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劉歡 齊寶玉 劉屹
(1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2長春中醫藥大學;3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功能性便秘根據其發病機制可分為出口梗阻型、慢傳輸型、混合型3種。慢傳輸型便秘是指由于腸道轉運傳輸功能異常,導致腸道內容物無法及時排出而引發的排便困難的臨床疾病〔1〕,其病因包括胃腸蠕動動力不足、腸道平滑肌收縮無力、腸神經功能異常等〔2〕。出口梗阻型便秘是指由于肛門或直腸末端出現組織病變,引起排便困難或出現羈留性便秘的一種臨床疾病。其發病機制多為直腸動力不足或直腸感覺閾值升高。而混合型便秘則同時具有以上兩種便秘的臨床表現。
老年人的血管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硬化,排便不暢時腹壓急劇升高,增大了腦出血的發病風險〔3〕。還常常伴發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4〕。臨床多采用導瀉方式治療便秘。如乳果糖、酚酞、液體石蠟油等滲透性、刺激性或潤滑性瀉藥。這些瀉藥對腸道具有潤滑作用,在緩解便秘癥狀有一定效果,但治療后經常復發,且容易伴發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5〕。而番瀉葉、硫酸皮等藥物雖然效果明顯,但對胃腸刺激作用較為嚴重,因此也不能過多使用〔6〕。宣腸方聯合電針療法對功能性便秘具有較好的療效。本研究探討宣腸方聯合電針治療老年功能性便秘(脾虛濕蘊證)的療效。
1.1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門診收治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84例。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治療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齡60~73歲,平均(67.34±7.34)歲,病程9個月至10年;對照組42例,年齡61~76歲,男15例,女27例,平均(68.81±7.61)歲,病程11個月~9年。治療組給予宣腸方口服聯合電針針刺治療,對照組予以宣腸方口服治療。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排便時以下癥狀須包括兩種及兩種以上:①排便感到費力≥25%;②塊狀便或硬便≥25%;③排便不盡感≥25%;④肛門直腸的阻塞感≥25%;⑤需要人工方法輔助≥25%;⑥排便次數<3次/w;便時如不應用瀉藥,便質稀的情況很少;腸易激綜合征(IBS)診斷依據不足。患者必須在確診前6個月出現癥狀,并在最近3個月內符合診斷標準。中醫診斷標準:排便時間延長,大便稀溏或黏膩不爽,困倦乏力,不思飲食,納呆腹脹,如廁無力努掙、便后不盡感、舌淡有齒痕、苔白、脈細滑。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SFC診斷標準;②年齡≥60歲;③自愿配合完成臨床療效觀察者;④無相關禁忌證。排除標準:①有結直腸器質性病變;②對本藥過敏及罹患精神疾病;③臨床資料缺失或不完整;④口服或外用其他助排便藥物。中止標準:①無法按要求頻次/劑量服藥;②治療途中擅自使用其他助便藥物;③治療期間出現嚴重不適;④治療期間罹患其他疾病不適繼續治療者;⑤受試者主動提出中止治療。
1.3方法 治療組予以宣腸方聯合電針治療。宣腸方:姜半夏20 g,澤瀉20 g,茯苓20 g,檳榔9 g,麥冬60 g,火麻仁12 g,白術30 g,人參片10 g,炙甘草10 g,大棗30 g,小米30 g。電針穴位:合谷(雙),天樞(雙),上巨虛(雙),足三里(雙)。采用華佗牌電針儀,針刺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宜,得氣后予以10 Hz斷續波30 min,治療后14 d 1次/d,治療后4 w 1次/2 d。對照組予以宣腸方口服治療。
1.4癥狀積分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14 d,治療后30 d觀察并記錄指標:排便次數、排便時間、間隔時間、便質、便量。
1.5血清指標檢測 采集患者治療前后外周血清樣本10 ml,經離心處理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血清中血清活性腸肽(VIP)、血清P物質(SP)、胃動素(MTL)水平。
