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命 楊治平 圖門巴雅爾*
(1,山西省農業(yè)機械發(fā)展中心 030027;2,山西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030027)
球蟲病(Coccodiosis)是由細胞內寄生的球蟲(Coccidia)感染所引起的一種寄生原蟲病。球蟲病呈世界性分布特點,其危害的動物不僅包括所有家養(yǎng)動物,還危害多種野生動物、魚類甚至是兩棲類動物。球蟲病具有高度的宿主特異性及廣泛的地理分布性,每種球蟲只感染特定的宿主;通常凡是養(yǎng)雞的地方就有雞球蟲病。球蟲病對雞危害性最為巨大,10~60 日齡的雞發(fā)病率最高,發(fā)病率和致死率高達80%[1]。據(jù)統(tǒng)計,每年全世界的養(yǎng)禽業(yè)因球蟲病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0 億美元,其中約有3.2 億美元用于抗球蟲藥物上[2-3],我國每年用于球蟲病治療和預防的費用約占雞病治療全部藥費的30%以上[4]。由于球蟲病的危害性,本文就關于近年來關于家禽球蟲的防治狀況進行綜述,并結合防控現(xiàn)狀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球蟲病的病原主要是頂復器門(Apicomplexa)、類椎體綱(Conoidasida)、真球蟲目(Eucoccidiorida)、艾美耳科(Eimeriidae)4 個屬的球蟲,即艾美耳屬(Eimeria)、溫揚屬(Wenyonella)、等孢屬(Isospora)和泰澤屬(Tyzzeria)[5]。每種動物都具有各自特有的球蟲種類。球蟲蟲種數(shù)量極大,目前文獻記錄的動物球蟲種類有2000 多種,艾美耳球蟲種已超過1000 余種,等孢球蟲超過200 余種。感染家禽的艾美耳球蟲有7 種,分別為柔嫩艾美耳球蟲(E.tenella)、堆型艾美耳球蟲(E.acervulina)、毒害艾美耳球蟲(E.necatrix)、巨型艾美耳球蟲(E.maxima)、和緩艾美耳球蟲(E.mitis)、布氏艾美耳球蟲(E.brunetti)和早熟艾美耳球蟲(E.praecox)。不同種球蟲寄生在腸道的不同部位,其致病力也不相同,其中以E.tenella 的致病性最為嚴重。
雞球蟲的發(fā)育要經過孢子生殖、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3 個階段,球蟲的這3 個發(fā)育階段構成了球蟲的生活史。艾美耳科球蟲卵囊(Oocyst),經口感染特異性宿主后,卵囊在消化道內釋放出孢子囊;經肌胃機械研磨、膽汁及胰酶的共同作用,孢子囊一端的斯氏體消失,其內的子孢子主動釋放并隨腸道內容物向后移動,在到達特定寄生部位時入侵腸道上皮細胞,并在其內進行裂殖生殖(并非所有球蟲都寄生于腸道,斯氏艾美耳球蟲和截型艾美耳球蟲則分別在兔的肝臟和鵝的腎臟中進行內生性發(fā)育)。經過多代裂殖生殖(柔嫩艾美耳球蟲一般進行3代裂殖生殖),每一代裂殖子都入侵到臨近細胞進行下一代繁殖,因此,每個子孢子可產生大量裂殖子。在完成最后一代裂殖生殖后,裂殖子進一步發(fā)育成大小配子體,并分別形成大配子(雌性)和大量小配子(雄性),小配子進入大配子而完成合子生殖。合子在形成具有保護作用的卵囊壁厚最終發(fā)育成為卵囊,裂解宿主細胞,釋放病最終隨糞便排出體外。卵囊排出體外后在具備一定的溫濕度環(huán)境中完成孢子生殖,形成孢子化卵囊,孢子化卵囊對其他的同種宿主具有感染性。據(jù)估算,一個柔嫩艾美耳球蟲孢子化卵囊最多可產生80 萬~160 萬的后代卵囊[6]。
卵囊的存在是雞感染的最主要來源,卵囊存在于污染的環(huán)境和被感染的雞體內。人類及其被污染的衣服、用具等及某些昆蟲都可成為傳播媒介。高溫高濕環(huán)境、飼料營養(yǎng)不均衡,其他雞病的繼發(fā)感染等都易爆發(fā)球蟲病。球蟲卵囊的抵抗力較強,在外界環(huán)境中一般的消毒劑不易破壞。溫暖潮濕的氣候最有利于卵囊發(fā)育,當氣溫為22~30℃時,一般只需18~26h 就可成為感染性卵囊[7]。
