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網絡熱詞的政治性調用:一種政治傳播的媒介化實踐及其反思

2022-11-21 23:30:31王潤澤
未來傳播 2022年4期

王潤澤,常 崢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北京100872)

網絡熱詞是依托相關社會事件、新聞話題或社會現象,具備一定民眾關注度和社會熱度的網絡濃縮語言,[1]它能夠折射特定時期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某種人生態度、社會心理、集體情感和時代精神。[2]近兩年,“yyds”“絕絕子”“躺平”等網絡熱詞的更迭速度越來越快,應用場景也愈加廣泛,有人認為這一媒介現象有損語言秩序和價值原則,也有人稱之為大眾文化的多元姿態。學界對網絡熱詞有不同的研究視角,語言學著重考察詞匯結構和詞群衍生;[3]社會心理學探討詞匯背后的群體情緒和社會心態;[4]文化研究將其視作構建身份認同的路徑,其中不同類型話語的抵抗與規訓是常見議題;[5]傳播學則多從個案出發分析網絡熱詞的傳播規律和傳播效果。[6]值得關注的是,這一新型語言模式與看似相抵觸的政治傳播也正在發生深刻關聯,除政治學領域稍有涉及外,[7]娛樂因素對政治話語的解構與建構討論較少。因此,本文以被政治調用的網絡熱詞為分析對象,考察網絡熱詞形塑政治話語的機制和效果,以及娛樂因素如何在此過程中獲得合法性與有效性。

一、政治傳播的泛娛樂化及其表征

政治傳播中引用文化典故并非新鮮現象,國家領導人在重要場合對古詩詞的援引常獲稱贊,對網絡熱詞的政治性調用與之相似,卻引發爭議。究其根源,網絡熱詞大多源自娛樂或社會議題,其自帶的隨意性與政治的嚴肅性相抵觸。但在“深度媒介化”的當下,網絡熱詞應用于政治傳播的頻率不斷提升,一定程度上形塑著政治話語。雖然學界對彌漫社會的“泛娛樂化”傾向批評不斷,但作為消費社會和媒介社會的必然產物,娛樂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愈發重要,“泛娛樂化”構成一種社會生態。

(一)娛樂與政治的關系研究

圍繞政治與娛樂的關系已有諸多討論,根據學者們對政治娛樂化的態度可分為三類:其一,波茲曼“娛樂至死”的批判立場頗具代表性,后來一些學者采用實證研究的路徑,證明娛樂化的軟新聞可能加劇民眾對政治玩世不恭的態度,進而削弱政治參與。[8]其二,另有一些實證研究顯示,娛樂體驗能夠激發人們求知的興趣,促進他們討論和反思娛樂中涉及的政治問題,[9]進而促進政治參與。其三,部分學者主張在娛樂與政治互相滲透的現實情境下,應跳出“積極—消極”二元論,客觀討論娛樂在建構日常生活時呈現的政治性。[10]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實證研究可能針對政治參與等問題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這是因為不同受訪群體的信息偏好、政治水平、原有立場等存在差異,他們對娛樂的感知也程度不一。

不同于對政治參與的爭議性影響,娛樂在現代媒介的滲透具有更廣泛的影響力。“信息”與“娛樂”的合成詞“信息娛樂”(infotainment)已成為政治傳播領域的重要概念,[11]蘊含著新聞和娛樂的融合之勢。“新的或邊緣化的群體以及非政治性媒體,正在制定公共議程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12],導致傳統的政治傳播模式不再適應新的媒介化生態。有學者用“通俗化修辭”指代語言、圖像、音頻等大眾傳媒符號,這些修辭使得政治語言親民化、政治話題通俗化和政治人物公眾化,有助于消減官方話語與民間話語間的隔閡。[13]另外對表情包[14]、電視脫口秀節目[15]、政治流行語[16]的個案分析,呈現了娛樂因素嵌入政治傳播的不同樣態和邏輯,但研究者們大多傳遞出對“娛樂化”的擔憂。針對新聞業普遍存在的這一現象,美國傳播學者邁克爾·德利·卡皮尼認為,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協調娛樂和新聞,何為最終目的,如何通過媒介正確地傳達信息”,[17]而不是簡單地對現象本身做出好或壞的判斷。

