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程
山西省陽泉市晉東公證處,山西 陽泉 045000
在我國目前的司法制度和社會治理中,訴源治理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我國的公證制度具有預防性、法定性、社會性、復合性等特點,與訴訟資源管理的實際需要相比較,具有獨特的訴源治理優勢。但是,由于政策支持有限、適用空間狹窄、公信力有待加強等因素,使得我國公證機關在訴源治理中的參與程度較低,訴源治理路徑呈現調解一元化格局,難以實現預防糾紛、減輕審判權壓力的改革初衷。因此,要從強制執行效力、約定協議公證、電子證據保全等方面入手,使公證在訴源治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通過搜索“中國裁判文書網”中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民事案由裁判文書,共檢索出22905407篇裁判文書,相關民事案由為22534569件。其中,合同、無因管理、不當得利糾紛和婚姻家庭、繼承糾紛分別計15062579件、2122881件,各自占比66.84%、9.42%;侵權責任糾紛與勞動與人事爭議分別共計1465026件、820682件,知識產權與競爭糾紛580874件,物權糾紛572530件,兩者案由數量約持平,分別占比2.57%和2.54%;人格權糾紛242541件,占比1.07%;與海上糾紛相關民事案由最少,共計19316件,占比0.09%。從裁判年份來看,2020年共計13977091篇文書,2021年共檢索到8928316篇文書。
如上所述,合同、無因管理、不當得利糾紛比例最高,在民事案由中將近70%,鑒于公證作為一種防范糾紛的途徑,須充分結合多種不同民事訴源,才能使公證解決方案的社會認同得到更大影響力。
目前,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均收入已實現極大改善與提升,但是,考慮到我國基本國情以及經濟發展狀況,還有國際經濟局勢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因民間借貸所造成的個人債務與企業債務等方面難題以及相關案件逐年增多,由于民間借貸沒有穩固的資金庫,其特征多數為時間周期短、貸款利率高,而在收款時,債務人外逃以及企業破產等情況難以避免,再加上其隱蔽性高、難以監控等特點一直備受非議。通過對中國裁判文書網中的民間借貸相關案件并結合現實中所遇到的借貸糾紛等綜合了解下,不難分析到:關于民間借貸糾紛點主要涉及兩大方面,一方面是借貸關系是否具備法律依據,另一方面欠款人或者欠款企業能否正常還貸。
本次檢索的婚姻家庭糾紛民事案由數量共計580225件,其中,涉及離婚糾紛類446200件,比例為76.90%,主要糾紛點分別為婚姻關系是否破裂、婚后孩子歸屬與撫養費、婚后財產分割。
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根據“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總方針,才能真正保證人民的幸福生活。而民事訴訟中,物權歸屬、不動產交易合同效力認定、遲延交付問題、不動產物權轉移登記一直是不動產爭議的核心問題。
1.電子數據保全公證
自然人借款合同是一種實踐契約,只有當事人同意,才能生效[1]。由于電子支付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埋下了糾紛隱患,當涉及借貸關系時,雙方通常以電子支付作為轉賬方式并將聊天記錄作為證據鏈條。但在實際中,民間借貸糾紛中有無借貸關系成為爭論點。借貸方有義務為其主張的事實或與另一方主張相矛盾的事實提供有關材料與依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確定了涉及電子證據的具體形式與合法依據。關于電子數據的保全公證是對電子數據或者相關數據材料進行保全進而形成具有法律意義的有效數據證據,公證人員會根據當事人所提出的具體需求對相關電子數據進行收集整理以及監督管理等,數據保全的前提條件是保證電子數據的合法性。民間借貸糾紛的發生,一大部分原因是雙方沒有形成紙面性的合同依據以及書面合同不合法合規,例如欠條等。在該種情況下,當事人可以通過公證機構進行電子數據保全的方式對借貸關系形成法律依據,例如,將微信聊天、支付寶轉賬等相關電子數據進行公證保全。但是,有其他證據也能夠證實其真實性。
