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久余
(遼寧省凌源市城郊動物衛生監督所 122500)
豬支原體肺炎是豬肺炎支原體引起的一種慢性、接觸性傳染病,能侵害呼吸道上皮纖毛,破壞機體防御機制,從而導致病原微生物直接進入機體,造成肺臟炎癥,影響生豬生產性能。同時,豬肺炎支原體還能導致機體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功能下降,造成免疫抑制,造成雙重甚至多重感染,患病豬死亡率大幅度提升,給治療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在季節交替時更容易散發流行。該病的主要傳染源是患病豬和隱性感染豬,其分泌物中有大量的肺炎支原體,當患病豬或隱性感染豬咳嗽、打噴嚏或氣喘時,病原微生物被排出體外,污染周圍環境,健康生豬往往通過飛沫傳播經呼吸道感染此病。任何生長階段的生豬均能感染此病,哺乳仔豬和育成豬的發病率最高,母豬在哺乳期會傳播給小豬,仔豬一般在6 周齡時才會出現臨床癥狀。本病主要分為3 個類型,急性、慢性和隱性。妊娠后期的母豬通常急性發作而死亡,母豬發病率高于種公豬,通常情況下,該病發病急且病程短,死亡率高。母豬和成年豬多呈慢性和隱性較多,癥狀不明顯,死亡率也不高。當氣候變化較大、飼養管理水平低下、圈舍衛生條件差、養殖密度過高、長途運輸、通風不暢時更容易造成本病的流行。在自然感染中會繼發巴氏桿菌病、沙門氏菌病和胸膜肺炎等疾病,引起豬呼吸道綜合征,死亡率顯著上升。
該病的潛伏期為11~16d,也有部分病例潛伏期可達30d 以上。根據臨床癥狀的不同可分為急性型、慢性型及隱性型,臨床上以慢性型和隱性型病例居多。
該型的發病豬以懷孕母豬和新生仔豬為主,往往發生于新發生本病的養殖場,發病率可達100%,患病豬只突然精神不振,日漸消瘦,10 日齡的哺乳仔豬伴有特征性發熱或不發熱的急性呼吸困難。患病豬呼吸加快至60~100 次/min,精神不振,腹式呼吸且有喘鳴聲,不喜臥地,咳嗽少而低沉,體溫基本正常,當存在繼發感染時,體溫可能會升高。急性型病例往往病程在1~2 周,病死率較高。首次爆發疾病時致死率高達20%~45%,急性型持續3 個月左右,慢慢轉為慢性型。
在經常發病地區發現的病例往往屬于慢性型病例,常見于育肥豬和后備母豬,也有部分病例是急性型耐過后逐漸轉變為慢性病例。主要表現為劇烈運動后發生咳嗽、氣喘,采食、清晨或睡前也會出現咳嗽,嚴重時可能有痙攣性咳嗽。咳嗽時候站立不動、頸部伸直、頭下垂,一直到呼吸道分泌物咳出咽下為止,嚴重的會出現嘔吐。患病豬患病程度不同,呼吸困難的程度也不同,表現為呼吸次數增加和腹式呼吸。患病豬只眼睛、鼻子常有分泌物,結膜發紺,行走無力。這一類型的患病豬往往病程在3 個月左右,病死率不高,未能及時治療會繼發其他疾病感染,是夏季造成豬群急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還會嚴重影響生豬的生長發育。
這一類型在臨床上最為常見,通常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偶爾會有個別豬只咳嗽,經過X 光檢查可以看到有不同程度的肺炎指征,在飼養條件較好的養殖場往往能逐漸康復,但如果飼養管理條件低下可轉為急性型或慢性型病例,可作為平行散毒和垂直傳播的隱性傳染源。
局部病變主要發生在呼吸道和肺臟,特別是肺臟表現十分典型。在急性型病例中豬心葉、間葉、中間葉會出現支氣管炎病變,病變部位呈現淡紅色或灰紅色,與健康部位界限明顯,有的外形類似肌肉樣,通常被稱為肉樣變。慢性病例中的病變位置和急性病例大致相同,病變的顏色呈現鮮紅色或灰白色,稱之為胰樣肉變。隱性型病例中的有肺炎病灶,在沒有其他疾病繼發感染的情況下內臟無顯著病變,繼發其他細菌感染,會引起肺和胸膜的纖維素性和化膿性病變,出現明顯的壞死灶。
本病可根據病豬的臨床癥狀和病理剖檢進行初步診斷,確認該病是否需要實驗室診斷。本病的診斷方法可分為病原學診斷、血清學診斷及分子生物學診斷,其中病原學診斷的準確性最高,被認為是診斷該病的“金標準”,但由于支原體在體外培養難度較大,對環境和操作人員的要求較高,故在臨床實踐時往往不能使用該方法進行診斷。免疫學診斷是針對初發病豬的抗體的測定,包括免疫熒光抗體法,間接凝集法和補體結合法。目前臨床上多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和間接血凝試驗,該方法檢測率高,操作簡單,方便檢測疾病。分子生物學中主要以聚合酶鏈式反應(PCR)、多重PCR、套式PCR、熒光定量PCR 為主,能有效監測病料中的病原,檢出率較高,但需要常規儀器設備。
