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梁財
(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農業農村局 618110)
豬偽狂犬病疫苗是20 世紀60 年代后研發出來的,對病原及癥狀的正確認知是防控豬偽狂犬病的前提,在此基礎上準確診斷、科學防控是規?;B殖場預防豬偽狂犬病的核心。
豬偽狂犬病的病原是豬偽狂犬病毒,該病是一種急性傳染病,發生時呈爆發性流行,患病母豬會出現流產、死胎等情況,公豬患病表現為不育,新生仔豬感染病毒后大量死亡,育肥豬患病會出現呼吸不暢、生長受阻等現象,豬偽狂犬病毒屬于皰疹病毒科皰疹病毒屬,病毒粒子形態為圓形,直徑大約有150~180nm,病毒的最外層是囊膜,由宿主細胞衍生而來,囊膜表面有放射性纖突。
豬偽狂犬病毒是一種對環境有較強抵抗力的病毒,在pH為4~5 的環境中能保持其穩定性,使用5%的碳酸2min 可將其滅活,使用0.5%~1%的氫氧化鈉可迅速殺滅豬偽狂犬病毒。此外,豬偽狂犬病毒對乙醚、氯仿等脂溶性消毒劑及福爾馬林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可以使用上述消毒劑將其殺滅。使用紫外線照射也能有效殺滅豬偽狂犬病。
豬偽狂犬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是直接接觸傳播及間接傳播,主要傳染源為出現臨床癥狀的患病豬,病毒通過患病豬的口腔分泌物、呼吸道分泌物等污染外界環境,健康豬只接觸到病毒后,通過口腔黏膜、破損的皮膚等方式感染患病。公豬感染豬偽狂犬病毒后,精液中會存在病毒,且病毒可存活12d,如果使用帶有病毒的精液進行授精,能導致母豬感染及授精失敗。養殖舍的器具及工作人員也是該病毒傳播的一個途徑。妊娠母豬患病后,病毒能通過胎盤垂直傳播。仔豬患病能向外界排出病毒?;疾『笾斡某赡曦i會出現長期隱性帶毒狀態,不易被發現,也是危害豬場的主要傳染源。
豬只感染偽狂犬病毒后臨床癥狀主要由病毒毒力、感染量及豬只年齡決定。
仔豬患病后的病情最為嚴重,新生仔豬感染后會出現大批死亡情況,且發病3~5d 是死亡率最高的期間,情況嚴重的會出現整窩死亡的情況。15 日齡內仔豬感染偽狂犬病毒,發病率、死亡率達到100%,患病豬表現為體溫上升至41℃以上,精神萎靡,拒絕采食口嘴角處有水腫,且有大量泡沫和唾液,部分患病豬會發生嘔吐或腹瀉,部分情況嚴重的仔豬會伴隨神經癥狀,表現為共濟失調,肌肉震顫,最后會出現角弓反張。病程為4~6h,病情較長的可持續5d,通常情況下病程在2~3d。患病豬發病24h 后,身體多個部位會出現紫斑,如腹部、后肢及耳朵處。出現神經癥狀的仔豬基本都會死亡,未死亡的豬只會發展為僵豬。
斷奶仔豬發病率相對較低,大概在30%左右,死亡率在20%左右,患病仔豬主要有神經癥狀或腹瀉嘔吐等[1]。
哺乳母豬感染后通常不會死亡,表現為反情率高,多次配種失敗等。
成年豬感染多呈隱性,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僅表現出發熱或精神萎靡,少數成年患病豬會有嘔吐、咳嗽現象,通常4~8d 可恢復正常[2]。
引種不規范是豬偽狂犬病侵害豬場的主要原因。豬場未制定嚴格的引種制度,在引種時選擇有隱性感染的豬場,極易將病毒引入豬場,危害豬群健康。
免疫程序科學合理是保證豬場豬只健康的前提條件。免疫程序不合理容易導致免疫失效的,這是部分豬場進行免疫接種但仍有豬只患病的原因。
免疫抑制類疾病能導致免疫失效,降低免疫接種的保護力,由此引發豬場內偽狂犬病的傳播與擴散。
在對豬偽狂犬病進行診斷過程中,需要先根據流行病學分析及臨床癥狀進行初步診斷。然后通過病理解剖,病毒分離與鑒定及實驗室診斷進行確診。
患病豬只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組織器官壞死及水腫等,根據病情發展的不同,解剖變化也會有所差異,在實際診斷過程中,流產胎兒、新生子豬及育肥豬的病理變化較為典型。
5.1.1 流產胎兒及仔豬病理解剖特點
肺部有明顯病變,且表面存在分散出血點,腫大,間質增寬,部分肺臟出現硬化及壞死,呈現肝樣變。肝臟表面出現白色、黃白色或灰白色的,大小大約為米粒般的壞死灶。腎臟發生形變,表面有出血點及壞死灶。頭部皮下出血情況嚴重,腦部有充血。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外表呈現黃褐色。胃及小腸部位出現卡他性炎癥并伴隨有出血現象。
5.1.2 育肥豬病理解剖特點
