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玉昌 孫 嫻
智慧校園是基于教育信息化2.0視域下對校園生活及環境的一體化重構,借助信息技術工具整合資源、優化空間、數據賦能,推動教學、科研、管理和校園生活需求互聯互通、高效協同,全面服務師生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合肥市屯溪路小學自2018年成為安徽省首批智慧校園建設示范校以來,校園基礎設施全面升級,無線網在學校區域內全覆蓋,所有教室均為多媒體教室,網絡高速暢通,有效保障設備流暢使用。學校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深度融合,在智慧教學、智慧學習、智慧管理和智慧生活各方面深化智慧校園建設,打造信息時代學校發展的新樣態。
學校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開展開放、探究、參與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精準施教、動態施教,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探索并建構新的互動課堂模式。
課前,教師依托C30智慧課堂平臺進行備課,將教學設計、課件等資源同步到個人云盤。同時發布課前調查,在學生參與調查后收集和分析前測數據,根據了解的學生實際對備課過程和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優化。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云盤直接打開備課資料,利用智能白板等進行教學。教師通過智能平臺發布全班練習或根據學生水平分組后推送分層練習,平臺根據預設答案實時生成評價,教師可以及時查看學生答題報告,根據數據動態施教;教學中教師可以隨機點名或開展學生搶答活動,通過平臺自帶的函數圖像、杠桿等各種學科工具進行模擬實驗、聚焦和投屏講解。學生利用移動終端設備,全程、全員參與互動學習,實現師生、生生、人機等立體化的互動交流;教師利用平臺可以實現對學生個體學習效果的即時評價和反饋。
課后,教師可以通過“班級空間”和“作業平臺”,進行作業布置、批改與反饋,也可以用語音或文字留言方式開展個別學習指導。對于學生的薄弱環節,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自動錄制的微課等形式,實現差異化、個性化在線輔導。學生可以隨時以語音、圖片等形式發送自己的作業及思考,也可以在群內與同學交流,實現時時可學、處處可學的學習新樣態。
日常工作中,學校教師因工作繁忙或多校區限制,特別是受當前新冠疫情影響,集中組織開展一定規模的學科教研活動具有不小的難度。而在線教研可以不受時間、空間和人員數量的限制,開展多人協同教研,實現全程參與、活動閉環。
學校教研組借助釘釘創設備課教研、數據采集分析為一體的教研環境。活動使用釘釘平臺召開視頻會議,開展集中理論知識學習,而集體備課、評課議課、學習交流等語音、文字形式的交流,均可以通過釘釘的在線編輯功能快速完成。組內成員可以及時提出、診斷并解決教學問題,還可以及時進行文字修改,省去文檔收集匯總的時間,同時修改過程全體成員可見,也促進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和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
在釘釘“我的教研組”版塊中還設有教研動態、教研活動、我的課題等功能,有力促進教研組內教師的協作探究、交流互動。在學校特色應用功能中,建立“名師工作室”欄目,將學校現有的區級、市級名師工作室納入平臺,實現共享共進,讓優質資源覆蓋更廣、互動交流維度更多,充分發揮優秀教師團隊的輻射引領作用。
傳統課堂教學側重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而對于學生應用、分析、評價、創造等能力的關注則處于較弱狀態。為真正實現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體現學生的主動學習,促進學生的合作交流,學校基于C30教學云平臺建立學生自主學習資源庫,學生可以隨時登錄查看學習內容。學生在課前預習階段或課后復習時間,可以根據教師推薦的視頻講座、微課、電子書、練習題等內容開展自主學習,也可以利用平臺和教師、同學進行討論,從而使課堂上深度的學習交流有了時間和內容的保障。
學校積極踐行綠色評價,改進現行紙質版素養報告的形式和內容,在統一的辦公平臺“釘釘”上建設電子版學生“素養評價報告”系統。該系統對學生日常的評價與學校育人目標相結合,實時記錄學生在校行為,收集真實數據,實施真實的過程評價,從課前、課中到課后的學習表現,從學科榜、總評榜到周評榜、月評榜,從語文分項、數學分層到其它學科個性評價,形成學生學習動態評測數據,精準評估學習績效,實現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智能化和可視化。系統將學生的階段性評價和日常學習評價打通,并與學校智慧校園建設數據打通,使家長、教師可以隨時登錄查閱,及時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讓評價變得有效度、有高度、有溫度。
學校針對傳統管理方式單一、條塊分割明顯、資源不能適時共享等弊端,依托“釘釘”搭建通用的管理服務平臺,將學校日常工作,如考勤審批、日志周報、公文流轉、會議管理、場館預約、故障報修等后勤管理,以及校內新聞、晨檢午檢等日常工作,都統一運用該平臺進行一體化運行和有效管理,為學校人事管理、財務及固定資產管理等提供技術支撐,實現了資源共享、數據公開、減少層級、重心下移的目標,讓校務辦公更加自動智能,管理更加流暢高效。
學校依托統一的辦公平臺“釘釘”優化教學、教研過程。教務常規工作,如安排課表、發布公開課、制作行事歷、匯總各種表格等,以往多是人工操作,費時費力;現在可通過釘釘定時自動收集完成,一改以往個人編輯后再由教務人員匯總統計的方法,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學校還在統一辦公平臺建立教師電子檔案,由教師及時上傳個人專業發展資料、業務類獲獎資料、指導學生材料等,同時由學校教務部門記錄和上傳教師師德師風評議、日常教學檢查等材料,建立教師檔案評價新模式,為學校職稱評審、績效考核、教師培養方案制訂提供依據。
學校深入推進平安校園建設,在營造良好校園秩序,保障師生人身安全的基礎上,進一步打造智慧安防系統,創設優質的育人環境,從而助力學校立德樹人的品質教育。
智慧安防系統由前端視頻監控、數據傳輸、數據監控中心三大部分組成。學校對其硬件環境進行升級改造。校園門禁系統配合一卡通使用,能夠快速識別師生信息,疫情防控期間配合紅外線測溫儀同步完成進校師生的體溫測量。學校安防設備進一步完善,校園內運動場地、教學樓層、地下車庫等重點部位加密視頻監控,使校園監控做到全覆蓋、無死角、無盲區。視頻監控室位于門衛室,監控設備24小時開機,監控人員24小時在崗,門衛監控室同時也是警務聯絡室,設置一鍵報警電話。學校安全負責人可以通過手機實時查看視頻監控,實現監測與管理零距離、高效益。
智慧安防系統也可助力學校文明創建,監察校內不文明現象,實現及時制止和教育;還可支持大型文體活動的開展,實現科學調度、實時指揮、過程存儲、復盤反思等。
智慧校園的建設,讓環境實現時空雙重意義上的持續優化,讓校園實現生命活力、育人合力、信息魅力的多維融合。學校也在此過程中建構起智慧化的教學、學習、管理與生活的發展新樣態,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學習、幸福人生打下最厚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