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楊歡 楊婧怡 閔瑋
(1蘇州市第九人民醫院(蘇州大學附屬蘇州九院)皮膚科,江蘇 蘇州 215200;2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皮膚科)
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引起的原因是長期不當反復使用外用激素,表現為糖皮質激素使用后,原發皮損消失,但停用后繼續出現炎性損害,需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控制炎癥發作,且使用后炎癥出現加重情況〔1,2〕,該癥狀可累及全身,特別以面部常見,易引起皮膚萎縮及老化。近年來,不規范使用糖皮質激素外用制劑,加上誤用含激素類藥膏或使用不符合安全指標的化妝品,使激素依賴性皮炎發病率呈上升趨勢〔3,4〕。激素依賴性皮炎發生于顏面部時,患者心理負擔加大,焦慮等情緒增加,既往治療主要以物理療法或外用藥物等減輕癥狀,但該病病情頑固,根治較難〔5〕。中醫認為本病病機由于激素助陽生熱,久用陽火熾盛、灼傷肝臟或長久陰氣消耗虧損,化燥生風、氣血不足,早期屬濕毒血熱證,治療以清熱解毒、養血展開、補肝益腎內治為主〔6〕。復方木尼孜其顆粒是中成藥物,可有效調節體液及氣質,增強免疫功能,對改善皮膚疾病及祛毒作用較好〔7〕。本研究旨在探討復方木尼孜其顆??诜摵线撩滥救楦嗤庥弥委熂に匾蕾囆云ぱ椎呐R床療效。
1.1一般資料 篩選蘇州市第九人民醫院2019年5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患者118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59例。治療組男32例,女27例;年齡60~78歲,平均(69.49±5.06)歲;皮損病程3個月至3年,平均(19.83±7.70)個月;外用激素時間3個月至2年,平均(10.92±4.95)個月。對照組男28例,女31例;年齡60~81歲,平均(70.17±7.49)歲;皮損病程4個月至3年,平均(20.27±7.01)個月;外用激素時間5個月至2年,平均(11.24±3.48)個月。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復合《激素依賴性皮炎診療指南》中相關疾病標準〔8〕,同一部位長期外用糖皮質激素制劑時長大于1個月;②面部主觀癥狀有灼熱、瘙癢、疼痛、干燥、脫屑和緊繃感等不適;③面部客觀癥狀有微血管擴張、紅斑或潮紅、水腫、丘疹、膿皰或痤瘡、色素沉著或皮膚萎縮。排除標準:①伴有其他種類皮膚病者;②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器官病變者;③對吡美莫司乳膏或復方木尼孜其顆粒過敏者;④合并精神類相關疾病無法配合患者;⑤治療期間已接受其他治療方法等。剔除標準:①因治療不耐受或中止治療者;②失訪者。
1.2治療方法 兩組停用含有激素性質的藥物。對照組口服枸地氯雷他定(廠家為揚子江藥業集團廣州海瑞藥業有限公司,規格:8.8 mg,生產批號國藥準字H20090138),外用吡美莫司乳膏〔MEDA Manuf(原 Novartis PharmaProduktions GmbH德國),規格:15 g,生產批號H20130274〕,2次/d,于患處均勻涂抹,治療時長4 w。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復方木尼孜其顆粒(新疆維吾爾藥業有限責任公司,規格:12 g,生產批號國藥準字Z65020166)口服,6 g/次,3次/d,療程為4 w。
1.3觀察指標與臨床療效判定標準 ①臨床總有效率:兩組干預后4 w,評測治療療效,顯效:患者可見皮膚損傷明顯消失,臨床癥狀消失或有大幅度改善;有效:患者可見明顯的皮膚損傷好轉,臨床癥狀有一定緩解;無效:患者皮膚損傷無改善或體征表現加重。②中醫證候積分: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9〕中對皮炎的診斷標準,對中醫癥狀進行評定,包括4個維度癥狀,干燥緊繃感、出現瘙癢感、刺痛感及灼熱感,每癥狀分值0~6分,中醫證候積分取總分,分數越高癥狀越重。③生活質量評定:使用皮膚病生活質量指數(DLQI)量表〔10〕分析干預前和干預后4 w社會因素、心理因素,分值30~120分,得分低表明生活質量差。④癥狀體征評價〔11〕:癥狀體征指標包括微血管擴張、紅斑或潮紅、膿皰或痤瘡及皮膚萎縮程度,采用4級評分,無癥狀0分,輕微癥狀1分,癥狀嚴重但可耐受2分,癥狀嚴重至不可耐受3分。比較兩組干預前和干預后4 w總評分。⑤不良反應:主要包括用藥期間出現皮損加重,出現消化道不適癥狀: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6.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1兩組總有效率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57例(96.6%);其中顯效26例、有效31例、無效2例〕顯著高于對照組〔47例(79.7%);其中顯效19例、有效28例、無效12例;χ2=8.104,P=0.004〕。
