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蘭
(南華大學建筑與設計藝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
2020年5 月教育部頒布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1],提出要將課程思政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為高校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包裝設計課程作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高年級學生的必修課程和核心課程,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和實踐值得研究和探索。我校包裝設計課程自2006年開設以來,已經歷了16年的建設與發展。近幾年整合專業課教師組建優勢互補、產學研協同的課程教學團隊,通過教學研討制定總體建設目標,依托總體目標修訂教學大綱、凝練課程思政元素、完善教學設計、改革教學方法、建立教學評價等教改措施,將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程教學。通過集體備課、教學研討等活動保證立德樹人任務落地生根,推進課程思政深入實施。
本課程教學結合設計學、市場營銷學、消費心理學、包裝工程學等,使學生對包裝歷史和發展趨勢、包裝市場調研與設計流程、包裝容器結構設計、包裝設計創意構思與視覺設計、包裝材料與印刷工藝有系統了解,并掌握不同類型商品的包裝設計方法和設計實踐能力。本課程思政總體建設目標:1)引導學生自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讓學生發現專業設計的真、善、美;2)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社會責任、科學觀、生態觀和人文精神;3)使學生形成文化認同、專業認同,進而形成正確的職業倫理、樹立行業的自豪感以及工匠精神;4)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進一步升華為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意識形態。
做好課程思政改革,首先需要解決頂層設計的問題。本教學團隊通過教學研討制定總體建設目標,在課程思政目標的引領下,秉持“課程承載思政,思政寓于課程”的理念,通過修訂教學大綱、凝練課程思政元素、完善教學設計、改革教學方法、建立教學評價等教改措施,將課程思政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全力推進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
課程思政的關鍵是挖掘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德育內容和思政元素[2]。《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提出課程思政的內容重點有以下五大方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憲法法制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職業理想與道德[3]。結合指導綱要,課程教學團隊深度挖掘包裝設計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強化價值觀引領,將“服務鄉村振興、傳承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保護生態系統、加強人文關懷、增強職業素養”六位一體、“發揚創新精神、發揮創造意識”雙輪驅動的課程思政元素體系,潛移默化融入教學全過程。
1)實事求是,尊重包裝設計課程建設規律,尊重課程原本知識體系邏輯;2)創新思維,一是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模式,二是創新思政元素導入途徑;3)突出重點,圍繞國家戰略、社會發展需求,結合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重點關注農產品、特產商品、非遺文創產品包裝設計中思政元素的挖掘;4)注重實效,一是“立足中國問題、中國文化”,二是“融合專業知識”,三是“結合社會熱點”,四是“貼近學生生活”。
深度挖掘包裝設計專業知識體系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堅持“實事求是、創新思維、突出重點、注重實效”四個原則,將“六位一體”“雙輪驅動”的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內容全過程,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本課程具體思政元素融入點見表1。
表1 包裝設計課程思政元素融入點
“3”是指“驅動—促成—評價”模式。該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導向,包含教師任務驅動、學生自學促成、教師指導促成、小組促成、學生產出和評價六個階段,在驅動、促成和評價形成若干循環的同時,通過“三個結合”賦能課程思政實施,即課內課外有機結合、線上線下有機結合、學習與探究有機結合。
“5”是指“課堂導入—課程作業導入—學科競賽導入—實習實訓導入—畢業設計導入”多層次的思政元素導入路徑。以多層次思政元素導入途徑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及實施路徑,實現立德與樹人、育人與育才的有機結合。例如通過課程作業導入“農產品、特產商品、非遺文創產品包裝設計”,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調研等自主性學習,對鄉村振興戰略和創新農業發展模式、地域文化與地方特色商品、非遺文化傳承與保護的了解更深入,引導學生深入社會實踐、關注現實問題,做到思想上有啟發、心靈上有觸動、行動上有落實。此外,教學團隊在專業考察、畢業設計教學環節,通過任務驅動、師生雙選,有目的、有導向地延續包裝設計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4”是指“時事熱點導入、行業資訊導入、設計大師/設計案例導入、文獻閱讀導入”多元化的思政元素導入方法。從教學方法設計層面看,課程思政教育方法是對專業課程教學方法設計嵌入式、協同性、靈活性的揉入,實現顯性專業教學方法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機整合。[4]包裝設計課程以時事熱點導入,使課程思政立足時代、深入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社會實踐、關注現實問題;以行業資訊導入,拓寬專業寬度,幫助學生了解本專業和行業領域的國家戰略、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增強學生創造意識和創業能力;以設計大師/設計案例導入,推進專業認同、培養學生職業品格;以文獻閱讀導入,拓展專業深度、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本課程具體思政元素導入方法見表2。
表2 多元化的思政元素導入方法(教學案例)
整合專業課教師組建優勢互補、產學研協同的課程教學團隊。1)課程團隊是一支具有扎實理論和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完成多項包裝設計社會服務項目;2)課程團隊科研領域為非遺文化傳承與保護、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文創產品設計等,與本課程思政目標“服務鄉村振興、傳承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高度契合,有效實現產學研協同育人;3)通過集體備課、教學研討等活動保證“立德樹人”任務落地生根,推進課程思政深入實施。
課程思政建設在學院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實現價值引領,激發了學生學習內在動力。學生以“綠色化、人性化包裝設計”“農產品、特產商品、非遺文創產品包裝設計”作為課題研究方向,獲得“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入榜賽事國家級、省級等級獎20余項。學生主持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兩項,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多次獲得校級百優論文。2)教師綜合素質、思政能力、社會服務能力全面提升。近3年課程教學團隊中的青年教師獲得省級以上教學獎勵3項,獲得與本課程相關先修課程的課程思政示范課立項兩項;2021年課程教學團隊帶領學生完成了湖南雁峰酒業“雁峰高度”白酒包裝、衡陽市星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洛神花飲”包裝等設計實踐,已投入生產使用,并獲得企業好評。3)學生依托課程建設與發展,開展相應的創新創業活動和社會服務,不僅就業質量得到提升,對本專業的認同度和社會責任意識也明顯提高。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得到提高,自覺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近幾年均有視傳畢業生奔赴新疆,扎根基層、服務基層。現為新疆和田地區詳民街道辦事處黨建辦干部李子山和若克雅鄉人民政府綜治辦干部的吳楊在接受南華大學專訪時就說到“讓自己的青春在祖國最邊陲的地方閃閃發光。”
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要根據學科特點和優勢,結合社會需求研究育人目標,探索教學模式改革。本課程教學團隊深度挖掘包裝設計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將“服務鄉村振興、傳承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保護生態系統、加強人文關懷、增強職業素養”六位一體、“發揚創新精神、發揮創造意識”雙輪驅動的思政元素體系,潛移默化融入教學全過程。通過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和實踐,激發了學生學習內在動力,學生對本專業的認同度和社會責任意識明顯提高,教師團隊的綜合素質、思政能力、社會服務能力也得到全面提升。教學改革實踐成效顯著,改革思路為高校設計類專業課程思政示范建設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