解剖育肥豬能發現其心臟、肝臟、腎臟、脾臟等多處器官均有壞死、硬化等情況出現,壞死灶的大小不等。頭部多個器官組織有水腫現象,氣管內附著著白色黏液。腸系膜淋巴結腫脹壞死。肺部病變明顯,呈現大葉性肺炎現象。
對豬偽狂犬病毒的分離和鑒定可以采集患病豬的鼻咽拭子、陰道拭子或組織病料,進行病毒分離,使用電鏡鑒定是否為豬偽狂犬病毒感染。
科學良好的飼養管理是保證豬只健康的基礎,也是預防豬偽狂犬病的首要措施。(1)提高豬群飼養管理水平,提供營養充足的全價飼料,保證營養供給充足,營養條件能確保豬只生長發育及抗病能力。(2)做好豬場內的環境衛生控制,定期消毒豬舍,豬舍內的器具、用品也應定期清潔消毒,所有進出人員都要在做好衛生防護的同時開展工作。(3)豬場內禁止混合飼養多種動物,避免不同動物間的交叉感染及病毒傳播危害豬場內豬只健康。(4)實行全進全出飼養制度,保證豬舍內的豬群不會與其他豬群發生接觸。(5)糞便和垃圾需要進行無害化處理,不能隨意丟棄或堆積。
引進種豬是導致豬偽狂犬病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堅持自繁自養原則能有效控制豬偽狂犬病在不同豬場內的傳播與擴散。必須要引進種豬豬場要確保所引進的種豬或精液來自偽狂犬病陰性豬場,同時引種后需要做好隔離工作,對所引進的豬只進行全面消毒,完整的檢疫后才能引進豬場飼養。
科學合理的制定免疫程序并接種疫苗是預防豬偽狂犬病有效措施。目前可以使用的疫苗有弱毒苗、滅活苗及基因苗。在免疫接種過程中需要注意,廢棄疫苗要經過無害化處理,不可隨意丟棄,以防病毒發生變異或基因重組,造成養殖場更嚴重的疫情。養殖場應根據豬場實際發病情況及養殖成本選擇適宜的疫苗,同時制定好科學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可參考如下。仔豬首次接種偽狂犬疫苗時間應根據母源抗體水平確定。通常情況下,仔豬6 周齡后母原抗體水平會逐漸下降,到10 周齡時,抗體陽性率大約為50%左右,因此,可以在仔豬10 周齡時進行首次免疫接種,間隔4 周后進行第2 次免疫,加強預防效果。后備公豬在配種前安排2 次免疫接種。且要保證第2 次接種時間在配種前的2~3 周[3]。種公豬結合其他疾病的免疫程序,每年接種2~3 次。經產母豬在分娩前3~4 周接種1 次疫苗,此時接種疫苗能提供給仔豬足夠的母源抗體。
豬場內應嚴格限制外部人員及車輛進入。豬場內的工作人員外出后應采取一定的隔離措施方可返回豬舍開展工作。同時做好豬場滅鼠工作,鼠類能攜帶豬偽狂犬病毒,在其流竄過程中會污染豬舍內的水源、飼料、器具等,因此,滅鼠工作是防控偽狂犬病的必要措施。
隱性感染豬及耐過豬能長期攜帶偽狂犬病毒,持續性地向外界排毒,威脅養殖場內其他豬只的健康,因此,應定期開展抗體監測,掌握豬場內偽狂犬病病毒水平。對檢測中發現的陽性豬要及時采取淘汰措施,降低豬場損失。
豬偽狂犬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體溫升高,呼吸道癥狀及消化系統障礙,因此,使用中藥治療可以采取清熱解毒,和脾健胃的原則。取12g 山梔、8g 郁金、25g 山楂、6g 川黃連、12g白芷、12g 黃苓、25g 貫眾、8g 連翹、8g 二花[4],煎成湯汁后灌服,每天用藥2 次,連續治療3d,患病豬會有明顯好轉,在治療仔豬和母豬過程中,應適當減少藥物用量。中藥治療通常用在患病豬發病初期,或者是在病程后期病癥基本控制后。對病情較為嚴重的時期,需要使用西藥控制病情發展。
現階段沒有特效藥物用于豬偽狂犬病的治療,僅能使用西藥控制豬只臨床癥狀。如在患病初期可以使用西藥,按照感冒的病情進行給藥??梢允褂玫乃幬镉邪⒛髁帧⒌厝姿?、氟苯尼考等。使用上述藥物能有效控制豬只體溫升高,減輕呼吸系統癥狀。
豬偽狂犬病的傳染性較強,在規?;B殖場中一旦患病,會在短時間內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養殖場應加強對豬偽狂犬病的重視程度,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進行防控、治療。在日常飼養中需要改善飼養環境,加強飼養管理,使用正確的飼養方法,在源頭上降低豬偽狂犬病的發病率,一旦發現豬場內有豬只患病,要及時將其隔離,并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病死豬尸體需進行無害化處理,切斷病毒傳播途徑,防止進一步擴散。綜上所述,對豬偽狂犬病應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在根本上降低該病的發生率,保證養殖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