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雷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生產離不開農業機械。近年來,農業機械已成為農民致富奔小康、推動農業生產進步發展的重要工具。我國地形地勢復雜,農機作業環境和條件惡劣,對農機產品的質量和性能要求較高。但是,我國各類農機產品的研發起步較晚,多數農機產品的質量和性能無法滿足市場和用戶需求。在此情況下,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十分重視農業機械的產品質量,為了不斷促進農機產品質量的提高,維護農機消費者的利益,近些年,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重點圍繞在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使用范圍較大、發展前景較好的幾類關鍵農機產品進行了多次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每年監督抽查的產品不同,檢查內容也有所側重,并對抽查結果進行公布,以便有效促進農機生產企業對產品進行改進,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性能。
自1998年以來,國家開始逐步對農機產品質量進行監督抽查,通過對農機產品抽查結果進行分析發現,有8大類農機產品在安全性能方面問題較大。其中,手扶拖拉機、小四輪拖拉機、脫粒機、鍘草機等產品安全防護裝置及關鍵部位螺栓強度等均不符合標準要求。產品可靠性差,在使用過程中發生故障頻率較高,對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影響。
1999年第3季度對水稻聯合收割機抽查結果顯示,由于水田作業條件差,加上該類產品基礎配套件質量差,機器作業時,經常發生故障,多次停機,耽誤作業時間[1]。2001年第1季度的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顯示,農機配件的抽樣合格率<60%,當時,抽查合格率<60%的產品只有4類,農機配件就屬于其中的一類[2]。2004年第1季度的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顯示,食品、日用消費品等非農機類產品質量平均抽樣合格率均>80%。但是抽查的農機產品中有4種產品喂入口安全防護設計不符合要求;有3種產品動刀、定刀緊固螺栓強度不達標,尤其是鍘草機,甚至沒有設置安全防護裝置,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3]。2004年第2季度的產品質量抽查中普遍反映的問題也集中在農用機械產品質量和安全性能方面,其存在安全隱患,侵害了農民的利益[4]。2007年第4季度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顯示,其中有2類產品抽樣合格率較低,小型輪式拖拉機屬于合格率較低的一類產品。
國家從2001年開始,連續7年對小型輪式拖拉機進行了質量監督抽查,雖然抽查合格率與其他產品相比偏低,以往抽查過程中發現的安全要求、故障等質量問題已經基本得到有效解決,但仍存在一些其他方面的質量問題[5]。
2010年第2季度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顯示,脫粒機、聯合收割機2類農機產品抽樣合格率均達到90%以上,其中聯合收割機抽查的企業數占全國同類生產企業總數的50%以上[6]。2013年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顯示,農業機械類產品抽樣合格率為91.2%,在2012年基礎上提高了0.5個百分點。
國家從2014年開始重點提高產品質量監管的有效性,提高企業發現產品質量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完善產品質量抽查工作機制[7]。
除國家開展的農機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外,農業農村部也采用“滿意度”調查方式逐步開展農機產品質量調查。2018年,農業農村部組織農機試驗鑒定總站對部分大型輪式拖拉機產品進行了質量調查,用戶對大型輪式拖拉機總體滿意度評價得分為76.02分,處于“滿意”檔次,用戶對產品的總體評價較好,但還未達到“很滿意”級別[15]。2019年,農業農村部對部分水稻插秧機產品進行了質量調查,總體滿意度評價為82.10分,屬于“滿意”檔次[16]。2019年,根據用戶投訴和農業生產需要,農業農村部開展關于翻轉犁、微耕機、水稻插秧機、馬鈴薯種植機、玉米收獲機、青飼料收獲機、甘蔗收獲機、打(壓)捆機、秸稈粉碎還田機、谷物干燥機、碾米機、甘蔗田間收集搬運機和拖拉機等13種機具的省級質量調查,目的在于通過用戶反饋促進企業提高產品質量[17]。2020年,農業農村部農機化司組織農機檢測、推廣和管理相關單位開展了玉米免耕播種機質量調查,重點調查安全性、可靠性、適用性及售后服務狀況4項內容,該調查總體滿意指數為78.1分,用戶對玉米免耕播種機產品綜合評價總體“滿意”[18]。2021年農業機械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重點針對泵和稻麥聯合收割機,其中稻麥聯合收割機不合格發現率為9.5%,該產品近3次國家監督抽查不合格發現率分別為3.4%、0和9.5%,抽查合格率在90%以上波動[19]。
通過對農機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匯總后分析,不同種類的農業機械產品存在的質量問題不盡相同,有些問題在農機產品中普遍存在,如安全性問題。以下對5種典型農機產品抽查發現的問題進行簡單概述。
