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均祥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畜牧獸醫事業發展中心 272600)
近些年,市場經濟體制逐步轉型升級,日益加快市場流通,并擴大其范圍,在此背景下,對大量畜牧養殖專業戶產生極大影響,一方面使其面對愈演愈烈的市場競爭挑戰,另一方面,由于存在一系列不確定因素而大大增加風險,進一步降低經濟效益,畜牧養殖專業戶一定要強化自身風險意識,加大風險管理強度,唯有如此才可以在更大限度上獲取經濟效益,達到健康長遠發展的目標。
通常而言,自然環境是畜牧業的一項重要影響因素,與其經營生產密不可分,而且關乎畜禽生活習性和適應能力。所以,畜牧養殖專業化一定要合理選擇與應用多樣化舉措,減小自然風險產生的影響,以溫度這項自然條件為例,冬季要為圈舍保暖,夏季要為圈舍降溫。
從梁山縣畜牧業實際情況看,養殖專業化難免遭遇技術風險,主要表現在引種、飼養管理、疾病控制等方面。其一,選擇與應用優良品種可以大幅增強畜禽生產力。其二,飼料質量安全管理不斷加強,但仍然存在產品結構缺乏合理性、營養價值不高等問題。其三,當前畜禽商品發生諸多改變,其流動速度日益提高,且流動范圍逐步擴大,因此,疾病傳播更快、更廣,另外,大部分畜禽養殖專業化缺乏先進的觀念,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疾病的傳播概率。
近些年,交通運輸業迅猛發展,由此對畜產品產生極大影響,日益擴大其流通范圍,同時當地政府頒布了相關優惠與扶持政策,并加大了資金投入,所以畜牧養殖專業戶不斷增多,大大加劇畜牧業競爭,提高市場風險發生率。
針對梁山縣畜牧養殖專業戶,為做好風險管理,第一步應樹立風險管理意識,從而為最終取得的管理效果打下堅實的基礎。一般情況下,風險與收益掛鉤,大量養殖專業戶一味追求收益,卻沒有重視風險,所以尚未明確養殖期間存在諸多風險,也就無法在更大限度上獲取經濟效益。針對該情況,養殖專業戶一定要對風險形成正確的認知,明確風險類型及可能造成的危害,而且做好評估工作,以自身養殖條件為依據,合理制定措施。梁山縣畜牧養殖仍利用個體散養模式,大多數養殖戶沒有形成風險管控思維,一味按照經驗進行養殖,造成大范圍感染疾病的現象,對畜禽甚至人體健康構成極大的威脅。但通過規模化養殖則可適當強化養殖戶風險管控意識,但依然沒有建立正確的風險思維,只是了解基礎風險,還未全面評析及建立健全的風險預警機制,因此,面臨各類風險無法靈活處理[1]。面對不同情況,應強化風險管控意識。當地政府及專業指導技術人員應以梁山縣范圍內的個體散養戶為對象,廣泛宣傳風險管理,利用多種方式和途徑,如網絡信息平臺及實地探訪等,讓養殖戶明確風險可能造成的危害及管理價值,盡快樹立風險防控意識。除此之外,養殖戶還應不斷進行自主學習,掌握一系列風險管理手段與方法。在規?;B殖方面,相關養殖戶應實時了解養殖情況,管理人員需要豐富自身風險知識及管理技能,甚至成為素質與技術都十分突出的專業人才,從而增強養殖范圍中的風險管理能力,加大人力與資源投入,建立健全風險應急機制,在今后養殖過程中能有效應對風險。
梁山縣畜牧養殖專業戶需要應對各種類型的風險,并且這些風險具有鮮明且多樣的特征,如突發性、持續性與隱秘性等,為提高風險管理效果,專業戶應正確認知風險,而且結合分析精準預測,在此基礎上合理制定管理措施,增強風險防范能力。從市場風險角度講,相關管理人員應融入市場,獲取各項畜牧養殖數據,由此明確現階段的市場變化,而且同專業市場人員交流和溝通,共同探討今后市場發展動向,通過不同途徑獲取有機價值的信息,進而整合歸納,反復論證后得到市場風險分析結果,基于此,制定針對性較強的風險管理措施。除此之外,專業戶應不斷積累遇到的風險,站在長期發展的角度全面掌握與控制風險規律,提高風險監管效果,從而保證風險分析與管理的兩種特性,一是長期性,二是系統性。
在畜牧養殖期間,專業化面臨各類風險,如技術風險、市場風險等,并且不同風險所具備的特征有所差異,那么造成的損失也不同,因此,應合理制定分類應急措施,實現對風險的統一管理。風險管理模式包括風險規避及轉移等手段,專業戶應全面了解與掌握管理手段及要求,以風險類型與特征為依據做出恰當選擇。風險轉移的本質是將個人承受的風險向其他主體部分或全部轉移[2]。如采用技術承包、申請合作等方法應對風險。分散風險管理方法也就是分離風險,但風險規避要求防范與控制風險源,如專業戶能以畜禽種類為依據,并結合養殖需求,合理有效使用成熟度較高的養殖技術及優質飼料等。總而言之,專業戶應科學構建完善的風險管理模式,結合實際情況及風險特征做出合理調整,尤其是加大風險控制能力,在發生風險前建立健全的預警機制,一旦發現征兆,及時有效地進行評析,從而制定并采取合適的應對措施,將損失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梁山縣的一大經濟來源為畜牧養殖業,且大多數是獨立養殖戶,缺乏較強的風險抵抗力,同時風險管理水平亟須提升,因此,當地政府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從技術及方法的角度為風險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指導,確保養殖戶能有力抵抗風險。然后,在畜牧養殖過程中,政策會產生較大影響,成為政策性風險。如為拓展養殖規模,促進經濟發展,當地政府圍繞土地批準等制定強硬對策,這部分政策不符合市場發展規律,讓養殖戶面臨嚴峻風險[3]。因此,當地政府應清晰準確了解養殖戶面臨的風險,明確實際發展需求,從政策層面把控當地經濟發展規律,有機結合理論與實踐,做出正確決策,降低風險發生率。另外,以畜牧養殖戶為對象,為其提供積極引導,從而建立健全的風險應急機制,特別是現如今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畜禽疾病廣泛傳播,必須具備風險應急預案。當市場發生變動或相關風險時,能靈活采用合適的預案,實現損失最小化,確保養殖戶的有序發展。
綜上所述,近年來,畜牧業不斷發展,讓畜牧養殖面臨更多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大量風險,為此,梁山縣畜牧養殖戶需要對養殖期間可能出現的風險形成正確的認知,強化風險管理意識,盡量實現風險最小化,唯有如此才可以讓畜牧養殖專業戶在更大限度上獲取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