1.6腸道菌群水平檢測 收集患者治療前、治療后新鮮糞便樣品并置于-80℃冰箱儲存。取1 g糞便樣品,置于無菌干燥試管中,予以10倍梯度稀釋。吸取0.1 ml樣本稀釋液置于培養基予37℃培養。分離培養雙歧桿菌、腸球菌腸道菌群。染色采用革蘭染色法,并于顯微鏡下對細菌進行分類。然后計算1 g腸道內容物中所含平均細菌的數量。
1.7療效的評判標準 參考中華醫學會外科分會肛腸外科組2014 年《便秘癥狀及臨床療效評估》標準。
1.8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
2.1總體療效 治療組總有效率(95.2%,其中痊愈18例、顯效13例、有效9例、無效2例)明顯優于對照組(76.1%,其中痊愈12例、顯效7例、有效13例、無效10例;χ2=9.061,P=0.028)。
2.2治療前后兩組排便相關指標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排便次數、排便時間、間隔時間、便質、便量評分等較治療前下降,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3兩組中醫癥狀積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癥狀總積分及癥狀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醫癥狀積分比較分,n=42)
2.4兩組血清指標檢測比較 兩組治療后血清VIP相比于治療前明顯降低,且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后SP、MTL水平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且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5治療前后兩組腸道菌群數量比較 治療后,兩組腸道雙歧桿菌數量較治療前顯著增加,腸球菌數量顯著減少,且治療組改善情況較對照組更顯著(均P<0.05),見表4。

表4 治療前后腸道菌群指標比較
腎屬于水臟,主管控制二便的排泄。老年人功能型便秘多是由于脾腎兩臟虧虛〔7〕。腎為胃之關,腎為水臟卻不能行水,水液不能正常分布,腸道不能得到及時的滋養,由此導致糞便排出困難。因此在治療時應以滋陰益精、調節水液、滋潤腸道為主要方向。根據藏象理論,肺與大腸相表里,宣腸方中大量運用麥冬補益肺陰,大棗、白術補益脾氣,提升中氣運行能力,以推動糞便排出。吳龍梅〔8〕證明,白術中的蒼術酮等成分能通過刺激膽堿能受體以促進胃腸蠕動。火麻仁具有軟化糞便的作用,通過增加糞便液體量,與澤瀉、茯苓等藥協同促進糞便排出。而電針刺激合谷、上巨虛、足三里、天樞等穴位也同樣具有改善胃腸蠕動能力的作用。合谷屬于大腸原穴,具有激發臟腑功能的作用。針刺合谷可調動大腸自身的原動力,以促進糞便排出。上巨虛為六腑下合穴之一的大腸下合穴,能調節大腸氣機運行。這種氣機運行按現代的神經生理學來理解,就是腸道內的腦源性神經促生長因子的作用。通過電針刺激上巨虛可提升這種促生長因子的大量合成,進而促進近端結腸的收縮,并最終縮短腸道傳輸其內容物的時間。另外刺激上巨虛還能刺激大腦的前額葉皮質和內側皮質。前額葉皮質和內側皮質作為調節內臟活動的中樞,對恢復大腸節律性收縮和舒張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兩個皮質結構在調解大腸運動的同時還對自主神經具有調控作用。能夠保證患者情緒的穩定。足三里為胃經下合穴,通過補養脾胃后天之本,間接起到通腑排便的作用,足三里屬于五腧穴里的胃經合穴,五行屬土,土爰稼穡,主培育滋養,對調節六腑功能具有明顯效果〔9〕。天樞屬于大腸募穴,募穴屬陰,陰主滋潤濡養,可有效促進腸道內液體分泌,也能刺激大腸蠕動,加速糞便排出〔10〕。便秘患者腸道中5-羥色胺(HT)含量明顯低于常人,而針刺天樞對提升5-HT含量有明顯效果〔11〕。從解剖角度來看,天樞對應胸10神經節段,而胸10-腰3恰好能夠調節大腸的節律性運動。在針刺過程中,通過補瀉手法的調整,利用天樞雙向調節的特點來恢復大腸的節律性收縮。除了電針治療,現今有些臨床醫生借助低頻、中頻電治療儀治療便秘。將電極片貼在腹部天樞、大橫、中脘、帶脈等相關穴位處,也能達到刺激大腸蠕動,加速排便的作用。并且適當的電刺激也能促進胃腸道的血液循環。
現今對于便秘的治療,還是以藥物治療為主導,利那洛肽對緩解排便困難、排便時間較長、腹痛等癥狀具有明顯療效,此藥可促進腸道釋放氯離子和碳酸鹽,以軟化糞便,利于糞便排出。但長期服用易導致腹瀉,引起水電解質紊亂〔12,13〕。而宣腸方中的檳榔就能很好解決這個問題,檳榔能夠行氣利水,對糞便也具有較好的軟化稀釋作用,而檳榔中的檳榔堿對便秘患者胃腸道液體分泌具有調節作用,這對穩定水電解質平衡具有重要意義〔13〕。宣腸方聯合電針治療功能性便秘,內治外治兩相結合,對緩解便秘癥狀、改善胃腸道功能具有疊加效果。另外針對老年人因排便困難而產生的焦躁、緊張等不良情緒,宣腸方治療也具有明顯優勢。研究表明,絕大部分便秘患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除了焦慮、緊張等,還會因病情發展而產生悲觀絕望等情緒,并會對他人產生敵視抵觸等態度〔14〕。