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秀云
(山東省廣饒縣花官動物衛生檢疫所 257343)
豬鏈球菌病的發病原因主要和防疫管理不當有關,一方面,由于養殖戶缺乏正確的消毒操作,甚至有養殖戶不感染不消毒,不發病不接種,造成豬鏈球菌病多次反復發生;另一方面,由于豬鏈球菌病的臨床癥狀很多,養殖戶無法正確識別疾病類型,盲目用藥,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進而引發全群感染。從臨床癥狀講,敗血型是侵害性最強的豬鏈球菌病,主要見于妊娠母豬和架子豬,因此,養殖戶必須提高自身防疫知識,降低豬鏈球菌病的發病率。
豬鏈球菌病的病原微生物為多種致病性球菌屬細菌,是一種短小鏈狀的G+,敗血型鏈球菌病病原體類型為C 群鏈球菌,淋巴結腫為E 群鏈球菌。該病原體無鞭毛、無芽孢,但不同菌種可在宿主內形成莢膜。致病性豬鏈球菌具有一定的耐熱能力,50℃120min 或60℃10min 下仍能存活,在低溫病死豬尸體內可存活42d,糞便內存活超過90d,常溫條件下該病原菌可在灰塵中存活1d,必須通過煮沸才能殺菌,因此,病死豬及污染的生豬肉產品均可帶菌。該病原體對2%福爾馬林溶液不耐受。
生豬易感性較高,奶牛、綿羊、山羊、家兔、馬、狐貍等哺乳動物也可感染。
病豬和帶菌豬均可傳播致病性豬鏈球菌。
一是呼吸道感染,致病性豬鏈球菌可由病豬打噴嚏方式感染空氣中的塵埃,進而感染健康豬只呼吸道引發感染。二是消化道感染,致病性豬鏈球菌可由病豬糞便排出體外,污染豬舍用具、飼料和飲水等,健康豬只采食污染物后可感染消化道,同時哺乳母豬感染后,仔豬通過吸吮也可感染病原菌。三是生殖道感染,感染母豬的陰道分泌物可排出致病性豬鏈球菌,通過自然交配可擴散感染。
一是季節流行性,豬鏈球菌病全年均可發病,但5~11 月發病率較高。二是不同發病癥狀感染豬只的年齡不同,敗血型豬鏈球菌病主要見于妊娠母豬、架子豬,腦膜炎型主要見于仔豬,哺乳仔豬易感性高;關節炎型豬鏈球菌病主要見于架子豬;化膿性淋巴結炎型豬鏈球菌病主要見于6~8 周齡仔豬和架子豬[1]。
急性敗血型發病突然,病程短,整個病程約48~96h,致死率高,一般“無藥可救”。若敗血癥狀緩慢,呈非急性病癥時可見病豬體溫升高,精神不振,采食量銳減,心跳和呼吸加速,癥狀凸顯的病豬會在其耳尖和腹部皮膚表面有紅色或紫紅色病斑,病豬便秘或糞便干燥,多數病豬的糞便中夾雜著血液或黏稠液體。
腦膜炎型主要見于仔豬,尤其是抗病力較弱的哺乳仔豬,因此,腦膜炎型豬鏈球菌病的死亡率較高,若豬舍飼養密度較大且環境衛生不良,死亡率高達90%~95%,該類型病程長達8~12d。病豬發熱,食欲下降,鼻孔中流出黏性漿液,隨著病情發展,病豬后肢會逐漸麻痹,最后無法站立和行走,常常呈臥姿[2]。
該類型病程較長,一般可持續3 周左右。雖然關節炎型豬鏈球菌病主要感染架子豬,但年齡較大的豬只也可感染,病豬精神不振,關節腫脹,病情較輕的豬只會出現跛行,隨著病情發展,病豬無法站立,膘情下降。
病程可持續2~3 周,病豬下頜淋巴結變硬,咀嚼會有明顯的疼痛感,因此,采食量下降,隨著病情發展,病豬呼吸困難,病變位置的淋巴結出現化膿,隨著藥物治療,一般病變皮膚壞死后癥狀好轉,該類型豬鏈球菌病的治愈率較高。
