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杰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赤坭畜牧獸醫站 510830)
豬圓環病毒病是生豬養殖領域流行率較高的一類病毒性傳染性疾病,該種病毒可以威脅不同年齡不同品種的豬,其中對斷奶仔豬、育成豬和繁殖母豬造成的威脅最為嚴重,已成為威脅生豬養殖業的主要疫病之一。近年來,隨著疫苗免疫接種密度不斷增強,豬圓環病毒病的發生率呈下降趨勢,但某些養殖戶由于不科學的引種行為,造成外來疫病的引入風險大大增強。此外,很多基層地區的畜牧獸醫人員對圓環病毒的認知不到位,在進行疾病診治過程中,根據患病豬的體表皮膚出現斑塊,將其誤診為豬瘟、弓形體病、衣原體病、附紅細胞體病,最終引發較大的經濟損失。所以,需要對該類疾病的發生特點、簡單的診斷方法有所掌握和了解,確保早發現、早處理。
2020年5月下旬,在一個中型規模養殖群體中突然出現了一種傳染性疾病,該養殖戶共養殖繁殖母豬63頭。先是在母豬群中出現一種類似皮膚性疾病的傳染性疾病,發病率在13%左右,并逐漸造成架仔豬、斷奶仔豬群體發病,發病率在20%~30%。養殖場的獸醫人員認為是皮膚性疾病,選擇使用治療皮膚性疾病的驅蟲類藥物進行驅蟲治療后病情未控制住,患病豬的數量顯著增加,個別病例的體溫顯著升高,咳嗽、氣喘。結合患病豬體表現的出血癥狀,獸醫判定為豬瘟,隨后選擇使用豬瘟疫苗進行緊急免疫接種,沒有控制病情。懷疑是弓形體病,選擇使用六甲氧滅菌進行治療,之后也沒有取得有效的效果,停止治療,到6月下旬養殖場光治療費用就花費了3000多元,但病情依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出現不同程度的死亡現象,養殖場斷奶仔豬死亡率高達70%。當地獸醫站接到求助后,到養殖場進行有效的疾病診斷。結合整體的發病情況和典型的病理特征初步判定為圓環病毒病,隨后采集病變組織進行病原分離鑒定,沒有發現病料中存在常規的寄生蟲,各種體表寄生蟲檢測都為陰性。隨后采集患病豬的新鮮血液進行了豬瘟、豬偽狂犬病、豬圓環病毒病、豬藍耳病等病毒抗體檢測,該養殖場只進行豬瘟、豬偽狂犬病和藍耳病等疫病的免疫接種,該年沒有免疫接種豬圓環病毒疫苗,而豬圓環病毒的抗體水平顯著增高,其他幾種疾病的抗體水平顯著下降,下降到正常范圍以下,保護能力變差。結合上述情況可以判定為圓環病毒感染引發的病毒性傳染性疾病。
大多數患病豬表現為皮膚癥狀和全身癥狀,個別患病豬的頭部耳部變得干澀蒼白,胸部頸部皮膚出現很多壞死病灶,后期和腹部病變最為明顯,少數發病病例的臀部皮膚呈現圓形不規則的病斑,有的單個存在,有的幾個融合形成一個大的病斑,病灶出血,呈現大紅色,隨后在病灶中心出現一個黑色的小點,最終形成微黃色薄薄的一層表皮,很快破裂,從中會流出大量的膿性分泌物,隨后皮膚出現紫紅色的出血斑塊。患病病例身體嚴重消瘦,生長發育不良,生長停滯,大多數體溫升高到40℃以上,呼吸極度困難,不斷咳嗽,消化不良,便秘腹瀉交替出現,隨后出現貧血癥狀,腹股溝淋巴結顯著增大。部分斷奶仔豬還會出現神經癥狀,共濟失調,倒地不起,在短時間內死亡,死亡率高達70%以上[1]。
通過對病死豬進行有效檢查能發現全身淋巴結系統存在不同程度的腫大出血現象,特別是腹股溝淋巴結、腸系膜淋巴結、肺門淋巴結顯著腫大,切面呈現灰白色,質地均勻,從中流出大量汁液,后期淋巴結橫切后從中會流出大量血液。肺臟腫脹、肺間質顯著增寬,病變位置向內塌陷,質地變硬,表面存在局灶性的出血性炎癥病變,呈彌漫斑駁狀[2]。胃黏膜表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潰瘍病變,有時還會出現潰瘍病灶,腸壁嚴重擴張。腎臟表面存在很多出血點,并出現浸潤性白色壞死病灶,腎盂周圍顯著充血水腫,腫大為原來的2~3倍。個別病死病例的腦膜存在大量出血點,腦膜充血[3]。
確診后將養殖場確診的豬群全部撲殺,無害化處理,針對檢測為陰性的豬群應緊急免疫接種一次豬圓環病毒滅活疫苗。同時在免疫接種3d后,在豬群飼料中添加利高霉素、新霉素,每噸飼料分別添加1200g和1000g,連續使用一周。另外,在豬群飲用水中添加黃芪多糖可溶性粉劑、維生素和電解多維,增強豬群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通過連續不間斷的抗體水平監測,確保豬群抗體水平達標后分別進行豬瘟、豬偽狂犬病、豬高致病性藍耳病等疫苗的免疫接種,確保上述幾種病毒性傳染性疾病的抗體達標。按照上述措施執行半個月后,養殖場發病停止,豬群生長健康,病情得到切實有效的控制。防范該種疾病的傳播類型,需要做好各生產階段的嚴格管理,嚴格執行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制度,禁止將引進的豬群和本養殖場的豬群混合養殖,做好有效的隔離工作,減少養殖場的應激因素,避免圈舍過冷過熱,將衛生消毒工作貫穿于生豬養殖的各個環節,最大限度地降低養殖場內的污染,降低微生物數量,降低養殖密度,杜絕繼發感染。重點應按免疫程序對豬群進行妥善的疫苗免疫接種和抗體水平監測,保證各類傳染性疾病的抗體水平達標[4-5]。
綜上所述,豬圓環病毒病是一種危害較為嚴重的病毒性傳染性疾病和免疫抑制性疾病,除了會引發斷奶仔豬出現高發病率高死亡率外,還會危及豬群身體抵抗能力,造成整個豬群抗病能力顯著下降,存在嚴重的免疫空白期,疫苗免疫接種效果變差,給疫病的傳播流行提供條件,表現混合感染、并發感染,危及動物的身體健康。當養殖場出現發病情況后,需要管理人員提高重視程度,嚴格落實疫病上報制度,確保在早期進行有效防控,將疫病控制在萌芽階段,養殖場也需要做好豬群凈化工作,重點做好疫苗免疫接種和抗體水平監測,掌握疫情的發生流行動態,確保及時切斷病原的傳播途徑,保證生豬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