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露 王瑩瑩
江蘇漫修律師事務所,江蘇 無錫 214000
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以及遺囑制度的日趨完善,生前訂立遺囑逐漸成為普遍現象。在以“戶”為單位的傳統背景下,夫妻雙方去世后再進行共同財產的分配更加符合我國的傳統文化理念,以現代夫妻共同財產制度為法理基礎的共同遺囑訂立數量日漸增多,相關糾紛也隨之涌現。然而,長期以來法律側重于對個人遺囑的規范,共同遺囑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態,這種法律層面的空白與模糊導致共同遺囑在司法實踐中裁判不一,致使共同遺囑人真實遺愿無法實現、財產權利轉移受限等問題矛盾愈加尖銳。本文在對共同遺囑進行界定的基礎上,結合司法實踐對現行法框架下共同遺囑的效力、生效時間等問題作出分析,并提出現行法律框架下共同遺囑的處理思路。
當前,我國立法并無有關共同遺囑的規定,對于什么是共同遺囑、共同遺囑的法律性質等基本問題均缺少統一、規范的界定,故本文在圍繞共同遺囑展開探討前,首先嘗試對共同遺囑的概念進行界定。
(一)共同遺囑的主體界定。我國實行夫妻共同財產制,夫妻在財產處置上具有對外的一致性,實踐中由夫妻二人訂立遺囑共同處置財產的情況更為常見。此外,不同于普通的共有關系,普通共有關系中,共有人往往不具備共同的繼承人,共有人無法通過一致的意思表示將共有財產指定給某特定繼承人繼承。而夫妻雙方的繼承人具有身份重合性,意味著夫妻訂立指向一致的共同遺囑具備了可行性。因此,將共同遺囑的訂立主體限定為夫妻更符合實踐需要,且不易引發理論混亂。
(二)共同遺囑的客體界定。共同遺囑中涉及的財產應限于夫妻共同財產,如果夫妻二人共同訂立遺囑,但內容實際僅涉及對個人財產的處分,則應排除在共同遺囑的范疇之外,根據現有法律規定作為個人遺囑處理即可。
(三)共同遺囑的內容。共同遺囑應包含夫妻合意處置共同財產的意思表示,共同財產中當然包括另一方的份額,而不是各自處置共同財產中的己方份額。
(四)共同遺囑的法律性質界定。共同遺囑屬于共同法律行為,而非雙方法律行為。共同法律行為是基于兩個或兩個以上共同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為[1]。所謂意思表示一致是指作出意思表示的當事人所追求的法律效果是共同的、一致的,而不是相互或相對的。而遺囑是遺囑人生前就其財產在其去世后如何處理所做出的單方法律行為[2],并不需要相對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因此,共同遺囑排除了共同遺囑人互立遺囑指定由對方繼承財產的情形,而特指將共同財產指定給雙方共同的繼承人繼承,如子女。因此,共同遺囑具備共同法律行為的特點。
綜上,本文探討的共同遺囑需具備以下幾點特征:共同遺囑的訂立人為夫妻;遺囑中處理的財產為共同財產;對共同財產的處置涉及到對方的財產份額,而不是各自處置共同財產中己方的份額;夫妻雙方意思表示一致,而非相互指定繼承。
雖法無明文規定,但面對實踐中普遍存在的共同遺囑,司法實踐卻不得不做出回應。如北京高院2018年就曾頒布《關于審理繼承糾紛案件若干疑難問題的解答》,其中明確認可了共同遺囑的效力。但由于法律規定繼承從被繼承人去世時開始,而夫妻雙方同時去世的概率較低,因此對于共同遺囑的生效時間、生存方對共同遺囑是否可以變更撤銷等在司法實踐中爭議頗多,分述如下:
1.共同遺囑自一方去世時部分生效。有法院認為繼承從被繼承人去世時開始,故共同遺囑人一方去世時,共同遺囑即部分發生效力。例如在信某1與信某2等遺囑繼承糾紛一案中,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認為,被繼承人就夫妻共同財產設立的共同遺囑合法有效,但應于被繼承人死亡后發生效力。在僅有一名被繼承人去世的情況下,遺囑繼承人僅得就該去世方的財產發生繼承,而不得繼承未去世方的財產。①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2015)豐民初字第09632號民事判決書,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