根據(jù)臨床發(fā)病特征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幼齡動物多發(fā)急性型,癥狀明顯,死亡率較高;大齡動物多發(fā)慢性型。無明顯癥狀,以生產性能下降為主要特點。
發(fā)病病雞精神不振、羽毛蓬松、逐漸消瘦、排出帶血的稀便或血便。血便如果是鮮紅色則可能感染毒害艾美耳球蟲,暗紅色則可能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蟲。部分病雞表現(xiàn)運動失調、貧血,雞冠和可視黏膜蒼白。患柔嫩艾美耳球蟲的雞剖檢可見兩側盲腸明顯腫脹至數(shù)倍,腸腔內充滿大量血液,內含壞死脫落的黏膜,病程稍長的有暗紅色干酪樣物。患毒害艾美耳球蟲的病死雞,卵黃蒂前后的腸管高度膨脹,漿膜面有大量白色斑點和出血斑。腸壁增厚,腸黏膜高度腫脹,腸腔中充盈黏液及纖維素絮狀物和壞死脫落的上皮細胞。
雞球蟲的致病機理實質上是球蟲和宿主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一方面,雞球蟲對寄生細胞造成機械性損傷,大量蟲體的發(fā)育和釋放造成宿主腸道上皮細胞大量被破壞,使得腸道吸收機能發(fā)生障礙,同時由于腸道黏膜的炎性反應和血管破裂造成大量體液及血液進入腸腔,導致感染動物消瘦、貧血、下痢;另一方面,蟲體代謝產物及崩解破裂的上皮組織形成的毒性物質在腸道內蓄積,造成機體中毒,對宿主造成嚴重的損害,同時造成臨床上的一系列并發(fā)癥。
本病診斷主要根據(jù)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剖檢變化及糞便檢查等。根據(jù)《動物球蟲病診斷技術》(GB/T 18647-2020)中的判定標準,需要通過進行病變檢查、裂殖子/裂殖體檢查、卵囊檢查,糞便定量檢查結果進行判定[8]。
需要注意的是,對急性型球蟲病,尤其是病雞,在糞便中檢查不到卵囊時并不代表沒有球蟲病發(fā)生的可能。但若僅根據(jù)糞便或腸壁刮取物發(fā)現(xiàn)球蟲及其卵囊就確定為球蟲病也不一定正確。因為雛雞和成年雞的帶蟲現(xiàn)象極為普遍,必須結合各方面的癥狀才能做出正確診斷。
我國對球蟲病的防治手段主要以藥物預防為主,但長期以來,由于抗球蟲藥的使用不當及誤用等使球蟲的耐藥蟲株日益增多,導致許多抗球蟲藥的防治效果顯著降低,甚至完全無效,使抗球蟲藥的使用期大大縮短;同時,高劑量持續(xù)使用化學藥物防治球蟲病還會引起藥物殘留[9]。當前球蟲對現(xiàn)有的大多數(shù)抗球蟲藥都產生了交叉或多重耐藥,導致臨床或亞臨床球蟲病頻發(fā)[10]。
目前,市場上應用于生產實踐的多種抗球蟲藥物對減輕球蟲病的危害,按照這些抗球蟲藥物的化合物性質將它們歸為兩類:聚醚類離子載體抗生素和化學合成類抗球蟲藥物如磺胺藥類(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間甲氧嘧啶、磺胺喹惡啉)、尼卡巴嗪、氨丙啉、地克珠利、妥曲珠利、常山酮等[12]。
2.1.1 離子載體類抗生素
這類藥物一般作用于球蟲發(fā)育的早期,具有毒性低、抗蟲譜廣、耐藥性產生慢等特點。一般作為球蟲病預防藥,在雞從小到大的飼養(yǎng)過程中連續(xù)添加到飼料中,防止球蟲病的發(fā)生。
2.1.2 化學合成藥物
這類抗球蟲藥有些作用于球蟲發(fā)育的早期,其用途與離子載體類抗生素相似;而另一些則作用于球蟲發(fā)育的中后期,具有療效迅速、不影響抗球蟲免疫力建立等特點,一般作為雞球蟲病的治療性用藥,在雞群發(fā)生球蟲病時將其加到飲水或飼料中。
抗球蟲藥物的作用機制主要包括影響輔酶吸收和合成、干擾蟲體生物膜離子轉運、抑制蟲體線粒體功能、作用蟲體類質體及抑制核酸合成的藥物。
氨丙啉是球蟲生活中必需的硫胺素衍生物,難以被焦酸化,使蟲體內許多生化反應無法進行,影響細胞內糖代謝過程,抑制球蟲的發(fā)育[13-14]。
