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三部委編制發布了《“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結合《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等標準化政策綱領,“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長一段時期,國家對于標準化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體標準化工作者要準確把握時代脈搏,加強有色金屬材料標準體系化建設,完善和修訂“十四五”原材料工業標準體系,在繼續做好“以標準促進大宗基礎材料質量提升”的基礎上,重點關注綠色低碳、新材料、智能制造以及標準國際化戰略等方面的標準化工作。
在各方面標準化任務中,尤以綠色低碳標準化最為緊迫也最為艱巨。而要做好這方面工作,就需要緊緊圍繞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剛剛發布的《有色金屬工業綠色低碳標準化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將現有工業節能、綠色制造、資源節約與再生利用標準體系均納入廣義的“綠色低碳”標準工作范疇之中,形成有效銜接和互相支撐的標準體系。比如,盡快研制重點產品生產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核查規范標準,科學界定碳排放核算邊界,助力行業逐步實現低碳發展;盡快修訂完成系列能耗限額國家標準,助力嚴控過剩產能并淘汰低端產能;探索研制“低碳鋁”質量評價標準并建立認證體系,響應《規劃》所提“促進電解鋁行業布局由煤-電-鋁向水電、風電等清潔能源-鋁轉移”的要求,實現《規劃》所提“到2025年電解鋁碳排放下降5%”之目標。
低碳有色,標準先行。呼吁全體有色金屬標準化工作者行動起來,以“低碳”標準建設為引領,努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新型標準體系,助力我國由有色金屬大國快步向有色金屬強國轉變。
《“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的編制發布,對原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葛紅林書記的解讀,更為有色金屬產業供給高端化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時期,銅陵有色集團將從以下方面踐行和落實該《規劃》,助力我國有色金屬行業高質量發展。
1.公司將以“做大資源、做精冶煉、做優加工”為戰略路徑,通過強鏈、補鏈、延鏈,積極拓展開發資源,穩定提高資源擁有量,提升冶煉質量效益,推動銅加工產品向高端邁進,做強做精有色金屬全產業鏈。
2.按照突破關鍵、支撐跨越發展的方針,進一步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創新隊伍建設,圍繞發展壯大主業、培育新興產業、優化技術經濟指標實施重大科研專項,努力攻破“卡脖子”難題。
3.全面實施碳減排行動,建設高水平資源綜合利用體系,大力開展循環經濟,推動節能產業實體化運作,努力提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4.應用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 網絡等新技術,完善公司及廠礦管理信息化、生產工藝自動化,建立制造運營智能化平臺,推進公司“兩化”深度融合。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自然資源部三部門編制發布的《“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把“創新引領”放在首要位置,把“供給高端化水平不斷提高”作為重要發展目標,對銅加工行業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葛紅林會長明確指出“促進我國有色金屬產業供給高端化,重中之重就是要著力解決行業發展‘卡脖子’的短板”,“促進有色金屬產業供給高端化,與有色金屬高端關鍵材料的開發與應用密不可分”,堅定了洛陽銅加工攻克“卡脖子”關鍵材料難題的決心,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洛陽銅加工將根據《規劃》要求,緊抓“十四五”重大戰略機遇期,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把準科技發展方向,圍繞國家重點產業領域用高性能銅合金材料,攻克集成電路用蝕刻框架材料、新能源用高端連接器銅合金、電子信息用高純銅靶材、船舶用耐蝕銅合金、航天用耐高溫銅材、航空用高強耐磨銅材等“卡脖子”關鍵材料技術難題,踐行綠色低碳發展之路,補齊高端材料短板,實現高性能銅合金供給高端化。同時以國際領先為標桿,強化品牌發展戰略,制定覆蓋高端銅合金材料全生命周期標準群,培育和提高洛陽銅加工品牌影響力。
就《“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的目標和要求,中鋁華中銅業有限公司將從以下兩方面重點落實:
一是深入推進產品高端化。2021年華中銅業實現達產超產轉盈利后,2022年公司已將“科技再創新,深入推進產品高端化和結構調整”列入公司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重點工作任務,公司將從積極構建科技創新平臺、完善科技創新機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快重點產品開發、加快替代進口等方面著手,力爭盡快實現國家急需高端銅加工材占公司總產品規模50%以上。
二是提升綠色化發展水平。一方面生產更加綠色,公司將進一步發揮裝備優勢,緊密圍繞 “雙碳”行動方案,持續推進清潔生產和節能降耗。另一方面產品更加綠色,公司將進一步發揮技術優勢,緊密圍繞新能源汽車等節能領域,在加強鋰電池極耳材料、高端紫銅等存量綠色產品上量保供的同時,積極開展新產品。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葛紅林對《規劃》的解讀,以及對行業和企業的有關要求和建議,不僅對促進有色金屬工業發展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也為華中銅業的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公司將認真學習貫徹《規劃》精神特別是葛紅林書記提出的具體工作要求,重點圍繞“供給高端化、發展綠色化”開展工作。同時希望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繼續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聚力推動有色金屬工業高質量發展落地。
