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歡,嚴謀春,蘇可蒙
(西安工程大學 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48)
臨潼位于陜西省關中平原東部,西接西安,東鄰渭南,南北長40 km,東西寬32 km,總面積915.44 km2,屬于大陸性暖溫帶季風氣候,氣候溫暖,土壤肥沃,水分充足,為石榴生長提供了舒適的外部環境。石榴為石榴科、石榴屬,落葉灌木,石榴學名為安石榴,別名有丹若、沃丹、天漿和若榴等,原產于伊朗和阿富汗等中亞地區,2 000余年前從西域傳入中國,引進種植初期主要栽于京城長安附近御花園的“上林苑”和驪山的溫泉宮(即今華清池)內,主要目的是用于觀賞。可見,臨潼是中國石榴文化的發源地。經過2 000余年的培育與發展,臨潼石榴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品種逐漸豐富,目前,已成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是陜西臨潼的著名特產之一。臨潼石榴品種繁多,品質優異,營養價值豐富,藥用價值及工業價值極高,先后獲得多項國家級榮譽。“七五”期間,臨潼已建成全國最大規模的石榴生產基地,1986年8月西安市召開第九屆人大常委會第27次會議決定把石榴花作為西安市市花。1990年臨潼石榴種植面積為0.14 hm2,至2017年已達0.67萬hm2,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近年來,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臨潼石榴朝著產業化發展方向快速邁進,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在產業規模上,臨潼石榴經歷了逐漸擴大的動態遞增過程,種植面積大幅增長,已從1990年的0.14萬hm2增至2018年的0.67萬hm2。經過不斷發展,已培育出了許多著名的石榴品種。近年來,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新型營銷方式,使臨潼石榴銷量大幅度提高,市場影響力與占有力不斷增強,果農收益明顯增加,社會效益顯著,石榴已逐漸成為臨潼地區的主要產業之一,對臨潼地區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但臨潼石榴在產業化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如科學規劃不夠、種植面積減少、果農受教育程度較低、專業技術人才缺乏、龍頭企業較少、產品品牌匱乏、基礎設施落后和產業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臨潼石榴進一步的產業化發展。為此,提出了促進種植保護、培育新型職業果農、扶持龍頭企業、健全產業體系和延伸價值鏈等對策建議,以期為臨潼石榴的產業化發展提供參考與借鑒。
產業化一般是指某種產業在市場經濟作用下,以行業的需求為主要導向,以實現效益最大化為主要目標,同時依靠專業的服務與高質量高效率的科學管理,從而形成系列化、集聚化、規模化和品牌化的經營方式與組織形式。臨潼石榴產業化發展是產業化的具體發展形式與表現,其產業化是指在目前國內外市場與行業需求的導向指引下,以追求利潤為主要目標,立足于臨潼本地優勢,以臨潼石榴產業為主導產業,在區域內進行石榴合理布局,充分發揮“石榴龍頭企業”開拓市場、引導石榴生產深化加工、延伸石榴產業鏈的功能作用,依靠科技進步,先進管理,對臨潼石榴產業進行系列化、集聚化、規模化和品牌化的經營與科學管理,拓寬銷售渠道,使之逐漸形成專業化生產與區域化經營體系[1],在促進臨潼石榴產業效率大幅度提升的同時,使果農真正受益。
1.2.1 化解產銷矛盾,降低個體風險 分散的家庭生產經營與社會化大市場之間存在固有的矛盾。目前,部分臨潼石榴生產仍以個體所有制與個體勞動的家庭生產經營為主,但市場已經跨越了不同系列行業產品與服務,其密切的互補關系構成的大市場,現有的家庭經營與社會化大市場之間必然存在固有的矛盾。臨潼石榴的家庭生產經營規模小,易造成與大市場脫節,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家庭生產經營存在市場信息搜集難、遠距離購銷難和抵御風險能力弱等弊端,而產業化發展能有效構筑起生產與市場之間溝通的橋梁,通過及時傳遞市場信息、借助專業中介組織、融通資金、提高經營組織化程度等,有效緩解生產與市場的矛盾,節約市場交易成本,從根本上解決家庭小規模生產經營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從而降低果農個體生產的經營風險。