方中茯苓和白術兩味方藥的合理搭配具有解郁安神的作用,能有效抑制過于興奮的交感神經,并提升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以達到緩解患者病程中焦慮抑郁的心理狀況的目的。除了和電針的聯合治療,宣腸方也可根據不同體質、不同證型的患者進行適當的方藥加減。因老年人臟腑之氣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弱,腎中精氣趨向枯竭,因此老年人的便秘病機總體上屬于本虛標實。因此在通便的基礎上可適當增加一些補益類方藥。患者有面色蒼白、唇甲色淡情況的可加入當歸補血益氣,同時當歸也能潤腸通便。腰膝酸軟、容易健忘者屬于腎精不足,可用何首烏補益精血。經現代藥理研究分析,何首烏根莖中含有大黃酚等蒽醌類物質,可有效推進結腸運動〔15〕。郁郁寡歡或急躁易怒者多為肝氣郁結,脈象可見關脈聚結如黃豆。此類患者可運用蘆薈清肝瀉火,潤腸通便。
宣腸方聯合電針不僅對便秘及其伴隨癥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對引起便秘的原發疾病也有不錯的療效。甲狀腺功能減退、腦卒中、2型糖尿病等都會引發便秘。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的原因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二是甲狀腺激素功能低下。甲狀腺功能減退首先會導致自主神經減退,間接導致自主神經對直腸肛門調節能力下降,由此引發便秘。其次甲狀腺功能減退會導致機體的基礎代謝率下降,代謝率下降間接導致胃腸吸收能力下降,也會為便秘的發生留下隱患。甲減按中醫辨證屬于虛勞病的范疇,多為氣陰兩虛之證。治療應以補益氣陰為主。腹部推拿可團揉脘腹部,點按氣海、關元等保健類穴位。手法應以輕柔類手法為主。對于腦卒中患者,治療其便秘癥狀的同時,也應著手恢復腦腸軸的正常生理功能。腦卒中患者由于相關腦組織出血,導致血塊在局部產生占位性病變,主管排便的中樞功能受損,導致排便反射通路被破壞。因此在治療時應首先刺激胃動素、膽囊收縮素等激素的釋放。通過負反饋調節促進腦部組織功能的恢復。而對于2型糖尿病,首先應控制患者的餐后血糖,防止因血糖過高而導致的腸道內水分流失。導致2型糖尿病的病因也分兩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另一方面則是胰島素利用率不足。第二種情況中胰島素分泌功能并無異常,但胰島素并沒有全部作用于靶器官。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胰島素抵抗。該類患者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向心性肥胖,脂蛋白、三酰甘油等超標。正常情況下腹部的平滑肌細胞互相連接,形成管狀結構或中空器官,在功能上可以通過縮短和產生張力使器官發生運動和變形,也可產生連續收縮或緊張性收縮,使器官對抗所加負荷而保持原有的形狀,其主要負責工作范圍是以保護身體內臟為前提。因此在腹部出現脂肪堆積時,腹壁上的肌肉無法充分消耗、利用這些脂肪,由此就引發了腹部的脂肪堆積。這種脂肪多為內臟脂肪,而內臟脂肪的過多沉積可引起機體信號網絡不能適應,出現調節機制紊亂,炎性因子和脂肪因子分泌異常,基因表達和信號轉導通路調整不當,從而導致代謝綜合征的發生。因此可用推拿來干預脂肪的代謝。在治療時應以化濁降脂為主要原則。手法以運腹、拿揉腹部肌肉為主,點按手法也多為層按法,手法需要從表皮向結締組織、脂肪、肌肉、內臟依次滲透。振顫法則以掌振法為主,以促進脂肪的分解。治療時,主要刺激上中下三脘,這3個穴位位于胃的體表投影區,機械力刺激可以起到抑制食欲的功效。點按雙側天樞,此手法刺激腹部,能夠促進胃腸蠕動,改善腹部臟器的血液循環。團揉腹部及接著拿柔帶脈和脾胃經,能以物理作用刺激腹部脂肪,促進腸道蠕動和排空,起到增加腸道代謝的作用。以上手法不僅能控制血糖,還能通過增加腹肌力量來促進排便。
除了臨床治療干預,應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逐漸形成一種適合自己的排便方式。通過宣講教育讓患者對便秘有更為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從而形成一種并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16〕。
綜上,宣腸方聯合電針治療老年功能性便秘(脾虛濕蘊證)可獲得較為理想的療效,能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并調節血清VIP、SP、MTL水平,且對腸道菌群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