《“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中提出,到2025年,原材料工業初步形成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優布局、更加綠色、更為安全的產業布局;到2035年,成為世界重要原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應用高地。部署了“五化五工程”,即供給高端化、結構合理化、發展綠色化、轉型數字化、體系安全化“五化”;以專欄形式提出新材料創新發展、低碳制造試點、數字化賦能、戰略資源安全保障、補鏈強鏈工程“五工程”。
這使豫光集團更加堅定了堅持“做強有色主業,堅持循環經濟,加快轉型升級,完善產業鏈條”戰略布局的信心。
“十四五”期間,豫光將以新材料發展為重點,持續推進產業鏈條延伸,不斷延鏈補鏈固鏈強鏈,努力提升高質量發展水平。
一是加快新材料項目建設。按照《規劃》,扎實推進多個新材料項目的推進,力爭在產業技術升級、新材料研究、研發平臺建設、節能環保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進一步加快企業延鏈補鏈和高質量發展。聚焦延鏈補鏈強鏈造鏈。持續推進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要素鏈、制度鏈深度耦合,積極推進新材料制備技術研究,做好公司主產品相關的材料高附加值產品以及高科技產品的研究,加快產業升級提檔。
二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組織實施多個綜合回收和循環經濟項目建設,為推動物料內部自循環利用、實現“渣不出廠”奠定基礎。積極開展回收技術、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等課題研究,增加了小金屬回收種類。
三是加大科研載體建設。繼續抓好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一院八所”等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河南省鉛基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重有色冶金裝備技術研究中心兩個省級研究中心申報建設。積極參與國家、行業國家重點研發科研課題的研究。
在《“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新材料產業規模持續提升,占原材料工業比重明顯提高;初步形成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優布局、更加綠色、更為安全的產業發展格局。《規劃》還明確了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概括起來可以表述為“五化五工程”,五化即“供給高端化、結構合理化、發展綠色化、轉型數字化、體系安全化”,同時,以專欄形式提出“新材料創新發展、低碳制造試點、數字化賦能、戰略資源安全保障、補鏈強鏈工程”等五大工程。
《規劃》的出臺,為原材料工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葛紅林發表了題為《突破關鍵材料 實現供給高端化》的文章,就有色金屬產業供給高端化進行了解讀,馳宏鋅鍺將進一步抓好宣傳貫徹,積極踐行《規劃》要求,不斷探索實踐“五化五工程”,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中書寫馳宏鋅鍺的精彩篇章,為行業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十四五”期間,馳宏鋅鍺將始終把綠色作為企業發展的底色,認真踐行“達標排放只是底線,廢氣特別限值排放、廢水零排放才是目標”的理念,用實際行動保衛“碧水藍天凈土”。馳宏鋅鍺將深耕深加工與新產品開發領域,加快鋅合金品種開發和市場應用,積極開展鉛基合金、高純金屬等研發,延伸鍺及其產業鏈,不斷提升優質鋅粉、長壽命極板等制備技術,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及附加值。馳宏鋅鍺還將積極建設智能礦山、智能工廠,以機械化減人,智能化換人不斷提高企業本質化安全水平。馳宏鋅鍺還將積極響應國家在碳排放方面應對氣候變化中長期目標“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要求,加大清潔能源使用比率,完善優化生產工藝,持續降低能源消耗,爭當低碳制造試點。
近日,《“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發布,《規劃》圍繞發展目標,從供給水平、產業結構、綠色低碳、數字轉型、產業安全等五個方面,提出了高端化、合理化、綠色化、數字化、安全化等“五化”重點任務,為原材料工業企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引與借鑒作用。
葛紅林書記在《規劃》的解讀中,向有色金屬行業和企業提出了相關要求和建議,并鼓勵我國有色金屬行業要群策群力、攻堅克難、奮發有為,努力爭取成為世界有色金屬關鍵材料開發的策源地之一,成為原始創新和核心技術的需求提出者、創新組織者、技術供給者、市場應用者。贛鋒鋰業作為有色金屬行業中的一員,將堅持貫徹落實《規劃》理念和葛紅林書記的要求,繼續圍繞鋰產品深加工領域,立足企業生產實際,優化產業結構,構建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持續實施技術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戰略,不斷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為建設有色金屬強國作出新貢獻。
贛鋒鋰業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具體落實:一是完善公司創新體系與機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技術驅動高質量發展戰略,持續加大科研投入,推動技術創新平臺建設,以創建鋰電新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為目標,完善科研條件,強化鋰電、鋰金屬加工、鋰鹽、鋰資源回收等領域的高端人才培養,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與研究,柔性引進相關領域技術人才,提升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