1.2.2 提高石榴比較效益,增加果農收入 比較效益一般是指在現有市場經濟體制的作用下,石榴產業與其他類似經濟活動在投入、產出和成本收益之間進行的相互比較,能有效體現石榴生產利潤率的高低與有效衡量石榴生產經營的效益。石榴比較效益與產業化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相互補充的關系,其中一個得到提高與改進便會促進另一個的提高、完善與發展。臨潼石榴產業化發展有利于提高生產經營效率,實現臨潼石榴生產的現代化、商業化,有效改變臨潼石榴產業低效率的現狀,提高市場競爭力,進而提高比較效益和石榴果農的收入水平。
1.2.3 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提升發展水平 臨潼石榴栽培歷史悠久,品質繁多優異,逐漸形成區域特色,久負盛名。近年來,政府部門高度重視臨潼石榴產業發展,推行出臺多項補貼激勵政策,助力臨潼石榴產業的升級發展,以石榴產業為主導產業,通過產業鏈延伸,帶動石榴及相關產業的集聚與發展。首先,臨潼地區石榴種植栽培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形成了獨特深厚的石榴文化,通過舉辦各種石榴特色文化節、石榴種植比賽、石榴種植經驗分享等各類活動,把石榴文化與各類產品緊密結合起來,在推銷臨潼石榴的同時也銷售其相關產品,穩步增加果農收入水平,提高果農種植石榴的積極性,從而促進第一產業的發展;其次,以石榴為主導產業進行延伸與擴散,研究開發石榴酒、石榴果汁、石榴綠植等各種與石榴相關的產業,培養一批深加工、高技術的新型產業,延長石榴產業鏈條,增加石榴附加值,促進第二產業發展;最后,依托石榴開展特色旅游業,打造全方位的休閑度假、石榴會展和休閑購物度假休閑區,大力依托石榴發展第三產業。總之,探索建立以石榴產業帶動農村現代化發展道路,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與造血能力,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總體看,臨潼地區可以依靠石榴產業為主導產業,促進其產業鏈延伸和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推進石榴產業集聚發展,合理有效地調整產業結構,通過石榴產業對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作用,帶動并提升其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
臨潼石榴產業規模經歷了逐漸擴大的動態遞增過程。1990年臨潼石榴產業種植面積為0.14 hm2,產量為0.5萬t,開始初具規模,此后種植面積逐年增大。目前,臨潼的石榴種植區域主要有斜口、秦陵、驪山、馬額、穆寨、零口、新豐鎮、行者、代王和仁宗10個主要生產鄉鎮[2]。近年來,臨潼區始終堅持石榴的產業化布局,充分利用種植石榴的傳統優勢,按照“提品質、增收入、擴面積、強科技、延產鏈、促旅游和賦文化”的思路,將三產融合的理念在石榴產業上進行實踐。截至2018年,臨潼石榴種植面積已達0.67萬hm2以上,年產石榴鮮果8萬t以上。臨潼區域內現有石榴生產銷售企業、合作社達30余家,石榴規模化加工企業5家,年加工石榴鮮果2萬t,進一步依托石榴產業發展電商,開展鄉村旅游,發展相關餐飲服務企業等200余家,產業年產值突破9億元;擁有“秦豐”“金鵬”等省內外知名的石榴農產品品牌10余個。
目前,臨潼石榴品種有100余個,其中主栽植品種為“凈皮甜”,是最先引進的石榴品種,在中國栽植歷史悠久,有中國石榴活化石的美譽。后經過歷年天然雜交、培養選育、改良和引進等,石榴品種逐漸增多,主要有凈皮甜、軟籽凈皮甜、大紅酸、鐵爐紅、臨潼星、天紅蛋、三白甜、魯峪蛋、軟籽白、軟籽紅、軟籽天紅(魯峪)蛋、御石榴、紅皮甜、白皮甜、突尼斯軟籽、臨選1號、臨選8號和臨選14號等。2006年臨潼石榴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2017年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