總體來看,既往研究多關注娛樂對政治的影響,而較少關注政治對娛樂的作用。政治傳播中對網絡熱詞的調用,是一個考察政治與娛樂雙向互動的典型案例。“梗”的屬性賦予網絡熱詞不同以往的新特征,本文基于模因論和話語視角,通過分析網絡熱詞形塑政治話語的機制和效果,旨在闡釋政治娛樂化與娛樂政治化現象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對政治傳播發揮建設性作用的可能路徑。

(二)作為新型政治話語的網絡熱詞

從語義來看,網絡熱詞介入政治傳播存在以下幾種情況。第一類,詞匯未改變原有意涵和情感取向,例如給力、硬核、破防等;第二類,詞匯意涵和價值取向具有較大闡釋空間,例如“yyds”等;第三類,詞匯在傳播過程中逐漸擺脫原生語境,基本成為一種政治話語,例如戰狼、小粉紅等;第四類,詞匯源自政治議題,本身自帶強烈的政治意涵,例如阿中哥、種花家等。總體來看,應用于政治傳播的網絡熱詞基本具有明確的價值判斷,以產生正面宣傳效果為評判標準,是當前網絡話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政治話語相比,政治類網絡熱詞呈現媒介化、娛樂化和情境化三種特征。

媒介化驅動話語生產邏輯發生轉移,政治類網絡熱詞不再一味遵從政治邏輯。在智能媒體時代,人的交往以平臺為依托,傳播學者赫普認為圍繞數字媒介可以產生“平臺集體”,其中人與人的關系是平臺賦予的,當集體成員出于共同利益而有所行動時,成員間的關系拉近,此時“平臺集體”轉變為“社群”。[18]社群雖有群體規范和話語規則,但與政治邏輯下的制度、規則和框架不同,[19]網絡社群的話語生產具有很大程度的偶然性和隨機性,例如“yyds”、奧利給等并不符合構詞規則,甚至對現有語言秩序形成挑戰。網絡熱詞的生成契機、傳播渠道、使用場景均帶有鮮明的媒介印跡,回顧歷年評選的“十大流行語”,凝練、趣味、情感是基本特征,符合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臺的傳播特性。

娛樂化是生產主體下移和話語權讓渡的結果,政治話語的嚴肅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福柯的話語理論指出,話語不僅涉及說什么,還關涉誰有權力說。官方媒體在政治報道中使用網絡熱詞意味著承認該詞的政治價值,等同于賦予民眾政治話語生產的主體地位。梳理近五年的“十大網絡用語”發現,有33個詞匯來自由網民主導的娛樂或社會議題,占總數的66%,超過由官方主導生成的流行語數量。這些詞匯廣泛應用于政治新聞或政治討論,使得娛樂因素對政治傳播的滲透愈加常態化,一方面改善了傳統中國老百姓畏懼權力的政治心態,戲謔或調侃式表達被視為一種安全的政治參與方式;另一方面,娛樂化為情緒的合理宣泄提供空間,是個體心理需求得到尊重的表現,網絡熱詞起到“解壓閥”的作用。

情境化通過激活幻想來拓展話語生產方式,共通的意義空間取代精準的意義闡釋。與以往政治話語多來自官方文件、以共識和協商為基礎不同,網絡熱詞的形成依賴情境傳播和意義傳播。鮑曼提出的象征趨同理論能夠較好解釋這一心理動因,象征世界的產生是戲劇的,一個人的幻想主題會“牽引”出另一個人相似或相同的幻想主題。[20]也就是說,當某個情境中的一句話或一個橋段,不斷在各種新情境中被聯想時,它就具備了成為熱詞的可能。情境是調動“幻想鏈”并聯結各鏈條的重要路徑。例如,微博話題“2021中國外交天團硬核表態集錦”中,“硬核”一詞等同于“有理有據”“不卑不亢”,但前者更容易使人聯想到硬核朋克的金屬感和力量感,從而增強話語的感染力。但應注意到,幻想過程本身是一種演繹,在傳播中會發生意義偏移,有些網絡熱詞甚至沒有精確的定義,傳受雙方追求一種“懂的都懂”的意義空間。

基于上述特征,娛樂政治化和政治娛樂化是網絡熱詞介入政治傳播的客觀結果,政治議題與日常生活的交融程度不斷加深,既產生新的政治現象,也產生新的傳播現象。分析這些現象的原因和過程,有助于把握社交媒體環境下政治傳播的規律,發掘中國政治傳播的獨特敘事,進而做好輿論引導,促進對話協商。

