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金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農業農村局 353000)
雞疫病一直是我國養殖業較為頭疼的難題,目前大部分雞疫病都已制定出較為完備的防治技術規范,但在防治技術應用、雞疫苗接種等方面仍存在諸多疏漏,近年來,雞疫病流行出現了新的趨勢。
近年來,雞疫病流行趨勢有所改變。(1)一些簡單、常見的雞疫病逐漸活躍起來,成為制約雞場養殖發展的主要疾病,如腺肌胃炎、大腸桿菌病等;(2)一些雞場在為雞苗接種疫苗后仍發現有雞苗感染疫病;(3)雞群感染疫病的種類變得更加復雜,如在被傳染性法氏囊病感染的雞群中普遍伴隨流感、大腸桿菌病、支原體病等疫病;(4)舊雞疫病中存在新型變異,如血管瘤、H9變異株;(5)一些新的雞疫病正逐年增加,如H7N9禽流感、傳染性氣管炎變異等,為我國雞疫病相關藥物的研發帶來一定挑戰。此外,雞疫病的感染范圍和感染種類呈增長趨勢,大部分病毒致病性有所增強,如H7N9禽流感病毒致病性較以往有大幅提升;相較于以往,雞疫病傳播速度更加迅速,且疫病普遍抗藥性強,藥物治療效果變差,一旦雞群發病很難通過投藥方式進行治療。由此可見,目前雞疫病呈現易病變、傳播迅速、抗藥性強、致病性高等流行新趨勢[1]。
我國目前較為普遍的疫病大多都已制定出有效的雞疫病防治技術,本文針對一些較為常見的雞疫病防治技術進行舉例分析。
雞黑頭病普遍容易發生在養殖的雛雞階段,多表現為隱性感染,潛伏期8~20d,該病特征為病雞頭部皮膚發暗藍紫色,病雞10d 左右死亡。該疫病預防需要嚴格管理雞群養殖衛生,定期用驅蟲凈驅除異刺線蟲,治療可使用痢特靈、甲硝唑、菌克星等。雞新城疫(ND)俗稱亞洲雞瘟,急性病毒性傳染病,主要傳染源:帶毒病雞和死雞,該病特征為雞群發病突然且死亡率高,病雞口鼻中蓄積多量黏液且呼吸困難,該病防治應定期接種疫苗,對病死雞及時妥善處理。傳染性法氏囊病(IBD)多見于幼齡雞,接觸傳染性極強,該病特征為發病、死亡突然,排白色水樣便或軟便,該病防治應按期接種疫苗,對發病初期的雞苗注射高免蛋黃液。馬立克氏病(MD)是病毒性傳染病,主要傳染源是帶毒雞或病雞,該病分神經型、腫瘤型,神經型病雞往往翅神經或坐骨神經腫大,橫紋消失,腫瘤型病雞內臟器官有腫瘤或皮膚形成結節,該病防治應對初生雛、種蛋及育雛舍進行消毒,注射二價或三價疫苗[2]。傳染性支氣管炎(IB)多發于雛雞階段,主要傳染源為病雞或帶毒雞,該病分為呼吸型和腎型,呼吸型病雞表現為張口呼吸,腎型病雞腎蒼白、腫大,該病防治:采用滅活苗肌肉或皮下注射,采用弱毒疫苗點眼、滴鼻或飲水治療。由此可見,現階段我國雞疫病防治重點應以預防為主,養殖場要時刻注重雞群的生活、生長狀態,提高防疫意識,早發現早治療,適時為雞群接種疫苗,保持養殖場環境衛生,并做好消毒工作,針對不同癥狀對癥下藥、科學治療。
雛雞質量對雞群養殖的整體狀況有很大影響,雛雞質量是雞場養殖的基礎起點,若雛雞質量不高會導致雞苗免疫力低,在飼養過程中易感染疾病,且疾病治療開展難度大。一般情況下,容易感染疾病的個體普遍存在免疫力低下、生長發育素質差的特點,雞疫病的爆發也普遍集中在雛雞階段,因此,雛雞質量是雞疫病防治的重要指標。養殖場應積極引進高質量雛雞,改善、提高雞群整體素質,降低雞疫病發病概率,提高雛雞成活率。
