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曉明
主題出版工作既是我國社會主義出版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主題出版發展迅猛,成為新時代中國出版事業發展的重要標志。在新時代背景下,全國100多家大學出版社如何在建設出版強國的進程中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做強做優主題出版,是大學出版人亟須認真思考的課題。本文提出大學出版社主題出版的專業化之路,這也是大學出版社主題出版工作行穩致遠、走深走實的關鍵所在。
大學出版社只有走專業化的主題出版之路才能更好地滿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需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要加強理論武裝,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中國不僅要抓住難得的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而且還要面對許多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這就“從國家的發展、時代的變遷、社會和文明的演進等視角”賦予主題出版更為豐富的時代主題。[2]我國出版界特別是大學出版社應更多地植根時代,以專業化的主題圖書解答廣大讀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涉及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的關切。
大學出版社與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緊密相連。“高校出版社是我國社會主義出版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出版工作的重要基地。高校出版社是高等院校中的學術性事業單位。”[3]大學出版社和高等院校共同承擔著培養我國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推動中國學術體系、學科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
第一,大學出版社所依托的高等院校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和理論創新的重要陣地,大學出版社是參與組織出版高等院校理論研究成果的重要出版平臺。比如,經黨中央批準,近些年來在我國一批有重要影響的高等院校相繼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中心),這些研究院(中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研究和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建立研究機構,匯聚研究力量,產出大量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研究成果,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社會影響力持續深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近些年相繼出版了“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英文版)”“中國式現代化”等叢書,就是由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組織各領域知名專家編寫的,對新時代以來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統解讀。
第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大學出版社應當將主題出版更多聚焦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與文化發展,充分發揮高校學科布局齊全、學術積累深厚的優勢,把主題出版更多聚焦在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構上,更多聚焦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上。
第三,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的新挑戰,主題出版應更好地圍繞人們亟需解答的“世界怎么了”“人類向何處去”等時代之題,推動主題選題和內容不斷深化,出版更多真正能夠代表中國學術發展和學科發展前沿水平的創新性理論成果,真正能夠體現中國學術體系、學科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方面取得的突破性、基礎性研究成果,扎扎實實地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推動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構。
大學出版社與我國廣大青年學生有著緊密的聯系,對于他們健康成長、求學求知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的未來屬于青年,中華民族的未來也屬于青年”。[4]今天我們面對的青年學生群體比起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已經有了十分顯著的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新時代中國青年親眼見證、親身經歷了教育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享受了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進一步提高,科學文化素養邁上新臺階”,“熱愛學習漸成風尚。越來越多的青年把學習作為一種生活樂趣、一種人生追求,學習提升的社會氛圍愈加濃厚”。[5]大學出版社應緊緊追蹤和分析青年學生群體閱讀習慣的新態勢,引導和提高青年學生培養理性的思維能力,不斷提升青年學生群體的精神文化層次。可以說,缺少思辨性、單一形態的圖書已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這就為大學出版社主題出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學出版社主題出版走專業化之路才能更好地滿足新時代青年學生的成長需要和閱讀要求。
第一,專業化的主題出版圖書可以更加準確、生動、科學地回應新時代廣大青年群體的關切,引導他們將個人的發展同黨和國家的事業緊密聯系,通過積極向上的專業化主題出版圖書引導和培育青年學生樹立牢固的理想信念、健康的價值認知、堅定的文化自信,同時激發他們的思考,與他們保持緊密的聯系和積極的互動。新時代青年學生群體有著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積極的心態、更加開放的胸懷和更加充滿正能量的氣息,他們對新鮮事物、生態環境、人類命運、時代發展、公平正義等都有著執著的追求,大學出版社主題出版物要更好地貼近這樣青年群體的需求,為他們插上奮飛的翅膀。
第二,大學出版社專業化的主題出版圖書要緊密聯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主題,為他們提供成長和發展所需要的精神食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國人民大學時對青年一代的希望和寄語:“希望廣大青年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把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全過程、融匯在事業追求中。”[6]
第三,大學出版社走專業化的主題出版之路要深入研究并不斷挖掘廣大青年學生對主題出版的實際需求,深入研究青年群體和在校學生的認知特點、閱讀習慣和接受方式,以更加專業化的主題出版圖書豐富他們的閱讀內容、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事實上,大學出版社的發展離不開我國廣大青年學生,這一群體是大學出版社的主要讀者和出版物的主要消費群體,他們的認知特點、閱讀習慣、接受方式等都直接影響和左右著大學出版社及其出版物的特點。
大學出版社與我國廣大工作在高等院校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保持著緊密的聯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自覺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學術己任,以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決事關黨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7]在我國,高等院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五路大軍”中規模最大、人數最多、學科分布最廣、研究力量最強的一支大軍,承擔著推動我國文化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任務與使命。這就對我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提出了根本要求,同樣也為大學出版社主題出版走專業化之路確定了根本原則。大學出版社對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重大問題和前沿問題有著比其他社會出版社更為清晰和敏銳的洞察力,對活躍在哲學社會科學各領域的杰出學者和重要作者有比其他出版單位更為深入的了解。
