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力皮孜·買買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沙雅縣古勒巴格鎮畜牧獸醫站 842200)
隨著我國畜牧產業結構調整,肉羊舍飼飼養已成一種趨勢,這對養羊業的規模化和集約化方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存在很多問題,如飼料單一、營養缺乏等不能滿足羊的維持需要和生產需要,造成羊生長發育緩慢,甚至羊只死亡。調查發現,某養殖戶飼養280 只羊,從3 月下旬至5 月中旬,羊營養缺乏綜合征發病羊達到140 只,發病率高達到50%,其中125 只羊死亡,僅有15 只治愈,死亡率高達89.3%,而治愈率有10.3%[1]。該疾病通過加強飼養管理,調整飼料結構,增加多種維生素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若治療不當或不及時會造成羊只死亡,給養殖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羊的生產需要和維持需要都需要營養物質,營養物質能影響繁殖性能,飼料不足、蛋白質缺乏、維生素缺乏和礦物質缺乏等都會導致羊的繁殖障礙;相反,營養物質過剩也會導致羊的繁殖性能降低。營養缺乏對不同的生長階段影響不同。尤其繁殖階段對營養要求更加嚴格,母羊的營養需要比公羊更為嚴格。營養缺乏時首先生長發育受到影響,進而影響繁殖性能。營養物質攝入量不足、過多、比例失調都影響發情期,導致初情期延遲,排卵率和受胎率降低,也可能引起懷孕母羊胚胎或胎兒死亡,產后乏情期也會延長。羊只營養水平過高、過低都會影響胚胎的生長發育。在限飼情況下,體況差母羊受到的影響最大,可能導致胚胎停止發育或延緩發育[2];若營養水平過高,會引起母羊血液中黃體酮濃度下降,影響胚胎的發育,可能導致流產。
日糧中缺乏足量的營養元素或比例失調,不能滿足羊本身的維持需要和生產需要。長時間處于這種狀態,使得羊極度消瘦。
牧區因為當地干旱,缺乏牧草,牧民因為節約成本,沒有足夠的飼料,可能造成羊只長時間處于饑餓狀態,體況下降,由于這種惡性循環難以恢復,或者繼發感染乃至敗血癥而死亡。
隨著養殖模式的調整,養殖戶飼料單一,沒有科學的搭配飼料,造成羊營養不良,我們必須相信科學,利用科學技術手段調整飼養方案。羊營養不良是羊體內能量攝入不足,利用肌糖原之后利用脂肪和蛋白質,造成體脂肪和蛋白質大量消耗,致使組織器官的形態、結構及其生理機能都受到嚴重的影響,因蛋白質、維生素等缺乏而合成受阻,造成嚴重的物質代謝障礙,肝臟的解毒機能降低,使一些有毒的代謝產物吸入血液,引起自體中毒。
發生緩慢,病程較長因為營養物質的不足或代謝過程異常,不會導致機體出現驟然的變化,這是一個緩慢發生的過程。代謝病的發生到出現臨床癥狀一般均需要較長的時間,如幾周、數月或更長時間。
發病率高,以群發為主,傳統養羊是以散養、放牧為主,營養代謝病幾乎不為養殖戶所知。隨著養羊業的集約化、規模化生產,代謝病已發展為重要的群發病,造成嚴重的損失。
特殊生理階段的羊易發生,特別是處于妊娠階段或哺乳階段的母羊,或者是生長發育旺盛的羔羊,在舍飼情況特別容易發生該類疾病。特殊階段,羊的抗病力相對較弱,生長發育旺盛,營養代謝較快,對營養物質需求量較大,特別是對某些特殊的營養物質缺乏較為敏感。舍飼對羊群的影響不單是活動量減少,也可能造成光照不足,易發生VD缺乏,從而導致鈣、磷比例失調,出現佝僂病。