離子載體類抗生素主要作用于細胞膜,能穿過細胞膜,影響離子轉運。導致生物膜兩邊的Na+、K+、Ca2+、Mg2+等陽離子梯度變化,破壞細胞內的正常離子平衡,使細胞內外形成較大的滲透壓差,大量水分進入,蟲體細胞膨脹,使蟲體細胞破裂死亡[14]。
喹諾啉類通過阻斷蟲體線粒體的電子轉運,抑制柔嫩艾美耳球蟲的呼吸作用,使球蟲不能正常發(fā)育。氯羥嘧啶也影響球蟲電子轉運過程,但與喹諾啉類的作用機制不同,這可能是作用位點不同所致。
地克珠利和百球清可在不對宿主細胞產生影響的藥物濃度下使蟲體內質網(wǎng)擴張并空泡化,它還能抑制球蟲磷酸合成中心PSⅡ的重要組成成分D1 蛋白質的功能。
核苷類似物如氟腺嘌呤類等嘌呤類抗球蟲藥主要影響蟲體對嘌呤核嘧啶的利用,最終使核酸合成減少,使蟲體生長繁殖受阻。磺胺類藥物可通過抑制嘌呤和嘧啶的合成使核酸合成障礙而發(fā)揮抗球蟲作用。
我國中草藥資源非常豐富,故中獸藥防治雞球蟲的方劑報道較多,如單味用藥,按照中獸醫(yī)理論組方方劑、復方方劑、中西藥聯(lián)合等用藥方式[15-17]。
球蟲病在臨床上按中獸醫(yī)學辯證原則屬濕證所致,故在治療上應以清熱燥濕為主。雛雞球蟲病由外感蟲邪所致,屬于蟲積范疇,多發(fā)生于溫暖潮濕季節(jié),因蟲邪耗血傷津,且濕熱內蘊困脾,故病初雞表現(xiàn)食少神怠,排稀薄糞,隨后糞便中混有黏液,血絲塊,口渴喜飲,雞冠發(fā)白,消瘦,衰竭死亡。中獸醫(yī)八綱辨證認為病初為“實熱”,后為“虛證”[9]。故對雞球蟲病防治一方面采用清熱燥濕中藥直接抑殺球蟲,另一方面通過調節(jié)動物機體免疫功能產生,緩解臨床癥狀而達到防治雞球蟲的目的。
球蟲的感染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致病性,當感染宿主的球蟲卵囊數(shù)量相對較少時(如200 個左右)通常不會引起宿主發(fā)病,而是促進機體產生抗球蟲免疫力。研究發(fā)現(xiàn),使雞小劑量多次感染球蟲(即所謂的“涓滴免疫”)可獲得明顯高于一次大劑量感染所產生的免疫力。這種保護力隨著重復感染最終能達到限制性感染水平,即達到完全的抗球蟲保護。“涓滴免疫”現(xiàn)象成為雞球蟲病活卵囊疫苗應用的基礎[6]。在接種活卵囊疫苗后,疫苗蟲株在宿主體內完成第一個生活周期,在此過程中能刺激機體產生初次免疫應答。隨糞便排出的卵囊孢子化后可再次感染雞,而且雞也可攝取墊料中的田間卵囊。這種情況下,卵囊對雞的感染時間不一致,形成了持續(xù)的重復感染。由于重復感染的卵囊數(shù)量較少,不會引起雞發(fā)生球蟲病,而是不斷地再次應答中逐漸提高機體免疫力。但這種情況下的完全保護僅針對同種球蟲,一般不產生交叉保護力[6]。
當前已有多個球蟲病活卵囊疫苗在世界范圍內投入使用,一般來說,球蟲病活疫苗中包含多種雞球蟲孢子化卵囊(3~7種)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添加懸浮劑和穩(wěn)定劑[18]。目前使用的球蟲病活疫苗依據(jù)其所含蟲株的毒力強弱分為兩大類:(1)以強毒株為組成成分的“CoccivacR”和“ImmucoxR”系列;(2)以早熟篩選致弱或雞胚傳代致弱的球蟲蟲株為成分的Paracox 系列和LivacoxR。根據(jù)制造工藝的不同,可采用噴淋、飲水、拌料等多種方式進行免疫。目前我國批準使用的雞球蟲病疫苗有英特威美國分公司生產的疫苗、佛山市正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疫苗、齊魯青大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疫苗等。
在目前情況下,養(yǎng)殖業(yè)由于無法預測球蟲何時對何種抗球蟲藥物產生耐藥性,導致盲目用藥,或已經產生耐藥性的養(yǎng)殖場還繼續(xù)使用同種抗球蟲藥物,在遏制球蟲病時不得不經常更換藥物或加大藥物用量,不僅增加了球蟲病防治費用,而且造成球蟲極易對化學藥物產生抗藥性和藥物殘留等問題[21]。相關研究表明,球蟲幾乎對現(xiàn)在所有的防治藥物都會產生抗藥性[22],且產生抗藥性的速度遠遠大于藥物開發(fā)速度。近年來,球蟲對抗球蟲藥的耐藥性越來與嚴重[4],而與之相對應的是,新抗球蟲藥物的研發(fā)需要耗費較多的人力物力、開發(fā)新的抗球蟲藥物越來越困難。