二、網絡熱詞形塑政治話語的三重邏輯

(一)認知嵌入:網絡熱詞的變異性加劇話語認知的分層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meme”(模因)概念,指代一種文化傳播單位或模仿單位,類似生物基因,經由模仿、復制、變異與選擇等過程而演化。[21]在語言、觀念、信仰、行為方式的傳遞過程中,均會基于模因發生信息的復制和變異,網絡熱詞大多具有模因的特性。網絡媒介尤其推動模因的加強和重生,“網絡模因”指代任何出現在互聯網上并被無數傳播參與者模仿、重混合迅速擴散而產生無數衍生物的人工信息。[22]

可變異是模因的核心屬性,有模仿、變異和主體聯想三種類型,[23]這一特點對網絡熱詞產生雙重影響。一方面,能夠拓展網絡熱詞的應用場景和意義空間,這是其嵌入政治傳播的前提。以“破防”為例,原指游戲裝備和技能失去防御效果,表示一種受到傷害后的痛苦情緒。該詞經網絡傳播后指代人的心理防線被攻破,在情感上表示內心的觸動和感動,于是適用于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等政治議題。電視劇《覺醒年代》熱播期間,“南陳北李破防了”曾登上微博熱搜榜,證明該話語產生較好的情感共鳴效果。此外,模因變異還伴隨著趣味性和時尚性的增強,對“yyds(永遠的神)”的另類解讀,比如永遠單身、永遠都輸、一衣帶水等,豐富了詞匯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另一方面,變異方向的不確定性造成話語意義的多元解讀,一定程度上有礙群體交往和公共對話。例如,持不同政治觀點的群體對“小粉紅”一詞有完全相反的認知,一部分人否定小粉紅的極化情緒和群體行動,另一部分人肯定小粉紅的身份政治和國族意識,[24]同一政治話語衍生出不同的意義闡釋,難以辨別的“正話反說”與“反話正說”加劇了政治輿論的復雜性。在政治傳播中應用這類網絡熱詞時應辨明語境,防止誤解和誤用。

(二)制度嵌入:網絡熱詞建構一種不容抵抗的話語秩序

一般而言,話語在建構和表達的過程中會呈現一定的結構性特征,直接規定了話語主體之間的位置與關系,即福柯所說的“話語秩序”。中國行政話語秩序經歷了從一元主導型向共同協商型的變遷。[25]

網絡熱詞在誕生之初被視作通俗文化,難以獲得主流政治文化的認可,其黑色幽默與反諷風格猶如古代的民謠,透視出民意表達的無奈與邊緣。隨著社交平臺的繁榮與下沉,社會生活為公共交往提供愈加豐富的話語資源,政治傳播對網絡熱詞的調用也更加頻繁。一是因為主流話語的動員能力減弱。民眾對同質化論調存在普遍的抵抗情緒,傳統政治表述的強硬性和嚴肅性已無法適應新媒介平臺的傳播規律,接地氣的生活話語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二是因為網絡熱詞已深度介入日常生活,構成現代話語體系的重要部分,而且這種交流方式逐漸呈現不容抵抗、無法忽略之勢,“萬物皆可yyds”即是證明。

不同于傳統政治話語的生產和消費以黨政機關為軸心,新興話語秩序最重要的特點是承認民眾是話語生產的主體之一,符合現代政治的民主化追求,構成傳播活動的基本生態。當然,原有的規范性力量仍十分重要,既是話語建構的規則使然,也是輿論引導的政治必然。

(三)組織嵌入:網絡熱詞通過歸攏群體情緒形成話語框架

模因變異是社群共享并參與的群體性過程。一個網絡熱詞對于“局內人”而言無需過多解釋即可心領神會,但“局外人”往往難以理解其中的精妙,由此造成社會交往的圈層化。圈內成員對政治議題有相似的認知水平,他們的信息篩選和表達習慣又不斷加固這種政治生活形態。鮑曼曾提及“幻想”的個體化屬性,并指出價值觀念和態度、宗教、政治喜劇均需通過想象鏈聯過程的檢驗,才能合法地成為小組的共通點。[26]也就是說,網絡熱詞基于一定的受眾基礎,在形塑政治話語時往往以組織化形態呈現。

模因有強弱之分,強勢模因能夠從眾多模因中脫穎而出,占據主導地位,弱勢模因會在傳播過程中被淘汰。非理性、情緒化的言論表達與強勢模因在傳播的形式、內容和機制上具備高度相似性。[27]網絡熱詞作為強勢模因和群體產物具有情緒化的一面。

