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祥
(山東省榮成市石島管理區東山畜牧獸醫站 264311)
養殖業逐漸發展成為我國農業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在養殖業快速發展過程中也會暴露出一些問題,如如何處置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如何保證養殖場周圍的生態環境及水質情況等,這些問題都應引起人們的深思。為了保障養殖業的長久發展,應采取有效保護環境的一系列措施[1]。政府也應出臺完善的法律法規與管理政策,使相關部門在養殖行業的快速發展中能做到有效管理與監督職責。
在進行畜牧養殖過程中,畜禽生活就會有一定量的尿液和糞便,只要禽畜排便量超過當地土地的生態吸收利用能力,過量的糞便不僅給土地造成負擔,還會產生臭氣,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同時在糞便中會存在一些可能對人類身體有害的病菌,這些病菌可以依靠空氣或水源進行傳播,若是人畜共患病感染人體,會給人體健康造成極大影響。
有些養殖場戶在進行畜牧養殖過程中會使用一定量的激素類藥物,此類藥物在禽畜體內代謝過程中無法完全代謝,在糞便和養殖環境中都會產生一定量的藥物殘留。夏季氣溫較高,殘留的藥物易產生物理反應或是化學反應,對養殖場周圍的水源和空氣形成惡劣的影響[2]。
在畜牧養殖中大多采用群養法,單一畜禽生病初期不易被發現,容易在畜禽群中大量傳染,會導致禽畜大量死亡。根據權威調查數據可知,禽畜間的易發傳染病超過200 種,豬因患病的死亡率超過8%,家禽因患病的死亡率超過12%。這些畜禽尸體得不到及時且科學的處理,將極大可能造成疾病的傳播擴散[3]。隨意處理的動物尸體自然腐敗后會產生大量寄生蟲,協助病菌傳播,會對周邊地區水質和空氣質量形成極壞的影響。
在養殖戶中普遍存在重視生產、輕視治理的現象。養殖戶環保意識普遍較為淡薄,受利益驅使,養殖戶更加重視畜禽的養殖數量和收益,忽視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不到只有達到生物與環境的生態平衡,才能實現畜牧業長久且穩健的發展。因此,在養殖行業收益不斷增加的同時,養殖人員無法對養殖產生的環境污染進行有效治理,導致養殖場及其周圍生態環境進入惡性循環,污染愈發嚴重。
在此增加一條對藥物殘留的污染及動物尸體污染原因分析:大多農村畜禽散養戶文化水平不高,在畜禽疾病預防與治療過程中有時僅憑經驗使用藥物,有的甚至超量使用抗生素,對病死畜禽便出現隨意丟棄或私自處理。
雖然養殖行業中存在養殖大戶,但我國養殖業目前更多的是家族性企業,農村有一片山或是土地,建造簡單的養殖場地,屬于小型養殖場,其存在規模較小、實力不強的特性。對于此類養殖戶來說,投資糞污處理的設備設施成本過高,資金壓力大,以其收益能力難以負擔高額的糞污處理成本[4]。
在目前我國宣傳執行的《環境保護法》中,對養殖過程中造成的污染沒有足夠的重視。由于沒有相關法律法規,使得有關部門對畜牧養殖行業難以進行有效整治,只能進行口頭提醒。隨著畜牧業不斷地發展,有關部門對畜牧業產生的污染頒布了部分法律法規,看似約束了畜牧行業造成環境污染問題,但制約性較差,相關部門執行力度不夠,導致相關法規推行效果較差。
養殖人員環境保護意識弱,養殖人員不能理解環境保護意識的重要性。相關部門對養殖人員進行定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方法宣傳及培訓,提升養殖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環境保護意識,在入戶宣傳時還可監督養殖人員的污染物排放等工作。除了要對已有養殖戶進行定期的入戶宣傳和技能培訓,還需要對申請養殖資格的群眾進行環境保護知識宣講,讓大眾明白,保證畜禽與環境的生態平衡是養殖業穩定發展的必要條件。
要想控制養殖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協助、監督養殖戶建設污染治理設施是最快的途徑。在畜牧養殖過程中,養殖戶產生的最多垃圾是動物尿液和糞便,合理處置動物排泄物,成為治理養殖業污染的重中之重。相關部門應建設干糞堆積場、三格式化沉淀池、雨污分流蓋板等設施,確保養殖戶在進行畜牧養殖過程中有污染治理的基本設施。另外,相關部門在上門檢查設施建設情況的同時還應就設施的使用方式對養殖戶進行相應的技術指導,讓所建設的設施在養殖過程中得到充分利用。
在此增加一條對動物尸體污染采取相應的對策:鼓勵廣大養殖場戶參加母豬保險和育肥豬保險,對病死豬只要通過無害化處理廠收集確認后才能給予理賠,同時與養殖場戶簽訂相關協議,對不履行協議、隨意丟棄、私自不按規定處理的現象由相關部門加以解決處理。
隨著畜牧產業化水平的提高,需要建立完善、系統的法規制約環境污染問題,相關部門在進行監督工作時便有了相應的法律依據,具有更強的制約性和說服力。首先,應對藥物及添加劑制定含量要求的明文規定,對添加的藥類實施嚴格把控,保證不會出現帶有藥物污染和激素的藥物[5]。另外,國家應結合目前畜牧業現狀,在相關規定中增加對專業戶、散養戶的要求與標準,針對散養戶的養殖數量和垃圾處理方式制定明確規定,和規?;B殖場同等對待,若違反相關規定給予一定的處罰,做到全面監管,控制畜牧養殖污染程度,保護養殖場地周圍的生態環境。
綜上所述,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對周圍生態環境產生了較大的破壞,如何合理處理畜牧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成為我國保護生態環境中不得不思考的問題。相關部門應盡快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保證周邊生態環境不受影響,可以學習借鑒先進國家的治理方法與策略,結合相應地區存在的具體問題制定合理的執行方案,落實并監督環境保護方案。有效提高畜牧養殖業中環境保護的質量和效果,在提高畜牧業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保障各地區的生態環境平衡,實現畜牧行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