大學出版社應該充分依靠這支活躍在高等院校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大軍”,堅定走專業化的主題出版之路。
第一,大學出版社專業化的主題出版選題和內容應該是追求有理論研究深度的圖書,要緊緊圍繞“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凝練主題,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的公信力和說服力,要促進關系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重大問題的闡釋和解決。
第二,大學出版社專業化的主題出版要有效推動新時代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建立,高度關注學術名家和學界專家的優秀成果。我國高等學校擁有一批潛心治學、知識淵博、理論深厚、學貫中西的學術大師,在哲學社會科學許多領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出版這些大家具有基礎性、創新性的學術成果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新時代學術發展與文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如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走近馬克思”叢書,約請我國馬克思主義領域著名學者緊緊圍繞青年學生所關注的馬克思主義與時代等理論問題進行解讀,成為“大家寫小書”的經典案例。
第三,大學出版社專業化的主題出版還要高度關注高等院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性學術成果的出版,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新型高端智庫建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建設了一批高水平、高質量的高端智庫,這些智庫與大學出版社形成了緊密的互動關系,智庫研究成果也成為新時代主題出版的重要種類,并且越來越被廣大讀者和海外人士關注,成為認識和了解中國與世界的高質量讀物。
大學出版社與國際出版界特別是國外大學出版社之間保持著良好的出版交流與合作,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特別是中國學術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在當前世界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大學出版社承擔著更為重要的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融通中外文化、增進文明交流中的獨特作用,傳播中國聲音、中國理論、中國思想,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8]我國大學出版社與世界知名大學出版社之間保持著多種渠道的交流與合作,新時代以來中外出版交流與合作取得了顯著進展,出版社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版權貿易呈現顯著發展的態勢。這就為大學出版社開展專業化的主題出版圖書交流與合作提供了可能。
大學出版社走主題出版專業化發展之路,也是推動開展更為積極的國際出版交流與合作的重要途徑。
第一,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成為新時代我國高等院校最為突出的發展特點,尤其是隨著中國高等教育事業快速成長和大學學術影響力提升,大學之間及大學出版社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日益增多,這就為大學出版社向世界介紹中國、講好中國故事創造了多樣化的國際交流途徑,同時也推動大學出版社專業化的主題出版圖書越來越具有國際視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策劃的“認識中國·了解中國”書系已出版了60多種圖書,翻譯成多個語種出版,這套書系就是在大量了解海外讀者對中國發展關切問題的基礎上,組織我國一批優秀學者有針對性地進行科學分析和系統解讀。該書系自出版以來受到了海外出版界和海外讀者的廣泛歡迎。
第二,大學出版社通過積極參與到包括“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絲路書香出版工程”等國際出版項目、工程之中,把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精品力作推向國際圖書市場、介紹給國際讀者,近些年來人大出版社、浙大出版社、北大出版社等大學出版社許多學術經典都通過這樣的渠道實現了版權貿易和國際出版,國外學術界和知識界也借此了解更多中國當代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增進了彼此互信。
第三,大學出版社是國際書展的積極參與者,我國高校科學研究和學術發展的面貌及大學出版社發展的整體狀況,通過參與國際書展和中國主賓國活動有效地向世界展示出來。在國際書展和中國主賓國活動中,我國大學出版社專業化的主題出版圖書往往會贏得更多海外讀者的關注。
大學出版社持續推出大批主題圖書并積極探索專業化的主題出版之路,得益于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
第一,中宣部、教育部和高校黨組織的堅強領導是大學出版社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加強黨對高等院校全面領導背景下,中宣部、教育部和高校黨組織進一步加強對大學出版社的全面領導和有效管理,特別是在大學出版社發展方向、發展路徑、選題策劃、出版管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大學出版社治理體系最顯著的變化,其對大學出版社主題出版的靠前指導和有力支持,也是大學出版社主題出版走專業化之路的根本保障。
第二,中宣部、教育部有關主題出版的年度規劃和選題指導為大學出版社主題出版提供了宏觀指導。每年中宣部、教育部都會明確提出主題出版圖書的選題方向,這既是大學出版社主題出版的航向標,也是大學出版社主題出版的任務書。例如,中宣部2022年主題出版圖書的總要求就是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突出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首要政治任務,突出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工作主線,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圍繞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擔當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做強做亮做活主題出版,打造更多謳歌新時代、滿足新需求的出版精品。正是有這樣的規劃指引,我國出版單位包括大學出版社才能夠產出越來越多的主題出版圖書。[9]
大學出版社主題出版形成廣泛參與、發展迅速、各有專攻、各具特色的整體優勢得益于管理部門的規劃指導,也得益于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等方面的有效協調機制。百余家大學出版社走專業化的主題出版之路時,展現出專業主題鮮明、群體優勢明顯、整體協調合作的特點,成為我國出版界推進主題出版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教育部社科司每年都舉行全國高校出版社主題出版圖書申報遴選工作,組織協調全國高校出版社積極圍繞主題出版圖書選題方向和范圍,申報優秀圖書入選。例如2021年全國高校出版社共報送了488種優秀圖書,經過嚴格評審有63種圖書入選當年主題出版圖書。可以說,每年教育部公布的入選主題出版圖書名錄,已經成為全國大學出版社主題出版工作的重要檢閱和巡禮。
注釋: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42
[2]姚雯.新時代下主題出版的新特點和發展趨勢[J].出版廣角,2020(1)
[3]韓筠、王潤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高等教育教材建設回顧與展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212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208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時代的中國青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22
[6][7][8]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
[9]中宣部辦公廳印發通知明確2022年主題出版六方面選題重點[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2-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