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珺
(鹽城生物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224000)
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生豬養殖從傳統的分散養殖逐漸趨向規模化養殖模式。通過科學運用現代化養殖方法和技術,引進優良品種,提高經濟效益。但生豬規模化養殖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其中疫病防治是規模養殖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尤其是在現階段環境變化復雜、疫病變異率增大的情況下,生豬患病傳染率和死亡率大幅上升。為有效保障生豬養殖業的健康平穩發展,應針對疫病產生類型和原因,合理運用綜合防治技術。
就目前而言,我國生豬養殖業在規模化條件下最常見、危害性最大的疫病即是豬瘟,其具有相對較高的死亡率,一旦爆發會導致養殖場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通常情況下,豬瘟疫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癥狀。急性豬瘟的發病時間較短,病情較為嚴重,死亡率高。而慢性豬瘟的發病時間較長,從發病到死亡為30d 左右。另外,呼吸道疾病也是生豬規模養殖中常見的疫病,發病表現為呼吸困難、食欲不振,甚至出現抽搐等癥狀,影響生豬的發育品質,導致經濟效益大幅下降[1]。
規?;i養殖產生疫病的原因較多,結合實踐經驗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2.1 病菌帶入
多數生豬養殖企業對進入豬場的人員、飼料、外來車輛等消毒隔離不到位,導致外部細菌進入。在豬場自身對病菌防護不力的情況下會爆發疫病,傳染范圍大、發病率高。
1.2.2 內部管理不科學
當前很多養殖場缺失完善的、科學的內部管理。如未能采用封閉式管理模式,部分容易傳播疫病的物體、動物等隨意進出豬場,很容易導致疫病的發生和傳播。
1.2.3 衛生條件較差
生豬規?;B殖對衛生環境要求較高,通過保障清潔消毒可減少病菌滋生和傳播。但在實際養殖過程中,部分人員對生豬糞便處理不及時、不徹底。導致致病菌滋生,部分免疫能力較低的生豬很容易感染疫病[2]。
為有效降低生豬規模化養殖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應采取有效的綜合防治技術,其中最為有效的措施即是采用分離式管理。在實踐養殖過程中,注重對場內的合理規劃,實現功能分區,分隔生活區域與養殖區域,保持一定的距離,防范因人為因素帶入疫病。同時要設置相應的隔離區、消毒池及飼料工具間、糞便處理區域等,對養殖區域實施細化分區。如按照生豬養殖品種和養殖時間的不同實施分區飼養方式。對幼崽、成年生豬、淘汰生豬等也應遵循分開飼喂的原則,既有利于統一觀察,又便于實施飼養。如可在養殖區劃分保育豬舍、育肥豬舍、分娩舍及育成舍等,防止疫病病菌傳入,對免疫力低下的生豬幼崽產生威脅。通過分區分離飼養降低發病率。另外,對已經發病的生豬需分離出豬群,采用單獨隔離舍進行觀察和治療,阻斷病菌傳染路徑。
生豬規模養殖疫病綜合防治技術側重預防手段和措施,在養殖場內需要重視預防控制工作,將風險降至最低。因此,相關養殖企業需建立專門負責防疫的組織部門,制定科學全面的防疫制度和規范,落實各項防疫措施。如廠區進場疫病防控采用集中防范措施,對來往車輛進行噴洗消毒,避免致病菌的帶入。人員穿戴防護服、統一佩戴口罩,防范病菌進入廠區[3]。
另外,要加強養殖過程的內部管理,消除因管理不到位而導致的疫病。在實踐中充分做好衛生管理,定期對養殖區域進行通風消毒,及時清理生豬糞便,利用清水沖洗豬舍。同時還需注重天氣氣溫變化,積極開展保暖防暑工作。如在炎熱的夏季,養殖人員要盡可能保證豬舍內部的通風條件,避免出現高溫中暑情況。在冬季應采取暖氣、地熱等取暖方式,防范因氣溫較低而引發呼吸道疾病、腹瀉疾病等,有效預防疫病發生。除此之外,養殖人員要有效開展科學飼養,按生豬的實際生長情況提供營養豐富的飼料,嚴禁使用過期、潮濕變質飼料等,防范出現胃腸疾病。
對生豬規模養殖采用疫病綜合防治措施,還要注重加強后勤防疫工作,為疫病防治處理提供良好保障。首先,生豬養殖企業應聘用具有專業知識水平和業務技能的高素質獸醫人才,積極參與到豬場日常管理活動中,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預防生豬發病,控制發病率在最低范圍。
其次,引進信息化技術手段,建立完整的豬場數據庫,詳細記錄檔案生豬信息資料,如品種、進場時間、注射疫苗情況、生長發育現狀、發病歷史、治療記錄等,有利于為應對疫病提供直觀數據,更高效的分析疫病產生原因,制定科學的治療方案。
最后,強化生豬防疫意識和養殖技術培訓。深入了解和分析國家現行的動物防疫法律和政策,提高生豬疫病防控思想,有效落實各項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和措施。同時按照生豬養殖標準及要求開展養殖技術培訓,合理優化養殖布局,提高規?;B殖的疫病控制能力,積累防疫經驗。并與其他養殖企業、疫病研究機構等開展交流合作,邀請專家進行指導,完善疫病防控體系,避免出現養殖經濟損失。
在規模化生豬養殖中,規范免疫接種和用藥是疫病綜合防治技術實施的重要內容。首先,養殖人員要充分認知免疫接種的作用,通過人工方法將免疫原或免疫效應物質輸入到生豬體內,提高機體免疫能力,防控疾病。同時要掌握正確的接種方法、合理安排接種時間、疫苗種類、劑量等,提高疫病防控效果。
其次,科學用藥,即是在生豬出現某種疫病癥狀時,養殖人員應積極配合醫師判斷發病類型,不得盲目用藥,防止耽誤最佳治療時間,規避錯誤用藥導致生豬病情加重或死亡。應聯合專業獸醫人員準確、詳細記錄生豬發病表現,有效確定疫病并開展相應的免疫和治療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疫病傳播概率。當需用藥時,先要開展藥物敏感度試驗,以此選擇高敏感藥物提高治療實效。以發生流感為例,基于藥物敏感度試驗結果,選擇10~30g 人工鹽、20~60 片酵母片,將其研磨成為粉末摻入飼料中,每天1 次,連服3d?;虿捎眉∪庾⑸涞姆绞綄Σ∝i注射4~10ml 的安乃近,每天1 次,可有效治療流感病狀。
綜上所述,近年來生豬市場前景較好,出現越來越多的生豬養殖場。為保障養殖經濟效益,應充分做好防疫工作,降低生豬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豬產品的質量安全和品質。因此,養殖人員需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證生豬養殖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