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在2022年10月舉行的巴西大選中,巴西前總統、勞工黨候選人盧拉(左翼)擊敗自由黨候選人、現任總統博索納羅(右翼),當選新一任巴西總統。這也將是盧拉第三次擔任巴西總統。盧拉的回歸,標志著拉美地區新一輪左翼執政周期進入高潮,也為深化中巴關系創造了良好條件。
今年是中國和巴西建交48周年,也是兩國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十周年。兩國從建交之初的“謹慎外交”發展到戰略伙伴關系、再到推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邁上新臺階,凸顯中巴關系的戰略性和引領性。中巴關系已經成為中拉合作的典范、新興市場國家合作的典范、南南合作的典范。特別是新世紀以來,中巴關系發展迅速并取得顯著成績。自2003年巴西勞工黨首次執政以來,中巴關系先后經歷了左右翼政黨輪替執政時期。巴西左右翼政府均高度重視對華關系,尤其是在盧拉執政時期(兩任,2003~2010年),中巴關系取得了全方位的發展。
首先,中巴經貿合作發展迅速。盧拉執政時期恰逢2003~ 2008年國際大宗商品繁榮期。得益于貿易條件的顯著改善,巴西經濟高速增長。與此同時,中國入世使得中國經濟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產生了旺盛的進口需求。由于中巴經濟結構內在互補性強,中巴經濟關系取得了跨越式發展。2000~2021年,中巴貿易年均增長率為21.3%,高于同期中拉貿易年均增長率(18.6%)。而在盧拉執政時期的2003~2010年,中巴貿易年均增長率更是高達39.1%。從2009年起,中國就成為巴西第一大貿易伙伴,至今已連續十三年穩居這一地位。在投資方面,盧拉執政時期的2003~2010年,中國在巴西的投資存量增長16.7倍;而2010~ 2020年,該指標僅增長2.5倍。
其次,政府間溝通與合作開啟機制化建設。例如,盧拉執政時期的2004年,中巴成立高層協調與合作委員會(高委會),負責協調和推動兩國關系的全面發展。中巴高委會是兩國政府間現有的最高級別對話與合作機制。如今,在該機制下雙方已建立政治、經貿、科技和創新、能源和礦產、航天、文化、工業和信息產業、檢驗檢疫、財政和金融等九個分委會,積極推進了各領域務實合作。中巴合作的機制化建設有利于雙邊關系的穩定性和長效性。
再次,共同創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促進南南合作。2006年,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四國外長在聯合國大會期間舉行首次會晤,開啟金磚國家合作序幕。2009年6月,金磚國家領導人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首次會晤,推動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正式啟動。2011年,南非正式加入金磚國家。如今,金磚國家合作已成為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聯合自強的典范,不僅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而且是全球治理變革的重要推動者和引領者。鑒于此,盧拉回歸后將會更加重視曾參與創建的金磚國家合作機制,金磚國家合作有望取得更大突破。
最后,中巴雙方聯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并積極推進全球治理合作。一方面,在盧拉執政的第二任期內,世界經濟遭遇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國和巴西除了各自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外,還通過金融合作創新聯合應對危機。另一方面,巴西歷史上具有堅持多邊主義的傳統,中巴在聯合國改革、國際金融體系改革、重啟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等議題上立場極為相似,始終保持戰略對話和密切合作,這為雙方繼續深化和推進中巴在全球治理領域的合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當前,巴西國內外環境與盧拉前兩次執政時期明顯不同。就國際環境而言,國際大宗商品超級繁榮期和經濟全球化紅利期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世界不確定性和不穩定因素增多。一是國際民粹主義盛行,造成國際政治極化現象突出。在巴西大選第二輪投票中,左翼候選人盧拉僅以不到2%的微弱優勢戰勝右翼候選人博索納羅,正是國際政治極化在巴西國內的反映。二是地緣政治沖突此起彼伏,世界格局深度調整。烏克蘭危機的升級和持續,不僅加快了世界政治秩序的重構步伐,而且還通過引發糧食危機、能源危機等深刻影響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三是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國際安全問題愈發突出。始自2017年的貿易保護主義疊加2020年以來暴發的新冠疫情,以及今年的烏克蘭危機,嚴重沖擊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安全,世界對出現“平行體系”的擔憂逐漸加深。四是全球貧困人口上升、收入分配差距加大所導致的社會復原力下降,反作用于政治和經濟,使世界處于新的動蕩期。

