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國濤
(甘肅省會寧縣農業農村局 730799)
布魯氏菌?。ê喎Q“布病”)是一種嚴重危害畜牧業發展和人民健康的人畜共患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人類感染大多是由患病牛、羊所致。根據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每季度反饋的數據分析發現,會寧縣人感染的布病數也在逐年上升,通過加強宣傳培訓來保護人畜健康[1],提高經濟效益。
會寧縣耕地面積大、飼草料資源豐富、群眾養殖積極性高。截至2020 年底,全縣牛、羊飼養量分別達到18.4 萬頭、332 萬只,其中牛、羊規模養殖場分別為140 家、428 家,牛、羊規模養殖戶分別為1425 戶、1.3 萬戶,其中牛、羊散養戶1.8萬戶、3.5 萬戶。
根據布病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結合近年來檢測、凈化、強免、撲殺的情況看,會寧縣布病主要發生在羊上,分布為輕度流行區、零星散發區和未感染區。輕度流行區為郭城、土高等7 個鄉鎮,存欄羊113.54 萬只,占全縣羊只存欄量的34.2%;零星散發區為會師、翟所等11 個鄉鎮,存欄羊142.09 萬只,占全縣羊只存欄量的42.8%;剩余8 個鄉鎮屬于目前未感染區,存欄羊76.36 萬只,占全縣羊只存欄量的23%。
會寧縣嚴格按照《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2012~2020 年)》及省市動物疫病的防治要求。2016 年前對羊、奶牛實行嚴格落實布病檢測凈化,2016~2020 年對肉羊實行布病強制免疫,2021 起對牛羊實行抓點示范檢測凈化。
養殖戶認識程度不高,沒有從根本上了解布病的危害;政府防控政策的不連貫及產業扶貧頻繁調種,引種時無布病檢疫陰性證明,造成引進的牛羊自身就是布病陽性,導致畜群及人員二次感染;部分因為市場價格高,檢測與凈化工作沒有形成無縫對接,農戶偷買現象嚴重,監督執法管理不規范,布病陽性畜市場流通去向不清。
通過對畜間布病的發生情況進行全面摸底。各鄉鎮根據牛羊養殖方式和用途,統計轄區內免疫和非免疫羊只數量,強行加掛動物標識,建立布病檢測陰性證明。到2021 年底,全縣牛布病陽性率控制在0.8%以下,羊布病陽性率控制在1%以下;到2022 年底,牛布病陽性率控制在0.4%以下,羊布病陽性率控制在0.5%以下;到2023 年,牛布病陽性率控制在0.2%以下,羊布病陽性率控制在0.1%以下,達到布病穩定控制標準。
布病的發生經歷了漫長的歷程,從多起發病案例綜合分析可知,產羔產犢時期是布病發病率最高的時間段,嚴重危害人畜健康。但布病防控意識缺乏,徒手接產最易造成感染,并且感染得不到發現與治療,錯過最佳的治療期。要通過電視、微信、宣傳冊等方式廣泛宣傳,將布病的危害和防治知識告知從事養殖、屠宰、加工等重點人群。
3.3.1 2021 年6~12 月
全縣所有牛、羊停止布病疫苗免疫,開展檢測凈化。按照“分區域、分畜種、分時段、分層次”的檢測原則,堅持“5 個優先檢測”(即對全縣奶牛全部檢測,對近一年從外調入的牛羊及同群畜全部檢測;對布病發生過的場(點) 牛羊全部檢測;對布病感染人所在場的牛羊全部檢測;對發生流產、死胎的牛羊及同群畜全部檢測),加大分區檢測凈化覆蓋面,對輕度感染區和零星散發區的鄉鎮牛存欄10 頭以上、羊存欄50 只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戶) 全部進行檢測;未感染區的鄉鎮牛存欄10 頭以上、羊存欄100 只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戶) 全部檢測。對所有檢測出陽性動物的(戶),每3 個月全群復檢1 次,直至連續2 次檢測結果為陰性為止,覆蓋檢測本舍所有牛羊。
3.3.2 2022 年1~12 月
在2021 年檢測的基礎上,對牛存欄10 頭以下、羊存欄50只以下的養殖場(戶) 全部檢測,最終達到牛羊檢測全覆蓋。未感染區的鄉鎮對牛存欄5~10 頭、羊存欄50~100 只的養殖場(戶) 全部檢測。對所有檢測出陽性動物的場點,每3 個月全群復檢1 次,直至連續2 次檢測結果為陰性為止,覆蓋檢測本舍所有牛羊。
3.3.3 2023 年1~12 月
全縣重點對2021 年、2022 年檢測出布病陽性動物養殖場(戶) 所在社的牛羊全部檢測,進一步鞏固檢測凈化成效。
(1)強化牛羊調運監管。對跨省調入布病易感動物的要向調入地鄉鎮畜牧獸醫站申報備案,調入時必須附有調出地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和布病檢測陰性報告,嚴禁從布病高風險區域引入易感動物,禁止免疫地區的易感動物向非免疫區調運。調入后用于繼續飼養的動物必須隔離觀察30d (種畜、奶畜隔離觀察45d) 以上,再由調入地全群檢測陰性后方可混群飼養。(2)做好檢測后牛羊監管工作。對檢測后的牛羊要及時加掛耳標識,建立“一畜一檔一卡”檔案。倡導“只出不進、自繁自育”的養殖原則,限制牛羊隨意流動,由村級防疫員及村社干部進行跟蹤監管,不定期核對圈舍牛羊存欄數量,防止調入患病牛羊。(3)加強販運車輛和人員管理。對販運車輛落實備案登記制度,大力推廣“12411”監管模式(即“一車”指販運人員必須有一輛備案的販運車輛;“兩牌”販運人員佩戴的工作牌、用于販運牲畜的車輛標識牌;“四證”指動物販運證、動物產地檢疫證、動物布病檢測證、販運人員身份證;“一碼”指市場準入碼;“一臺賬”指動物販運臺賬),對不符合相關要求的一律不得從事販運活動。(4)抓好養殖場戶防疫監管。對檢出布病陽性個體的,在強制撲殺前不得出圈放牧或私自出售,陽性場(戶) 禁止調出種用動物和飼養用動物;用于屠宰的牛羊需逐頭(只) 檢測布病,經檢疫合格后方可屠宰。陰性場(戶) 調運前需逐頭(只) 檢測布病,動物檢疫機構憑檢測報告受理檢疫申報,檢疫合格后方可調運。主管部門要加強對種畜、奶畜及凍精生產、經營、使用等高風險場群和環節的監管,布病未達到凈化標準要求的不得向外供種,布病陽性場(戶) 同場群動物不能用作種用。種畜調出和配種前必須進行布病檢測。(5)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調運牛羊行為。充分發揮“群防群控”力量,有效打擊違法違規調運行為??h農業執法隊要對貨主及承運人依法依規從嚴從重處罰;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部門依法查處,絕不姑息,并向社會通報典型案例,以案釋法,以案明責,發揮處理一次警示一片的作用,形成強有力的震懾[2]。
布病屬于人畜共患病,在開展檢測采樣時如果操作不規范或防護不當會對人體造成威脅。縣衛生健康局要定期做好一線工作人員布病免費體檢,建立職工布病檔案,若發現陽性者迅速開展治療。
定期評估檢測凈化效果,歸納布病陽性動物的性別、年齡、品種、區域范圍、發病季節等特點,分析會寧縣動物布病傳播風險,掌握布病流行動態規律,總結檢測凈化抓點示范經驗,根據效果評估進一步優化檢測凈化措施,切實達到“檢測一片,凈化一片,鞏固一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