從監督抽查的情況看,多種型號的輪式拖拉機產品基本能夠滿足農業生產實際需求,但也存在一些質量問題,主要集中在安全性、可靠性、適用性和售后服務等方面。安全性方面,主要問題包括安全標志缺失或損壞、危險部位未增加防護罩、駕駛室沒有配置安全帶及照明信號裝置不全等;可靠性方面,主要問題包括發動機故障、漏油、液壓系統故障、傳動系統故障和行走系統故障等;適用性方面,主要問題包括液壓提升力不足、牽引力不足及產品操縱性能差等;售后服務方面,主要問題包括售后響應速度慢、產品配件供應不足、服務承諾無法兌現及服務人員態度較差等[15]。
在我國播種機械類產品中,玉米免耕播種機用量較大,因此,農業農村部2020年重點對該類型產品開展了專項質量調查,重點從制造和使用兩個方面分析了產品存在的問題。從制造方面看,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產品結構設計不合理、不符合當地作業的農藝要求、破茬清壟部件質量差、安全防護不到位和售后服務能力弱等;從使用方面看,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用戶維修保養能力弱,對易損件的維護和更換不及時等[18]。
在植保機械的抽查過程中發現,產品質量問題主要集中在藥箱密封性能、液泵過載保護和藥液箱容量等項目,如藥箱漏液、液泵可靠性差和藥箱容量不足無法滿足作業需求等[12]。
對稻麥聯合收割機的抽查過程顯示,存在的主要問題:危險運動部件沒有配備防護裝置;機器作業時噪聲等項目沒有達到標準要求;梯子、扶手及割臺傳動系分離機構等項目不符合標準規定等[11]。
脫粒機產品類型主要包括玉米脫粒機、水稻脫粒機和小麥脫粒機。在抽查的80家企業的80種產品中,抽查企業數量約占全國同類生產企業總數的1/5,抽查發現的主要質量問題:部分型號產品的喂入裝置和外露旋轉件部件的防護裝置不符合標準設計要求;部分型號產品存在焊接缺陷;重要部位的螺栓強度不夠等。
部分生產企業為了使產品快速占領市場,采取減少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環節達到縮短工期的目的;部分生產企業為降低成本,減少了部分工藝工序;部分生產企業為了爭奪市場,仿制其他企業產品,產品技術手段不達標;還有企業質量管理模式落后,沒有先進的檢測設備對產品質量進行控制。
今年11月6日至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上海期間強調,經濟強國必定是海洋強國、航運強國。要有勇創世界一流的志氣和勇氣,要做就做最好的,努力創造更多世界第一。
我國農村經濟水平落后,農民購買能力有限,在選擇農機產品時,經常為圖便宜而購買一些廉價產品,通常這些廉價產品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質量問題。農民文化水平較低,對產品知識不熟悉,對一些關于產品的使用性能、可靠性說明等不了解,導致在機器使用過程中,由于誤操作影響產品的使用效果。
在政策層面,發生產品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門缺乏宏觀上的規劃與指導。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機產品管理部門也應不斷探索和創新管理模式,使整個農機市場處于規范的宏觀調控中;加強關于農機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培訓和學習引導,有效促進農機市場銷售和管理的健康發展。
(1)政府管理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多方面規范和引導農機市場和消費,構建一個良好的農機“產、銷、用”發展空間。
(2)加強《產品質量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內容宣貫,結合《農業機械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和農機市場實際情況,對農機市場的具體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整頓。
(3)實行重點時期的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如“春耕”“雙搶”和“秋收”等特殊時期,開展對農機市場不定點、不定時的抽查,嚴厲查處發現的各類農機質量投訴問題。
(4)加大農機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的宣傳力度,使農機產品質量問題在萌芽之初得到有效處理。
(5)加強農機產品技術方面的知識培訓,提高用戶的選機、用機水平,同時提高用戶自身素質。
(6)建立健全農機質量監督規范化體系和相關標準,用制度對生產企業加以規范和約束。
對生產企業來說,應從以下方面提升產品質量。
(1)增強質量意識,加強科研投入,完善產品設計,提升機具適應性。
(2)注重提升“質量管理與質量控制”兩方面能力,注重產品下線合格率與零部件質量控制能力。
(3)完善質量體系工作,編制質量控制文件,按照要求組織實施質量體系內、外審工作。
(4)加強產品質量控制,嚴格執行“三檢制”制度,關鍵部件做到100%自查、100%檢驗和100%合格。
(5)嚴格監控外部供應商的品牌、渠道和質量管控措施,降低在采購過程中產生的質量風險。
(6)增強售后服務意識,加強對售后服務人員技術水平培訓,確保服務及時性和有效性。
總之,生產企業要參與市場,整合資源,提高制造能力,擴大營銷能力,走健康循環發展的道路。
農機質量監督是國家產品質量監督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農機行業的不斷發展,質量監督的范圍不斷擴大,模式不斷創新。在此背景下,我國的農機產品質量逐年提高,從最初的質量問題頻繁出現,到基本滿足用戶需求,再到獲得用戶的不斷好評,農機產品質量以驚人的速度不斷發生變化。雖然農機行業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復雜性,但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農機產品質量正在逐步走向健康、良性化的發展道路,未來我國的農機事業發展前景廣闊。