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雙
(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畜牧業發展中心 253100)
農業問題一直是國家和政府關注的重點問題,為了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出臺了不少相關的推動政策。國家大力支持畜禽類養殖,畜禽養殖不僅可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為養殖者帶來可觀的收入,而且也是幫助某些貧苦地區脫貧的重要舉措,全面實現國家步入小康社會。
科學處理畜禽類糞污廢物可以有效確保畜禽類產品數量和質量的安全,緩解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壓力,對農業經濟改革和脫貧節奏來說意義重大。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指出大力推行高效循環的養殖模式,對畜禽糞污廢物進行集中處理。對畜禽糞污廢物處理和綜合利用有利于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1]。
我國是一個以農業為支撐的農業大國,農村農業問題一直是實現小康的短板,而且伴隨著社會的進步,農業經濟變革已經到了關鍵時期,有效利用糞污廢物可以加快綠色農業的步伐。之前因為發展和我國人口眾多的原因,在發展農業時,對化肥、農藥的利用比率一直居高不下,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農業和畜牧業占比GDP的比重比較低,因此,充分利用畜禽糞污可以實現零化肥、零農藥增長行動,循環漸進的促進土壤清潔,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業供給結構變革。
畜禽糞污是天然的無害肥料,但我國對這種肥料的利用率竟然不到60%,不僅是對農業肥料的浪費,而且因為處理不當等原因很容易污染當地的土壤環境,造成資源浪費和土壤污染。因此,做好畜禽類糞污廢物處理工作一方面實現了農業零污染、零排放,促進農業環境的改善。另一方面用天然肥料代替化肥,實現變廢為寶,做到真正的綠色生產。
近年來,我國畜牧業得到大力發展,畜牧業基本實現了數量安全和質量安全,甚至有一些優質產品遠銷國外。但畜牧業的大力發展帶來的是養殖污染問題和傳染病傳播問題。做好糞污處理工作能緩解養殖帶來的壓力問題,并且糞便很容易造成傳染病的傳播,對畜禽糞便優化處理可以有效防止傳染病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養殖者的利益。
相比以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生物技術的進步為解決畜禽類諸多問題提供了相關的技術指導和理論支持,只要充分利用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糞污的充分利用和有效處理。為了實現此目標,我們首先要做好畜禽類糞污的基礎研究和相關的應用研究。可以就糞便相關原理,結合現代技術進行有效研究,如沼氣、生物工程等利用糞污的發酵原理,不僅可以對糞污進行處理,而且可以提高糞污生產效率。其次,做好技術更新推廣工作。依據基礎理論研究成果,結合畜禽類廢物處理和資源優化共性技術,結合各地區不同的實際情況進行創新研究,找出一套完整、簡單的廢物利用流程并進行推廣,培養養殖者、農民、牧民對糞污廢物的利用理論知識。
畜禽類廢物一邊是對環境造成巨大污染的 “廢”,一邊是資源潛力巨大的 “寶”。對畜禽類糞污廢物的利用不僅關系到環境問題,而且也是民生問題、食物安全問題,因此,政府對此問題應重視起來,盡早提上日程,充分利用畜禽類養殖資源。而對于畜禽類糞污處理和有效利用畢竟是剛剛起步,很多技術、研究、技術推廣、市場普及以及運行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尤其是財政支持。各地政府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出臺相關的財政政策,如貸款免息、增加補貼、減稅免稅等,發揮政府財政作用,實現畜禽類廢物資源的合理利用,實現畜禽業的長遠發展[2]。
糞污廢物處理工作是一項長期、全面、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出臺和完善相關的保護政策,以保證其長遠進行。一是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在對糞污造成環境治污排污問題上做出明確規定,形成一套完整的治污排污標準體系。二是建立風險共擔機制。畜禽業不只是簡單的養殖,其有一套完整的市場鏈條,要建立一套風險共擔機制,對糞污廢物處理有自上而下的處理意識,牽一發而動全身。三是建立部門聯動機制。環境保護部門、農業部門、畜牧業部門、科研部門應形成一套完整的聯動關系,針對相關問題不應片面解決,應從全方位出發,推動聯合工作。
群眾的智慧是偉大的,很多新技術新方法都是從群眾中來的。各地政府應鼓勵群眾在實踐中進行積極探索,結合當地經濟、文化、生態和社會條件進行研究論證,設立相關的鼓勵政策和鼓勵資金,大大激發群眾積極性、創造性和探索性,從而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糞污利用新模式、新機制。而且也要激發各環節市場主體的大膽嘗試,爭取在此鏈條中實現技術創新和發展新路徑,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在實踐中解決問題[3]。
畜禽類糞污廢物處理和有效利用關乎環境問題、民生問題和食品安全問題,因此,我們社會各個階層針對這個問題都應重視起來。而且也要盡快完善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堅持政府和黨的領導,并結合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政策保護,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