發病初期飲食、飲水、反芻等行為正常;隨著患病時間的增加,食欲開始降低,且對外界刺激敏感度降低,眼球和肛門發生明顯凹陷,可視黏膜發白,眼角有分泌物流出,體溫一般處于36.5~37.5℃,脈搏跳動快而無力,胸腹下有浮腫,體重逐漸降低,隨著病情的發展,一般降低40%以上。羊只逐漸消瘦,被毛粗亂,可看見肋骨,精神狀態越來越差、行動緩慢、易出汗、移動就可聽見呼吸聲;發病晚期,病羊極度衰弱,躺臥不起,飲食欲廢絕,最后病羊由于營養不良長時間處于昏迷狀態,最后死亡。
羊只缺乏不同營養物質出現的臨床癥狀不同,羊只缺鹽會出現食欲下降,消化不良,喜歡舔堿土,體重增長較慢等,一般鹽占日喂量0.5%~1%,食鹽過量會中毒;鈣和磷缺乏會引起母羊產后癱瘓、痙攣、相互舔毛、消化不良、消瘦、生長緩慢或停滯、發情延遲或不發情、不孕、軟骨癥等,鈣磷比例在羊日糧中應為2:1.1;羊只缺鉀可引起成羊只腹瀉,甚至劇瀉等;缺鎂會造成羊只神經肌肉興奮性痙攣、便秘等;缺硫會出現掉毛、流淚、流涎、視力逐漸減退等現象;缺鐵會引起貧血[3];缺銅會出現羊毛堅硬、直立,生長逐漸緩慢等;缺碘會出現甲狀腺肥大、侏儒癥等;缺鈷會異食、貧血、虛弱、消瘦、無神、被毛無光澤、羔羊生長發育緩慢,甚至停滯,繁殖性能喪失,甚至死亡;缺錳會性成熟晚,發情不規律,性周期失常,母畜胚胎被吸收,造成產羔弱,成年羊出現關節疼痛癥狀。
隨著我國政策的改變,養殖模式也發生了轉變,傳統的放牧模式轉變為舍飼模式。但部分農牧民觀念依然守舊,缺乏科學養殖意識,當地政府部門或企業應加強科學養殖的引導,提高對科學養殖認知,才能提高經濟效益,達到科學養殖的目的。避免飼料結構單一,營養失衡,減少羊群綜合性營養缺乏癥的發生。
可以通過加強飼養管理預防該病,避免羊只長時間處于饑餓狀態。每天飼喂定時定量。消瘦的羊只應提前補充飼草,保證羊只正常營養需要,在牧草選擇過程中,應選用優質的牧草,避免發霉,影響羊只健康。羊的生長發育還需補充微量元素,應檢測牧草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保證日糧中微量元素能滿足羊只的正常發育。若日糧中缺乏微量元素,應及時調整飼料配方。飼喂應多次少量給料,隨消化機能的增強而逐漸增加每次飼喂量,減少次數,促進羊只的消化能力。
在調整日糧結構過程中,應合理搭配精粗飼料比例,保證飼糧中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能滿足羊只營養需要。加強日常管理,及時清理糞污,提高羊只和羊舍清潔度。夏季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冬季加強羊舍保暖,給羊只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適當增加光照和運動,促進鈣質吸收。
恢復后的病羊首先要進行驅蟲,同時,開展健胃工作,減少放牧時間。還要保證每天日糧水平能滿足營養需要。
對病情較輕的羊只可以通過調整飼糧結構和及時補充營養物質進行治療,同時靜脈注射2000ml/d 葡萄糖生理鹽水、1000ml/d 25%的葡萄糖液和含鈣的葡萄糖酸鈣溶液,2~3 次/d,連用5~7d 會有明顯改善[4];而對于病情較重、臥地不起的羊只則需注射強心劑和葡萄糖及小劑量廣譜抗生素,同時補充足夠的日糧進行治療。
羊營養缺乏綜合征由于飼料不足、營養不良而使羊受到影響,往往可以通過及時調整飼料方案,有效改善對羊產生的影響。應及時調整病羊飼糧結構,并保證有足夠的飼料,保證飼糧中有足夠數量的可消化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同時,應補飼苜蓿、胡蘿卜及新鮮的優質青貯飼料,保證每天日糧水平能滿足營養需要;同時,加強飼養管理,做好防暑降溫、消毒工作,保證羊群健康發育,若發現病羊及時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