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鑫,王 祥
(1.南通市紡織工業協會,江蘇 南通 226000;2.江蘇蘇豪傳媒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12)
2017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該方案于2017年2月6日審議通過。《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是為了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產業工人隊伍而制定的法規。近年來,南通在江蘇省財貿輕紡工會和南通市總工會的指導下,精心謀劃、周密部署、準確定位、聚焦重點,加強紡織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
紡織產業是南通最具識別度、標志性的特色傳統產業、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自1895年張謇先生開辦大生紗廠以來,歷經歲月淬煉,南通紡織已經形成棉紡織、化纖、繭絲綢、家紡、染整、服裝和產業用紡織品等門類齊全的產業體系,是中國人自己興辦的、最早的、也是唯一現存的民族紡織工業,紡織工業的蓬勃發展使南通成為著名的紡織之鄉。
2020年的各項指標數據顯示,南通紡織產業是南通市經濟的民生產業、支柱產業、最具競爭力產業。紡織產業就業人數、出口都占全市工業的1/3,利潤、產值、銷售收入等指標都占全市工業的1/4,上繳稅費占全市工業的1/6。據統計,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共計1 248家,實現營業收入1 299億元,占全省的15.9%,占全國的2.9%;實現利潤83億元,占全省的30.6%,占全國的4.0%;經濟總量全省第三、經濟效益全省第一,占江蘇紡織行業總量的15.0%以上,利稅總額占18.0%,在江蘇紡織行業排名第三,在中國紡織行業占比3.0%以上。
在看到南通紡織產業成績的同時,人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南通紡織產業存在以下問題。(1)規模不大,知名企業不多,在行業中有話語權的不多,缺少在行業中獨樹一幟的企業;(2)名企、名牌不多,近幾年,南通的家紡企業在國內乃至國際上都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棉紡業缺少民企與名企,名牌效益不突出,對外宣傳力度也不夠;(3)員工不穩定,收入也不高,普遍存在員工招不來、留不住的問題。
江蘇省確定將紡織行業作為產改試點行業以后,南通市產改辦明確市總工會、市紡織協會為協調部門。為此,南通市紡織工業協會與南通市經信局、市人社局、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組建產改工作小組,建立會商制度,協同推進工作落實。
南通市紡織工業協會現有會員單位1 209家、規上企業員工22萬多人。針對行業特點組織開展調研,請企業負責人、企業勞動人事干部、企業工會主席、企業員工代表等座談交流,圍繞產業改革目標任務科學謀劃,列出先行試點40家企業名單,制定《新時代南通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發布推動紡織產業10條措施,分別挑選國有、民營、外資產改樣板企業,介紹工作措施,示范帶動,壓實工作責任,明確協同部門工作職責,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主體作用、工會主導作用、協會引導作用,確定工作目標,推出時間表,制定路線圖,確保每項工作都具體到項目、量化到部門、責任到個人。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快速發展,南通紡織業形成了棉紡、針織、家紡、化纖、色織、服裝、印染、產業用紡織品等八大板塊,但大多數是中小微企業,員工隊伍不穩定,對產改工作認識不一,加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確定因素增加,整改工作推進難度較大。
應對措施有以下3點。(1)注重點面結合,系統推進。在工作對象上,選擇了生產經營正常、職工隊伍穩定、黨建工建工作基礎較好的40家紡織企業先行試點,探路放樣;在工作內容上,將產改工作與黨組織建設、基層工會組織建設、職工之家建設等各項工作深度融合,互為推進。(2)先易后難,把握節奏。在推進整改工作過程中,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點線突破,要求試點企業從已有的特色工作切入、從職工關心的熱點問題突破,每年辦1~2件實事,堅持努力,久久為功;要求試點企業做到“八個一”:做好一次匯報、開展一次宣傳、召開一次研究會議、制定一個工作計劃、列入職代會一個議題、開展一系列活動、辦好一件實事、形成一個總結。(3)注重服務指導,發揮黨建工建指導作用,把產改工作列為黨建工建重要指導內容,當好產改工作的指導員、宣傳員、信息員、服務員。
只有保證活動載體,才能使產改工作落到實處、收到成效。為保障職工就業穩定、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促進后疫情時期紡織行業持續發展,加快打造南通高端紡織產業。
完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推動紡織行業技能人才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評價體系改革,支持培訓和評價機構,建立同業交流平臺,推動紡織工程技術領域實現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探索建立紡織行業特級技師制度、技師等級培訓制度。目前,已有70多名縫紉擋車工通過了技能等級認定,家紡高級工的認定正在實施。協會還制定了行業團體標準,規范行業自律行為,維護企業利益、員工利益,成立了南通家紡產品電子商務企業標準聯盟。
構建技能提升平臺體系,構建紡織行業培訓、練兵、比武、晉級四位一體的職工技能成長快車道,建立以企業崗位練兵和技術比武為基礎、以職工職業技術技能大賽為主體、與競賽銜接的職業技能競賽標準體系。參加全國長三角家紡產品設計、紡織漿缸大賽,成立大師工作室,參與星級技師評比,不斷推動技能大賽朝著新技術、新標準、新工藝方向拓展。
強化基礎服務載體建設,推動職業學院雙師制建設。推廣“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鼓勵一線職工提升學歷,發揮企業培訓主體作用和職業院校培訓基礎作用等各類培訓載體作用,打造校企合作示范項目,建設一批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技術服務于一體的實習實訓基地。
推動職工科技創新,推選“紡織工匠”。2021年4月19日,南通市第二屆“十佳紡織工匠”命名暨全市紡織行業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推進會召開,創立紡織行業工人“智慧藍領獎”,引導企業開展“首席員工”“創新能手”等活動,倡導企業建立跨行業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將個人智慧凝聚成行業智庫。
根據南通市紡織行業特點,開展了“匠心筑夢,星耀紡織”征文活動、“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主題教育活動以及“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當好紡織工匠,爭做時代先鋒”活動,大大增強了行業凝聚力和吸引力。
(1)2022年是全國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提升年,南通將繼續抓好南通市紡織行業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10條措施,確保紡織產業工人職能技能培訓提升行動落實、落細、落地。
(2)深化黨建帶工建工作機制,主動融入黨建帶群建、群團共建、合力推進格局,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實現企業與職工共同發展進步。
(3)強化輿論宣傳,發揮好勞動模范、工匠、人才、優秀產業工人的激勵引領作用,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產業工人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