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旭榮
(青海省化隆縣畜牧獸醫站 810900)
包蟲病又稱白泡泡或水疙瘩病,是人類絳蟲病中危害最嚴重的一種慢性寄生蟲病[1]。包蟲病成蟲寄生在狗等食肉動物的小腸里,到了一定時期這種絳蟲就要產卵,蟲卵隨狗糞散布到人們生活的周圍環境里。這樣很容易沾染到人的手上、衣服和日常用品上,另外,通過狗毛、羊毛、干草、水等與人畜有接觸機會的東西也會感染。蟲卵很細小,用肉眼看不到,如果人或家畜誤食了蟲卵,蟲卵在小腸內孵出幼蟲,穿過腸壁,隨血液循環到達人體的各個臟器 (主要是肝臟和肺),慢慢生長,以后變成像囊袋一樣的腫塊,里面充滿水一樣的液體[2]。嚴重影響人畜的身體健康和養殖業經濟效益。為進一步做好化隆縣包蟲病防治工作,指導今后包蟲病防治工作更有效地開展和完成,我們與2016~2018年開展了為期3年的包蟲病防治工作,為今后該病的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化隆縣地處青海省東部,祁連山系拉脊山脈東段南側的黃河北部的丘陵地帶。東西長98.5km,南北寬48.5km,全縣面積2740km2,海拔1884~4484.7m,全縣年均氣溫2.2℃,平均降水量在164.3mm,絕對無霜期120d,作物生長期平均氣溫8.5℃,主要植被為栽培植物和溫性草原,全縣草地資源豐富,天然草場面積315.19萬畝,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場面積287.22萬畝,占天然草場面積的92%。全縣轄6鎮11個鄉共362個行政村,總人口28.8萬人。2018年末,牛存欄8.9萬頭、羊存欄43.6萬只、犬飼養量9840只 (其中拴養9706只、流浪犬134只)。
全縣各鄉鎮開展驅蟲后階段性基線調查和疫病監測工作,對犬棘球絳蟲和家畜棘球蚴感染率、感染強度等情況進行調查。
2.1.1 犬的調查及登記管理
各鄉鎮在組織開展 “月月驅蟲、犬犬投藥”時,對家犬檔案進一步補充完善,對新增犬只進行補充建檔,以村為單位對無主犬進行再補充登記。2016年底,共統計全縣犬只存欄12546只 (其中拴養12295只、流浪犬195只、散養犬56只)。2017年統計犬只存欄10964條,其中流浪犬156條,散養犬56條,家養犬10752條。2018年初統計犬只存欄9840條,其中拴養犬9706條,流浪犬134條。
2.1.2 中間宿主疫病監測
采用剖檢法開展當地牛、羊棘球蚴感染情況基線調查,2015年12月~2016年11月,在化隆縣牛羊屠宰場進行牛羊包蟲病屠宰檢疫,共檢疫屠宰牛100頭,發現肝包囊3副,感染率3%,囊經范圍1~6mm,共計8個包囊,屠宰羊共150頭只發現肝包囊6副,感染率4%,囊經范圍1~7mm,共計19個包囊,發現肺包囊2副,囊經范圍1~5mm,共計3個包囊。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化隆縣第二穆斯林清真牛羊屠宰場進行牛羊包蟲病屠宰檢疫,共檢疫屠宰牛100頭,發現肝包囊3副,感染率3%,囊經范圍1~4mm,共計4個包囊,屠宰羊共150頭只發現肝包囊11副,感染率8%,囊經范圍1~20mm,共計38個包囊,發現肺包囊1副,囊經范圍1~5mm,共計3個包囊。
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共檢疫屠宰牛100頭,沒有發現肝臟和肺臟包囊,感染率0%,檢疫屠宰羊共150只,發現肝包囊5副,感染率3.33%,囊經范圍1~6mm,共計18個包囊。
2.1.3 終末宿主疫病監測
采用犬的剖檢法開展犬棘球絳蟲在驅蟲后感染情況調查,并采用犬糞抗原檢測法作為補充調查,2016年底屠宰解剖散養犬6條,從腸黏膜和腸內容物中都沒有發現感染犬,2017年屠宰解剖散養犬8條,從腸黏膜和腸內容物中都沒有發現感染犬。2018年屠宰解剖散養犬30條,從腸黏膜和腸內容物中都沒有發現感染犬。
2.1.4 犬糞抽樣調查工作
2016年3月份和7月份采集犬糞各80份,用ELISA方法監測犬糞包蟲病抗原,3月份檢出陽性樣品3份,感染率3.75%,7月份檢出陽性5份,陽性率為6.25%。11月份采集犬糞90份,檢出陽性1份,陽性率1.11%。
2017年在5月份和10月份采集犬糞各90份,用ELISA方法監測犬糞包蟲病抗原,5月份檢出陽性樣品2份,感染率2.22%,10月份檢出陽性0份,陽性率為0。