有研究者將具體事件的社會情感過程分為兩個階段:事件發生初期產生喜悅、憤怒、悲傷、焦慮等各種情感;接著,政府、政治家和媒體等行動者通過將情感修辭融入特定話語框架,為事件賦予情感色彩。[28]以帝吧出征為例,起初社會各界既有批評,也有鼓勵。在復雜的社會情緒中,“@共青團中央”發布微博為網絡熱詞“飯圈女孩”正名,“與傳統意義的飯圈不同,她們自發集結而成,用特有的飯圈文化,在海外社交媒體上與西方媒體談笑風生”。這一定義賦予“出征”行動正當性,消解了各種質疑和妥協的聲音,“飯圈女孩”開始具有團結、愛國的話語意涵。借助網絡熱詞,主流媒體將復雜的社會情緒歸攏定調,形成較為集中的情感導向,進而實現輿論引導和組織動員。

三、網絡熱詞的話語策略與政治效果

網絡熱詞是一種媒介現象,也是一種交往方式。經過主流媒體的使用和宣傳,它們成為政治傳播中的常用話語。在傳播內容上,網絡熱詞能夠整合各種話語資源,豐富輿論引導的策略和手段;在傳播渠道上,提供釋放政治情緒的安全窗口,以文化抵抗的方式消解政治抵抗;在傳播效果上,激發廣泛的政治參與和表達熱情,從而實現建設性的政治抵達。

(一)內容:整合話語資源有效引導輿論

以往輿論引導主要依靠主流媒體的議程設置,普通民眾較少有機會參與議題生產,也沒有足夠的表達空間,國內的政治輿論氛圍整體趨于嚴肅,帶有威權和說教色彩。隨著網絡熱詞在政治議題中的滲透,輿論生態逐漸呈現多元化、年輕化態勢。

學界對“泛娛樂主義”的政治批判在于擔心娛樂性解構政治的嚴肅性,被人蓄意用來行“西化”“分化”之實,并造成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引導。[29]不可否認,網絡熱詞的運用消解了政治議題的嚴肅性,但并未消解其重要性,政治話語需要嚴肅和理性,但也有象征、情感和審美的維度。[30]中央電視臺作為黨和國家的喉舌,進行過一些成功的探索。例如,央視推出的“主播說聯播”欄目中,報道湖南平江辣條專業班90分及格的考核標準時,主播使用“吃包辣條壓壓驚”來表達對高標準的稱贊;面對新疆喀什的新發疫情,報道指出要提高篩查和檢測效率,因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些熱詞雖缺乏文化厚度,但勝在接地氣、傳播廣,為硬新聞帶來一套全新的話語邏輯,并且收到受眾的正向反饋。

將源自網絡的流行語經過意義加工反向傳遞給網民,這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思想是中國政治理念在輿論領域的一種實踐,反映了當前由媒體與民眾共同生成政治輿論的良性機制。一方面,民眾自主表達政治觀點,可能持有不同的立場和意見,輿論場域起初呈現“眾聲喧嘩”的復雜態勢,充斥著豐富的話語資源;另一方面,與以往單向的新聞生產路徑不同,媒體在報道事實、選取素材時越來越多地考慮輿情因素,導向正確、感染力強、動員力強的網絡熱詞經過主流媒體的加工,時常作為新聞內容被再次傳播。在政治傳播中合理“收編”網絡熱詞,能夠起到匯聚民意、引領方向的作用。

對媒介資源和文化資源的恰當調用,也是網絡熱詞取得良好輿論效果的原因。在這一過程中,政治邏輯主導一切的社會運作機制逐漸轉變為多重邏輯共同作用。就媒介資源而言,媒體在制定傳播策略時充分尊重受眾的平臺選擇偏向和信息消費偏向。例如,針對老年群體仍輸出嚴肅新聞,使用傳統話語體系;針對青年群體則開設bilibili、抖音等社交賬號,緊跟網絡熱點。就文化資源而言,進入主流媒體的網絡熱詞一般具有諷刺性弱、文化性強的特征,意在以文化輿論調節政治輿論,改善以往緊張和敏感的政治輿論氛圍。

