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鵬
(甘肅省高臺縣三清渠水利管理所,甘肅 高臺 734304)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水資源消耗量越來越多,水資源緊張局勢日益嚴重,加強水資源優化管理,減少水資源浪費,提倡水資源節約的生活生產理念勢在必行。農業生產對水資源的消耗量比較大,注重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設與優化管理,能夠提高農業生產中的水資源利用率,減少消耗,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農村經濟基礎建設和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農田水利灌溉工程方面,通過科學合理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工作,建立現代化農業灌溉體系,可以更好地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工作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基礎。但就目前而言,我國部分地區水資源相對匱乏,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生活所需。因此,為了更好地節約水資源,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建立現代化農業灌溉區,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積極進行農田水利灌溉技術和管理工作的質量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地理環境較為特殊,水資源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農田水利灌溉應以當地農業發展現狀及區域水資源條件為基礎,對農業灌溉區域的水資源進行合理優化,以有效使用水資源。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需要注重2 個方面:一方面,要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模式,規劃設計要合理,確定工作重點,并及時根據地區特點進行調整,進一步提升我國農村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另一方面,為了更好地保障我國農業生產的有序進行,應進一步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基礎建設工作,為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工作打造良好的基礎,保障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工作能夠使我國農田水利灌溉工作更加符合現代化農業生產的需求,能夠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有利于推動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F階段我國農業生產結構還需要不斷向專業化、集成化以及規?;较虬l展,更好地提高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工作質量,促進農業生產經營規模更加合理化,提升農民經濟效益。
我國部分農業生產地區存在水資源匱乏現象,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生活發展的需求,水資源匱乏與農業生產用水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限制了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為了更好地解決農業生產水資源匱乏問題,應確保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強化農民節水意識,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同時,通過相應節水制度的制定,潛移默化地對人們的用水行為進行影響,提高節水意識,減少水資源浪費。
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加強農田水資源灌溉管理工作,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規范化節水制度的實施以及強化節水意識,可有效遏制浪費水資源的情況。此外,通過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保證農業用水的有序進行。通過相關制度的規范,可以減少用水糾紛,促進農村經濟的和諧發展。
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工作僅靠某一方的力量完成遠遠不夠,最重要的還是要得到相關部門的支持,更好地保障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相關部門要加強管理,加大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推動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改變農業發展現狀,提高經濟效益。
通過對我國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工作進行仔細的研究發現,我國農業水利管理工作中存在許多問題限制了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使農民的收入得不到有效提高,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無法取得明顯效果。我國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管理人員素質不高、管理資金不到位、管理機制不完善、灌溉管理模式落后等,以上問題限制了我國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進行,水資源的節約和利用無法取得明顯效果,使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程無法發揮優勢,導致我國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未得到有效應用。
一方面,農民缺乏科學的農田灌溉意識,認識不到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仍然沿用傳統的灌溉模式,導致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不到位,其功能得不到全面的發揮,影響農業生產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缺乏專業化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對人才素質要求較高,但是現有的管理人員專業水平、職業素養不到位,缺乏專業化人才招攬意識,導致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質量和利用效果不理想[1]。