2.2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干預后,治療組干燥緊繃感、瘙癢感、刺痛感、灼熱感積分及總中醫證候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4 w,治療組心理因素及社會因素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4兩組干預前后癥狀及體征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癥狀及體征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治療組癥狀與體征評分顯著優于干預前(P<0.05)。見表2。

2.5兩組不良反應率比較 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3.39%;其中惡心嘔吐腹瀉2例)低于對照組(8.47%;其中皮損加重3例、惡心嘔吐腹瀉2例),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08,P=0.436)。
由于糖皮質激素類外用制劑的不當使用,易使患處皮膚對激素產生依賴,一經停藥則會出現“戒斷反應”,致使疾病復發〔12,13〕。糖皮質激素收縮血管導致的局部代謝產生一氧化氮,驟然停藥后一氧化氮堆積導致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同時糖皮質激素會抑制皮膚免疫系統,致使面部微生物過度繁殖,從而引起皮膚敏感〔14,15〕。因此,在糖皮質激素依賴性皮炎治療過程中,不僅需要阻止癥狀體征進一步惡化,還應該盡可能修復皮膚免疫屏障,增加局部抵抗力,才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常用治療藥物包括鈣調磷酸酶抑制劑或非甾體抗炎藥等,改善免疫控制炎癥反應,但需長時間治療,停藥后易復發,因此治療效果相對局限〔16,17〕。吡美莫司是一種新型非甾體免疫調節劑,是子囊霉素巨內酰胺衍生物,可以通過調節神經磷酸酶的活性,抑制各種細胞活性,外用進行治療時,與同類藥物相比,保證療效時,具有較高安全性〔18,19〕。
人的體液在質和量上保持平衡,說明人體處于正常生理狀態,反之則為病理狀態〔20〕。復方木尼孜其顆粒可調節異常黏液質、血液質、黑膽質。故組合能夠平衡體內異常體液,達到疏風利濕、清熱解毒的作用〔21〕。
本研究顯示,治療組干預后中醫證候積分更低,干燥緊繃感、瘙癢感、刺痛感、灼熱感相比對照組顯著下降,與趙冰等〔22〕研究結果相似。同時,治療組臨床癥狀及體征干預后多維度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楊衛東〔23〕研究顯示此疾需重瀉火涼血、清熱解毒、養陰除濕,可改善患者臨床各癥狀及體征。另有研究表明〔24〕,非糖皮質激素的外用免疫調節劑只對炎性細胞產生作用,難以根治。聯合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降低不良反應,提高免疫力,阻止由于機體免疫力下降所導致的糖皮質激素依賴性皮炎的病情發展。另一方面,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干預后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顯著高于對照組,與董秀慧等〔25〕研究結果相似,楊衛東〔23〕研究亦提到中西醫聯合治療對改善患處皮損有較好療效,有效提升生活質量。
綜上,吡美莫司與復方木尼孜其顆粒聯合使用,對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患者的臨床療效佳,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安全性較好,預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