當然,對網絡熱詞的不當使用會產生負面效果,應對此保持警惕。例如,疫情期間有媒體將“健康碼”稱為“良民證”,是典型的抖機靈但缺乏政治覺悟的表現,對受眾形成錯誤引導。另外,在建設雷神山和火神山醫院時,官方媒體稱施工機器為“嘔泥醬”“叉醬”并號召網民應援打榜的舉動同樣引發爭議,試圖以“萌化”姿態緩解民眾緊張情緒的初衷固然值得肯定,但以虛擬意象代替抗疫主體、以低幼化和娛樂化淡化痛苦死亡的輿論引導策略有待商榷。在政治傳播中“玩梗”需要把握時和度,以堅持政治立場和人道主義精神為前提,否則會產生與初衷相違背的輿論效果。

(二)渠道:借助“娛樂政治”釋放抵抗情緒

娛樂與政治是當前網絡輿論的兩大主題,并且兩種場域愈加融合,借用“生活政治”[31]概念,“娛樂政治”成為一種新的生態。“娛樂政治”通過政治娛樂化、娛樂政治化兩種路徑展現,前者指娛樂因素滲透進政治權力和政治意志,后者指娛樂議題被提升到政治層面予以解讀。兩個場域以往交集較少,隨著人類進入消費社會,娛樂的地位被大大抬升。作為一個充滿創造性和藝術性的領域,傳統曲藝、影視劇、脫口秀等文化娛樂產品為政治傳播提供了豐富的話語資源。

例如,“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是電視劇《三國演義》里的一句臺詞,是諸葛亮在兩軍陣前對王朗的聲討,經過鬼畜視頻和表情包的演繹,現在常用來表達極度氣憤的情緒。2019年,英國外交大臣亨特在采訪中稱,《中英聯合聲明》仍舊有法律約束力。這一涉港錯誤言論受到中國官方和民眾的譴責,微博評論“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獲得大量網民點贊。其他諸如在反腐議題中使用“意大利炮”、在強軍議題中使用“東風快遞”等,均準確、簡潔、強烈地傳遞出某種政治情緒,恰當的網絡熱詞能夠實現輿論共振。

此外,網絡熱詞自身的情感取向助推政治輿論中的情緒爆發。特朗普和拜登的總統競選之所以引發國內民眾熱議,除事件本身的重大政治意義外,中美關系的持續緊張、國際疫情的蔓延態勢、中國在國際輿論場的處境等都是刺激討論的原因。根據“知微事見”的數據統計,關于“美國大選”的網絡討論在2020年11月5日和8日分別出現兩個輿論峰值,網絡熱度約是同期政治事件的10倍。[32]對“@央視新聞”的相關微博評論進行統計發現,點贊數過萬的評論均含有強烈的情感偏向,網民尤其使用“請李華同學寫安慰信”“全球推特治國第一人”“懂王”等含有網絡熱詞的段子表達對特朗普的不滿,這些評論被廣泛轉載,掀起國內涉美輿論新高潮,推動民族主義情緒的高漲。

情緒傳播與新聞事實是構成輿論的基本成分,對新聞報道的議程和定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3]但在當前所處的后真相時代,追尋事實逐漸讓位于情感宣泄,網絡政治參與更多地表現為一種情緒參與,情緒成為政治輿論的主要驅動。政治情緒在網絡中具有虛擬性與真實性、個體性與群體性、理性與非理性等雙向特征,治理不當會影響社會穩定、消蝕政治權威。[34]面對社會轉型過程中的種種矛盾與困境,戲謔、調侃、自嘲式的表達方式成為人們釋放情緒的安全窗口,以溫和的文化抵抗消解激烈的政治抵抗,是網絡熱詞的重要功能。但情緒傳播中的非理性因素值得警惕,例如,在美國官方尚未就2020年大選結果正式發聲時,以CNN為代表的新聞媒體已率先宣布拜登勝選,國內輿論也開始以調侃的語氣“安慰”特朗普,而較少有聲音理性討論民主選舉中的程序正義。過度的媒介賦權和“娛樂政治”是情緒傳播的負面效應。

(三)效果:實現建設性的政治抵達

與美國的脫口秀文化不同,中國的網絡熱詞極少與主流意識形態相左。相反,它們在消解政治議題的陌生感和威權感、降低政治參與的門檻方面有促進作用,在政治語境中使用網絡熱詞也是提高政治興趣、豐富政治知識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看,網絡熱詞是一種實現政治抵達的路徑,具有促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正向功能。