2018年在5月份和10月份采集犬糞各90份,用ELISA方法監測犬糞包蟲病抗原,5月份和10月份都沒有檢出陽性,陽性率為0。
2.2.1 驅蟲地點
化隆縣各鄉鎮各自然村及規模養殖場。
2.2.2 防治時間
2016年11月~2018年12月。
2.2.3 防治藥物
吡喹酮,截至目前共發放吡喹酮藥50萬余片,累計驅蟲量達121716只/次,驅蟲率達82.49%。
2.2.4 劑量與使用方法
每千克體重5mg劑量的吡喹酮,驅蟲時將藥物包被在犬能吞食的餌料中,給犬喂食,或直接投服犬喜食咀嚼片,確認犬吞服后進行登記記錄。
2.2.5 防治頻率
每月定期驅蟲一次。把每月10日定為全縣犬包蟲病驅蟲日。
2.3.1 檢疫監督
動物衛生監督所加強定點屠宰檢疫和病害臟器的無害化處理監管,并按照相關規定對調運動物及其產品進行監管。
2.3.2 無害化處理
犬驅蟲后5d內對犬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 (深埋或焚燒),防止棘球絳蟲蟲卵污染環境。
對全縣各鄉鎮畜牧獸醫工作者進行包蟲病防治知識師資培訓,并對全縣369名村級防疫員進行培訓和宣傳;組織村委會成員及村名代表開展包蟲病防治講座,擴大宣傳影響力;組織開展了包蟲病防治知識宣傳 “小手拉大手”活動,形成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全社會共同參與包蟲病防治的良好格局。組織開展 “包蟲病等畜共患病防治科普知識進校園”活動,向在校中小學生進行包蟲病等人畜共患病科普知識宣傳,邀請中小學生參與科普知識推廣,提高師生人畜共患病安全防護意識,讓每個學生成為一名人畜共患病知識科普員,增強全社會獸醫公共衛生意識。對鄉鎮、村逐級開展包蟲病防治專業技術培訓工作,并做好對村級防疫員、牧民、養畜群眾及定點屠宰場所和集貿市場從事畜產品交易等重點人群的包蟲病防治宣傳工作,配合教育宗教廣播等部門做好中小學生、宗教人士、及廣大群眾包蟲病防治宣傳工作。
各鄉鎮高度重視家畜棘球蚴病防治工作,成立家畜棘球蚴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監督各項包蟲病防治工作落實,并結合本地區工作開展實際,分析研判,制定有利于下一步包蟲病防治工作開展的合理計劃或實施方案。
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制定了家畜棘球蚴病防治方案,對包蟲病防治工作進行再安排再部署,認真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及村級防疫員開展基礎調查、犬只驅蟲、新增犬只登記及宣傳培訓等工作,縣動物衛生監督所對定點屠宰場的檢疫和病害臟器的無害化處理監督工作,鄉鎮獸醫站和村級防疫員具體實施驅蟲和新增犬只登記工作。
明確工作重點,加強包蟲病防治工作檢查,協調和解決工作開展中存在的問題,總結防治經驗,按照省級制定的包蟲病行動計劃要求,確保按期完成防治工作任務目標。
雖然化隆縣在包蟲病防治宣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還沒有完全起到應有的作用和效果,宣傳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學校開展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不夠,還沒有真正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參與、支持包蟲病防治的濃郁氛圍。
包蟲病防治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作,完全靠畜牧獸醫部門難以落實各項防治措施很難達到預期效果,需要有衛生、教育、民族宗教、廣播電視等部門相互協作;尤其是流浪犬的撲殺工作,需要公安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部門配合缺失。應繼續加強宣傳,多部門配合宣傳形成全民共防包蟲病的良好格局。
犬糞便的無害化處理困難大;各村將驅蟲后一周內犬糞便由村級防疫員處理,且沒有專門處理設施設備,無形中增加了村級防疫員的工作量和感染機率。加強犬只的登記管理,提高犬只驅蟲率,并對散養犬、流浪犬進行妥善處理,徹底切斷包蟲病的中間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