傳統銷售渠道,臨潼石榴銷售時間一般為每年10月至翌年元旦左右。現探索與淘寶、京東和郵政等電子商務平臺合作,改變銷售模式,讓歷史悠久、品質優異的臨潼石榴更快地走向全國。臨潼石榴電商銷售所占比例達30%以上,但銷售占比最多的仍然是零售,中介購買較少。網上資源還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3]。
臨潼石榴品種繁多,品質優異,營養豐富,其含糖量達11%~14%,果酸含量為0.4%~1.0%,鮮果水分含量為79%,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梨等普通水果的2~3倍,磷含量達145 mg/100g,富含碳水化合物、鈣等人體必需物質,是各種石榴酒、石榴飲料的原料,對人體的消化與健脾等效果較好。300 g以下的凈皮石榴市場價平均為3.9元/kg,350~400 g的為8.5/kg,平均收益7 000~8 000元/667m2,臨潼石榴效益良好,已成為臨潼區域的主要產業之一。
一是臨潼石榴種植面積被城鎮化發展及旅游休閑娛樂規劃占用。近年來,在臨潼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石榴種植往往讓位于城鎮化發展、娛樂園、旅游景區和國家旅游休閑度假區等的發展與建設,導致石榴種植面積減少,規模不斷下降,如臨潼最負盛名的漢石榴園因讓位于城市發展已不復存在。二是石榴種植見效慢,周期較長。石榴一般4年初果,6年才能豐產,部分果農選擇見效快周期短的蔬菜和瓜果等經濟類作物代替石榴種植,對石榴果樹進行砍伐,導致種植面積減少。
臨潼種植石榴的果農文化水平整體偏低,文化程度大多處于小學、初中及高中階段,其中,以初中文化水平居多,占58.7%,高中文化水平僅占27.3%,此外,臨潼石榴的種植果農年齡結構呈偏大的特征,以45~65歲居多,占50%以上[3]。由于果農受教育程度整體偏低,年齡偏大,導致在石榴的種植、嫁接、培育、冷藏和銷售等富有技術含量的環節往往處于被動劣勢地位,加之常駐臨潼的石榴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種植新技術、管理新辦法得不到及時更新升級,產業提質發展困難及增效緩慢。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主體之一,同時更是承擔著社會化服務主體的重要任務,是現階段我國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進行有機銜接的重要力量,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我國推進農業現代化,營造現代經營體系的重要內容,龍頭企業的培育在此過程中應占重要的關鍵位置[4]。目前,臨潼有多家石榴加工企業,逐步形成一定的規模,如丹諾爾、秦俑和紅石榴等,也形成了百福瑞和林彤等省市級名牌,但這些石榴加工企業規模還較小,不能很好地適應臨潼石榴的產業化發展與市場需求,企業的帶頭作用很有限,臨潼石榴品牌在西安市甚至陜西省雖然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其知名度在國內還有待提升,且品牌價值的提升空間較大。
臨潼石榴主要栽植區域大多位于海拔400~1 000 m的驪山丘陵地帶,山前洪積扇以及南北帶狀的山塬地區。該區域由于歷史自然原因,生產設施相對較差。首先,石榴種植區域多為溝塬崎嶇的山里地帶,地勢不平,交通不便,距離公路較遠,為后期石榴采摘、運輸、銷售帶來諸多不便。其次,石榴果園的水利設施不配套,干旱季節不能及時供水與灌溉,易造成石榴缺水,給石榴生長及石榴果質造成不利影響,同時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臨潼石榴的新技術研發與規模化發展。最后,石榴種植區域的防自然災害基礎設施還較為簡陋甚至缺乏,當發生特大暴雨、冰雹等自然災害時,石榴果實極易遭受破壞,給果農的收入帶來潛在的風險。總之,目前臨潼石榴的水利、交通、防災害等基礎設施不完善已成為制約臨潼石榴產業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臨潼石榴部分產業鏈還不夠完整,產業體系還不健全,缺乏對現代化產業體系功能的支撐與引擎作用的發揮[5]。石榴除了種植和培育外,其包裝、加工、運輸、貯藏和銷售體系等關鍵環節還亟待提高。一是包裝上存在色彩單調,形式主義泛濫,注入的文化內涵價值不足等。二是深度加工缺乏,主要以初級簡易加工為主。三是運輸與儲藏技術手段落后,致使儲藏時間不長,運輸過程中石榴易破損或腐壞等問題;四是銷售渠道單一和銷售時間過長等。