2.強制執行效力公證
民事訴訟中的強制執行效力公證,是指根據當事人的要求,審核需要強制執行的標的物的真實與合法性,從而使之成為法律上的有效證明。強制執行公證制度是一道關于金融的防護墻,可以降低債權發生的錯誤率,促進我國金融行業以及民間借貸等良性有序發展,同時還能減少當事人的時間與精力損耗。眾所周知,民間借貸糾紛處理流程較為繁瑣,從法院案件受理到開庭再到法院派人強力執行,需要的時間過程較為長久,若有民事契約經公證機構公證后,從法律依據角度來看,該契約便具備了強制執行效力。當民事訴訟需要提交相關借貸材料時,那么,具備強制執行效力的相關民事契約會幫助當事人快速實現相關權益的收回等。對于一些公證處而言,專門針對放款人與出借人設立中間賬戶,在雙方彼此之間建立一道合法擔保橋梁,幫助雙方在放款、借款環節中能夠充分履行各自約定,避免債權債務違約現象發生,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3.抵押登記手續辦理
在民間借貸關系中,如果借貸雙方沒有為抵押物辦理登記手續時,貸款人對抵押物沒有優先受償權。實際中,因當事人的法律意識薄弱,盡管已經約定了抵押物,卻沒有進行按揭登記,導致無法享受到優先受償權。公證處為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辦理抵押登記的優點在于:首先,經過抵押登記的標的物,貸款人從法律意義層面來講,享有優先受償權,從重要性方面來看,避免額外糾紛發生;其次,考慮到任何民事糾紛都意味著大量的人力成本以及時間成本,甚至還會付出相應的金錢成本,事先進行登記后,有公證機構作為擔保,當事人今后在遇到本民事案由所引起的糾紛時,便有了充足的證據幫助當事人處理糾紛并節省各種成本,既方便又有效;最后,公證機構的人員職責、管理制度、服務流程等經過多年的工作實踐得到了充分的檢驗,可以全方位幫助當事人或者客戶處理與應對各種公證與資料保全等相關服務。所以,在公證機構辦理民間借貸合同的登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債權人的優先受償權。
1.保全證據公證書
在處理婚姻家庭糾紛的訴訟來源上,可以通過公證法律服務方案來解決:第一,法庭重點審查焦點在于判斷夫妻關系是否破裂。然而,由于隱私關系,外界僅通過口頭證據不能判斷夫妻關系破裂是否已屬實,夫妻一方不能提供確鑿證據。因此,法院總結了法定離婚事由:(1)因感情分裂分居超過2年的;(2)一方遭受家庭暴力、遺棄、虐待;(3)黃賭毒,屢教不改;(4)與他人同居或重婚;(5)一方患有難治愈的疾病等。第二,在婚姻關系存續期時,由于協議存在疏漏或者不規范,使得證據難以證明。類似重婚、與他人同居等不當行為,由于其隱蔽性較強,如果當事人采取偷拍、偷錄等手段,不僅不能證明自己的正當性,而且取得的材料通常不會被作為證據采信,使得大部分當事人不能承擔自己的舉證責任,也就很難獲得索賠。對于這些需要證據支撐的訴求,需要同公證員和律師進行商討,只有符合法律和法規,才可以向法庭提出有關的證據,對于判決和維護個人權益都是很有好處的。
2.約定協議公證
(1)夫妻財產的約定協議。在婚姻存續期間的財產與債務歸屬問題,涉及婚前財產與婚后財產的區別等。婚姻財產協議包括兩種形式:一是婚前協議,二是婚后協議[2]。鑒于上述原因,夫妻雙方可到公證機構了解婚前與婚后財產、債務歸屬權等問題,從而避免此類糾紛發生。
(2)關于居住權的協商。在離婚案件中,夫妻雙方爭議焦點多數圍繞商品房和公租房,以及農村宅基地三方面發生糾紛。現實生活中,如果房屋產權歸屬于某一方,離婚時則必須向對方支付賠償金,但房屋在使用過程中其真實價值不降反升,因此,有時會導致房屋的分割無法進行。此外,由于“暫住”一詞在法律上的效力并不強,往往在判決離婚之日即需“強制騰房”。在居住權制度正式確立以后,若因房屋所有權或財產發生糾紛,公證處可以及時介入,明確“扶弱施惠”的本意,“居住權作為用益物權可以產生物權的法律效力”,并根據各方的其他需求,為其草擬相關協議,保障夫妻雙方的法律合法權益,使他們在沒有意外因素干擾情況下辦理離婚手續,避免離婚時帶來的不必要的家庭糾紛。
3.協議書的強制執行效力公證
