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歡
(山東省平度市農業農村局 266300)
在生豬養殖中,寄生蟲病是一種較為多見、常發的傳染性疾病。感染豬的寄生蟲種類較多,感染率高且可以引起生豬生產力下降,當生豬感染后缺少特異性的臨床癥狀,不易及時引起發現與重視,在生產養殖中重復感染的現象也嚴重,有些寄生蟲是人畜共患寄生蟲,不光對豬造成危害,對人體健康也可造成一定的影響,對公共衛生造成潛在威脅。因此,加強豬場寄生蟲感染情況的調查,摸清寄生蟲病的流行情況、發病規律、傳播途徑等對豬寄生蟲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寄生蟲以豬體內的組織、體液或腸胃內容物為食,必然會引起豬只營養不良、漸進性消瘦、貧血等癥狀;某些寄生蟲在豬體表寄生或體內移行時會機械性損傷皮膚及各類組織器官,引起出血、炎癥等癥狀發生,寄生蟲代謝產物及分泌的毒素也會引起豬只全身反應,還可給其他病原菌微生物的入侵創造條件,甚至還會引起寄生蟲發生變態反應。
本病由鏈狀帶絳蟲的中絳期蟲體寄生于豬的肌肉內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還可寄生于人的心臟、腦等器官,是一種重要的人獸共患傳染性疾病。
2.1.1 生活史
豬囊尾蚴外觀呈橢圓形囊泡狀,囊內充滿液體,囊壁是一層薄膜。豬囊尾蚴主要寄生于豬體內的咬肌、舌肌及勁、肩等部位的橫紋肌與心肌內。豬囊尾蚴的成蟲只寄生于人的小腸內,其孕節會隨著人的糞便排出外界,污染地面或飼料。蟲卵或孕節被豬吞食后進入消化道內經消化液的作用使卵囊破裂,六鉤蚴逸出并借助小鉤作用鉆入腸黏膜的血管或淋巴管內,隨血流帶到豬體的各組織中。
2.1.2 流行病學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豬帶絳蟲的患者是本病重要的傳染源,其每天向外界排出的孕節和蟲卵可持續數年,生豬長期處于傳染源的威脅中。
2.1.3 臨床癥狀
患病豬臨床可呈現營養不良、漸進性消瘦、貧血水腫、衰竭等癥狀。病豬胸廓深,前肢僵硬,發音嘶啞并伴有呼吸困難癥狀。當囊尾蚴大量寄生于豬腦時可引起嚴重的神經紊亂,特別是觸摸鼻部有痛感,患病豬視覺擾亂并伴發有急性腦炎,病情嚴重的豬會突然死亡。
2.1.4 治療
對該病的治療可選用吡喹酮、阿苯達唑進行給藥,治療效果良好。
豬蛔蟲病是由蛔科的豬蛔蟲寄生于豬腸道內而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該病在各類型豬場感染十分普遍,對仔豬危害嚴重,對養豬業造成巨大的損失[1]。
2.2.1 生活史
豬蛔蟲寄生于豬小腸中,是一種大型線蟲蟲體較直,尾端稍頓。與其他寄生蟲不同,豬蛔蟲的發育不需要中間宿主參與即可完成寄生生活史。帶蟲豬的糞便排至外界,蟲卵隨糞便到外界環境中,糞便中的卵在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下發育為具有感染性的蟲卵,當其被豬吞食后經消化道在小腸內孵化。被孵化后的大多數幼蟲可鉆入腸壁并陸續進入血管,隨血液通過門靜脈到肝臟。
2.2.2 流行病學
豬蛔蟲病流行甚廣,仔豬蛔蟲尤為多見?;紫x的生活史較為簡單,產卵數量多,蟲卵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強,因此,豬蛔蟲病往往呈一般流行性和地方流行性。在生產養殖中,凡是有患蛔蟲病的豬舍、運動場等片區會有大量蟲卵匯集,構成豬蛔蟲病流行和傳播的疫源地。該病主要經消化道傳播,主要是因為豬采食被蟲卵污染的飼料和飲水而遭受侵害,此外,由于母豬乳房容易沾染蟲卵,也可致使仔豬在吸奶時受到感染。
2.2.3 臨床癥狀
仔豬在早期感染時出現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消化不良,繼而出現營養不良,體形消瘦,可視結膜發白,被毛粗亂等癥狀;仔豬生長發育受阻,上膘率降低。感染嚴重時病豬呼吸困難,發聲沉重、咳嗽,并有嘔吐、流涎和拉稀等癥狀;若發現和治療不及時還會引起腸道阻塞,出現疝痛,腸破裂而死亡等表現。
2.2.4 治療
在獸醫臨床上可選用左旋咪唑、阿苯達唑或伊維菌素等藥物進行驅蟲。
本病是由片形科布氏姜片吸蟲寄生于豬的十二指腸內引起的一種寄生蟲。
2.3.1 生活史
姜片吸蟲蟲體大而肥厚,體表被有小棘,易脫落。蟲卵隨終末宿主排糞至體外,在水中遇扁卷螺后在其體內發育為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和尾蚴,尾蚴離開螺體后遇到水生植物后經適宜條件發育為囊蚴。囊蚴對外界環境條件抵抗力較強,豬吞食含有囊蚴的水生植物而遭受感染,囊蚴在豬十二指腸內發育為幼蟲[2]。
2.3.2 流行病學
本病呈地方流行,患病豬為主要傳染源,往往因豬吞食有尾蚴感染的水生植物或飲水而入侵體內開始侵害機體。該病有明顯的季節性,一般在秋夏季較為多發,對幼齡仔豬危害較為嚴重。
2.3.3 臨床癥狀
患病豬表現為貧血、結膜蒼白,皮膚水腫,尤其以眼瞼和腹部較為明顯。病豬體型漸進性消瘦、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消化不良、腹痛、皮毛干燥。
2.3.4 治療
治療本病可選用敵百蟲、硫氯酚、吡喹酮等藥物。
圈舍內外環境直接影響寄生蟲的滋生與感染。環境衛生差、陰暗潮濕、飼養密度過于擁擠的圈舍很容易發生寄生蟲病。合理把控圈舍內的通風、光照、溫濕度等條件,豬糞要及時清理,對于病死豬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還要注意圈舍內鳥、鼠的防治[3]。
技術人員或獸醫人員要定期對養殖場內豬的寄生蟲感染情況進行摸底,了解豬寄生蟲感染的流行特點,找出感染豬的優勢蟲種,摸清感染的季節動態,選擇針對性較強的藥物進行預防和治療。用藥時要注意用藥劑量和給藥方法,要輪換使用藥物,避免蟲體產生耐藥性[4]。
根據生理階段飼喂豬群,可在飼料中適量添加酶制劑、酸制劑、中草藥制劑等,以改善豬腸道菌群,提高豬的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減少寄生蟲病的發生與傳播[5]。
豬寄生蟲病是生豬養殖中常見的一類疾病,平時要做好圈舍環境把控,定期消毒,定期對豬寄生蟲病的感染情況做好調查,加強飼養管理,從根源上減少該病的發生,促進養豬業的良性發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