雞疫病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雞場養殖人員要時刻關注雞群生長狀態,及時發現雞苗異常,加強疫病監督管理,樹立堅定的防疫意識,從根本上預防疫病感染,發現雞群感染及時對病雞進行隔離治療,立刻對雞舍進行全面消毒、清理雞舍衛生,有效控制疫病蔓延,避免疫病爆發,造成雞群大量死亡。相關部門也應加強監管力度,增強防范意識,對雞場養殖進行嚴格、全面的監督與管理,及時為養殖場提供幫助,及時指出養殖問題,加強對養雞場的監察與管理。
疫苗接種是預防和控制雞疫病的有效手段,養殖場應針對自己養殖的雞種合理規劃疫苗接種,尤其是在雛雞階段,一定要保證疫苗接種及時、有效,選擇獸醫站或正規廠家供應的疫苗進行疫苗接種,避免因疫苗質量問題或接種操作問題出現疫苗失效或因疫苗接種導致的意外情況[3]。相關管理部門、獸醫站工作人員也應加大監管、推廣力度,積極開展疫苗推廣工作,保障管轄范圍內雞場能全面落實疫苗接種,及時檢查疫苗庫存,保證疫苗供應充足。
針對目前多樣性的疫病流行趨勢,相關部門應引起重視,加強雞疫病相關方面的科研建設,深入研究疫病感染病源的特性及傳播方式,積極開展試驗、研究工作,根據當下ND、IBD、MD、IB 等主要流行疫病進行特效治療藥物的研發與普及,增強疫苗和藥物治療效果,降低疫病傳播速度。針對疫病種類、特性,研發預防性藥物或營養補充藥劑,結合雞群日常餌料與藥劑混合喂養,有效提升雞群整體素質,預防疫病感染。獸醫站也應發揮其重要職責,為養殖場普及疫病相關知識、為養殖人員提供答疑解惑咨詢服務等。養殖場應時刻注重雞群的養殖狀況,雞群養殖中出現狀況第一時間向獸醫站講明情況,嚴格遵從獸醫的治療建議,積極配合藥物治療,避免疫病擴散或變異。
疫病防治與養殖場的重視程度和了解程度息息相關,相關部門應加強雞疫病防治知識的科普與宣傳,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做好養殖場防疫普及工作至關重要。養殖戶應通過各平臺積極學習養殖知識,提升養殖技術,豐富養殖經驗,在雞場日常檢查中對養殖場設施的不同情況制定有實際意義的疫病預防治療方案或養殖改進措施,改正養殖中的錯誤認知和不規范行為。利用先進、發達、便利的網絡信息頻道,對相關養殖知識、防疫措施進行學習與運用,豐富自身養殖、防疫知識,提升養殖場的整體養殖水平,加強雞疫病防治意識,從根本上解決雞疫病的防治問題。
養殖場疫病防治效率、效果與養殖場健康安全管理制度有莫大聯系,完善具體的管理制度能有效控制雞場養殖環境,保障雞群生長健康,減少雞群染病概率。在養殖場管理制度中,首先應對雞場養殖環境提出明確要求,如雞場規模、養殖雞品種、雞場容納的雞群數量等。其次,應對雞場養殖管理制定具體的制度,如雞場生產運營模式、雞場管理辦法、雞場清理頻率及清理手段、雞場消毒頻率及消毒標準等。此外,還應制定相關疫病防控治療應急預案,標明常見的雞疫病類型、癥狀及防控治療措施,完善疫情爆發后的處理處置辦法,相當一部分疫病傳播、感染源來自于病死雞,因此,對病死雞的妥善處理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疫病流行趨勢與疫病防治意識、防治措施、防治技術聯系密切,為有效防治疫病、減少經濟損失、維護人們的健康安全,相關部門應引起重視,加大疫病監管力度,加強防范,讓養殖戶樹立正確的防疫意識,及時防控避免疫病爆發,營造健康良好的雞場養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