加大對石榴藥用價值、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等的宣傳,提高大眾對石榴重要性的認識,加大對石榴種植面積保護力度。石榴種植區域應科學規劃,對涉及石榴種植區域的開發必須謹慎,應反復進行科學驗證。一方面,突出石榴在經濟發展中重要地位的同時,對區域內石榴種植進行摸底調查,如石榴的種植面積、種植品種、所屬單位(果農)、產量、銷售情況、收入效益等進行調查,必要時可進行重點掛牌保護[6]。另一方面,種植石榴村域可以制定村規民約,對濫砍濫伐石榴樹的行為人進行懲罰,對其舉報人和對栽植石榴樹、擴大石榴種植面積的果農等給予適當獎勵,提高對石榴種植保護意識,促進石榴種植面積的保護。以有效緩解因城鎮化、城市擴張建設、旅游區開發與短期收益不明顯帶來的臨潼石榴種植面積減少的問題。
針對臨潼石榴果農文化程度較低的現狀,依托專業培訓結構建立長期新型果農職業培育機制,提高果農自身綜合素質與專業水平,可從遴選培育對象、實施教育培訓、嚴格認定管理及建設培育體系幾個方面進行。一是培育對象的選擇,本著自愿互利的原則,可從種植石榴的果農中每戶挑選一名文化程度較高、經驗豐富的果農參加培訓,優先選擇真正從事石榴生產、迫切需要提升自身素質與專業技能的石榴果農成為培育的對象。二是培訓內容,將系統的果業理論知識與果業實踐結合起來進行,整合相關培訓資源,對果農的生產經營、專業技能等進行系統培訓,以培養出真正愛果懂果務果的新型職業果農;明確培訓合格果農的認定條件、標準和程序等,相關部門可對其頒布培訓合格的結業證書,對培訓合格的果農進行嚴格管理,并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培訓機構與果農要保持密切聯系,規范認定制度與流程,切實提高果農自身素質與專業能力,增加造血能力。三是建立起果農培育的體系與機制,依托相關政府部門、專業培訓結構,展開充分合作,搭建系統化的新型果農培訓平臺與機制。
石榴龍頭企業對推進臨潼石榴產業化發展、地區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帶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加大對臨潼石榴產業的龍頭企業資金貸款的支持力度,根據石榴產業龍頭企業的運營情況及發展規模、區域農戶帶動力度等進行考核,優先予以免息貸款,予以資金補助、稅收優惠支持。二是充分認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與關鍵價值作用,強力推進科技創新,讓科技創新真正融入龍頭企業,打造科技含量高的現代化企業,同時加大龍頭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等的產學研合作,進一步提升臨潼石榴產業龍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開發出更多的石榴新產品,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打造獨具特色的品牌并做好其保護工作,同時加大對品牌省內外的宣傳力度,培育出本土化的全國性知名石榴品牌。三是完善龍頭企業與果農的利益分配機制,增加二者聯合的緊密度,展開精準密切合作,建立起“公司+基地+農戶”和“合作社(協會)+農戶”等多種模式的新型合作方式[7],真正發揮石榴龍頭企業的引擎作用,間接地為龍頭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與口碑,增加龍頭企業的品牌信賴度與知名度。
一方面,為改善臨潼石榴種植區域果園水利設施不配套、不能及時供水灌溉和防自然災害能力差等給石榴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有效緩解交通和水利基礎設施不便等制約臨潼石榴發展的因素,應因地制宜完善配套基礎設施、石榴產業硬件設施,為臨潼石榴生產、銷售采摘和深化加工等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進一步優化產業規模化發展。另一方面,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加大石榴產品的研發力度,延伸石榴產業鏈,開發系列石榴新產品,如石榴酒、石榴醋和石榴綠植等,提高石榴附加值。此外,根據市場需求,圍繞石榴打造優質供應鏈,解決石榴的儲存、運輸和包裝等問題,借助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先進科學技術,構建臨潼石榴完整的數據鏈,進一步提升臨潼石榴的產業化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