2.共同遺囑于雙方均去世時生效。有法院認為共同遺囑處理的是夫妻共同財產,而不是獨屬于各自份額的財產,其遺囑內容具有關聯性,是以另一方的遺產也要為特定人所繼承為條件的遺囑,依據繼承行為從被繼承人去世時開始之法律規定,共同遺囑的生效時間必須在雙方均去世后。例如郭某2等與郭某6等遺贈糾紛一案中,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就持該種觀點。②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2019)京03民終1175號民事判決書,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
3.共同遺囑可由遺囑人自行約定生效時間。有法院認為為尊重立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共同遺囑人可以約定生效時間為雙方均去世后,如此也可以保障在世方的基本生活需求。例如在杜某、何某1分家析產一案中,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被繼承人何某某與杜某在遺囑中明確約定了遺囑生效時間為雙方均去世后,現何某某雖然已去世,但杜某尚在世,故遺囑尚未生效。③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20)粵01民終6279號民事判決書,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
1.生存方可變更共同遺囑中的己方份額。如信某1與信某2等遺囑繼承糾紛一案中,法院認為生存方在其去世前,還可以變更共同遺囑中的遺愿。[1]
2.生存方可以支配共同財產,但不得違背共同遺囑的內容。如郭某2等與郭某6等遺贈糾紛一案中,法院認為生存方行使共同財產權要受到遺囑內容的約束。[2]
3.共同遺囑可通過約定來限制生存方隨意變更遺囑。如施某1、施某2繼承糾紛一案中,法院認為在被繼承人夫婦已經約定不得變更遺囑內容的情況下,生存方主張分割案涉房產違背了共同所立遺囑內容,故應不予支持。④福建省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2015)廈民終字第4619號民事判決書,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
共同遺囑作為一種特殊的遺囑表現形式,雖然在《民法典》中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但根據民事法律關系法無禁止即可為的原則,共同遺囑只要在形式上符合法律的強制性要求,且內容合法,就應當作有效處理。實務處理中,應遵循現行法對遺囑的規定,在嚴格遵從形式要件的基礎上,判斷共同遺囑的法律效果。
遺囑是遺產繼承的一種特別方式,相比于法定繼承,它剝奪了一部分人的繼承權且存在遺囑人真意難尋的客觀障礙,因而法律對遺囑的形式要件有特別要求,以此確保遺囑內容的客觀真實性[3]。故夫妻設立共同遺囑時,不但要內容合法,還必須依照法律規定完成某種方式或履行某種手續,至此方能產生立遺囑夫妻預期的法律效力。
根據《民法典》的規定,遺囑有多種形式,這些遺囑形式是否都適用于共同遺囑需逐一進行分析。
1.自書遺囑。所謂自書遺囑,即由遺囑人親自執筆書寫的遺囑,而夫妻二人訂立的共同遺囑無法做到同時由兩人親筆書寫,這就排除了共同遺囑采用自書遺囑這一形式的可能性。如由一人書寫,對于另一方來說,該份遺囑就構成了代書遺囑,且代書人為配偶,系利害關系人,從而導致遺囑無效。故共同遺囑無法采用自書遺囑的形式。
