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行。11月4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出席進博會開幕式并發表致辭。習近平指出,五年前,我宣布舉辦進博會,就是要擴大開放,讓中國大市場成為世界大機遇。現在,進博會已經成為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臺、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習近平指出,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強調,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前四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額超2700億美元,超過1500件新產品、新技術及新服務完成“首秀”。本屆進博會共有14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展,284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參加企業商業展。冰島等八國首次參與國家展。
10月2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87026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4.8%,二季度增長0.4%,三季度增長3.9%。從環比看,三季度GDP增長3.9%。
糧食生產形勢較好,工業生產快速恢復。前三季度,農業(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
市場銷售逐步改善,固定資產投資穩中有升。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0305億元,同比增長0.7%,上半年為同比下降0.7%;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1.3%,其中,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2.4%。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5.9%。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7%,比二季度加快1.5個百分點;9月份固定資產投資環比增長0.53%。
凈出口較快增長。前三季度,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32.0%,拉動GDP增長1.0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7.4%,拉動GDP增長1.1個百分點。
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6%,其中三季度平均為5.4%,比二季度下降0.4個百分點。
高技術行業發展良好,經濟發展質量進一步提升。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增速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6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0.2%,繼續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
10月31日,香港特區政府發表有關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宣言說,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特區政府對全球從事虛擬資產業務的創新者持有開放和包容的態度。
根據宣言,特區政府和監管機構正加緊籌備制定新的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在新制度下,虛擬資產交易所將與傳統金融機構一樣,須遵守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和保護投資者方面的規定。宣言說,特區政府和監管機構正研究推出三項試驗計劃,包括在10月31日至11月4日舉行的香港金融科技周期間發行非同質化代幣(NFT)、綠色債券代幣化及數碼港元,以測試虛擬資產帶來的技術效益,并嘗試把有關技術進一步應用于金融市場。
相關分析指出,這一政策宣言的推出,是香港努力邁向金融科技最前沿的體現,同時也為大灣區的元宇宙等虛擬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NFT、元宇宙等虛擬場景的發展,為銀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金融服務創新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11月2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75個基點到3.75%至4%之間。這是美聯儲連續第四次加息75個基點。自3月以來,美聯儲已連續六次加息,累計加息375個基點。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水平已升至2008年1月以來最高位。
中國銀行研究院的分析指出,今年三季度,美國實際GDP環比折年率增長2.6%,主要受貿易逆差收窄影響,但這一驅動因素對GDP難以形成持久拉動。當前,房地產數據、消費者信心、制造業信心等一系列經濟指標預警衰退,美國經濟增長疲軟。隨著利率水平持續走高,美國經濟軟著陸的路徑越來越窄。此外,強勢美元導致國際資本加速回流美國,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加劇。
歐盟統計局10月31日公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受烏克蘭局勢影響,歐元區能源和食品價格持續飆升,10月通脹率按年率計算達10.7%,再創歷史新高。數據顯示,10月歐元區能源價格同比上漲41.9%,是推升當月通脹的主因。當月,剔除能源、食品和煙酒價格的核心通脹率為5.0%。從國別來看,10月歐元區19個成員國中有11個通脹率達兩位數,波羅的海三國通脹率均超20%。歐盟主要經濟體德國10月通脹率為11.6%,法國為7.1%,意大利為12.8%,西班牙為7.3%。
由于通脹率飆升,目前歐洲央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息。10月27日,歐洲央行再次大幅加息75個基點,今年以來已累計加息200個基點。

10月20日下午,東京外匯市場日元匯率繼續貶值,一度跌破1美元兌150日元,創下1990年8月以來新低。今年以來,美元對日元升值超30%,日元成為全球表現最差的貨幣之一。
業內人士認為,美日貨幣政策分歧是導致日元本輪走弱的根本因素。在全球通脹高企的壓力下,美國、英國、歐洲等多個主要央行均轉向緊縮的貨幣政策,日本央行仍堅持原來的超寬松政策,與其他央行背道而馳。日本央行一直堅持收益率曲線控制(YCC)政策,即將10年期日債收益率控制在0%左右且容忍其波動±0.25%,通過控制十年期國債利率,來維持超級寬松,從而刺激日本經濟的發展。但在美聯儲不斷加息的背景下,這一政策直接造成美日利差逐漸擴大,投資者紛紛拋售日元購入美元,推動日元匯率不斷下行。
分析指出,日本長期利用超低利率刺激經濟增長的做法,令其經濟對加息可能帶來的損失難以承受,加息還可能使日本更加難以償還其巨額債務。雖然日元貶值為豐田等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帶來了豐厚利潤,但日元疲軟拖累了日本家庭和小企業的收入。
10月2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了最新版《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前景》報告。報告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今年GDP預計增長3.6%、明年預計增長3.7%。
報告稱,今年非洲法郎區GDP增速預計為4.5%、通脹率6.1%,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分別為3.6%和16.6%,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分別為6.4%和20.1%,而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分別為4.5%和12.1%。
從資源稟賦條件看,預計2022年該地區石油出口國將實現3.3%的經濟增長,其他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將達3.1%。從國家看,預計今年塞舌爾經濟增長將達10.9%,排名第一;從通脹狀況看,預計今年津巴布韋通脹率將達284.9%,居首位。
全球地緣沖突加劇、通貨膨脹急劇上升、金融流動性收緊等因素給全球經濟帶來很大挑戰。報告稱,在此背景下,疊加外部投資疲軟、貿易失衡等因素,撒哈拉以南非洲食品和能源價格飆升,公共債務和通脹狀況達到了幾十年來前所未有的水平。預計今年該地區預算赤字(捐贈計算在內)占GDP比例將達4.5%、公共債務占GDP比例達55.5%。加納、馬拉維和塞拉利昂貨幣貶值幅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