依據創新擴散理論,網絡熱詞的發展呈現從網絡平臺到日常生活、從亞文化到主流文化、從國內到國際的擴散路徑。國內傳播方面,“中青校媒”曾在全國高校大學生中開展網絡流行語使用調查,其中72.48%的被調查者表示愿意“玩梗”,僅有0.91%的被調查者表示抗拒。[35]可見,梗文化對青年群體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奧利給、硬核、打工人等已成為日常詞匯。國際傳播方面,類似“黑人抬棺”的病毒式傳播,華語歌曲《一剪梅》曾風靡海外社交媒體,歌詞和音樂被演繹出多重意涵,是文化輸出的成功示范,以文化輿論帶動政治輿論或可成為對外宣傳的發力點。

政治抵達只是政治生活的中間一環,更重要的是如何擴大民眾的政治參與。以往的灰段子、輿論監督是抵抗性的政治參與,通過批評現實達到改善社會的目的,建設性寓于抵抗性之中;2013年,習近平同志提出“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宣傳工作方針,強調以建設性的方式進行輿論引導,這對主流媒體提出更高要求。媒體調用網絡熱詞的關鍵在于發掘其政治意涵,并與主流意識形態建立聯鏈,2019年國慶閱兵中引爆網絡的“東風快遞,使命必達”即是構建政治話語的成功案例。中國的火箭軍因為裝備東風系列導彈,且具有機動發射、精準打擊等特征,一直被軍事迷稱作“東風快遞”。閱兵期間,經過媒體的強化宣傳,再配合“使命必達”這句鏗鏘有力、情感濃烈的口號,東風系列以及相關軍事信息隨即“破圈”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人民軍隊的建設成就在閱兵期間刷屏網絡,微博話題“東風快遞”有9.1億閱讀量、14萬討論量。

當然,在不了解或不接受亞文化現象的群體看來,網絡熱詞反而有礙政治信息的有效傳遞,這種話語模式雖迎合年輕受眾的表達習慣和認同建構,但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回音室效應,在固化群體信息表達模式的同時,造成群體間的隔絕甚至對立。例如,二次元梗、游戲梗、軍事梗對其他圈子而言存在理解鴻溝。“破圈”依賴主流媒體的引導,網絡熱詞雖產生認知分層,但也是突破圈層壁壘、實現場域融合的切入點。

四、結 語

在深度媒介化社會,網絡文化愈加廣泛地滲透進現實生活,具有“梗”屬性的網絡熱詞呈現媒介化、娛樂化和情境化等新特征。其中,媒介化促使政治話語不再一味遵從政治邏輯,娛樂化實現生產主體的下移和話語權的讓渡,情境化借助共通的意義空間取代精準的意義闡釋,網絡熱詞不斷形塑著人們的日常話語和政治話語,“泛娛樂化”構成一種社會生態。從政治傳播實踐來看,網絡熱詞在認知、制度和組織三個層面發揮作用,這種政治性調用一方面能夠有效整合社會資源,將源自網絡的流行語經過意義加工反向傳遞給網民,反映了當前由媒體與民眾共同生成政治輿論的良性機制;另一方面,“娛樂政治”能夠以溫和的文化抵抗消解激烈的政治抵抗,成為社會轉型時期負面情緒的釋放出口。在消解政治議題的陌生感和威權感、降低政治參與門檻的基礎上,網絡熱詞成為一種實現政治抵達的可能路徑,具有促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正向功能。但波茲曼的預言并非危言聳聽,“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36]也正如學界所擔憂的,“娛樂政治”有損政治生活的嚴肅性、人類思維的深刻性以及社會道德和價值觀的純潔性,由此可能產生的社會失序、群體極化和輿論失焦等風險值得警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级片在线| 欧美国产中文|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流白浆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国产精品流白浆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91精品久久|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国产综合亚洲欧洲区精品无码| 亚洲综合网在线观看| 2020国产精品视频| 蝌蚪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992Tv视频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国产黄网永久免费|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AV老司机AV天堂|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欧美亚洲香蕉| 99re免费视频|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香蕉伊思人视频| 久久性视频|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在线a网站|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成人午夜网址| 欧美高清三区|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啪啪永久免费av| 国产精品浪潮Av|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看|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69免费在线视频| 88av在线播放| 大香伊人久久|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老司机aⅴ在线精品导航|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国产综合网站|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日韩精品|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地址|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