根據(jù)實際情況,在選用抗球蟲藥物時應把握以下2 個基本要點:(1)盡最大可能降低球蟲病造成的損失;(2)把所用藥物產生的耐藥性減到最慢。多年臨床經驗證明,輪換用藥、聯(lián)合用藥、穿梭用藥等方案可提高抗球蟲藥物的防治效果。
長期實踐表明,在一個場地長期單一使用1 種抗球蟲藥極易產生耐藥性,甚至產生交叉耐藥性,因此,選用合理的給藥方案,可確保藥物作用效果,以延緩球蟲耐藥性的產生,從而預防和控制雞球蟲病的產生。因此,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顯得尤為重要。
定期使用作用峰期不同、且不產生交叉耐藥的藥物進行輪換[13];將兩種或兩種以上具有不同作用機理、作用峰期及抗球蟲譜的抗球蟲藥物按最佳比例配合使用,利用藥物之間的協(xié)同作用增強藥效[23];在同一飼養(yǎng)期內的不同生長階段交替使用不同藥物,即在雛雞、育成雞和成雞階段分別使用不同藥物,以縮短球蟲與藥物的接觸時間[24];穿梭用藥使用的抗球蟲藥的化學結構和作用方式應不同,低發(fā)階段使用低效抗球蟲藥,高發(fā)階段使用高效抗球蟲藥均是避免出現(xiàn)耐藥性的有效措施[25]。
目前中草藥防治雞球蟲病已應用到實際生產中。我國中藥資源豐富,藥源廣泛,各地區(qū)均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中藥由于其毒副作用小,不易產生耐藥性,無藥物殘留、促進機體生長、提升機體免疫力及抗病能力等特性,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受到廣大學者的關注[26]。但相關研究仍處于較低水平,往往是參考借鑒西藥的方法來對中藥機理進行探討,只對少數(shù)幾味藥有所探討,未完全按照中獸醫(yī)理論進行辯證、組方、施治,希望在將來進一步加強。
當前,疫苗防治雞球蟲病可減少甚至無化學藥品的使用,使最終禽產品中沒有藥物殘留,但其使用存在很大的限制性。雖然活球蟲疫苗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田間預防效果,但這類疫苗存在諸如散毒和致病風險。強毒球蟲苗的弊端:在疫苗接種至產生免疫力期間不得使用任何抗球蟲藥,否則可能影響免疫效果;由于強毒苗毒力較強,使用不當也可能會引起球蟲病的爆發(fā)[27]。強毒苗中所含的球蟲卵囊在水中沉降較快,易造成免疫不均勻,必須尋找較好的懸浮劑搭配使用;接種強毒球蟲苗可能將強毒球蟲引入新雞場。弱毒苗與強毒苗相比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安全性高,弱毒苗所含的球蟲株毒力較弱,可降低對宿主的危害性。弱毒蟲苗的不足之處在于使用期間不能同時使用化學抗球蟲藥物,這可能會增加球蟲病爆發(fā)的風險;存在致弱蟲株毒力“返強”的危險,繁殖力低及價格昂貴等問題[18]。因此,合理挖掘疫苗潛力,進一步研究清晰球蟲病免疫應答的精確機制,開發(fā)諸如核酸疫苗、亞單位疫苗及轉基因疫苗等基因工程疫苗也是新的研究方向。
綜上所述,抗球蟲藥物在球蟲病防治中一直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藥物殘留的關注度日益提升、球蟲耐藥性越來越嚴重,疫苗免疫和中草藥防治球蟲病尚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因此,合理規(guī)劃用藥方案,進一步開發(fā)研究中獸醫(yī)的潛能潛力、挖掘球蟲疫苗的潛力,將為家禽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帶來更加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