在離婚協商、調解中,一些當事人因擔心另一方不履行或不能履行贍養義務而提出訴訟;還有一些選擇調解的當事人在雙方調解完成后卻不履行義務,確實存在著違約風險。因此,離婚時應盡快達成協議并在書面約定有關贍養費的內容,同時提出要求辦理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當事人若違背約定或約定時間,以公證機關出具的執行證明為最佳選擇。
1.房屋買賣合同公證
預防民事糾紛的發生是我國公證機構的主要作用之一,其注重契約的可實現性,所以在公證過程中,公證處工作人員會具體核實當事人的婚姻狀況,并結合實際情況核查夫妻雙方的財產情況,從而有效地避免了因無產權與處分權而擅作主張,對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隨意處置的情況發生。在履行審核義務的同時,公證人也會向當事人通報有關于房地產政策與行業中相關的法律內容,告知當事人不動產過戶事宜,要提前檢查房屋狀況,做好安置工作等,并按照一定風險作為指導基礎,從而制定相應的解決辦法,以規避未來的風險,維護合同各方的合法利益。除了對房屋買賣合同進行公證之外,還可以為想要購買沒有產權證書或者有產權但還沒有發放產權證書的不動產,在購房時提出定金或定金協議。公證員將會依據客戶的需要,設定合理、科學的違約責任條款,并以訂金規則或合同義務的形式,以防止不動產糾紛發生。
2.房屋資金監管
買賣雙方當事人在房屋交易過程中常會因為房屋資金落實到位與否問題,導致房產交易不是特別順利,買方擔心購房資金先給予賣方不能正常落戶以及憂慮賣方找理由拖延時間,賣方則擔心事先進行房屋過戶后不能及時拿到房屋款,在買方與賣方不能互相信任下容易影響房屋買賣進度。所以,二手房屋的交易周期較長,相對時效性較差,因此,在房產交易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了問題,都將會對整個交易的暢通性造成很大的影響。按此模式下,公證員就可以對雙方進行財務監管,同時根據房屋交易資金擬定相關協議并按照雙方約定的資金取出規則進行最終協議的完善,最后成立房屋交易資金專項賬戶,避免買方或賣方因各種緣由發生資金挪用情況,最終保障雙方合法權益。
3.產權過戶手續辦理
在買賣不動產時,部分房產處于債務糾紛狀態,還有一部分房屋權處于正在查封期等情況,從而導致不動產轉移登記手續不能辦理的情況時有發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條規定:“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在執行不動產債權時,應滿足其第二十八條的四種情形規定,才能主張申請[3]。公證機構為當事人辦理不動產產權轉讓,可有效防止糾紛、防范風險、保障交易順利進行。代理是基于公證書的延伸式法律服務,它的終極目標是幫助當事人完成法律行為,并使法律內容得以實現。當前,許多公證處開展不動產綜合代理,由受托人代為申報、繳納稅款、辦理不動產登記、代領不動產登記等,既減少了當事人的人力成本,也減少了一定的法律風險。在節約時間成本的同時還使公證書得到了方便使用,促進社會秩序增益。
4.證據保全公證
在商品房銷售、二手房交易中,遲延交房以及交房質量不能滿足合同規定,是導致商品房買賣雙方發生糾紛的主要原因。現在有些開發商會出售精裝房,而在購買時所參照的樣板房及沙盤等,由于后期可能出現被拆除或者出售的概率,經過長時間的建設工期,房屋交付后購房者擔心不一定與樣板間所展示的材料與效果相同,最終只能以銷售合同為準。對此情形,公證處可以在客戶提出要求的情況下,對樣板房使用的原料、材料產地、規格大小、等級、數量等進行拍照、攝像等進行存證并公證,避免日后發生糾紛,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利,為監管機構提供便利。
由此可見,公證處擔負著國家賦予的社會管理職能,而公證處則以其正當的職能價值,對民事、商事、民事訴訟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在信息核實和證據核實等社會管理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在社會治理中實現各方利益平衡的進程中,通過公證的作用,實現了各方的權利和義務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