豬鏈球菌病和豬李氏桿菌病、豬瘟、豬丹毒病相似,必須做好鑒別診斷。一是和豬李氏桿菌病的鑒別診斷,豬李氏桿菌病的病原體為G+的李氏桿菌,不同年齡豬只均可感染,且無季節流行特點,臨床癥狀上有敗血型、腦膜炎型,發病突然、病程短,區別在于患李氏桿菌病豬出現明顯的神經癥狀,如肌肉震顫、興奮、原地不同轉圈、共濟失調等,部分病豬呈觀星姿勢,病豬對環境噪聲敏感,會驚叫不安。二是和豬瘟的鑒別診斷,豬瘟是一種病毒性傳染病,無季節流行特點,急性豬瘟會出現全身淋巴結腫脹,慢性豬瘟耳皮膚呈藍紫色,區別在于患豬瘟的病豬內臟和漿膜有出血癥狀,胃腸炎癥明顯,因此,該病又稱為爛腸瘟。三是和豬丹毒的鑒別診斷,每年5~9 月多發,主要侵害架子豬和母豬,有急性敗血型、關節炎型等,區別在于病死豬的腎臟顏色暗紅,是一種典型的“大紅(紫)腎”,急性型或亞急性型病豬皮膚有多處鮮紅色斑塊,且性狀不規則。
采集病豬血液,制成涂片,染色后置于光學顯微鏡下觀察,若發現紫色(G+)、單個或成對、短鏈或長鏈的球菌可進行初步診斷,然后接種到血瓊脂平板進行分離培養,并接種到家兔內,通過動物實驗進行驗證。
由于豬鏈球菌病主要發生在5~11 月環境溫度相對溫和的季節,且豬鏈球菌耐低溫不耐熱,因此,養豬場必須做好環境消毒,以防夏秋季節病原菌滋生[3]。一是要保持地面清潔和干燥,飼養員要及時清理地面糞污,清水沖洗地面后及時開窗或用風機吹干地面。二是定期噴霧消毒,由于豬鏈球菌對高錳酸鉀不耐受,豬場可定期用0.1%高錳酸鉀噴霧消毒,若豬皮膚和黏膜部位有擦拭,可用0.01%~0.05%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消毒。豬舍墻角尤其是死角可用火焰噴槍消毒。
豬場在仔豬3~4 周齡和7~8 周齡時分別接種(肌肉注射)豬鏈球菌病滅活疫苗,母豬妊娠前一個半月和產后1 個月也分別接種該疫苗。斷奶仔豬或成年豬可接種(肌肉注射)豬鏈球菌病活疫苗。上述疫苗免疫期均為6 個月。
急性敗血型往往還未用藥就已死亡,病情較緩的和腦炎型病豬可通過抗生素治療。肌肉注射阿莫西林注射液(每千克體重使用量為5~10mg)+青霉素鈉注射液(每千克體重使用量為2 萬~3 萬單位),這兩種癥狀最好配合使用磺胺類藥物,如靜脈注射磺胺嘧啶鈉注射液(每千克體重使用量為0.05~0.1g),每天2 次,連續用藥3~5d。若病豬高熱不退可肌肉注射頭孢噻呋鈉注射液(每千克體重使用量為3mg),每天1 次,連續用藥3d 可緩解感染和發熱癥狀。
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4~12mg+安乃近注射液1~3g+青霉素鈉注射液(每千克體重使用量為2 萬~3 萬單位)+鏈霉素注射液(每千克體重使用量為10~15mg),每天2 次,連續用藥3d。若病豬日齡較小,可根據體重合理減量。
病情嚴重者需要用手術方式將病變位置的膿汁排出或切除膿腫,術后用3%過氧化氫溶液每天清洗傷口,然后涂抹適量碘附,以防繼發感染。病情較輕的可在病變局部涂抹適量的魚石脂軟膏,每天2~3 次,直至膿腫消除。
綜上所述,豬鏈球菌主要集中在夏秋季節,但飼養管理不當也會全年流行,且該病類型多樣,養殖戶只有提高豬病診斷能力才能對癥用藥,且做好科學的消毒和衛生清潔工作,定期接種疫苗,根據養殖場條件和規模制定合理的緊急防疫措施,避免感染豬鏈球病。豬感染后可通過實驗室診斷進行確診,并根據獸醫指示合理用藥,遵守休藥期,促進豬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