支原體性肺炎的治療常用四環素、泰樂菌素、泰妙菌素、林肯霉素及擴諾酮類藥物等。其中泰妙菌素是治療該病的首選藥物,泰妙菌素自1978 年用于防治豬的疾病,其機制與核糖體的50S 亞基相結合后阻礙微生物蛋白的合成,破壞細胞生物膜的形成,總而達到一致細菌生長發育的作用。泰妙菌素除了能抑制病原微生物還能促進生豬的生長發育,可以作為飼料添加劑。但需要注意的是,泰妙菌素與莫能菌素、鹽霉素等藥物配合使用時可能會引起中毒反應。在病豬頸部注射恩諾沙星注射液10ml,每天1 次,連續使用3~4d,對治療支原體肺炎有顯著效果;泰樂菌素按照10mg/kg 體重進行肌肉注射,或者飲水0.2g/L,每天1 次,連用3~5d;土霉素堿油劑、土霉素堿粉70g、花生油100ml,混合均勻,按照0.2ml/kg 體重在肩背間或頸部深部肌肉分點輪流注射,每5d 注射1 次,連用2~3 次[1]。泰樂菌素與土霉素聯合應用可增加療效。在豬群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時可使用高劑量的鹽酸多西環素長效注射液,每隔2 天注射1 次,連續用藥2 次,有效率可達93.3%。有學者研究了中藥治療豬支原體肺炎的效果,結果表明,使用桔梗、知母、杏仁、甘草、麻黃、前胡等清肺止咳、降氣祛痰的藥物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對治療急性自然發病的40kg 左右的育肥豬用加味麻杏石甘散進行治療,其有效率可達93.3%,治愈率達80%,治療效果優于磷酸替米考星[2]。
(1)做好引種工作,對外購仔豬做好支原體肺炎的檢驗檢疫工作,杜絕陽性種豬進入場區。有效減少豬支原體肺炎患病率最好的方法是阻斷傳染源,所有易感豬只在整個期間都需要受到保護,避免意外感染,對引進的豬只隔離飼養一段時間,確診無誤后方可混群,以預防潛在感染者接觸感染。堅持自繁自養,嚴格執行產房、保育舍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
(2)加強飼養管理。有效控制方法是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從場區進入開始,禁止外來車輛進入生產區,外來人員進入生產區必須消毒,更換防護服,同時定期進行消毒機制,對發病的和隔離的場區要嚴格消毒,還要空欄1 個月以上。豬舍內的保持空氣暢通,降低有害氣體含量,避免豬群中毒。飼養人員還要跟蹤觀察發病的豬只,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早淘汰的原則,從根本上消除傳染源,避免全群感染。各階段換料要逐漸過渡,仔豬斷奶后繼續在產房飼養一段時間,再轉入保育舍,減少應激反應。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對豬舍環境至少一周消毒2 次,對糞便和污物等進行無害化處理,消滅蚊蠅、鼠類,最大限制病原和細菌的傳播。一旦出現各種亞健康的豬只,應隔離觀察診斷,對原豬群也要徹底消毒,斷絕傳染源。
(3)進行疫苗的免疫接種是預防豬支原體性肺炎的主要手段,目前可用于預防該病的疫苗可以分為滅活疫苗、弱毒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三種。由于支原體在體外培養的難度較大,生產滅活疫苗的成本相對較高,所以現在商品化的疫苗以弱毒疫苗為主,中監所研制的圖畫弱毒疫苗、江蘇省農科院研制的支原體活疫苗等都能夠刺激機體產生可靠的抵抗力[3],此疫苗對雜交豬免疫效果比較好,對雜種豬的有效免疫代次是340~400代,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和免疫保護性。但弱毒疫苗易受到抗生素的影響,在疫苗接種前后如果使用過抗生素類藥物可能會影響免疫效果。弱毒疫苗能產生有效的細胞免疫,保護率可高達80%以上,但注射難度比較大,在蘇氣穴內免疫,還會出現一定的應激反應,推廣難度系數高。滅活疫苗雖然注射部位要求不高,應激反應也非常小,但是很難繼發自身的細胞免疫和黏膜免疫,使其保護率大大降低,此外,基因工程疫苗也在積極研發當中,目前已經有5 株豬肺炎支原體完成了全基因組測序,針對該病原的致病蛋白P36 蛋白和P97 蛋白也已經研制出了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和基因工程活載體疫苗,有效解決了Mhp 培養的困難,利用外源載體可以大量表達Mhp 的相關抗原和線管刺激因子進行重組表達,共同發揮免疫佐劑的作用,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有商品化的基因工程疫苗問世。
豬支原體肺炎極大限制了養殖行業的經濟發展,希望科學有效的治療和防范措施能來減少這種繁殖病原體的傳播,從根源上避免該病的出現,最終達到控制的目標,以期減少養殖業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