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新春
10月5日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宣布,11月開始日均原油目標產量下調200萬桶。當天美國就憤怒反擊,宣布每天釋放100萬桶戰略儲備油。10月8日英國《金融時報》以“新石油戰爭”為標題,報道了美沙之間的博弈。確實,沙特在減少石油供應,美國要增加石油供應,雙方針鋒相對,稱之為“戰爭”不為過。但準確而言,這不是“石油戰爭”,而是“油價戰爭”,雙方爭奪的對象不是石油,而是油價。傳統上,代表產油國的“歐佩克”或“歐佩克+”通過調節石油供應量來控制油價?,F在,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也想通過調控石油供應來控制油價。這是對石油權力游戲規則的改寫,必然會載入史冊。
長期以來,由于全球石油儲藏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且石油需求逐年攀升,而儲量卻不會增加,所以石油成為一種緊俏的商品,產油國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然而,隨著能源轉型的推進,石油從賣方市場轉向了買方市場,石油消費國的地位大大上升。二十年前,人們談論“石油峰值”,是指產量達到峰值,擔心石油枯竭;現在人們再提“石油峰值”,是指消費量達到峰值,擔心沒有買家。
在這個大背景下,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天然氣的生產國,同時也是最大的消費國,不僅享有資源權力,還擁有市場權力。不僅如此,在與石油生產、交易和運輸相關的技術、貨幣、金融領域,美國也具有相當大的壟斷權力??梢哉f,美國具有綜合性的石油權力,是石油權力最大的國家。
隨著石油權力的擴大,美國的野心也在不斷膨脹,已經不再滿足獲得“穩定的石油供應”,而是進一步要求“舒適的油價”。2022年3月31日,美國宣布每天釋放戰略儲備油100萬桶,其間又幾番調整,到年底總量可能會達到1.8億桶。而且2023年1月起美國繼續釋放9000萬桶戰略石油儲備的可能性仍然很大,拜登將成為美國歷史上使用戰略石油儲備最頻繁的總統,戰略儲備油變成了油價儲備油。美國擁有商業儲備油4億桶,戰略儲備油7.14億桶,截至2022年10月初戰略儲備油庫存4.09億桶。2022年美國日凈進口石油(原油和成品油)約90萬桶。多達11億桶的儲備油,足以保證美國的石油供應,但是若想調控石油價格,日釋放100萬桶儲備油,在全球日消費量1億桶面前,還是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理論上可以像沙特一樣通過調節產量來控制油價。但是,美國是一個自由資本主義國家,油企都是私營的,企業聽市場的,不聽政府的。拜登曾多次呼吁甚至威脅,要求油企降低油價增加產量。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瑞安·凱洛克說,白宮可以大聲疾呼,但是并不會讓美國多產出一滴石油。今天,美國石油產量仍然比2019年時的峰值每日低100萬桶。
美國也可以禁止石油出口,形成國內外兩個石油價格。目前美國基本實現能源獨立,若能禁止出口,就能讓國內油價免受國際市場干擾。但是,美國是一個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國家,國際貿易能貢獻30%的國民生產總值,創造4000萬個就業機會。如果禁止石油出口必然引起市場恐慌,會反噬美國。這個武器美國不敢輕易動用。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市場,也可以動用市場權力。美歐聯手約占全球石油消費市場的40%,這個份額足以形成權力。近來,美歐也在討論對俄羅斯的石油限階,但是由于各國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程度不同,對限價效果的預判有差異,政策就遲遲沒能落地。
當然,美國還可以使出綜合性權力這個殺手锏。這個武器威力不小,過去美國長期制裁伊朗的石油出口,導致伊朗石油迄今沒有恢復到1978年的生產水平。但是這件武器是一個龐然大物,不宜輕易使用,只能是一種戰略武器,不可能用來調節油價。
數來數去,美國的武器品種繁多,但是堪當油價重任的也只有儲備油了。不過,盡管儲備油的量不少,但畢竟不是無限量的。而沙特手中有日均200萬桶的剩余產能,使用起來更方便靈活,且沒有數量限制,可以無限期增產或減產。兩相對比,盡管美國享有強大的綜合性石油權力,但在油價戰中可能還是難敵沙特。因此,沙特能源部長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親王近日說,靠儲備油來增加石油供應未來幾個月會很痛苦。一副誰能笑到最后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