2.代書遺囑。根據法律規定,代書遺囑可由第三人書寫,并由兩人以上在場見證,且代書人同時也可作為見證人。可見,代書遺囑是由第三人代為書寫完成的,不受親自手書的限制,可以由夫妻二人委托無利害關系的第三人代為訂立,故共同遺囑可以采用這一形式。
3.打印遺囑。打印遺囑的訂立方式與代書遺囑十分類似,同理也可以適用于訂立共同遺囑。
4.錄音錄像遺囑。錄音錄像遺囑記錄的是遺囑人親自口述的內容,故遺囑人必然是各自口述自己的遺囑內容,屬于各自獨立訂立的遺囑,不存在夫妻雙方口述內容完全一致的情況。故錄音錄像遺囑也不宜作為共同遺囑的法定形式。
5.口頭遺囑。口頭遺囑的效力是非常低的,法律要求也更加嚴格,遺囑人必須是在危急情況下才能留下口頭遺囑。與錄音錄像遺囑同理,口頭遺囑也不適用于共同遺囑。
6.公證遺囑。公證遺囑是由公證人員對遺囑人的真實意愿進行確認、審查后予以辦理的遺囑,可以適用于共同遺囑,《遺囑公證細則》對此亦有規定。
綜上,訂立共同遺囑能采用的有效形式為代書遺囑、打印遺囑和公證遺囑,相比一般的個人遺囑范圍要窄很多。
圍繞共同遺囑法律效果的爭議集中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遺囑的生效時間,二是若一方先行去世,生存方是否可以變更、撤回共同遺囑。
關于生效時間問題。筆者認為,共同遺囑人可以在遺囑中約定遺囑的生效時間,既可以約定遺囑于一方去世時部分生效,也可以約定遺囑待雙方去世時生效。其中,對于約定遺囑待雙方去世時生效的,生存方對共有財產有代管的權利與妥善保管的義務。值得注意的是,如約定雙方去世遺囑方可生效損害第三人利益的,則該約定無效,而應按照法定生效原則處理,即一方去世時部分生效,以便清理去世方的債權債務,維護債權人利益或依法享有必留份的繼承人利益。在遺囑沒有明確約定生效時間的情況下,則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認定遺囑在一方去世時即部分生效。
關于生存方是否有權變更、撤回共同遺囑。根據共同遺囑生效時間的不同,產生的法律效果也不同,故生存方對于共同遺囑變更、撤回的權利應分情況討論:
1.約定一方去世遺囑即生效。此時該共同遺囑中涉及去世一方遺產內容的部分生效,該部分遺產按照遺囑內容發生繼承。該種情形下,生存方顯然不能撤回已生效的部分遺囑,但仍可就未生效的部分(即屬于生存方財產份額的部分)進行變更或撤回。
2.約定雙方去世共同遺囑才生效。該種情形下,一方去世時遺囑尚未生效,根據共同財產共同處分的法律原理,任一共有人均可在遺囑生效前撤回或變更共同遺囑,因為缺少生存方同意的共同處分行為是不發生法律效力的。一旦生存方撤回或變更共同遺囑,則共同遺囑人作為共有人處分財產的行為失去了合法性基礎,此時視為共同遺囑自始未生效,那么對于先去世一方的遺產份額,應當按照法定繼承處理。換言之,約定生效時間為雙方去世的,實則賦予了生存方對共同遺囑的變更權。
3.未約定遺囑生效時間的,則嚴格依據法律規定,遺囑于一方去世時即部分生效。此時的法律效果同情況。
4.在共同遺囑中約定生存方不得變更或者撤回遺囑內容的,應尊重立遺囑人的意思表示,從而否定生存方變更或者撤回共同遺囑的行為。當然,該種限制僅限于雙方在遺囑中列明的共同財產,不包含生存方后續取得的個人財產。
共同遺囑生效時間的難點在于夫妻雙方共同去世的概率極低,共同遺囑雖有極強的關聯性,但夫妻共同財產并非無法剝離,因此一方去世后即分割其遺產符合法律規定且不存在實踐障礙,且允許夫妻雙方特別約定遺囑生效時間為雙方去世時。在變更、撤回的問題上,除非共同遺囑中有相應的限制,否則生存方有權隨時變更、撤回尚未生效的共同遺囑,或僅撤回共同遺囑中己方的財產份額。需要說明的是,共同遺囑中對生存方變更撤回遺囑的限制應當合法合理,司法實踐中,應綜合考慮共同遺囑設立的背景和真實目的以及遺囑人的特定行為等,以便對生存方變更、撤回遺囑是否妥當作出正確認定。此外,夫妻雙方設立共同遺囑時應盡量全面、清楚、詳細記錄真實意愿,使遺囑的執行更加符合遺囑人的內心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