在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設、管理、運營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但是現階段很多灌區農田水利灌溉管理資金多是來源于水費收繳以及農戶集資,資金來源有限,再加上農戶受經濟限制,導致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資金嚴重不足,后續的管理工作難以有效推進和落實,同時也無法引進現代化的灌溉管理技術、設備以及信息化管理機制等,致使農田水利灌溉管理效率較低。
很多管理者沒有認識到農田水利灌溉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制度化管理意識,導致農田水利灌溉管理中沒有制度可以遵循,管理措施難以有序的落實和開展,對具體的灌溉管理責任和權利劃分不明確,導致管理混亂等問題存在。部分地方政府過于重視經濟效益的增長,缺乏對灌溉工程功能價值的合理開發與利用,造成農田灌溉管理中水資源浪費嚴重,危害整體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此外,對水價的制定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不利于農田水利灌溉管理質量的提高[2]。
農田水利灌溉管理模式較為落后,缺乏現代化的農業管理觀念和知識,水利灌溉工程的應用僅限于農田抗旱方面,對其他方面的功能效用不能全面開發和應用。一方面,因為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較低,缺乏科學管理,導致農田水利工程利用率較低;另一方面,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設中對排水管的鋪設缺乏合理性和可行性,雖然建設了節水灌溉系統,但是對原有的排水管道應用不到位,缺乏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排水系統的建設與當地的土壤性能、水資源分布等實際情況嚴重不符,導致水資源在農田灌溉中的利用率較低。此外,部分基層組織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對管理責任和權利劃分不明確,各個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導致各自為政,缺乏科學合理的管理與評估機制[3]。
通過對我國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可以從提高農田水利灌溉人員綜合素質、加大農田水利管理工作資金支持力度、引進現代化農田水利灌溉技術與設備裝置、構建科學的農田水利管理機制等方面入手,更好地解決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質量,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
一方面,要加大宣傳力度,加強農民對現代化農田水利灌溉模式的正確認識,并定期組織召開專業化講座或通過各種平臺進行宣傳教育,幫助農民樹立正確的節水意識,提高農民的現代化灌溉技術水平,增加先進的灌溉知識,強化其對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要注重提升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要認識到專業人才的重要性,制定可行的人才培養計劃,對管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提高職業技能水平,增加農田灌溉專業知識的認知,強化水利工程作業質量,并注重人才選拔機制的確立,為提高灌溉管理質量提供人才支持。改善工作條件,吸引更多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參與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推動灌溉管理技術水平的全面提升[4]。
缺乏充足的資金支持是限制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質量的重要性因素。基于此,要采取多種措施,拓展資金來源,增加資金支持,推動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落實與開展。要加大資金支持,建立專項基金進行財政援助,還要注重加大管理費用的支持力度,確保水利工程后期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并要建立透明、公開的監督機制,對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公示,強化社會監督,提高資金利用率[5]。農田水利工程管理人員要注重提高項目自身的融資能力,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資金投入計劃,實現對農田灌溉管理資金的優化管理和合理調配,提高資金使用率,保障充足的資金運轉支持。此外,要對農田灌溉費用進行合理調整,拓展融資渠道,增加資金支持。
要建立現代化的檢測體系,對水利工程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督,及時發現老化、損壞現象,并對其進行科學維修、更換,保障其正常運行,并結合實際需求,積極引進現代化配套設備,實現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同時,對當地具體的農田灌溉需求進行分析與評估,保障現代化設備應用的合理性,實現其應用價值的最大化。要構建現代化的運行維護體系,對設備進行科學維護與保養,始終保持其正常的使用性能,延長使用周期,強化使用效率,促進設備的循環使用。另外,要結合實際的灌溉管理需求,積極引進現代化的灌溉技術。結合當地農業生產的具體情況,如農作物生長需求、土壤特性、氣候變化、降雨量等因素,選擇合適的灌溉技術類型,確保灌溉用水量、灌溉質量,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減少水資源浪費;利用自動化設備對土壤狀態進行分析,制定科學合理的水肥灌溉方案,保障灌溉質量;綜合利用先進的傳感設備、分析儀器等,對農作物生長狀態進行分析,對其用水情況進行預測,從而進行針對性灌溉[6]。
完善管理機制,優化管理環境,為灌溉管理提供依據和保障;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對土壤、水位等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和在線監測,減少對勞動力的依賴,提升管理效率與質量;完善質量監管機制,保障水利工程建設質量;構建科學合理的農田水利灌溉管理體系,明確管理主體,加強各個部門的協調合作,明確管理職責,構建完善的溝通交流機制,加強協同合作,全面提升灌溉管理水平。
為了進一步提升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質量,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意識和專業技術水平,拓展融資渠道,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積極引進現代化的灌溉技術和設備,構建完善的管理機制,全面提升農田灌溉管理水平,為推動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