二是堅持以項目為導向,攻克一批行業關鍵共性技術與工藝。企業通過自主研發、聯合技術攻關、揭榜掛帥等形式,開展“超薄超寬鋰帶加工技術”“鋁鋰合金制備技術”“鹽湖鹵水提鋰技術”“全固態鋰電池制造技術”等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形成系列科研成果并實現產業化,解決行業內“卡脖子”技術難題。
三是推動數字化轉型,建設鋰電行業數字化智能工廠。以建設國家先進制造與現代服務業兩業融合試點企業為契機,持續開展工業化與信息化兩化深度融合、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兩業融合,借助人工智能、物流網、智能制造、智能倉儲、5G+等技術,實現對礦山開采、冶煉、生產管理、設備運行、倉儲、廢水排放等全過程數據采集與處理,建設基于5G+MEC的智慧鋰電數字工廠,推動企業走向數字化管理。
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354.5 萬輛和352.1 萬輛,汽車產業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取得新成效,再創歷史新高,也帶動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蓬勃發展。
但作為新能源汽車正極材料生產制備的主要原材料供應商,氫氧化鋰和碳酸鋰等鋰鹽產品所存在的問題依然突出,中低端產品的產能嚴重過剩,高品質氫氧化鋰產品供給不足,鋰鹽生產企業裝備水平參差不齊,自動化水平不高,氫氧化鋰和碳酸鋰制造過程的智能化、數字化應用較差,綠色低碳發展任重道遠。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自然資源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布《“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葛紅林就《規劃》專門撰文解讀,這為氫氧化鋰和碳酸鋰等鋰鹽生產企業后續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根據《規劃》的目標和要求,雅化鋰業結合企業自身的優勢,“十四五”期間將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1.依托雅化集團擁有的國家級技術中心等平臺,進一步強化鋰鹽生產技術研發,加強質量管理和過程管控,持續為新能源汽車正極材料企業提供高品質的氫氧化鋰和碳酸鋰產品。
2.優化產業布局,強化鋰精礦的資源配置,構建長效的資源保障體系,降低成本,為下游客戶提供持續的有成本優勢的鋰鹽產品。
3.圍繞“兩化融合”,通過裝備自動化、制造過程智能化和數字化,持續保證智能制造及數字化技術應用在行業的領先水平。
4.積極實施節能低碳行動,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觀念,繼續采用清潔能源,保持鋰收率、轉化率、渣帶鋰等成本消耗指標在行業的競爭優勢。
雅化鋰業將繼續秉承“誠信、求是、嚴謹、親和”的雅化精神,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鋰鹽供應商”的企業愿景,打造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百億元級鋰電材料生產基地,為促進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日前,工信部聯合科學技術部、自然資源部印發《“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回望“十三五”規劃中,耐火材料行業在轉型創新等方面已有著較為顯著的成就,產業品牌、行業技術、自動化智能水平、行業集中度均有提高,在優化產業資源、大力推進科技進步的同時,重點關注了行業綠色發展的創新。我們研發并推行了用于建材行業的“集成模塊化”耐火材料新創新技術。
《規劃》按照“創新引領、市場主導、供需協調、綠色安全”的基本原則,提出了未來5年的總體發展方向和15年遠景目標。這也將給耐火材料行業奠定更好的發展基礎和環境,耐火材料行業也將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這是機遇更是挑戰。河南瑞泰耐火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要按照《規劃》提出的“五個方面”的目標和“五化”重點任務。切實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推進高溫工業耐火材料國產化。健全創新驅動、攻關關鍵技術、突破傳統材料、提高產品質量,為中國高溫工業用耐火材料的自給化、高端化提供助力。
2.推進耐材行業產業結構合理化。堅持創新引領、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從單方面的創新結構轉向多維度、全流程的創新,升級供需結構,使行業形成規模效應,促進行業整體高質量發展。
3.推進耐材行業產業轉型數字化。加快生產制造智能化、推動工業互聯網賦能、夯實數字化轉型基礎,推動建設河南瑞泰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廠。
4.構建耐材產業安全保障體系。提高資源保障能力、提升配套支撐能力、提升安全生產水平。供應渠道多元化,建立健全供應鏈儲備體系,為企業穩定發展提供保障助力。“強化企業本質安全”和“推動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并舉,強化源頭治理,降低安全風險,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
5.堅持并加快綠色發展道路。積極實施節能低碳行動、推進超低排放和清潔生產、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河南瑞泰也將進入“十四五”時期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面對新的要求和形勢,要切實宣貫落實《規劃》的目標與要求,堅持《規劃》道路、保持戰略思維、推動綠色發展、防范安全風險,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