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泰
(吉林省梅河口市山城鎮動物檢疫申報分所 135022)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生豬供不應求,生豬養殖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在此背景下,生豬養殖密度更高,導致了各種生豬病害高度流行。很多地區傳染病反復爆發且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耗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給眾多養豬場帶了重大的經濟損失。而在眾多傳染病中,豬丹毒病就是其中之一。豬丹毒病具有很強的散發性和地方性傳播特點[1]。豬丹毒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免疫力低的豬最易感染。豬丹毒病常向一個地區傳播,表現出反復爆發的特點,給養豬戶造成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因此,研究豬丹毒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豬丹毒是一種纖細的革蘭氏陽性菌,大小為0.2~0.4μm×0.8~2.5μm,呈現平坦或稍彎曲。該細菌具有很強的抵抗力,對火災、鹽漬、陽光、干燥、腐敗有一定的抵抗力。這種細菌在自然界廣泛分布,在哺乳動物、鳥類和魚類中也有發現。
豬、羊、狗、牛、馬等家畜,鵝、鴨、鴿、雞、火雞、孔雀、麻雀等禽鳥類均能感染,人也能通過傷口感染,主要以飼養者、獸醫、屠宰者為主,最易感病的豬是仔豬,尤其是3~6月齡的仔豬。
豬丹毒病毒的最主要傳染源是病豬和帶菌豬,被污染的土壤也能長期攜帶致病細菌,其中病毒最高可存活14個月以上。豬丹毒病毒可以通過傷口、消化道及蚊蟲叮咬傳播。
大部分豬的 (38%~50%)扁桃體等淋巴組織都具有豬丹毒病毒,該病毒通常不會引起疾病,但當發生氣候變化、長途販運、環境變化等應激反應時很容易誘發疾病。
豬丹毒的一般特征為皮膚壞死、高熱、膿毒癥,尸檢后出現心、腎、淋巴、肝、脾等臟器充血水腫,潛伏期一般為1~7d。與此同時,慢性、急性、亞急性豬丹毒還有一些特殊癥狀。
急性豬丹毒發病率最高。一般來說,它的特征是突然死亡。此外,患病豬出現持續出現高熱反應、嘔吐現象、抑郁癥狀、食欲不振的特點、結膜充血、黏液分泌及早期大便干燥、皮膚潮紅、晚期痢疾,身體多處 (腋窩、腹部、大腿內側)有鮮紅色板。急性豬丹毒的死亡率高達80%以上。其中抵抗力低的豬病死率最高,如果是健康的、抵抗力強的豬很可能由急性轉變為亞急性或慢性,進而威脅豬的健康,進一步影響整個養豬場的安全。
慢性豬丹毒的疾病病程長,死亡率低,具有慢性關節炎、性心包炎和皮膚壞死等癥狀,會導致肢關節僵硬腫脹,甚至變形。此外,心包炎還會導致貧血、呼吸短促、體重減輕、力衰竭、心動過速和慢性死亡。豬丹毒是一種纖細的革蘭氏陽性菌, 大小為0.2~0.4μm×0.8~2.5μm, 呈現平坦或稍彎曲。 該細菌具有很強的抵抗力,對火災、鹽漬、陽光、干燥、腐敗有一定的抵抗力。這種細菌在自然界廣泛分布,在哺乳動物、鳥類和魚類中也有發現。皮膚壞死常發生在尾巴、腹部、背部、耳朵等部位,皮膚組織甲殼類,新舊組織分離,皮毛暗淡等。治療2~3個月后,壞死的皮膚組織逐漸脫落。
臨床診斷方法要依據不同類型的特殊癥狀和一般癥狀進行臨床確診,或通過分離菌株鑒定進行診斷。
患有豬丹毒病毒的病豬結膜常發炎,流出膿性分泌物,引起上下眼瞼粘連。在初始階段會出現便秘,排出表面帶有白色腸黏液的糞便。后期出現腹瀉,排出有異味的糞便。局部皮膚黏膜會出現針尖大小的出血點,此時用手指按壓顏色不會褪色。
一般來說,圓環病毒病主要由皮炎腎病綜合征引起,輕微發熱、食欲不振、局部皮膚腫脹現象和行走減少,通常發生在后半身的皮損處和腹部,并隨著病情的進展逐漸擴散到耳朵和胸部。
一旦發生疾病,患病豬應立即隔離和治療。同時,應立即清除病豬排出的糞便,并采取糞便無害化處理。對病豬接觸的豬舍和用具進行消毒,以避免疾病傳播發生二次傳染。另外,對無病豬及時消毒,并在飼料中加入鹽酸林可霉素或1~2g氟苯尼考粉預防。
這是治療本病的有效療法,即一般哺乳仔豬皮下注射抗丹毒藥物應控制在5~10ml,5~10月齡豬應控制在35ml左右,成年豬應控制在60ml,并在24h后再注射一次。
應用抗生素治療,每天2次,肌肉注射2萬IU/kg的青霉素。鏈霉素也可根據體重肌注10~15mg/kg,2次/d肌肉注射。肌肉注射5mg/kg恩諾沙星也有效。在治療過程中注意保證療程充足,規避過早停藥現象,因為過早停藥容易復發或成為慢性病。
取二花5g、寒水石5g、連翹15g、芍藥15g、雄黃10g、葛根15g、花粉10g,分別磨成粉。每天飼喂1~2次,連續使用2d。如此使用癥狀可明顯改善。也可肌肉注射液穿心蓮注射液15ml,每日3次,連續3d,治療效果良好。
在養殖過程中要堅持 “全進全出、自養”的原則,加強生豬養殖場飼養管理制度,嚴格消除生豬養殖帶來的疾病威脅。如果要引進進口品種,應提前免疫,并在生產抗體和抗體水平達到標準后方可引進進口生豬。另一方面,有必要隔離外來豬。一般來說,外來豬應隔離飼養1~2個月。在此期間,要認真觀察和記錄,及時淘汰病豬。
一般在春秋兩季接種免疫,每年最低接種二次特制活疫苗,豬丹毒苗和gc42豬丹毒流行苗,免疫期大約180d。
在生豬日常管理中,要按時按點按制度清潔豬圈,為豬提供干凈衛生的生活環境,定期對豬圈的門窗、電器、地板、墻壁等進行消毒,及時殺滅致病菌;仔細觀察豬的生長情況,發現疾病時及時隔離豬只,徹底切斷病原體;根據不同豬齡科學地提供優質飼料;根據豬的體質控制飼養密度;冬天保證豬舍溫暖,夏天保證豬舍涼爽,同時為豬提供干凈充足的飲用水[2]。
目前,養豬場豬丹毒有3種類型,分別為急性豬丹毒、亞急性豬丹毒和慢性豬丹毒。但不同生理階段和病理狀態的豬丹毒臨床癥狀不同,因此,要依據不同癥狀進行準確診斷。豬丹毒的治療主要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豬丹毒可通過免疫接種、科學飼養、提高免疫力和堅持清潔消毒管理等途徑進行防治,中西藥合用可有效控制豬丹毒。疾病得到控制后要通過延長中藥使用時間、增強免疫力、調節豬的機能來防止疾病復發,全面控制豬丹毒的局部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