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和巴西在抗擊新冠肺炎上展開合作。2021年4月19日,又一批中國科興新冠疫苗活性成分運抵巴西圣保羅國際機場。
就國內環境而言,盧拉第三任期將在政治、經濟、社會和外交上面臨較以往更大的挑戰。政治方面,爭取政治盟友,以緩和國內嚴重的政治對立局面是其首要任務;經濟方面,抑通脹促增長是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屆時政府的政策平衡力將再次面臨考驗;社會方面,保民生促發展、消除饑餓、優先幫助低收入家庭并推動包容性計劃等任務也非常艱巨;外交方面,扭轉博索納羅政府所持的反全球化傾向、重塑大國多元自主外交形象勢在必行。
盡管主流觀點預計盧拉上任后將采取務實主義政策,但是政策的形式、力度和節奏會與以前有所不同,政策的難度也較以往更大,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預計盧拉政府可能會采取與其第二任期內相似的政策傾向(較少實施干預主義),但是會加強對國家石油公司的控制,更多地發揮公共銀行的作用,這些措施可能會削弱巴西商業環境的競爭力;二是盡管盧拉承諾建立一個新的、可靠的、可預測的和反周期的財政框架,但鑒于他將繼承博索納羅政府遺留下來的疲弱的財政狀況,以及將大幅增加社會領域公共支出,因此上述承諾面臨極大挑戰;三是在通過加強環境保護修復與發達國家的關系,進而推動南方共同市場與歐盟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盡快生效,以及推動巴西加入經合組織(OECD)方面,盧拉也將面臨不小的挑戰;四是在通過國際政治經濟合作平臺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重塑地區大國外交形象方面的挑戰。
盡管盧拉在即將開啟的第三任期可能遭遇各種挑戰,但中巴關系的發展仍有著新的機遇。展望未來,兩國必將以高質量合作為目標,推動中巴關系行穩致遠。
第一,深化政治互信,加強溝通和磋商的機制化建設。巴西左翼政府執政更有利于雙方開展政治對話和合作。雙方將更加重視中巴高層協調與合作委員會、外長級全面戰略對話等機制化建設,進而協調和推動雙邊關系全面發展。
第二,繼續深化經貿關系,深度開展產能合作。事實證明,經貿合作是雙邊關系發展的內生驅動力,而且在危機時期它又能起到穩定器和壓艙石的作用。例如,2021年中巴貿易連續第四年超過1000億美元,達到創紀錄的1640.6億美元,占當年中拉貿易的36.3%,在疫情期間實現了逆勢增長。因此,深化雙邊經貿關系、促進合作提質增效對于中巴關系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鑒于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生產多元化是巴西新政府面臨的長期任務,因此雙方在鞏固傳統能礦合作優勢外,可能會在農業及其加工業、智能制造業、數字經濟等高附加值領域拓展合作空間。此外,根據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雙方還會積極推動清潔能源、公共衛生、減貧等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合作。
第三,加強基礎設施領域合作,商談“一帶一路”共建。基礎設施落后仍是制約巴西經濟長期增長的重要因素。預計盧拉政府執政后,仍會實施基礎設施特許經營措施,這將為中巴加大基礎設施領域合作提供機遇。在此基礎上,巴西加入中國“一帶一路”“朋友圈”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第四,重視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樹立南南合作典范。雙方會以金磚國家合作為契機,推動金磚國家在擴員、貨幣合作、組織建設、提高應急儲備安排機制的靈活性和反應能力等方面取得務實成果。
第五,聯合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強在全球治理議題上的合作。雙方會以各自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聯合更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利用二十國集團(G20)、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平臺,在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應對氣候變化、構筑國家安全等方面貢獻發展中國家的方案和智慧。
簡言之,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和烏克蘭危機,造成世界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然而,中巴合作作為南南合作的典范,其高質量發展有望為世界發展與安全貢獻更多的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