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 蕾 繆大林
南京市翠屏山小學(以下簡稱“翠小”)早在2008年就依托周邊高校資源,聘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張其鳳先生為學校書法教育的顧問,整體規劃學校書法教育。2013年,教育部頒發了《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有了專門的課程標準指導,學校對書法教學尤其是軟筆書法的教學越發深入。2015年,翠小被授予“江蘇省中小學書法特色學校”稱號。2018年5月、2019年5月和2021年12月,翠小先后承辦了三次區級軟筆書法教學展示活動,獲得了與會專家和教師的一致好評。
作為一所普通公立小學,書法專職教師難以配備到位,因此真正落實書法教育的前提,是有一批可以進行書法教學的語文教師。翠小對教師的書法培訓常抓不懈。一直以來,學校堅持以“三字一體”的理念對教師的書法技能進行培訓,即毛筆字、鋼筆字和粉筆字堅持同一種字體,讓書法練習與日常書寫同步,提升練習實效。學校常年邀請書法家來校講課,鼓勵、調動教師的學習積極性,爭取讓每位教師都能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和基本的書法知識,并在實際教學中運用;堅持做好青年教師的基本功培訓工作,每周上交“三筆字”書法作業,校長親自批閱,精心指導,切實提高教師書寫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李兆慧、皋申、周慧等一批青年教師憑借出色的書法功底脫穎而出,成為翠小書法教育團隊的骨干力量。
為了便于師生練習、日常教學、研討交流,學校配置了3間專用的書法教室,多媒體教學設備、筆墨紙硯齊全。教室內設有師生優秀作品展區,定期更換;更有每日優秀作品展區,每節課上,師生都會品評課堂練習成品,將優秀書法作品展示出來。
“美的環境是一部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書,它有利于學生智的開發、情的感染、理的啟迪、美的追求。”翠小站在傳承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高度,全方位打造書法教育氛圍,努力把校園建成一本書法藝術的立體教科書,力爭讓每一個角落都散發出濃郁墨香。
學校東、西兩處大門分別張貼有兩副手寫對聯,東門“崇安武家國安寧遍地春,重德才心田育出擎天柱”,西門“生筆如花文章添錦繡,師恩似海深情暖心涯”。這兩副對聯寄予了學校對學生的殷切希望。學校每一棟樓都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悅知樓、覓知樓、立德樓、立行館、立言堂、安學館,每一個名字的背后都藏著文化經典,藏著文化自信。藝境長廊里展示了歷代書法家的生平介紹和主要作品展示,學生每天在長廊里走來走去,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對這些書法家的名字耳熟能詳。啟知園地面上有五塊方形的地磚,上面刻著“永字八法”,讓學生在這個有池塘的小花園嬉戲的同時,不知不覺間地受到書法文化的浸染。學校書畫長廊、櫥窗、樓道上師生書法作品琳瑯滿目,有的是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的精美作品,有的是初學書法的學生還顯稚嫩的作品……這些組成了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起到了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班級是師生最溫馨的家園。翠小的各個班級著力打造書法特色,卻又各具特點。教室內不僅干凈整潔、井然有序,處處充滿藝術特色人文氣息:展板欄目新穎、內容豐富,創設《書法名家》《書法名作》《書法小故事》等欄目,拉近書法與學生的距離;《小小書法家》欄目則張貼同學們的書法作品,小書法家還會將自己的練字心得寫出來,貼在“練字心得”欄目中。在這樣翰墨書香、充滿文化氣息的育人環境里,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性情也在不知不覺中得以陶冶。
課堂教學是寫字教學的主陣地,翠小以《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為依據組織教學,以教育部審定的湘美版《書法練習指導》為教材開展教學工作,在課表中安排專門的書法課,從制度上保障每班每周至少一節書法課。
在書法課堂教學上,學校堅持體驗式學習,引導學生在自覺的讀帖、臨帖、校對、再臨帖的過程中,逐漸把握漢字書寫的要訣。不僅如此,教學中更是強調將漢字文化融合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練字的同時品味漢字文化,感受文化的潤澤。《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書法教育是以“提高漢字書寫能力為基本目標,以書寫實踐為基本途徑”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學校的書法教育,目標不是要培養多少書法家,學校教學的重點在于啟蒙,在于挖掘學生在書法上不斷發展的可能性,引導學生在書法教學中體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華文明的延續和文脈的流轉。所以在《綱要》中同樣有這樣一句話:“中小學書法教育要注重基本書寫技能的培養,不斷提高書寫水平。同時在教學活動中適當進行書法文化教育,使學生對漢字和書法的豐富內涵及文化價值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書法是一種“特殊的生命——一種有筋骨、有血肉、有精神、有情感的生命形態”,書法非小技,而有大道存。翠小的書法課堂教學強調書法文化,著意引導師生挖掘漢字、書法家、書法作品背后的文化意味,有效發掘了師生在書法練習上的濃厚興趣,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學校定期舉行書法教學研討活動,先后邀請教研員、書法家進校指導教師書法教學。在研討、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對書法教學的要點把握得越來越準確,教學特色也越發凸顯。
書法教學是學校省教育科學“十四五”立項課題“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體驗教育新樣態的實踐研究”的重要研究內容,多位教師也進行了個人課題的相關研究,成果斐然,有多篇論文發表或獲獎。
學校要求全體教師樹立起“每位教師都是指導教師,提筆即是練字時”的強烈意識。課堂上,每個教師板書做到工整、美觀、規范,給學生以良好的示范,要求各學科教師都要根據學科特點適時、適量地進行寫字指導。提筆即練字的理念通過教師也傳遞給了學生。學校在學生作業方面同樣要求“作業即練字”,讓作業也賞心悅目。
春節前,翠小組織師生到社區為居民寫春聯、送福字。居民反應熱烈,往往供不應求;師生的作品得到肯定,也增強了書寫信心。紅紅火火的現場,飽含了翠小師生對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
暑假后,翠小會將師生練字的紙收集起來,辦一個小小的練習成果展。每個人都是厚厚的一疊,兩個月的堅持和心血都藏于其中。大家利用課間時間來看展,翻看一摞摞厚厚的練習紙,看到上面的字經過兩個月的練習出現明顯的變化,感受到教師和學生暑假期間勤奮刻苦的精神,這對于來參觀的師生來說,是極大的鼓舞;而大家的贊許和崇拜,又反過來激發了師生更強的信心。
書法比賽也是激發師生書寫熱情的有效方法。翠小每年舉行迎新春教師書法筆會,以書會友,共迎新春,其樂融融。同時,這也是一年一度的教師書法作品評比活動,學校也為大家量身定制書法用品作為獎品,如篆刻大師手刻的姓名章等。每年五月份的漢字文化節則是舉辦學生書法比賽的好時機。用比賽來檢閱學生的軟筆、硬筆書法基本功,成功激起了學生練字的熱情,挖掘了學生特長,也展示了學生的風采。
在班級常規書法教學之余,學校邀請了專業的書法教師到學校來開展書法社團活動,給孩子們提供專業的指導,搭建了更高的學習交流平臺。學校共開設兩個軟筆書法社團、四個硬筆書法社團,將每個年級的書法小能手聚集起來,每周一、周五各活動一次。持之以恒的社團培訓將學生的書法練習引入更專業的境界,提高了學生的書法審美水平。
書法教學是一條漫漫長路,翠小一直在路上。學校將繼續探索有益于學生發展的方法,不斷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審美能力,為全面提高學生素養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