘟疫病都是因為生豬跨地區運輸引發的。另外,很多非法分子為了牟取暴利采取的生豬違規調運方式也是導致本地區發生非洲豬瘟感染隱患出現的主要原因。
首先,很多養殖戶采用的生豬飼養方式并不具備抵御非洲豬瘟疫病的能力,而這也是造成非洲豬瘟呈現小范圍擴散的主要原因之一[4]。雖然俄羅斯境內非洲豬瘟的疫情已持續多年,但在控制非洲豬瘟疫情時仍然未能找到最有效的方法。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主要是因為俄羅斯生豬養殖體系至今仍未完成向集約化方向的改革,整體集約程度偏低,不僅制約了大規模生豬養殖場的建設和發展,而且因為小規模養殖場飼養密度過高,出現了生豬非洲豬瘟防護能力過低的問題。其次,在生豬養殖過程中,養殖戶采取的直接飼喂泔水的方式也是導致非洲豬瘟疫病爆發的重要途徑。相關部門經過深入調查發現,目前,在我國發生的非洲豬瘟疫情中,有超過60%以上的都是因為泔水飼養造成的。雖然泔水加熱煮沸大約30min 后可殺滅其中的病菌,但這種飼養方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污染嚴重的問題[5]。
隨著國內生豬豬肉消費指數的持續增長,我國生豬養殖產業也加快了集約化養殖模式改革步伐。但由于生豬與豬肉流通過程中要經過長時間的調運,一旦任何一個區域發生非洲豬瘟疫情,而生豬調運車輛也沒有按照要求進行全面的消毒與清理工作,必然會增加非洲豬瘟疫情向外界傳播的風險。
防疫部門在開展非洲豬瘟診斷與防治工作時必須從生豬屠宰環節著手,制定科學合理的非洲豬瘟疫情控制措施,避免因私自宰殺而發生非洲豬瘟。此外,很多生豬屠宰點存在的安全防護措施與防疫條件不達標也是導致非洲豬瘟疫情傳播和蔓延風險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如屠宰場在生豬宰殺過程中發現了帶有非洲豬瘟病毒的病豬,那么屠宰場就很可能成為非洲豬瘟疫病的發源地,從而達到非洲豬瘟疫情出現大范圍傳播和蔓延。
科學合理的動物疫病防疫體系及穩定的基層防疫人員隊伍對非洲豬瘟疫病防控工作的開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對此,我國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應根據本地區生豬養殖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與疫病預防防控機構,加強防疫人員專業素質培訓的力度,為動物防疫工作的開展提供充足的經費,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動物防疫工作質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此外,各地區政府部門還應加大鄉鎮畜牧獸醫站建設投入力度,配備專業化的防疫檢疫專業技術人員,保證畜牧獸醫站動物疫病防疫工作的有序開展。
相關部門應加大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推廣的力度,要求各養殖場嚴格地按照生豬飼養安全管理模式的要求以及病死生豬、糞污無害化等防疫制度的要求發展規模化生豬養殖產業。動物防疫部門應充分發揮其牽頭組織作用,做好生豬規模化養殖戶生物安全培訓力度,通過設置安全屏障的方式指導養殖場定期開展消毒和清洗工作。此外,動物檢疫部門還應建立本地區生豬規模化養殖檔案,詳細準確地記錄生豬免疫、用藥、消毒等數據,優化和完善生豬產品運輸工具、工作人員的定期消毒滅源措施,才能在促進生物安全水平的前提下,為本地生豬規模化養殖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將廚余垃圾監管與非洲豬瘟源頭防控工作有機結合在一起,由相關部門統一的廚余垃圾收集、運輸和集中處理,防止任何未經無害化處理的廚余垃圾流入到生豬養殖環節,從源頭上降低非洲豬瘟發生概率。此外,市場監管部門還應加強與畜牧獸醫部門的合作力度,督促相關單位和部門做好餐廚廢棄物產生、收集、運輸、存儲、處理等各環節的記錄工作,建立完善的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利用長效機制,避免養殖戶因使用餐廚剩余物養殖生豬,引發非洲豬瘟疫情。
加大公路動物防疫監督檢查工作的力度,嚴格按照24h 值班制度的要求,做好生豬及相關產品的調運管理工作,切實做好生豬運輸車輛備案管理工作,要求生豬及產品必須采用專業化、標準化運輸車輛運輸生豬。為了提高我國非洲豬瘟疫病防控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相關部門還應根據當前非洲豬瘟發病的特點,從生豬養殖、販運、交易、屠宰等各環節著手,建立完善的非洲豬瘟疫病防控體系,明確各環節的主體責任,督促養殖戶必須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和要求,做好生豬養殖相關申報工作,充分發揮防疫制度的優勢,規范生豬養殖行為,從而達到有效提升我國生豬養殖產業非洲豬瘟防控水平的目的。
相關部門必須在鞏固有動物檢疫申報制度的前提下,加大本地區動態檢疫申報站建設投入力度,通過全面推行動物出欄健康保證制度的方式,對本地區規模養殖場實施專人負責檢疫、散戶實施檢疫人員包片管理的策略,充分發揮動物調運動態監管政策的優勢,提高本地區動物產地檢疫工作效率。此外,各級動物檢疫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要求落實政府部門制定和實施的非洲豬瘟檢疫檢測制度,切實做好生豬查驗、屠宰前檢疫及同步檢疫等相關工作,禁止未經檢疫的生豬進入屠宰場,確保各個定點屠宰場的生豬檢疫率達到100%,所有生豬產品的動物檢疫合格率達到100%,一旦發現檢疫不合格的生豬及相關產品,必須立即對其進行無害化處理,從源頭防止非洲豬瘟的發生,確保我國規模化生豬養殖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為了促進我國生豬養殖水平的有效提升,相關部門必須進一步加強非洲豬瘟疫病確診與防治方法研究力度。從非洲豬瘟疫病臨床癥狀的確診著手,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非洲豬瘟疫病防治策略,促進我國非洲豬瘟病毒防控水平和能力的穩步提高,推動我國規模化生豬養殖產業的不斷發展,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安全的豬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