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青
王先生最近吃飯時食物吞咽不順暢,總感覺咽部如鯁在喉,懷疑是老毛病咽炎犯了,就在診所開了點潤喉片之類的藥。幾天下來癥狀始終不見好,于是他去醫院耳鼻喉科就診,醫生在了解病情后建議他做個胃鏡檢查,最終他被診斷為早期食管癌。
食管癌在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排名較高,這可能與我們“趁熱吃”的飲食習慣有著比較大的關系。食管黏膜通常能夠耐受40℃~50℃的溫度,而假如食物的溫度超過65℃就容易造成食管黏膜的損傷甚至是局部潰爛,在長期、反復的刺激下,很有可能會導致食管黏膜的局部增生,誘發食管癌。此外,煙酒對食管黏膜的刺激也比較大,長期抽煙、喝酒同樣可能誘發食管癌變。
早期的食管癌可以沒有癥狀,或者僅有一些類似于慢性咽炎的癥狀,容易被忽視,如表現為咽部不適,有異物感和吞咽困難等癥狀。但是二者畢竟是不同的,該如何區分呢?
雖然食管癌和咽炎都具有咽喉部不適、有異物感的癥狀,但慢性咽炎的咽喉異物感在安靜時明顯,在進食時減輕或消失,進食后又出現。食管癌患者在進食時卻會感覺到咽喉部疼痛明顯加重。食管癌患者在進食流質食物、溫度適中的食物時,吞咽比較方便,但進食固體、半固體食物或比較燙的食物時會發現吞咽困難的癥狀加重。
慢性咽炎雖然是不易治愈的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但用藥后癥狀會有所改善。而食管癌用普通的消炎利咽藥物時癥狀并不會有改善,如果慢性咽炎患者用藥治療后發現沒有效果或癥狀加重,要警惕食管癌。
食管癌患者除有咽喉部位的不適外,還伴隨有胸骨后悶脹甚至疼痛、短期內快速消瘦等癥狀。若慢性咽炎患者在沒有其他誘因的情況下出現上述癥狀,建議到醫院做相關排查。
咽炎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人群,而食道癌多發于中老年人群,45~65 歲是食管癌的高發年齡段,占總患者人數的67.3%。
食管脫落細胞學檢查 食管脫落細胞學檢查是食管癌早期診斷的首選方法,適用于在食管癌高發區進行大面積普查,總的準確陽性率可達90%以上。該方法簡便,受檢查痛苦小,假陽性率低。
X 線鋇餐造影 該方法能早期發現食管黏膜、結構及功能的變化,能夠幫助較早判斷食道癌前病變。且痛苦小,易耐受。
內鏡檢查 該方法已成為檢查上消化道疾病常規臨床診斷、術后隨訪、療效觀察的最可靠方法。在早期食管癌中,內窺鏡的檢出率可達85%以上。
胸部CT 掃描 胸部CT 掃描對食管癌的分期、切除可能的判斷及預后的估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